战百度,擒头条?微信并非万能

2 评论 5406 浏览 13 收藏 17 分钟

微信的“看一看”“搜一搜”真能战百度,擒头条?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月活9.38亿的超级APP,确实每次大大小小的改动都能引起行业的最大关注。但对于微信来说,尤其是从业者来说,有必要神化吗?相信微信团队也不愿意看到每次改版都是一阵吹捧,尤其是披着行业分析的外衣。下面更多是从用户价值角度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思考,而不是断然下结论。

微信的“设置”增加了实验室,实验室有两个新功能:“看一看”、“搜一搜”。用户开启后,可以在“发现”找到入口。

(开启后新增“搜一搜”“看一看”)

这让很多自媒体开始欢呼,有的标题党为了博眼球,起名:“战百度、擒头条”之类。一开始看上去是深度行业分析,到最后变成了吹捧软文。

本文不吹不黑。微信的“看一看”“搜一搜”真能战百度,擒头条?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月活9.38亿的超级APP,确实每次大大小小的改动都能引起行业的最大关注。

但对于微信来说,尤其是从业者来说,有必要神化吗?相信微信团队也不愿意看到每次改版都是一阵吹捧,尤其是披着行业分析的外衣。下面更多是从用户价值角度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思考,而不是断然下结论。

一、用户体验有质的提升吗?

微信曾经创造过很多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好的产品体验,带给用户很多惊喜:比如当初微信的摇一摇、查看附近的人、微信红包、微信公众号都让很多人为之惊喜:原来还可以这么玩? 这个新体验比旧的体验有质的提升,换用成本也很低。张小龙在接受吴晓波访谈时也曾说过:“对于应用性的社交工具,其核心价值是用户体验。在某一场景下的用户体验是一款互联网产品能否成功的关键,而不是其他。”

但是,无论是“看一看”还是“搜一搜”,真的达到让人惊喜的用户体验吗?它跟微博、今日头条等信息流产品,跟百度等搜索类产品相比体验有质的提升吗?

目前看,还不具备大幅度体验提升。

在开发新产品或增加新功能时,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来评估,俞军曾提到了一个方法:产品的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换用成本。那么,微信的“看一看”“搜一搜”在体验上真的能给用户带来大的价值提升吗?

微信“看一看”特色在于它聚合了公众号、好友关注等文章,推送的维度除了基于兴趣,还基于好友关系。其他信息流产品,比如今日头条,推荐的内容也会根据兴趣维度,很丰富,有各种分类,视频,微头条,内容丰富多彩,很纯粹的资讯产品,即使有广告也毫无违和感。微博的信息流推荐则带有关注的社交属性。这几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用户心理边界。比如今日头条也有微头条,也有社交化的方向,但用户更多是从关注感兴趣内容的角度出发,在上面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不管内容的产生来源是谁。微博是关注关系内容和感兴趣内容的推荐,微信则是朋友圈的内容推荐和公众号文章的推荐居多。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根基和优势,都有自己明确的用户心理边界。并不存在完全替代关系。

原来微信用户阅读文章是通过朋友圈、微信群、公众号,现在变成了“看一看”的信息流模式,从阅读体验上来说,汇总浏览体验比以前方便。这是它的提升。但另外角度,它相对于旧体验来说,真的是质的提高吗?原来在朋友圈、微信群或者公众号看不到的高质量的信息,这里能看到更多吗?二是换用成本,微信用户养成了通过朋友圈、微信群以及订阅公众号阅读习惯。现在增加了“看一看”入口,每次阅读需要点开“发现”,然后打开“看一看”,这是不是增加了“换用成本”?而且新的“看一看”文章,如果在原来的朋友圈、公众号或群里都能看到,那么来“看一看”获取信息有更多必要吗?

本质上来说,用户需要的是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本身,微信的这些工具,只是把原来的信息通过这两个工具增加了消费的渠道,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它并没有提供更多新的用户场景,同时在信息发现上暂时没有看到更大的优势。本质上更像是一个增强工具,试图帮助用户更好地发现信息,初心也许是好的,但最终变成了试图争夺更多用户时间,或者试图提高用户更多使用频次的工具。

哪些用户会使用“看一看”和“搜一搜”来阅读资讯或找到价值信息?什么样的用户在什么场景下来阅读或者搜索?在等公交车?在中午休息时间?有空闲的时间?他们使用“搜一搜”是因为其他的搜索引擎的信息质量不行?这里能找到更多的价值信息?这些都是未知数。更可能的情况是,在用户的品牌认知和使用惯性下,该去百度搜索的还是去百度搜索,该去知乎、豆瓣等垂直社区找答案的还是去那里找答案。

从之前微信比较成功的产品,比如摇一摇、微信红包、朋友圈、公众号等来说,这些产品基本上不是游离其核心的应用场景之外的。摇一摇当时解决用户加好友的问题,拿起手机就可以摇起来,简单极致;微信红包也跟微信群、朋友关系紧密结合,入口在发表框中,跟现在核心应用融合紧密;朋友圈的拍照分享满足了人们即时沟通之外的另外一种状态沟通,是朋友关系的天然延伸;公众号文章则通过朋友圈、微信群传播到了用户面前,这些都是跟核心产品形态有非常紧密的融合的。只有自然、紧密融合到微信核心场景的产品形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仅仅是在“发现”加一个流量入口的产品,最后可能更多是一个导流产品,而不是天然融合的产品。从这个角度,目前的“看一看”和“搜一搜”根本不太可能战百度,擒头条。

二、功能多,不会影响产品体验吗?

