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政策出台,匿名社交还能走多远?

4 评论 15457 浏览 10 收藏 12 分钟

实名制下,对于匿名社交可能会面临困境,但对于网络流言的产生能够起到抑制作用,帮助匿名社交软件回归本质。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即将实施,其中第二十四条规定“网络运营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在《网络安全法》的实名制规定下,百度于此前已经宣布网盘、贴吧等产品实行实名认证,率先走起了实名之路。但是在实名之外,目前还存在一种匿名发布信息的渠道,而近期有关“匿名”的一切都吸引着公众的关注。

不可否认,匿名应用的出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昨晚,职场社交应用脉脉回应了ofo小黄车的侵权起诉,摩拜单车此前起诉了知乎,共享单车的“贪腐事件”让公众也陷入了思考,在实名制规定的当下,匿名这种形式到底还能走多远?

“匿名”变味:从纯粹的聊天变为“爆料”平台

我们所说的匿名现在主要包含两种形式,一种为匿名社区,另一种为匿名社交,两者呈现方式类似。记得在匿名社交应用刚刚出现时,用户在其中畅所欲言,或是抒发心中郁闷,匿名社区成为了用户调节心情的场所,在这里对方不知道自己是谁,可以没有顾忌地袒露心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匿名却变了一些味道,不再像刚出现时一般纯粹。

去年,陆家嘴29秒视频被爆出后,匿名社交应用无秘上出现了视频中女主的“详细个人资料”,该资料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大量传播,导致受害人名誉收到损害。而无秘上的爆料导致名誉受到损害的并不止这一个案例,白百何被造谣盗窃、周鸿祎被造谣吸毒等事件皆出自无秘。

近期,共享单车两大厂商ofo小黄车与摩拜单车均出现贪腐爆料。ofo小黄车率先被发难,那时脉脉上出现了匿名八卦,评论中认证的ofo员工宣称内部存在贪污现象;随后在知乎上,摩拜单车被爆料高层贪污。在事件发生后,ofo小黄车与摩拜单车处理方式类似,首先声明否认爆料的真实性,然后将脉脉以及知乎起诉至法院。

时间推进到上周,微信小程序“匿名聊聊”引爆朋友圈,微信随即以“诱导分享”为由将其下架。值得一提的是,“匿名聊聊”的开发者朋友印象为腾讯投资,下线自己投资的小程序或许有所隐情,有评论认为或是因为“匿名聊聊”的匿名属性收到了监管。

上述事件中,无秘、知乎与脉脉也无强制实名要求,这是它们共同点。而无秘此前的匿名社交,如今已经演变成损害他人名誉的场所;知乎作为知识社区,其承载的功能也出现了偏差,成为了“假消息”的来源;脉脉作为职场交流社区,匿名八卦区出现未经证实的流言,引得媒体报道。

可以说,正是由于实名制尚未完全,匿名发布平台诞生了一系列的流言,而平台自身的影响力使得人们对这些流言“信以为真”,而怀有不良目的的人正是借助这种便捷,发布流言,以达到伤害名人以及企业名誉的目的。

国内外都活不下去,剩下的靠什么?

匿名社交主要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不管是否带有社交关系链,匿名者都可以发表不被社会舆论所认同的观点或经历,并且没有舆论风险。正因如此,在国外以及国内曾经出现一段时间的匿名热潮。

2013年,位于亚特兰大的Yik Yak创立,主打匿名社交,该应用一经推出迅速火爆,曾蹿升至美国版App Store下载榜的前列,然而就在上个月,该团队被移动支付服务商Square收购,价格不到300万美元。

2014年,匿名社交应用Secret上线,一度颇为火热,然而好景不长,Secret于2015年4月即关闭。其CEO David Byttow在告别博客中这样说:Secret并不符合我开创这家公司时怀揣的梦想,我相信诚实、开放的交流、创意的表达,但是匿名对于这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更重要的是,产品粘性太差。

