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演变与发展设想

4 评论 21353 浏览 33 收藏 12 分钟

共享经济在大红大紫后,也面临了发展的困局,同时进化也在悄然发生。本文通过分析共享经济的发展历程,阐述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商业逻辑,并通过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演变畅想其发展的方向。

共享经济1.0

“共享经济”这个概念在共享单车的成功后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但其实只要是对互联网行业有一定关注的人提起“共享经济”,第一反应想起的都会是像Uber,滴滴,Airbnb这些在第一波共享浪潮下的佼佼者,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利用互联网技术连接人与人,通过对信息的调度使社会上闲置的资源流动起来,以求更好更高效地进行利用。

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来自百度百科

从百度百科对共享经济的定义可知,共享经济就是整合线下的物品或服务,以转让使用权的形式产生经济效益。“弱化所有权,释放使用权”,这成为通常而言解释共享经济的角度,需求方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通过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综上所述,以Uber,Airbnb等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属于基于c2c的商业模式,本文姑且称其为共享经济1.0模型。

共享经济1.0模型有以下特征:

  1. 共享的资源闲置量巨大。这点是共享经济1.0能发展起来的根本要素,如果没有足够的供应端,也就不会吸引足够的需求端,平台也就不能产生效益。
  2. 资源难以获取。资源的难以获取的原因有很多,或是获取成本较高,或是获取途径匮乏,最终导致出现了需求缺口。

由共享经济1.0模型的特征可以看出:巨大的闲置资源保证了供应C端存在的合理性,也决定了供应端能否持续提供所需的资源;需求缺口的出现保证了平台的需求C端存在的合理性,不然,再多的闲置资源最终也只能当做垃圾处理掉或是以献爱心的形式捐出。这两点是平台立足的根本所在。

对于一个依赖于C2C模式的商业模式而言,双边网络效应是非常明显的。不论Airbnb的房东和房客,还是Uber的司机和乘客,都是越多的“供给端”使得“需求端”的体验更好,越多的“需求端”又刺激了“供给端”的销售。两个C端的相互促进,会促进平台像滚雪球一样的成长。加之平台并不占有资源,平台只负责进行信息的调度,而资源的维护,开发,购入成本均由供应端负责,这是属于轻资产的模式,其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然而,这也为这种模式带来了一个致命的缺点:因为平台不占有资源,所以服务品质就难以控制,或者说难以标准化。一个标准的产品加上一个难以标准的服务提供者,最终导致安全,管理,信用等一系列问题。同时,随着共享经济1.0的发展,人们开始发现并不是所有资源的共享都适合c2c的共享模式,关键原因在于确实不是所有的资源都存在着足够的供应C端。

于是乎,共享经济进化到了2.0的模式。

共享经济2.0

与共享经济1.0最大的不同在于,共享经济2.0中的资源由平台生产,运营和维护,换言之,这是一个基于b2c的商业模式,社会上闲置资源的不足由企业自行补足,也就是人为地生产“闲置资源”。这类模式典型的代表有摩拜,ofo等共享单车,以及最近广受关注的共享充电宝等。本文称这种模式为共享经济2.0模型。

共享经济2.0模型有以下特征:

  1. 资源可源源不断地供给。这点很好理解,平台通过自己生产资源,确保了资源的可持续供给。
  2. 服务品质可标准化。平台掌握了资源的供给源,可以对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这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服务的品质统一化。

由上述特征不难看出,其实共享经济2.0更加接近于租赁模式,平台生产资源,用户租用资源,其相对与共享经济1.0最大的优势在于,服务品质的可标准化使得产品可以尽可能地优质,这可以显著提高用户体验,目前基于共享经济1.0模型的模式很难完全满足用户在体验上的需求,但这些难题或许可以通过设计优秀产品的思路来解决。

其次,由于平台完全不需要考虑资源的闲置的量的的问题,这使得模式上有很多的方向可选,可以真正解决一些高频或低频价高的需求缺口,从近段时间以来的各种各样的共享模式便可看出一般。例如共享充电宝,如果靠C端来提供闲置充电宝的话,显然会是供不应求,而且产品品质也参差不齐,然而手机充电又是一个高频需求,这时就可以通过共享经济2.0模型的思路来解决。共享经济2.0拥有较广的适用面,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最多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是基于此模型。

