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愿意分享什么样的文章
伯杰是一名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他曾经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阅读《华尔街日报》的一个版面。这个版会列出一个清单,上面写着哪些是阅读量最大的文章,哪些是分享量最大的文章。
他发现,这两个列表并不一致,有些文章虽然被大量阅读,但并不会被分享。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文章会让人们更愿意分享出去?
《纽约客》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释。它的答案也正好总结了BuzzFeed、Upworthy等新闻聚合网站的内容为何能在社交网络上 被疯狂分享的原因。去年12月的数据反馈,Facebook上获分享量排名前三位的媒体分别是Buzzfeed、赫芬顿邮报和Upworthy。
以下就是该文章总结的,容易被分享的内容常常具备的几个特征:
1.文章主题积极,读完后让读者感到兴奋。能够激起读者情感反应的文章绝对要比对读者情绪毫无影响的文章受欢迎。更重要的是,能够带来快乐情绪的文章又要比带来悲伤情绪的文章表现好。比如《目瞪口呆的新移民真的爱上了这个城市》就比《网络盛传韩国女艺人自杀消息》更容易被分享。
2.让用户非常愤怒和恐慌的文章。虽然让读者乐观积极的内容更受欢迎,但如果激起的用户情绪足够激烈,比如非常愤怒和恐慌,它们被分享的概率也很高。像政治丑闻和引发癌症高发的因素等内容。
3.让读者觉得自己不仅聪明,而且消息灵通、见多识广。读者在分享一些内容时,往往想表达这个内容我能明白,或者想要增强自己在朋友中间“消息灵通”的形象。对用户而言,分享这些内容是提高自己在社交圈形象的方式。
4.实用且容易记住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榜单”性质的内容受欢迎的原因。因为它们简单、实用且容易被记住。用户在分享实用性质的内容时,会觉得自己是在帮助周围的朋友。而容易记住也会随时被拿出来作为谈资。
5.有价值的故事。大家都喜欢有故事性的内容,故事讲得越好、越能激发人们的兴趣,被分享的几率也越高。所以,有些文章之所以受欢迎也不仅仅因为它有一个挑逗的标题,而是内容本身的质量就高。
以上就是《纽约客》文章提及的“高分享量的文章”具备的几个特点。这些总结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由本文开头所提及的乔纳·伯杰,也就是当前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方向教授经过多年的实验和调查所得。他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去年出版的一本书——《疯传》(Contajious)。
不过,伯杰也指出,让人感到讽刺的是,其实当我们搜集的数据越多、越了解背后的规律,这些总结发挥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小。就像如果被分享的文章都严格按照这些规律推出,那么有些人也渐渐不会分享这些内容了,比如心灵鸡汤?
原文来自:腾讯科技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