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猫双11到“国家AI登月计划”:详解阿里AI的场景体系

1 评论 2772 浏览 13 收藏 14 分钟

从单点技术到全场景落地,人工智能正在悄然发生着面向2.0时代的跳跃。

国家层面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化,正在以超过我们想象的速度完成推进。

最新的“大新闻”,是中国科学技术部在11月15日宣布全面启动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重大科技项目。

该项目包括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组成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27名专家组成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为国家人工智能发展的相关重大部署提供咨询。

由于推进力度之大、所涉部委之多在我国科技发展领域非常罕见,所以这一计划也被媒体称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登月计划”。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在于,计划还宣布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科大讯飞4家国内AI巨头企业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其中将与将依托百度公司建设自动驾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阿里云公司建设城市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腾讯公司建设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科大讯飞公司建设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不难看出,其中阿里云负责的城市大脑项目,是几家中与民众生活关系最密切,场景落地能力最复杂的一项。而刚刚过去的天猫双11狂欢,或许还让我们沉浸在阿里是一家电商公司的印象中,转变的如此突然好像还有一点不适应….

事实上,从天猫双11中新零售体系随处可见的人工智能,到阿里云推出的ET大脑项目,贯穿着阿里AI在场景落地能力上搭建的全面体系,在产业层次和落地方案上非常清晰。或许我们有必要把此前的几个大事件联系到一起,从更广阔的视角中解读一下阿里的AI体系层次。

其中蕴藏着这样一个认知:从单点技术到全场景落地,人工智能正在悄然发生着面向2.0时代的跳跃。

重构与抵达:AI重新黏合了阿里强势业务

我跟一个剁手指数非常高的朋友聊天,他疑问道,双11不是买买买吗?要人工智能干什么?我跟他解释了一会,他问:双11还有什么是人工智能不会干的吗?

当然还有AI不能做的事,但这样的诧异背后映射着一个现实:在双11的新零售狂欢中,有太多地方可以加入AI的身影。

比如天猫淘宝采用AI驱动的推荐引擎,为每一个用户勾画符合自身兴趣的商品推荐页面;比如在客服端引用对话式AI技术,让机器来缓解平台客服压力;再比如物流业务体系的精准化、高速化和无人化,也需要人工智能来接通。即使下沉到非常具体的场景中,比如消费者想要知道购买什么样的服装搭配,也可以通过淘宝的时尚大脑来用算法解决问题。

交易支付、搜索、广告、库存、流量管理等等体系中,今年的天猫双11用人工智能勾勒了一个复杂精密的人机协同系统。

(看起来没那么忙的天猫双11作战指挥室)

综合来看,天猫双11辐射的新零售场景中,近乎所有的主要固有业务体系今年都被AI加持或者重构过了。AI就像一个复杂引擎中的胶水和润滑剂,把原本需要人力来协同,且还会出错误的部分用机器智能黏着在了一起,同时让整个系统更流畅、高效的转动了起来,满足社会化协同目标的需要。

AI胶水被灌入天猫双11的缝隙中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三个明显的改变:

1.更高的配合效率:通过AI来驱动推荐、客服、交易与物流,提升了各部分之间的磨合效率。比如说今年双11中,采用AI对消费大数据的分析模型,在双11开始前物流体系就将爆品调拨到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并通过机器人分仓来超越人工处理的极限速度。这就是从消费数据到物流体系间的一次智能体主导的配合,通过AI两个流程中开启了对接,达到消费者更快受到“剁手礼”的效果。

2.更精准的转化率:通过机器学习与用户画像感知,机器智能在双11中扮演着与用户沟通、推荐,甚至完成销售转化的新角色。比如说前面提到的时尚大脑、智能推荐等等,都帮助消费者更快的进行决策,制定消费计划。也就实现了传统人工方式无法实现的转化效率。

3.人机协同完成的任务指数跨越:最重要的是,处理全面社会化协同的购物狂欢,如今已经在数据处理、流程对接和商业模式交互上过于复杂。仅仅依靠人力已经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依靠人工智能带来的人机协同,今年新零售主题下的天猫双11完成了从不可能到可能的任务指数跨越。流传的段子说,此前双11技术人员在奋战,今年双11技术人员在喝茶,就是这个道理。

