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少了周鸿祎将会怎样?

1 评论 4152 浏览 0 收藏 7 分钟

周鸿祎的一封内部信再次引得媒体一阵热闹,看完磐石之心分析总觉得哪儿有点不对劲,在BAT把持的互联网江湖中,难道只有平台型公司才是未来吗?

中国当下的科技媒体界和媒体人,一讲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来,总是头头是道,总是BAT、总是平台型企业,也总是全产业链布局。但在刀客看来,互联网企业或者移动互联网企业,为什么非要成为下一个BAT呢?即使是在美国有Facebook、有谷歌苹果,当然还有一批批Uber、Path这种在细分领域耕耘的科技新锐。在刀客接触的互联网并不是很耀眼的法国和香港科技企业中,也有一大批规模也不是很大,但却依然充满生机和细分领域极具价值的企业,他们依然活得很好。

中国互联网的现状是BAT占据了巨大的社会资源和产业资源,而他们从原来的抄袭、扼杀创新变成了现在的收购收割产业成果,已经从产业资源和资本两个层面对中国互联网的创新实现了新的禁锢,在BAT的同谋下,中国互联网的创新活力正在一点点丧失,这对中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根本不是什么好事。

而这一点,与2006年前后的那个环境很相似,当时中国的互联网也是几个巨头所把持,整个IT行业很难见到有创新的企业或方向出现。

尽管当年周鸿祎推出360安全卫士,颠覆了中国传统的杀毒软件行业彻底重构了一个行业,甚至以免费作为推广手段的商业模式美国人当初也并一定能听懂,但在当年中国互联网以抄袭美国模式成风的形势下,周鸿祎创造的免费模式仍然是巨大的进步,客观地说,周鸿祎当年给不以抄袭为耻的中国互联网行业争回了一点面子。时隔多年,今天中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又有多少企业又在延用着周鸿祎的这套打法呢?

事实上,时至今日,就全球的安全行业而言,行业巨头们仍然在延用软件产业的授权模式,而独独中国市场变成了一个免费的市场,同时有数据表明,自360杀入这个行业后,中国的计算机感染病毒的数量一直处于全球最低的水平。

今天冷静下来看,如果当初没有周鸿祎对杀毒行业的颠覆,那么中国的安全产业仍然还是原来的样子,免费模式也不会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如此盛行。

同样,在2010年3Q世纪大战中,尽管参战的360和腾讯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都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初创期非正常的竞争态势。但在刀客看来,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自3Q大战之后,以腾讯平台的开放开始,带动了中国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整体的开放步伐。巨头们由此从原来的平台封闭,技术封闭逐步走向了一个技术和平台开放的时代,尽管这种开放仍然不足,但就行业进步而言,开放总比封闭要好很多。

我们无法回避中国平台型互联网企业的开放与周鸿祎无关,同样我们也无法回避因为周鸿祎的存在,改变了中国搜索领域、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生态环境和用户体验。

尽管互联网的革新让许多企业、既得利益者很不舒服,甚至造成了一些行业的集体转型,但从后来的结果看,这种在旧格局下死亡的企业,本身就不是先进方向的代表者。即使周鸿祎没有出现,这些行业的改变这早都会发生。

现在,周鸿祎与360重新聚集安全,评论者可以用宏篇巨制进行未来的预测,但这仍然是周鸿祎和360自已的事情。在这里,刀客还是想问一句,为什么小米要成为平台型公司,360也就非要成为一个平台型公司?中国需要那么多平台型公司吗?或者说,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容得下那么多的平台型公司吗?

360已经是一家市值超100亿美元的公司,从前两年的四面出击到今天的聚焦安全产业,对周鸿祎和360来说是件非常难的事。人性决定了人们在追求的过程欲望会不断膨胀,但周鸿祎能遏制自己的欲望,专注于自己和公司擅长的领域,不是每个一人每个行业老大都能做到的。

从行业的整体浮躁,从人人都想成为平台型企业的不健康企业定位,周鸿祎能在这种混沌中醒来,至少说明他还在努力思考产业的未来。如果再过三五年,我们再回头来看今天,也许周鸿祎今天走的路,又可能是未来很多企业要走的路,不是每个企业都需要走平台化道路的。

中国互联网因为有了周鸿祎、雷军而变得更加精彩,也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看到了中国互联网真正的创新。

对于中国的互联网而言,专注于一个细分领域,充分理清自己的商业模式,象周鸿祎一样能打破原有行业的平衡,象雷军一样能在永诸侯把持的手机行业杀出一条血路的人,才是代表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和创新的希望。

作者:西域刀客;via:sina创事记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