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的launcher化机会?
第三方分析机构Flurry近日公布了一项数据,2014年第一季度,美国平均每名移动设备用户把86%的移动设备使用时间花在了APP上,而花在移动浏览器的时间只有14%。
在APP部分,32%的消费时间是在各种移动游戏里,17%的时间花在Facebook上,1.5%的时间花在Twitter上(画外音:这么少的时间占比,Twitter类产品的广告价值能有多大?),9.5%的时间花在其它社交应用上,4%的时间花在Youtube上,3%的时间花在各种新闻APP上。
Flurry的报告还指出,美国用户平均每天在移动设备上的使用时间是2小时42分,比去年增加了4分钟,其中花在浏览器的时间只有22分钟。
我不太清楚中国国内的情况。但可以感觉到的是,可能国内的移动用户在浏览器的使用时间较美国长一点,但仍然是个使用时间占比较低的门类。
问问身边的人,你使用手机浏览器最直接的动力是什么?相当多的反馈是关键词或网址搜索。这意味着,大部分用户对手机浏览器的认知仍然沿袭PC互联网的意识形态。
有悲观者认为,在手机浏览器上去投入太大的资源去建设布局是没有意义的。理由是:PC互联网时代,浏览器是近乎于唯一的上网入口,但移动互联网时代,浏览器已失去了上网入口的唯一性,APP成为了用户上网的主要方式。而这背后的进一步理由则是,由于手机屏幕的限制以及即时性,用户在手机端上网更多是为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网址索引,而在这个基础之上,APP的体验是最直接有效的。
那手机浏览器就真的不值得去投入了么?
我认为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对于TABLE(腾讯、阿里、百度、雷军系、周鸿祎系)来说,手机浏览器必须保持较大的资源去布局;而对于创业者来说,手机浏览器的机会将体现在对垂直领域的端的打造,以及针对不同垂直受众的launcher化上。
首先来谈,为何TABLE必须对手机浏览器加大投入?一是,手机浏览器对无线搜索的渠道作用较大,是对无线搜索的有力保护。
二是,手机浏览器将在未来“多屏”战略中扮演内容跨平台的中枢位置,多屏包括PC屏、平板、手机、智能电视,甚至未来汽车前排靠椅背后的屏幕。
三是,在个性化内容呈现上,浏览器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而在移动时代,个性化内容的消费将爆发。传统的手机桌面是否呈现的是用户的个性化内容?是的,因为APP都是用户根据自己选择下载的,但桌面的个性化呈现是以让用户失去长尾内容为代价的,而浏览器不会。
而从流量角度去考虑,手机浏览器与PC浏览器也能形成流量互补,当今的移动互联网依然需要向PC互联网购买流量。以浏览器为端的多屏战略也正是在构建一个以浏览器为框的多屏内容生态闭环和流量闭环。
于是也可以看到,360在沉寂两年之后,又开始在PC端浏览器的海量优势下,去发力手机浏览器;UC则在手机浏览器的优势下,去发力PC浏览器。
谈到浏览器的“多屏”,有意思的点还包括基于智能电视屏的浏览器布局。由于电视屏的天然属性不同,智能电视浏览器所承载的内容将主要以影视视频、游戏、电视购物为主,也会产生一些家庭、商务远程视频社交的需求。而如果你在PC屏、平板、手机屏上已拥有较大浏览器用户的话,是有利于提前对电视屏进行布局的。智能电视的遥控器操作较不便利,而把手机作为遥控器,进行跨平台操作,是较容易切入的。
当然,智能电视产业链对软件的控制方还在于硬件厂商,这也是为何TABLE都在悄悄布局智能电视终端设备的原因,如果不是自己试水来做,而是通过广泛合作的话,不涉及资本动作的合作难以拿回智能电视产业链的控制权,难以和硬件厂商对接好数据服务以保证用户体验。
“多屏”需要“跨平台”来达成闭环,而跨平台则需要统一的ID体系。在这一点上,腾讯有着天然的优势。有人会说,现在已是不缺乏ID的时代,因为有大量诸如新浪微博、QQ等第三方登录通道。好吧,但如果你要进行跨平台数据同步,进行复杂的数据运算,并在云端战略上有所布局,那你必须要构建自身的ID体系才能更好的长线的玩转它。
有360的人认为,好的内容、有个性化推荐的内容,一定会激发用户来ID化登录。而手机浏览器本身就是个APP,是与内容分不开的,未来的手机浏览器一定是以给用户推荐个性化的集成内容来吸引用户,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搜索目的。这些内容包括阅读、在线影视及下载、游戏、电商,以及在新的概念的无线搜索基础上所构建的以提供解决方案为目的的搜索结果内容。此外,用户常点击的个性化内容也将以近似APP的呈现方式来方便用户手指点击,而不是蚂蚁般的文字链。
当然,360做手机浏览器,有为无线搜索布局的考虑;而腾讯已把搜索的活儿丢给了搜狗;那么UC的下一步会不会和阿里联合做搜索?