微信在互联网产品中最引以为傲的是它产品架构的简单和清晰。张小龙曾经说过:“极简主义是互联网最好的审美观。”但随着历史的演进,总是有新的东西要加进去。从第三方服务的外卖、酒店、出行等各种o2o,电商,出行等入口,到购物、游戏等。虽然好多是二级入口,但微信承载太多功能的时候,它的速度,灵活度,用户感知都会产生变化。比如“搜一搜”,从目前情况,从速度上来看,微信的搜索不如百度搜索速度快。这些微小的体验都会给用户带来不同的感知,影响者最后的选择。

微信功能太多,会影响体验的极致。当年微信引入了朋友圈,但是它并没有把微博干掉,而今天的微博不仅活下来了,而且活的越来越好,用户下沉,营收增加,月活达到达到3.4亿,超越美国twitter,俨然是第二春。

微信附近的人可以添加好友,但依然无法阻止陌陌的茁壮成长,基于陌生人的社交有它的用户群体、用户需求和使用场景。陌陌也今天也像微博一样,通过直播、娱乐内容等越发滋润。

此外,微信“发现”还有购物和游戏以及小程序。购物给京东导流,但是天猫也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从“发现”标签看,从朋友圈、附近的人、购物、游戏、小程序,还有最近的“搜一搜”和“看一看”,它的竞争业务范围面对了从微博、陌陌、阿里、今日头条、百度、网易,甚至苹果。但从目前看还没有对他们产生颠覆性冲击。更重要的是当微信的“发现”承载了这么多功能的时候,它产品本身不可避免变重,在突出一个功能的时候,一定会稀释其他的功能。功能虽然相互之间没有替代性,但有一定程度的相互稀释性。这对产品体验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也给更加专一的产品生存空间。

在这场体验之争中,微信最大的优势是它的频次高,用户量大,但它在人们使用惯性中更多是沟通工具、朋友圈交流、公众号文章的消费等。这些基本上达到了它体验的绝大部分。它越来越庞杂。而对于头条来说,它虽然内容很多,有图文视频和微头条,但它就是提供资讯推荐服务的,通过算法把人们最感兴趣的内容推荐给用户。对于百度来说,它搜索有自己历史优势,用户来百度,很简单,打开app,输入关键词就好。搜索质量也很高。从用户认知和操作成本来说,简单清晰有价值。

三、到了一定瓶颈,复制是最好的出路吗?

微信目前的月活用户数达到了9.38亿,基本上覆盖了中国绝大多数的用户,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霸主,之前的文章《也来说说:打败微信的将会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也提到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想要打败微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它的社交网络效应,它跟手机这个硬件平台的吻合度,都让它成为王者。机会只能在下一个大的硬件平台诞生之时,目前看,还不知道是VR、AR,或者是其他什么硬件平台。

由于国内用户的饱和,用户红利的消失,微信仅仅靠目前的即时沟通、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微信支付、游戏等无法获得更高的频次和更多的时间。微信的创新到了一个瓶颈期,它开始把目光投向目前用户使用频次最高和耗费时间最多的其他工具和应用上,算法推荐的资讯和搜索显然是它的目标。

它开始复制,当然它的复制不是简单的复制。腾讯的产品本地化能力当世一流,但有时候做产品一是zoom in, 一是zoom out 。Zoom in是关注细节的能力,一个好产品必须进行每个case分析,甚至掌握每个bug。正如俞军所说:“我每设计一款产品,即使简单如用户界面,也会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去解释自己每一处设定的理由。这些论据来自于我对各种数据的长期监测和分析。”但这也有弊端:“当然,你也要清楚产品生命周期的更迭总是从具有颠覆性的新技术开始的,当一个产品无论怎么努力去改进,其对于用户体验的提高已经微乎其微了的话,那它的光芒与风头被另一个产品替代,也将是一种必然。”

从这个角度,也就是说,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出色的产品,在面对产品的生命周期时也会遇到的瓶颈,而这个瓶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越过这门槛,这难度比当初推动微信的快速发展还大,如果能做到,张小龙将在互联网历史上封神,当然他已经非常成功。如果做到了,这证明他和他的团队具备了打破产品生命周期的能力,并在这个基础具备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从目前看,“看一看”和“搜一搜”在产品体验并没有更出色的体验,相对于微信红包、公众号等的创新还有不少差距。

四、微信改版是万能吗?

微信只要改版都是成功吗?所有做过产品的的人都知道,产品是基于无数次的数据分析、讨论、选择中迭代发展起来的,这里面有产品人的信念和坚持,最终出来的产品体现了产品决策人的对用户价值和业务价值的判断。

这里面有成功,但也有很多试错。微信并不是所有出来的产品一定都会很成功。并不是所有产品都是微信红包、朋友圈和公众号。比如小程序目前看还在探索中,远没有达到预期,需要新的突破。

“看一看”和“搜一搜”要想有新的体验,可能仅仅是基于好友关系和算法来推荐内容,来搜索呈现内容,并不会有质的飞跃。如果要想有带给用户惊喜的体验,也许需要全新的产品形态。正如当初摇一摇、附近的人、微信红包与微信的相遇一样,这才是微信突破的未来。

正如张小龙说的:

我说的,都是错的。

上面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专栏作家#

蓝狐笔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微信公众号:lanhubiji。

本文由 @蓝狐笔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写的还行,支持!但是最后一句话,不好,无论是你还是张小龙说,都不好,既然错了,为啥还要说,等待大家挑战吗?挑战你不一定看得到,最后补的这句话就像:大家觉得你这个人不错,就是有点傻x一样的意思,最后我说的,都是错的,挺支持你的,写的不错

    来自上海 回复
  2. 这次挺看好微信的 😯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