而国内方面,目前知名度最高的无秘,被认为是效仿国外的匿名社交应用Secret与Whisper,如今在用户中还拥有一定的口碑。

除此之外,在2014年开始兴起的匿名社交应用还有乌鸦、呵呵、吐司与悄悄等,它们被认为是无秘的跟风者,乌鸦团队的许朝军对于自己的产品曾这样评价自己的产品更类似Google+的圈子。据应用市场中查询结果显示,乌鸦App最后一次更新时间为2015年4月13日,而其所属开发商的产品中还包含一个名为“芥末校园”的应用,主打大学生实名社交。

而呵呵目前在腾讯应用宝中已经难觅身影,吐司与悄悄还能下载,但下载量微乎其微,评分为0,在2014年涌出的一批匿名社交应用已经濒临消失。

关于匿名从火爆到衰落的原因,无秘创始人林承仁对媒体曾这样表示:匿名社交慢慢降温的一个原因,是大家在最开始时期望看到内幕和爆料,迅速聚集了大量用户,但当没有这么多爆料内容时,用户会觉得没有想看的东西了,粘性就会降低。

据速途网了解,目前能够存活的无秘是依靠着快速迭代,从而留住用户。此外匿名社交也依靠广告来盈利。而前边所提到的脉脉,它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匿名社交应用,在盈利模式上与无秘并不相同,其他的盈利模式让它们不必将全部精力放在匿名上,反而通过匿名八卦功能吸引用户。

但必须值得注意的是,匿名之所以能够吸引用户,正是因为在发表观点时没有舆论风险,而如今实名制即将落实,匿名社交应用或出现用户的流失的情况,厂商对于实名制带来的冲击值得重视。

实名制下,匿名有望回归初心

实名与匿名本是相对的,但是如今的互联网公司找到了能够平衡两者的方法:后台实名,前台匿名。这种方式在此后会被多数互联网公司使用,而实名制规定在这其中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净化网络环境。

在陆家嘴29秒事件中,由于无秘上出现了未经证实的信息导致互联网金融从业者秦某名誉受到损害,此类事件后曾有受害者起诉无秘,要求其提供匿名爆料者个人信息,但是无秘多以技术的名义释称无法找到发帖者的注册信息,拒绝向受害者、向法院提供造谣者信息。

而共享单车“贪腐”事件的爆料,也使得知乎加快了实名的脚步。在摩拜单车起诉后,知乎的回应文章中写道“知乎将在近期进一步强化账号实名认证。基于【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经过实名验证的用户,可在前台选择实名或匿名形式展示。”

同时,脉脉在回应中也称“严格遵守法律规定,进一步强化帐号实名认证。基于“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经过实名验证的用户,可在前台选择实名或匿名形式展示。”

可以看出,目前脉脉与知乎在经历了共享单车厂商的起诉后,感受到了网络谣言的可怕,在实名制上更加严格,也只有这样知乎与脉脉才不会沦为网络谣言的散发地。

而实名制对于无秘来说,则可以让其回归初心,用户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一旦出现网络流言有据可寻,将受害人的损失降至最低。

不可否认,匿名社交软件的生存状况并不如此前一般火热,对比无秘与脉脉的百度指数可以看出,单纯依靠匿名社交的无秘在近半年指数并不高,主打职场社区兼顾匿名功能的脉脉指数更高。对于无秘来说,目前推行的实名制虽然能够帮助其回归初心,但如果无秘不能思考出匿名之外的玩法与商业模式,未来能走多远并不好说。

小结

匿名社交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但在应用市场中大多成为瞬间陨落的爆品,同质化严重、无法留住用户等都成为了它们没能迈过的坎。如今实名制下,对于匿名社交可能会面临困境,但对于网络流言的产生能够起到抑制作用,帮助匿名社交软件回归本质。

 

作者:李楠

来源:http://www.sootoo.com/content/671234.shtml

本文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速途网,作者@李楠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啧啧啧,实名注册和匿名发布,搞笑了。就好像王者推行实名制,不然禁止登录,不还是一群小学生不亦乐乎。

    来自湖南 回复
    1. 产品经理能说出这些话,挺值得悲哀的

      来自湖南 回复
  2. 我的妈……实名注册和匿名发布完全是两码事儿好吧?你当是实名注册以后你发布任何内容都显示你的姓名了?用户昵称听了想哭

    来自北京 回复
  3. 支持实名制啊,不过信息安全也要提高才行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