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的路在何方

0 评论 7756 浏览 3 收藏 7 分钟

前段时间,在巴塞罗那举办的移动通信世界大会上,中国移动正式发布了《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书》,白皮书中指出:“下一代融合通信通过升级终端上原有的通话、短/彩信和通讯录三大通信入口,在保护用户原有通信习惯、继承运营商基础通信业务全球可达性和电信级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形成以‘新通话’、‘新消息’和‘新联系’为核心、功能完善、体验优良的基础通信服务”。简而言之,就是手机用户无需额外下载微信/来往类OTT应用,就可使用音视频通话、多媒体消息、群组聊天等通讯功能。

我们先来看一些数据

工信部统计,今年春节假期,全国短信发送量累计达到182.1亿条,同比下滑超过40%,除夕当日发送量110.4亿条,比2013年除夕下降了8%(试想一下我国还有8亿多的2G用户在使用短信拜年的方式)。同时,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总时长416.8亿分钟,只有平时通话量的3/4,也低于2013年春节假期总时长。从除夕到正月初七,全国平均每个手机用户使用46.6M流量,比2013年平均每日增长了63%。

与这些短信和语音通话数量骤减息息相关的就是中国移动的相关收入受到严重影响。2011年,中国移动短信和彩信业务收入首次出现下降,为464.62亿元,低于2010年的468.89亿元。中国移动2013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达46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但股东应占利润915亿元,同比下降1.9%。这是中国移动首次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的情况。

以上这些数据和影响很明显是移动互联网时代,OTT业务对传统通信业的巨大冲击!显而易见,传统运营商“躺着也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

下面发表一下个人拙见

首先我们要肯定中国移动的这一举动。因为如果这一模式投入商用,必将打破运营商传统的商业模式,中国移动也算下决心放弃短信等传统业务收入,全面转向数据流量经营。意识到自己的危机,然后通过改变来给自己创造机会毕竟是积极的心态,值得肯定。

其次,个人对这种融合通信的方式是否可以击败微信/来往类OTT业务表示怀疑。我理解的微信/来往不仅仅是简单的通信应用,他们都是其各自互联网生态圈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如果微信/来往仅仅是一种让短信/语言走流量的应用,那融合通信策略或许会打败他们,但是他们可没那么简单。微信/来往更多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发朋友圈/扎堆与好友分享生活点滴、可以关注各种订阅号来获取有用的信息、可以摇一摇来与陌生人交流、可以和好友一起玩儿游戏PK来娱乐、可以购物打车来方便生活、各自拥有相应支付功能来构成O2O完美生态圈等等,这些都是简单的融合通信所望尘莫及的。所以,我理解的,融合通信仍然难以撼动这两家OTT业务的地位,也仅仅能分一杯羹而已。当然,我也坚信融合通信如果商用,也仅仅是一个开始,一个运营商想挑战或是融入互联网的起点。

中国移动未来的路到底在何方呢

运营商想转型,关键在互联网思维。如果传统运营商还是把眼光局限在短信和通话业务上,那就是单纯做管道,终究是不思变,遂等死。所以必须要拓展新的业务方向。

我最近一直在替中国移动感到惋惜,因为我记得几年之前中国移动就推出了手机支付的功能,我当时体验过,无奈用户体验实在太差,操作繁琐,完全有悖于交互参与和快速便捷的互联网思维。那时候我记得支付宝还没有现在这么火,如果当时中国移动可以把手机支付这项功能重点建设,多投入些人力和财力,那么现在的移动支付市场上应该会有中国移动的一块江山吧。现在几大互联网巨头都在积极建设打造自己的O2O生态圈,为此爆发了各种互联网抢占用户的战争。我一直在构想,运营商或是中国移动能否在正在进行的微信支付抢占支付宝市场的战争硝烟未灭的时候,下定决心用釜底抽薪的方式来打一个漂亮的反击呢!

所以我有一个十分大胆的想法,就是中国移动重新拿起手机支付这副牌,亮出最厉害的底牌:开放手机话费支付功能!也就是可以使用自己的电话费来进行支付,并对实名制用户根据入网时间的长短提供一定的信用额度。这样,就不说在B2C和C2C市场上中国移动会有多大的建树,至少在还没有完全被瓜分的O2O市场上,中国移动可以利用其庞大的用户量来占有自己的一片市场。我一直都没有去了解过移动话费中的主账户和副账户到底解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或是痛点,或许现在是亮剑的时候了!这个想法是很疯狂,很危险,但是我相信如果移动可以拿出互联网企业的态度和效率来,这个想法是完全可行的!

总结

对于融合通信抱以观望的态度,但十分期待中国移动可以在这个数据大爆发的互联网时代拥有自己的一片江山!

本文系作者刘徐伟投稿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保留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