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大众点评网傍上“高富帅”。
2014年2月19日下午,上海,大众点评网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确认,接受腾讯公司的战略入股,同意对方持有自己20%的股份。另外,一旦大众点评启动IPO进程,腾讯还可获得额外5%股份的增持权利。
大众点评网创立于2003年4月,在此后的11年中,被业界多次传出与BAT3大“高富帅”——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的资本绯闻,仅在2008年和2009年,它就连续收到腾讯董事长马化腾送来的秋波,但大众点评没有心动,直到去年11月在和腾讯的第3次商谈中,大众点评网创始人、CEO张涛认为有必要在团购业务上借力腾讯,而最终接过了对方的“支票”。另据坊间传闻,腾讯对大众点评的投资额为4亿美元。
就在9天前,抢了国内科技新闻头条的是阿里巴巴,在当天宣布已向高德地图提出收购建议书,拟以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1美元的价格,对其股票进行现金收购,共耗资约11亿美元。去年5月,时任阿里巴巴集团总裁的马云抢在退休之前,以2.94亿美元买下高德地图28%的股份。而一旦此次交易完成后,高德将成为100%的阿里巴巴子公司。
在更早些时候的1月24日,百度协议收购人人网所持的全部糯米网股份。2013年8月,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就曾向糯米网战略投资1.6亿美元,获得约59%股份,成为糯米网的第一大股东。
BAT接连发生的3起收购案,让从慵懒的春节长假中缓过劲来的互联网人绷紧了神经,如果再考虑到腾讯和阿里巴巴在打车软件市场上的疯狂烧钱,没有人会怀疑马年的互联网将发生新一轮大洗牌。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BAT已经演绎了一出让人眼花缭乱的收购大戏:李彦宏投资了去哪儿网、糯米网、安居客和PPS,并以19亿美元收购了91无线;马云则入股了新浪微博、陌陌、美团、快的打车、穷游网、UC Web、丁丁地图和高德地图等“小伙伴”;马化腾在大力拓展微信业务之余,也让同程网、艺龙和嘀嘀打车等站到了自己的旗下。
经过了一系列的资本腾挪,中国互联网“三足鼎立”之势豁然显现,它除了有着各自鲜明的标签:百度的搜索、腾讯的社交和阿里的电商,这一格局还引出了藏在背后的更大看点,即BAT的竞争已然从量变转为质变——从流量入口之争,转型为O2O生态环境内的应用之争。
第一章移动布局下胡BAT并购战
在PC时代躺着就能舒服赚钱的BAT终于感到了寒流来袭,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瞬息万变,让它们也不再有安全感。
在技术出身的张涛眼里,若非需要在团购业务奋起直追中国团购第一网站美团网,他未必看得上BAT。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大众点评牵手腾讯的第二天,已经归入阿里巴巴族谱的美团网突然发布微博,称自己的市场份额达到52.2%,是大众点评的两倍还多。
大众点评是一家长年专注于提供本地生活信息的网站,进行过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的地面推广及商家资源积累——业界将此戏称为“脏活、累活”。但是,正是这些别人不愿干的活,现在却让张涛掌握了国内最为全面、精确的用户兴趣点(POI)和上千万的高黏性用户。这个优势成了大众点评保护自己、有效御敌的护城河,暂无生存之忧。2010年,大众点评杀进了团购领域,后来移动终端的火爆又促其成为O2O的代表性公司。
但是,在部分业内人士眼里,这又是一家缺棱少角的“慢公司”,错失了多次跨越式机遇。现在,随着O2O大时代的到来,资本市场隐约可见向O2O概念公司开放的上市窗口,此时的大众点评终于有点坐立不安——这是构成张涛愿意接纳腾讯注资的战略背景。
其实,相比于张涛,3大“高富帅”更是寝食难安,因为时代之变对BAT的作用力远远超过了大众点评。