虽然前面列举了共享经济2.0的优势,但是,相比于共享经济1.0,基于b2c的共享经济2.0模型又是有很多明显的缺点:

  1. 重资产。在1.0中,平台只是负责进行信息的调度,而在2.0中,由前期投入、中期运营、后期维护带来的成本很是惊人。除了制造成本,共享单车还要考虑折损。以摩拜单车为例,据王晓峰透露,在上海地区,运营四个月时的摩拜就已达到了10%的损毁率。目前摩拜单车运营已经超过一年,而且在更多秩序逊于上海的城市展开运营,折损率只会更高。粗略估算,摩拜单车的成本应该超过了两千元。根据腾讯科技等媒体的调查,共享单车日均使用次数为2次,摩拜每次租金1元;因为天气等原因,一年大概270天是有效骑行日,每车每年获得的总收入是500元上下。摩拜单车的设计寿命为4年,乐观估计堪堪能补上2000元左右的成本,悲观估计则会因为进一步折损以及运营成本而亏钱。
  2. 难以形成网络效应。对于一个单边的平台而言,网络效应没有那么明显,虽然用户数量确实会因为这个平台的资源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同时平台也需要加大资源的生产力度,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资金投入,其次,目前还没有哪个基于2.0模型的商业模式能占领住流量入口。以共享单车为例,现在有很多新晋涌入市场的单车,从微信、支付宝扫一扫都能用车,并不需要非得装APP,有的还无需押金,这就让用户拥有了很多替代选择,用户的流动成本越来越低。这也导致了很难出现垄断企业。

以上基本上就是共享经济的演变历程,显然,不管是1.0还是2.0都面临着发展的困境,有没有什么模型是可以结合两者的优势,又能规避两者的缺陷呢,下面笔者将设想一种以1.0为基础的,更加优化的共享经济模型,姑且称其为共享经济3.0。

共享经济3.0

与1.0类似的是,在共享经济3.0模型中,平台依旧不占有资源,不生产资源,资源是通过整合线下闲置资源获取的,但是,平台不只是做信息的调度,还要对这些闲置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和标准化,再通过统一规范的渠道将资源提供给需求端。可以将这种模式概括为基于c2b2c的商业模式。

共享经济3.0模型有以下特征:

  1. 资源闲置数量充足。
  2. 资源相对容易标准化和规范化。
  3. 拥有统一,便利的渠道将资源提供给需求端。

不难看出,共享经济3.0是在1.0的基础上解决了资源或服务品质难以控制和标准化的缺点,又结合了1.0的轻资产,容易形成网络效应等优点,其关键在于两个c端如何通过b端实现资源的流通

笔者认为,通过云存储柜非常适合用来解决资源的规范化和流通问题。如果对于每样存储进来的物品,都通过拍照,鉴定,分类,最后将符合要求的资源添加到可以用智能手机管理的存储列表中,并把所有数据上传到云端,这样就可以实现资源的规范化,实现了2b。再者,需求端又能通过智能终端获取资源的信息,只需要提前通知平台就能在相应的储物柜中获取所需的资源,实现了2c。

另外,通过物流实现资源的流通或许也是一种解决方案,但是目前物流的速度还没有达到非常让人满意的地步,平台需要考虑用户是否能承受的起因为物流滞后而带来的时间成本,从而产生的用户流失风险。

总结

综上所示,其实对于不同的共享经济模型,对应的也会是不同的适用资源,并不是说所有资源都能一概而论,模型上并没有绝对的孰高孰劣,只有适合与否。

 

本文由 @李卓华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想问一下。3.0模式下有没有什么比较成功的例子呢?

    来自北京 回复
    1. 目前的话还是比较少的,据我了解,国外有一家叫omni的初创企业正准备从智能储物柜转型做共享储物柜,可以关注一下

      来自广东 回复
    2. 国内各大房屋租赁平台都是这种模式,比如自如。共享除了文中说的1.0是真正的共享经济,其他都是老套路而已。

      来自上海 回复
  2. 共享单车其实就是大型的自行车租赁平台

    来自陕西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