人工智能就像胶水,被“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了整个双11的体系里。虽然外观上我们不一定能够直接感受,但是AI带来的感知、理解与人机协作能力已经把天猫双11系统拉升到了新的层级。

人机协同培育生态森林:阿里新经济体由AI开启

超级平台与新兴技术的结合,往往就像一个蓄水池一样。平台率先开始在内部继续技术能力,等到抵达一定水位线,技术的覆盖能力就会开始向外流淌,辐射平台能够浇灌到的整个生态。

我们知道,新零售的破局思路,是依靠社会化协同来通过零售场景带动更大、更多元的社会资源参与度,构成全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这就要求以零售为中心,让传统意义上有边界的领域进行跨界协同与互动。从最广为人知的线上线下协同,到中国与世界的协同、不同商业品类间的协同、商品与服务的协同。都在今年的天猫双11中得到了体现。

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能力不是阿里平台可以通过独立技术增长来完成的,必须将AI等新技术带来的多维提升引入到店家、品牌商以及众多合作伙伴的系统当中。

并且这种输出必须要对商家来说具有说服力,让商家看到接受技术升级的必要性。这就是天猫双11中展现出阿里AI的灌溉效应。

今年的天猫双11中,阿里开放了很多成熟的AI产品与服务,定制化赋能生态合作伙伴。比如很是抢镜的AI设计师“鲁班”。其综合图像深度学习、增强学习等AI技术,能够像人类设计师一样,完成从草图到框架、细节元素等一系列设计。这也就极大程度解决了商家与品牌在零售狂欢中缺少设计能力、无法完成大量设计工作的尴尬。在双11期间,鲁班一共完成了4.1亿张商品海报,极大程度解决了骤升的设计压力,同时没有为商家带来成本激增。并且承受住了双11巨大任务需求的压力。

(“鲁班”的作品)

在品牌商们在极端条件下认识并检验到AI设计师带来的好处后,恐怕会自然而然地把AI设计能力纳入常态运营。也不知道做商品设计的小伙伴们怕不怕……

同样的道理,机器人客服“店小蜜”带来的客服压力缓解;智能运维机器人“天巡”带来的数据安全维护,都是通过天猫双11窗口,快速抵达电商生态中的AI能力。

蔓延到整个阿里辐射生态中的AI之泉,会带来更大的智能协同可能。当AI成为零售常规工具时,它的能力或许才刚刚开始。

“登月”的低语:ET大脑成为AI场景时代的告白

另一个稍微有点刁钻的角度,是我们必须把阿里云所提供的双11解决方案与其他AI布局连接到一起来思考:假如连双11这么复杂的事都搞定了,那么离AI搞定其他事情还远吗?

从参与国家“AI登月计划”的ET城市大脑,到工业大脑、环境大脑、医疗大脑等等,或许就可以看做阿里AI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

要知道,在双11这种极复杂环境中,本身加入AI就是难度非常高的一件事。因为AI要面临大面积的数据感知、空前的流量压力与集中运算任务挑战,以及复杂物理网络的可能性。

经过无数业务流程的AI化,以及对生态合作网络赋能的通用性测试,由阿里云提供的AI解决方案应该可以说已经经过了大考的检验。

而在零售场景之外,是不是可以将阿里云的AI整体解决方案和系列AI能力平行移植到其他产业中,就是整个AI产业需要关注的问题了。

强大的AI场景化协同与物理世界交互能力,已经被阿里云证明了可以运用到新零售体系之外。比如先后部署在杭州、苏州、澳门等地的城市ET大脑,就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此前,杭州城市大脑已经接管了杭州128个信号灯路口,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时间节省4.6分钟。在主城区,城市大脑日均事件报警500次以上,准确率达92%;在萧山,120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缩短一半。

比如我们看到,阿里云先后推出了ET城市大脑、ET工业大脑等解决方案,创新性的提出快速利用AI能力来赋能政府、赋能传统行业、解决社会问题。

就像AlphaGo通过战胜人类来对人类告白一样,加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计划,也可以看做ET大脑和阿里AI对于人工智能场景落地时代的一次告白:人工智能并不是镜花水月,我们可以相信它,与之合作,利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阿里本身来说,加入“登月计划”又一次证明了其本身AI产业布局在落地能力方面的突出优势。面临着人工智能普及潮与落地风暴的今天,这种优势是难能可贵的。

 

本文由 @脑极体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