局势生变
移动互联网的风起云涌,使得原来以PC为主的互联网生态系统迅速走向衰落,而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生态一步步成为主流。在这两种生态更替交接之时,产业链内的各环节都出现巨大的变化。不适应者,即使是庞大帝国,也将很快被淘汰出局。
芬兰手机巨头诺基亚从1996年起连续15年占领了全球移动手机市场份额的第一名,但自2011年苹果iPhone的诞生,智能手机时代正式到来,死守功能机市场的诺基亚迅速由盛转衰,直到在去年9月3日沦落为微软的“小伙伴”。
此外,摩托罗拉、索尼、夏普和黑莓等巨头的盛衰更替,无不警醒着中国公司:颠覆巨头的不是一两款创品,而是巨头的思维跟不上时代。
在PC时代躺着就能舒服赚钱的BAT终于感到了寒流来袭,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瞬息万变,让它们也不再有安全感。
早在2012年10月,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致公司员工的公开信中提出“鼓励狼性,淘汰小资”,他希望以此唤醒全体员工的狼性,而不是躺在公司的安乐窝内喝咖啡聊小资。而在此前后,阿里巴巴和腾讯公司也相继对公司架构进行重整,以更好的姿态来迎接移动互联网的挑战。
现在看来,当时的BAT移动互联网之争主要表现为流量之争,其特征是大家争先恐后地把自己PC端的热门应用往移动终端上迁移。在这段时间内,百度推出移动搜索引擎和百度手机卫士,阿里巴巴把淘宝和支付宝等主流应用移植到智能终端,腾讯推出微信和腾讯手机卫士等产品。
就像最初的4大门户网站一样,流量之争总有尽时。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在半年前曾指出,BAT在移动互联网战略布局、抢占入口的时代已经结束,它们围绕社交、支付、服务全方面的O2O激战将会升级。金山网络CEO傅盛也认为,互联网已然走出媒体属性的第一阶段,现正在进入涉及生活服务的第二个阶段,从此以后,互联网将快速渗透到生活服务的每个领域。
随之而来的是,以往行业间明显的边界逐渐模糊,百度专注搜索、阿里专注电商以及腾讯专注社交的行业格局悄然生变,BAT除了固守原有的垄断性资源,还必须更接地气地去契合移动端才能不受制于人,这加速了巨头们发起对外收购提前布局策略,以尽快形成自己独立的O2O闭环生态圈。而从整个生态环境来说,BAT的收购是在为其O2O生态链中的短板补位,也同时为防范对手的侧翼进攻。
并购战硝烟正浓
腾讯的O2O之路并不短:2008年上线了QQ电影票;2010年10月,推出QQ美食;2011年初投资高朋网,后又入股F团;2012年11月,马化腾收购餐饮CRM企业通卡,增强其技术及线下能力;2013年9月,正式发布微生活会员卡X1版本……腾讯在服务O2O领域投入不少,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真正让腾讯拿到第一张移动互联网船票的是微信,但这款有着6亿用户的OTT工具,仅靠话费充值和嘀嘀打车是无法承载腾讯生活服务O2O的理想的。而在大众点评网宣布腾讯战略入股的消息之前,有用户发现微信“我的银行卡“菜单下赫然出现了“今日美食”的新服务,它直接指向大众点评的团购业务。有分析认为,这多少反映出腾讯对与大众点评合作的急切心态。
形势不由得腾讯不急。
在腾讯入股大众点评网最终定案之前,一方面是百度和阿里巴巴接连出手,分别全资收购糯米网和高德地图,补齐自己在O2O业务上的一些不足;另一方面,与大众点评的绯闻闹得最凶的主角是百度,坊间就曾经盛传“百度20亿美元收购大众点评”,让人感觉幸福会去敲李彦宏的门。
但是,这对马化腾来说是又一场不容有失的并购战。
随着O2O的本地化服务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团购作为O2O的典型代表首当其冲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当美团网成为阿里巴巴的囊中之物后,大众点评作为仅次于美团的第2大团购网站,顺理成章地成为腾讯的猎获目标。
