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势力博弈,银行绞杀快捷支付

DT
0 评论 9457 浏览 2 收藏 11 分钟

快捷支付、支付宝、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金融都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绝非危言耸听,支付宝面临的困境就像一年前的微信一样,它因为运营商收费之争面临着生死抉择。今天,是支付宝的生死抉择。

互联网巨头遭传统巨头反弹,新旧势力博弈

去年的3月31日,在深圳的IT领袖峰会上,马云在台上,马化腾和李彦宏在台下。马化腾虚心地向马云请教如何与运营商对话,因为他感觉“阿里巴巴胆子非常大,做了小微金融业务,敢于去挑战银行业,腾讯对运营商则很老实。“

此后不久,运营商与微信之争爆发,运营商以微信心跳消息加重网络负荷、影响基础通信、增加网络成本等理由对微信施压,微信收费的传言大面积流传,马化腾被推上风口浪尖,连机场安检小哥都关心微信是否会被收费,整个风波持续数月直到7月底微信沃卡推出,运营商与OTT握手言和结束。

一年后,马云与银行之间的战斗爆发,以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联合限制支付宝快捷方式额度为标志。此前,互联网金融机构与传统机构之间的博弈已经暗流涌动。先是专家说余额宝应该被取缔,接着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被暂停,最近快捷支付额度被大幅下调,下一步银行们还会做什么?

尽管马云一再声明其无意挑战谁,而是在创造,但他也曾放出“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的豪言。现在,被改变的传统巨头们的怨言、不满终于开始释放,说到底还是利益博弈。微信被归为OTT(Over the top)应用,绕过了运营商的体系大幅削弱了运营商的话语权,使后者沦为不折不扣的管道。而支付宝们,正是传统金融机构的OTT应用,因为支付宝的崛起,银行也在沦为金融的管道。

马云和马化腾面对传统巨头有着不同的对话态度,一个刚,一个柔,但却遭遇到相同的困境,最终是否会有相似的结局呢?

无辜的快捷支付:安全又简单的先进支付

谁都可以猜到,银行限制快捷支付额度的理由是为了安全,为了“合法”。他们甚至可以为了这样的理由直接封杀快捷支付,抑或提高门槛,用户的噩梦开始。

所谓快捷支付,指的是用户无需开通网银,在充值、网购、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等场景中,基于支付密码和实时的短信验证码授权完成的交易。在用户第一次开通快捷支付时,直接向支付机构提供姓名、身份证件类型及号码、银行卡卡号、有效期等信息,支付机构上述信息提交银行验证成功后,消费者输入支付密码或手机短信动态口令完成支付。这一切可以在2分钟以内完成。

每一次快捷支付时,支付平台均会将用户卡号等信息通过专线透传至银行系统,触发银行系统向该卡绑定的手机号码下发验证码,实现完整快速授权。因为是专线避免了跳转,进而避免了钓鱼等攻击手段;而短信验证码则是快速有效的鉴权,这是与信用卡预授权业务最大的不同。在快捷支付业务大量开展的三年里,并未听说多少快捷支付事故。反而是银行自己开展的信用卡预授权业务偶有盗刷案件发生。

艾瑞咨询最近的一份《2011-2012年中国互联网支付用户行为研究报告》表明,46.7%网购客户都使用“快捷支付”。这一比率已经超过“网银支付”成为“账户余额支付”以外最受欢迎的互联网支付方式。2011年底,支付宝快捷支付的用户量为4000万左右,不到半年,快捷支付用户已经达到7500万以上,快捷支付在支付宝的交易量已经超过50%。中国银联、财付通、快钱等第三方支付企业也推出快捷支付产品,增长迅猛。

用户和市场的选择已经说明一切。快捷支付在安全的前提下保持了简单,大幅提高了网络支付的成功率。与传统网银相比,“快捷支付”没有U盾、银行驱动程序等复杂的安装过程,也没有传统网络的“Windows IE”这样严苛的环境要求。快捷支付成功率超过95%,高出网银B2C支付平均支付成功率(各行平均65%)30个百分点以上。

用户体验好了,商户支付成功率高了,用户、商户、电商平台对快捷支付均亲睐有加。在移动互联网大举抢占PC时间的时候,移动支付场景越来越多,手机淘宝、手机订票、O2O,人们在安卓、iOS甚至可穿戴设备上支付对简便性要求更高。这意味着快捷支付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银行不愿意承担风险,但用户体验方面又不及格

在任何体系里面,风险和效率的矛盾总是在不断调和。

银行不愿意出错,设计复杂的流程、畸高的门槛和让人累觉不爱的网络支付工具,将用户体验置之度外。电商和支付平台追求支付成功率,面向用户体验,争抢用户十分之激烈,才有了快捷支付这样的产品。

快捷支付在风险和效率之间找到了折中。对于用户来说,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巨头已经有“你敢付,我敢陪”这样的策略,快捷支付有专项资金池,有“快捷支付风险72小时全额赔付承诺”的服务。互联网巨头找到了解决方案,但银行体系因为利益格局被打破,以各种理由对其百般阻挠。

具体来说,如果人们使用网络支付越多,对银行网点和ATM要求越底,银行开展金融保险等附加业务美梦落空;如果快捷支付越方便额度越大,用户购买余额宝等理财产品也更加方便。当然,银行真正忌惮的是第三方支付甚至是互联网金融的日益强大。如果用户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越多,银行大力投入的网银平台的支付份额自然会越来越少。还有,银行的跨行手续费、异地取款费、短信通知费、年费月费XX费、利息收入等均会受到影响。银行的话语权日渐式微,通过发卡建立的渠道能力和营收模式也面临着深刻的改变。

快捷支付遇阻,反弹最激烈的也是自己网络支付体验做得最差的一家,估计也是受到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银行最严重的一家,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体验最好的招商银行,暂时并没有加入到绞杀快捷支付的行列中。

如果银行能够向互联网企业一样面向用户服务,先将网点的长龙消灭掉,先让支付平台支持Chrome等浏览器,先让第三方手机网店可以快速使用网银,先将支付步骤和时间大幅缩减的话,先将短信通知费免费或者开出成本价,先将名目繁琐防不胜防的收费项目取消,恐怕不会有快捷支付这样的产品。你做得不够好,才给了互联网玩家们机会。

有银行人士声称,快捷支付已经“违法”三年,一片哗然。那位银行人士的依据是,2011年8月银监会《关于加强电子银行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11】86号文)出台规定,对于由第三方机构完成安全认证的电子资金转移与支付业务,应至少在首笔业务前由账户所在银行通过物理网点、电子渠道或其他有效方式直接验证客户身份,并与客户约定双方相关权利与义务。快捷支付正是通过电子渠道进行客户身份验证的,并未违反规定。一些银行希望用户直接到网点开通快捷支付,这将影响用户体验,大幅降低开通效果。

第三方支付为银行作出了大量的贡献,它们帮助银行教育市场,教会银行用户体验这个词的意义,它们也为银行大幅降低了网点和线下业务办理的成本。现在因为利益博弈,快捷支付这一最常用、截至目前最有效的支付方式却面临几个银行大鳄以商业手段为名联手打压。如果银行计谋得逞,下一次会轮到什么业务?用户支付变得不方便,在线理财不方便,用户体验如何破?用户如果用脚投票,那些顽固不化不知道改变自己,被人改变还要反抗的玩家迟早会被抛弃。

 

文章来源:新浪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