我不知道。尽管搜索不好做,但无线搜索依然具有较大的机会,阿里的产业链条中必然不会缺失这一模块。
无线搜索依然有较大的颠覆性和创新空间。因为用户在手机端的搜索目的更多是为解决问题,是为寻找最终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为打开网址站,更不想在打开网址站时看到一溜排的广告,所以,尽管目前百度移动客户端的装机量非常庞大,但依然可被颠覆(当然,平板与手机不同,平板更趋向PC,因此平板的搜索仍更以网址链为主)。
无线搜索的形态是什么?不仅是输入输出方式上的语音、文字,在解析上还应是语义搜索、情境搜索等智能化的运算给出的结果,比如你输入某项需求,如果某个APP能够满足,那在搜索结果中将调用APP内页面,并提供该APP下载通道;此外,由于LBS可定位的特点,例如搜餐馆时在搜索结果中直接根据距离、评价等多重指标来排序不同的餐厅。
现在技术上做到上述这些并不是难事。我了解到,360的无线搜索将与大众点评合作,来直接调取大众点评的APP内页面结果。如果360能做到,我想腾讯系的搜索也能做到。
但上述的搜索逻辑似乎与UC存在少许的不同。360的无线搜索是与Native APP进行合作,调用其APP内页面,并给APP提供下载通道,从而把流量分发出去;而UC的逻辑是希望广大开发者都基于Html5去搞“轻应用”,而这些轻应用需被接入到UC的生态体系之内,于是UC的搜索就成了UC生态内的站内搜索。不知道UC未来是否会变。
上述说的都是对TABLE的打法,其次,我再谈谈对创业者而言的手机浏览器机会。
其实说到这,我已经不知道“手机浏览器”的概念到底是什么了。百度移动客户端是不是浏览器?微信是不是浏览器?今日头条是不是浏览器?
在我看来,手机浏览器本来就是个APP,它是基于每个用户的个性化的内容的集合。也就是说,它就是个承载内容的,但随着技术发展的,内容的形式更加多样了。文字、视频、游戏、电商、基于关系链所生产的内容,都属于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手机浏览器是个集成有多种形态、个性化内容的APP,那为了避免与巨头竞争,就要做到内容的垂直化,或者受众的垂直化,此外,就是要把它做得更为前端。
我一度在思考手机浏览器的launcher化这个问题。小米系统做的是一个全内容平台的launcher+云服务,那创业者能不能做一个针对儿童益智,或者针对特定的多需求场景,比如餐厅内服务(包括菜品介绍和评价、点餐、等餐期间的多种娱乐内容服务、餐厅的品牌文化宣传、积分兑换服务、优惠活动安排),或者针对4S店内服务的launcher,再或者教育?在launcher里面,有针对该特定场景或特定人群的众多不同内容的APP应用?
希望创业者能与我共同思考这个问题。
来源:地歌网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