按照腾讯公司总裁刘帜平的说法,大众点评的生活服务信息和服务可以带到腾讯的平台上,和QQ、微信等有诸多可能进行有机整合,双方合作可望“打造中国最大的O2O生态圈”——截至2013年第四季度,大众点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9000万,收录商户数量超过800万家,并且大众点评团购业务在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
有观点指出,腾讯入股大众点评后,曾经缺乏生活气息的微信平台将一下子钻进了用户生活中的话费充值、打车、电影票、AA收款和餐饮娱乐等多个方面,O2O版图趋向完整。
和腾讯入股大众点评网有着同样重要意义的是阿里巴巴对高德地图的全资控股,它也实现了马云在O2O领域的重大突破。此前,有专业人士断言地图成为布局O2O领域最重要的一环:地图富含的POI数据就是“本地生活服务”依赖最多的餐馆、影院、百货公司、银行和医院等O2O必备的位置信息。
在2013年的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争中,作为BAT中O2O的最早涉足者,阿里巴巴在BAT中进行了最多轮次、最多角度的布局,而在完成对新浪微博的投资之后,马云没有停手。2013年5月10日,阿里巴巴入股高德,并成为高德地图的第一大股东。
根据中国IT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手机地图市场监测报告》,高德地图占据了21.6%的份额,是仅次于百度地图(市场份额为29.8%)的市场老二。
在全资入股高德地图之前,阿里拥有新浪微博、美团网和快的等应用,再加上自家的聚划算和淘点点,马云在O2O上具备了非常强大的想象空间,而在实际操作中,他通过对旗下业务的全方位整合来反向扩大高德地图的市场份额,以此向百度地图叫板。业内人士认为,对阿里而言,高德地图+淘宝本地生活+美团,可以形成阿里特色的O2O标配。
而对于百度全资收购糯米,有分析认为,其价值在于能够把百度地图的移动入口与糯米的生活服务相结合,将线上用户商户、线下支付消费在互联网上进行高效链接。在业务整合上,糯米网的团购业务可和百度包括搜索、地图等明星产品,以及线下的销售渠道进行更深度的整合:一方面用户可以轻而易举地查询到身边的团购、美食、酒店、电影院、公交站、银行、KTV、打车等信息;另一方面不需要打400查询电话,也无需借助微信,通过百度地图的团购平台,商户能够快捷方便地为用户提供更实惠、更省钱、更省时间的预定服务。
在不断整合行业资源的过程,百度地图已经把简单地图查询工具打造成集合团购、酒店预订、打车等O2O生态链为一体的生活服务平台。此前,百度成立LBS事业部,将百度地图构建成覆盖生活服务的一大入口。“LBS+团购”将进一步推动百度线上线下的融合。
第二章巨头急补短板
“二马一李”在把自己优势带进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同时,各自原有的劣势也原封不动地得以保留。就目前而言,BAT还在奋力补齐各自的短板。
表面看,BAT三方激战O2O的局面非常明朗,但3家公司在正面战场上的平静,也表明这场O2O之争才刚刚开始。事实上,“二马一李”在把自己优势带进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同时,各自原有的劣势也原封不动地得以保留,就目前而言,他们还在奋力补齐各自的短板。
有观点认为,BAT打来打去,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拿到移动互联网的“船票”,而获得这个超级入口的目的都是支付。获得支付即获得了用户大数据支撑,也就可以相继展开大数据营销,并且,控制了支付环节也意味着控制了整个O2O格局的流量入口。三家公司显然都瞄准了这个巨大的蛋糕。
有分析向《IT时代周刊》指出,百度的最大短板就是支付。嘀嘀和快的的争夺本质是支付,腾讯和阿里巴巴都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架势,让所有人都记住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那么,百度的支付去哪儿了?
