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作为社交网络为何失败了?
谷歌又一款社交网络产品失败了。Google+之父维克·冈多特拉从谷歌离职,一位前谷歌工程师则直接宣称Google+作为一个社交网络已经失败。
虽然谷歌官方没有宣称Google+失败,而且谷歌CEO佩奇也表示不会放弃对Google+的投入,不过这款产品确实远未达到谷歌的预期。谷歌已经停止将Google+强制接入其他谷歌产品和服务。
这偏离了谷歌原来制定的长期战略,即Google+作为“社交层”,将融合于Google所有产品之中:搜索、Youtube, Gmail, Picasa, Google Reader等。福布斯中文网发表文章认为,谷歌抛弃Google+会变得更好,因为用户不会再被强迫使用一款他们并不需要的服务。
导致Google+未达到预期的原因有:
一、谷歌推出Google+是匆忙上阵
尽管谷歌内部用长期战略来形容这款产品,但是最直接也是最本质的原因,是谷歌要应对来自Facebook的挑战。
Facebook的成功制造了一座巨大的“信息孤岛”,用户通过社交关系获得信息,与好友分享生活。而这些信息都是无法通过搜索引擎来获取的。假如用户可以在这座孤岛内获得所需要的信息,那么谷歌实际上就被边缘化了。
这种情况下,谷歌只有两种选择:收购Facebook,或者推出Google+消灭Facebook。Facebook拒绝被收购,谷歌只能选择后者。
瞄准Facebook,虽然有了“敌人”做目标,可是也造成Google+在产品设计等层面缺乏创新,甚至有抄袭Facebook之嫌。从这个层面来说,谷歌将Google+定位为长期战略实际上名不副实。
二、社交网络用户的迁移成本较高
Google+推出之时,Facebook已经聚集了大规模的用户,并且享有了社交网络产品的知名度,某种程度上成了社交网络的代名词。这样的地位是很难被取代的。
用户在Facebook上建立了亲友关系,这种强关系决定了其转移到其他社交网络的成本非常高。谷歌意图通过与其他产品的整合强行推广这项服务,这为谷歌带来了一些用户,不过这部分用户没有在Google+上建立亲友网络,而是基于网络关系的弱关系网络。这使得Google+的用户粘度不高,活跃度欠佳。曾经有媒体用“鬼城”来形容Google+。
来自comScore的数据显示,从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PC用户平均每月在Google+上只花费3分钟时间,远低于Facebook的6至7小时。
三、谷歌的文化不适合封闭型社交产品
谷歌推出Google+是为了消灭“信息孤岛”的挑战,但是社交网络产品本质就是信息孤岛,谷歌以制造一座“信息孤岛”来应对另一座“信息孤岛”,逻辑上本身也讲不通。
谷歌以开放著称,其核心产品是搜索引擎,是信息的聚合和分发地。如今却要花费巨大精力打造一款封闭产品,并且将其设定为长期战略,这样的定位与谷歌的文化并不相符。
在Google+之前,谷歌曾经推出过Blogger、Google Buzz、Google Wave等社交产品,但是最终都没有成功。
不过上帝在关闭一扇窗的同时,也会打开另一扇窗。谷歌虽然在社交产品上远未达到预期,但是在移动端推出的Android,已经成为用户规模最大、应用最多的操作系统。
VIA:PMTOO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