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信息:从源头到发酵再到沉淀

1 评论 6953 浏览 5 收藏 14 分钟

互联网这条大河奔流不息,不变的是信息的传递,变得是传播这个信息的载体。

世界运行规律可以分为显性规律和隐性规律,显性就是我们平常就能看见的,比如人的生老病逝、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还有一些隐性的规律我们是在生活中看不到也摸不到,但是他就是存在,比如二八定律,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所以我们很多事物必须要去挖掘,你才能看到更加深一层次的运行规则。

而虚拟的互联网世界当中,同样是存在这样的规律,而同样的,有些我们就能很明显可以感觉到,但是也有一些往往就藏在我们眼皮底下,如果不挖掘,你同样不能看到和察觉到。

互联网从19世界中后期就开始有了,在1994年接入中国,经过这20多年的发展,可以说是取得了令世人都为之震惊的成果。在这20多年中,中国互联网大大改变了大家的衣食住行,更是促进了整个中国的快速发展,而我们在获取信息从单向被迫接受到现在的根据兴趣爱好主动接受,也是经历不是一两个梯级的上升。

同样地,互联网在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同时加速了各行各业的竞争,最本质的竞争就在争夺用户的注意力。而用户注意力的竞争就是渠道的竞争,百分之90的用户都集中在头部的平台,所以很多时候,营销的本质就是在于谁更加有钱买下了更多的渠道去粗暴式的推广。所以很多时候,做推广就是做渠道,现在都有哪些渠道是大家平常接触的比较多的呢?

微信,今日头条、微博、qq还有其他垂直媒体,都是大家获取信息来源的最多渠道,而这些平台也是拥有百分90的网民,占据了他们的绝大部分的时间,很多事情也是通过这些渠道开始,进而成为一个热点让大家传播发酵。而这些渠道也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在演示着互联网的传播规律,而这个规律更多的是一个隐性规律,我们只看到的是信息可以通过这些载体传播,却发现不了这些信息是怎么来的以及如何传递的。

而很多时候,信息传播往往都是从单个个体为源头,然后演变成为多个个体或者平台一起推进这个信息的规模化。同样的,互联网的信息也是如此,这就好比长江,长江从开山脉开始发源,在前面的不管是从水的深度还是宽度,都是微不足道的,随着逐渐展开,途中会有很多支流加入,到了中流的时候基本上可以汇集成一条宽宽的大河,最后就会汇入大海沉淀下来。

互联网信息的源头

如果你是做市场营销、产品运营或者经常关注时事热点的就大概清楚,很多我们成为刷屏的信息都起源于某些源头以及在某些平台上持续发酵话题不断的。

我们先来说说互联网信息的源头。这个源头也是集中在一些知名的垂直媒体或者大流量的平台上。比如微信朋友圈、微博以及脉脉。微信朋友圈自然就不用说了,近期腾讯公布了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微信全球月活跃用户总数达到了9.38亿,超越QQ的8.61亿,一个接近10亿活跃用户的平台,有百分之0.1的用户去转发一条信息,获得传播效果都是惊人的,更何况还不止这个比例。所以很多时事热点都是从朋友圈开始,在朋友圈刷屏,进而在其他平台引起讨论的。比如上次“罗尔事件”,利用人民的怜悯之心从打赏开始,转发至朋友圈,瞬间在朋友圈刷屏。

再说微博,微博的第一季度的数据也是不可小视,月活达到3.4亿,日活也是超过1.5亿,而这个还不算什么,微博的开放性以及明星大咖的效应,能够把一件本身就很平凡的事情变为热点事件。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王宝强离婚事件。2016年8月14日凌晨,草根影星王宝强在个人微博晒出与妻子离婚声明截图,同时声称解除与其经纪人的合作关系,原因是因妻子与经纪人长期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随后这一消息迅速在各大社交媒体,及新闻网站开始传播,一时间,这位草根明星的家务事成了网民热议的焦点,围观者不约而同的站在受害者一方,顷刻间,对女方不贞行为的声讨指责声,弥漫在舆论场,这场荒诞的灰色喜剧开场了。

我们再说脉脉,脉脉是职场人的社交工具,可能相对于前面的微博和微信,在用户数据和体量上都不是同一个等级的,但是却在互联网的热点时事传播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因为脉脉有一匿名爆料功能,而这个匿名爆料很多时候都是揭露大公司或者我们很多不为人知的一面,所以一旦被爆出,立即会引起较大的反响,最关键的是脉脉拥有一批具备极具传播的效应的人群,也就是白领人群,所以一旦从这些人群传播开来,往往也是能够把一件家常事送上头条。比如有人匿名爆料ofo高管贪腐的事件。本月早些时候,近来炙手可热的共享单车行业突然“黑料”频发。一则有关ofo内部出现贪腐问题的评论从社交平台脉脉中流出,一名匿名用户称ofo“从高层到基层贪腐现象严重”,ofo副总裁南楠此前曾在脉脉上实名回应称希望爆料者与之联系,公司会认真处理其反映的问题,但之后并没有下文。可是这并不能阻挡对手或者其他有其他动机的人放大整个事件,于此来传播污蔑。随后,这件事在各大媒体都炸开了锅,纷纷抓住这个事件进行大力报道传播,一下子成为人人皆谈的生活常事。不过后来ofo官方也是抓源头,就是脉脉的匿名爆料者,可想而知,脉脉在很多热点上也是扮演重要的角色。