其实,李彦宏早在2008年就开始做支付,只不过那时他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搜索优势踏足电子商务。同年,百度推出百度有啊C2C平台,并一道推出了支付工具百付宝,可惜由于百度没有电商基因,百度有啊和乐酷天(2010年与日本乐天合作成立的B2C网站)最终被淘宝、天猫和京东商城等打得找不着北,两家公司先后于2011年3月和2012年4月关张,令百付宝丧失用武之地。
同时,百度也想要在移动端成为一个超级APP入口,让自家的产品可以集合全部类似于新闻网站、论坛、车位查询、天气状况、小说阅读等服务。在这个超级入口战略上,微信启用的是公众号服务,开发者可以根据微信接口来为微信用户提供服务,与此对应的百度则通过了自身的移动搜索优势,每当用户在搜索相关需求服务时,百度会将用户导入到轻应用这个分发体系上,利用这点吸引开发者同时也在轻应用上做和微信公众号同样的开发。
百度与微信在超级入口的争夺上开始短兵相接,百度利用自身的搜索流量优势开启了轻应用战略,但是,这个轻应用战略现在问题重重。
百度首次提出“搜索流量分发+轻应用”闭环体系是在2013年8月22日,当时,李彦宏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向外界大力推广百度“轻应用”——一款无需下载、即搜即用的APP,向所有开发者抛出橄榄枝,意在向微信示威。
但是要成为一个超级入口APP最大的关键在于使用频率,纵然百度拥有移动搜索第一的优势,但在高频应用排行中,社交才是第一,搜索只能排到第二。如果微信的搜索功能再强大一点,在其搜索中也开启同样的长尾APP分发战略,那么百度轻应用的这个超级入口可能瞬间不保。
相比百度,阿里拥有支付优势,却先天不能成为移动端的入口。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马云认识到地图的价值,全资收购了高德地图,以此在O2O应用上和百度正面交锋。只是,地图终究不是社交入口,并且,即使马云有着来往和入股的陌陌两股优势,加起来都不足以和微信抗争。阿里目前最大的短板还在于社交,它在PC时代没有将社交做起来过,要在移动时代会更困难。
2013年9月,阿里巴巴开始大力推广旗下社交工具“来往”,要求其员工全部转用来往,马云本人也磨刀霍霍,亲自冲锋陷阵,带着“来往”去“人家家里打架,该砸的就砸,该摔的狠狠地摔”。
经过2013年一系列的收购,美团、新浪微博、陌陌、UC浏览器和高德地图让阿里巴巴的O2O布局在BAT中最为全面。但是,有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指出,多了必生乱,阿里的生态环境现存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一个积极有效的整合手段。亿欧网CEO黄渊普认为,“阿里的问题也是在于线下能力不强,虽然现在找了一大批人把餐饮的数量提上来了,仍然很粗放。”
如此来看,腾讯既不缺社交入口,也不缺支付手段,企鹅帝国似乎已足够完美。但其实不然,在微信5.0商业化起步后,各界都在纷纷猜测腾讯的“一站式生活”场景,仿佛近在咫尺,但是我们到目前也没有看到一个明确的场景。
微信需要微生活的一体化整合,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在于地图。百度早在移动互联网起步之时就倾全力打造地图生态,并将旗下的糯米与去哪儿整合其中,所以百度目前在对O2O的控制上最强。而阿里也全资收购了高德地图,并将旗下的美团、快的打车融入其中,大大增加自己在未来博弈的筹码。但唯独腾讯错失了最重要的一环——地图,搜搜地图不争气走了弯路,没有做成出色的产品。
所以,虽然腾讯坐拥如此庞大的入口与支付资源,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另外两家的地图风生水起。并且最尴尬的是,腾讯入股的大众点评就用着高德的地图。并且,当有人向大众点评网创始人、CEO张涛问及是否会因为和腾讯的战略合作而改用搜搜地图时,大众点评方面表示无意更换地图提供方。并且,很多开发者用着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的开放接口为微信用户提供大量的第三方服务。
微信作为一个超级入口,却依然不得不将用户的行为数据交给百度和阿里,这看起来颇为诡异。所以,腾讯若想要完成“一站式生活”的大一统,就必须完善其地图的短板,构造真正属于自己的O2O闭环。
有专业人士认为,如果腾讯能够实现LBS服务信息+微信社交+微信支付,那发展空间一定更加巨大。
第三章谁是下一个目标
从目前来看,BAT的商业链比较完整,由此可预测它们的收购无外乎是弥补其短板。因此,所有能够帮助BAT完成其O2O布局的公司,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被“资本运作”的目标。
从BAT竞相展开对团购业务的并购及嘀嘀软件和快的软件的血拼来看,期望3巨头“共治天下”的理想不现实。综合而言,BAT均强大得难以超越,但在很多垂直领域,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有明显的短板,而任意关键环节的缺失,都可能被卡住脖子,导致未来既有优势被蚕食。因此,这些短板必将成为BAT新一轮收购的方向。
而所有能够帮助BAT完成其O2O布局的公司,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被“资本运作”的目标。
其实,在腾讯战略入股大众点评之前,业界即在盛传腾讯有意入股京东,双方正在沟通阶段,腾讯或将旗下易迅等电商业务与京东合并,同时获得后者6%的股份。
从腾讯的投资策略来看,腾讯所投产品都是为了弥补其生态环境的弱势,腾讯将会围绕微信的“生活一体化”服务来进行战略性投资。目前,腾讯的微信生态还不完善,其所能涉及的支付场景更多的是徘徊于线上,真正的线下支付远远不如银联这样的巨头,再加上其地图入口部分的缺失,以及线上电商的不完善,腾讯应该有很多投资战略要后续展开。
有电商专业人士告诉《IT时代周刊》,腾讯如果想要进军线下,必然要有线上的电商储备资源,才可以进行很好的闭环建设,但大众点评并不具备电商能力,只是一个中介展示平台,而京东有一套成熟的线上电商体系,也是唯一能够帮助腾讯再次进入电商领域并且打入线下的合作伙伴。
从京东方面看,在多轮电商价格大战后,野蛮生长阶段结束,全行业进入并购期,电商界“站队”现象将更为明显,虽然京东商城的体量不小,但在综合实力上仍逊于阿里巴巴和苏宁云商,若想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致被动,刘强东拉来腾讯做靠山未尝不可接受。并且,现在是京东商城O2O关键时期,一旦装下易迅业务,京东商城的估值会有大幅提升。如此一来,腾讯将在PC端和移动端的电商和电子支付领域与阿里巴巴展开全面“贴身肉搏”,甚至有望在移动端超过淘宝+天猫。
还值得重点注意的变量因子是奇虎360,它被认为是与阿里结盟的潜在对象,一些国内的科技论坛上已有未经证实的消息出笼。
马云的投资一直都是在谋求各种O2O的流量入口,高德地图、UC浏览器、美团网、新浪微博、口碑网、陌陌、快的等,莫不如是。从马云激进的收购策略来看,他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成为入口的机会,并且阿里会先投入一小部分资本排除其他巨头入股的可能,再等看到结果后再一举拿下,全资拿下高德地图一案就是如此。而依据张涛的观点来看,奇虎360的价值恰好对上了马云的胃口。
还让业界相信有此合作意向的原因是,360与百度、腾讯在安全领域恶交已久,如果基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理念,周鸿祎与马云结盟并非没有可能。并且,这一合作也可谓双赢:阿里多掌握一个安全入口——360安全卫士,360也可以借助阿里的入口完成其在O2O时代的泛安全覆盖,并与阿里一起继续拳打脚踢百度与腾讯。
当然,无人敢排除百度的收购倾向。
从百度一系列的并购案来看,百度更倾向于入股收购那种可以用自身资源去输血养成的产品。所以,百度更多的着力点一定会放在加强其入口生态布局上,但同时也不排除百度会再次进军电商(包括支付)与社交,只有该产品能够与其生态圈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在其喂养下能够茁壮成长,“狼性”已被李彦宏激发的百度才不会错过好机会。
就在本文付梓之时,业界在2月28日传出百度给予去哪儿超过3亿美元授信的消息。据报道称,去哪儿网在当天发布的201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中公开了这一消息。同时,去哪儿宣布2013年全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9亿元,相比前一年9110万元的亏损扩大了约1亿元。2011年6月24日,百度曾向去哪儿发起战略投资,当时向这家垂直旅行搜索平台注入了3.06亿美元。
被删了我很多观点。
我补充下,百度会收购与其生态环境融合的产品,从技术到电商到支付皆有可能,融合于其地图生态(去哪儿和糯米的整合)以及中间页(轻应用)战略一旦咬定偏好全资或持股超过50%以上。
阿里的布局是在不断寻找各种小的移动入口,任何一个入口都不会错过,先投一部分观望再全资收购。在工具入口上用高德对抗百度,在社交上用来往陌陌狙击腾讯。凡是入口都是阿里的囊中观望之物,高德,UC,陌陌,美团……
而腾讯则会围绕微信建立生活一体化的服务,并且属于前瞻性的战略性投资,腾讯的整合从历史来看,并太善于利用QQ关系链,但移动时代因为通讯录的原因则使得腾讯的熟人关系链更加趋于成熟,在对大众点评京东的利用上有极大的空间。腾讯本质上依然是一家游戏公司,一直都是倾向于自力更生,自己做。但现在也到了不得不借力整合再小步试错的时候了,移动时代已经没有时间留给他们去等,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自己独揽。
#专栏作家#
承哲,微信公众号:shouxifayanzhe,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工具产品和人工智能领域,擅长AXURE,兴趣爱好看书,思考。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及本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