互联网信息的发酵

从源头开始,一旦这个事件有引爆的趋势或者因子,随时就会有其他平台加入加以渲染传播,就好像我前面说的长江中下游的支流一样,助滚滚长江水一臂之力。而这些支流就包括很多垂直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而这些平台往往都是在垂直领域很多号召力和影响力。就其中就包括知乎、36氪等,当然了,朋友圈、微博等这些平台可能同时是起源平台也是发酵平台,这里我们重点这些垂直领域的发酵平台。

如果你经常玩知乎的,就会发现一个热点事件可以不是从我乎出发,但是往往却可以在我乎使这个事件放大二次传播。就是二次讨论,现在的知乎已经成为很多事件的热议阵地,如果说十年前很多事件的金句出自天涯,那么现在就是来自知乎。知乎的“人才济济”使得很多热点事件背后逻辑再一次被重构,让大家不得不感叹网民的脑洞之大真的是神来之笔的!

现在很多重度网民,一般简单浏览一下热点事件的来龙去脉之后,就会跑去知乎仔细浏览知友的各种神回答,但是不乏三种形式,一种就是抖机灵,并没有什么料到,但是却可以令人发笑;第二种就是知道这个事件的背后不为之知的故事的人,而这些往往也是匿名回答,让我们看到整个事件的另一面;第三种就是从第三方角度去可观看待整个事件,而这些回答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原来还可以这样解读的。这样的案例实在多得很,我就举个简单例子:美团员工田某发布存在歧视的招聘信息的这个事件,里面也是印证我前面说的三类人,一类就是内部或者自己人,一类就是客观的评价,另一类就是抖个机灵的。就比如有人直接指出气势可耻,甚至把田某骂的狗血淋头,还有就是比较冷静看待这件事,说到别人的三观是怎么的,我们管不着,但是我们能够管好自己的嘴就行。所以,知乎的用户基数大了之后,加上本身的圈子氛围,可以在让一件事再次得到传播,使整个事件再次发酵。

第二个就是36氪,36氪的消息往往都有及时、劲爆、前卫的特点。这也跟他们的口号很符合: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在我之前一篇文章提到过,如果你要抓互联网时事热点,36氪可以作为一个重要渠道来源,因为36氪往往很多时候的消息都是一手的,所以如果你能抓住,就能及时作出反应来借势营销。36氪一直都走在互联网时代的前沿,受到很多互联网人士的欢迎。其在互联网消息的传播上也是扮演重要角色,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关注的36氪的特殊人群,这人群都有以下特点:前卫、个性、大胆、冒险、分享,最主要的是机会都是从事互联网行业的精英人士,而互联网又是目前最具传播力的一个行业,因此很多时候,经过36氪报道的初创公司、个人或者事件后,关注度都急剧上升。第二个就是平台也是受到很多互联网老大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大佬也是成了36氪在事件发酵上的助推器。比如很多互联网公司的丑闻事件都是经过36氪的报道而被大家所熟知。

互联网信息的沉淀

一条弯弯的大河终究会引来自己的归宿,流入大海。而互联网信息也会有开始,跌宕起伏然后被其他后来者代替。这些信息当中,有些会被人民记住成为经典,而有些则会被大家所忘记过滤掉。

往往很多一夜爆红的网红,都是经不住时间的沉淀的,这些人也是往往因为一件事被大家知道,却因为没有太多的发光点被大家所淡忘。比如我们的“蓝瘦香菇”哥。而有些则会成为一个风口,被资本追逐,就比如去年的共享单车,在共享单车火起来后,共享经济就再次火了一把,到今年在推陈出新,什么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雨伞等等,都被资本追逐,成为风口上的猪。

其实互联网的最低层就有一个信息池,这个池里面堆积了太多过去的风光过的事件,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大多数都是在这个池里永久封印。互联网这条大河奔流不息,不变的是信息的传递,变得是传播这个信息的载体。

#专栏作家#

艺林小宇,微信公众号:cs-jy8,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运营总监,独立媒体人,喜欢用白话文讲述移动互联网时事热点,专注于产品运营、策划、BD合作等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