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网CEO姬十三演讲 书的未来与未来的书

0 评论 2703 浏览 0 收藏 8 分钟

能深度阅读的人一定不会被所谓的微博、微小说所束缚。微博是什么?微小说又是什么?他们在社会里的定位又是什么?如果说他们在人们心里的地位是崇高的、指引人生的,那么这可以说是我们这个社会最沉重的悲哀。没有比丧失灵魂的思考更让人感到绝望与愤怒。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不是所谓的新时代文化传承工具的变迁,而是人们浮躁心灵的自我放逐

  本文为果壳网CEO姬十三10月13日在杭州蓝狮子“未来的书和书的未来——2012数字阅读创新论坛”上的演讲节选

讲者说明:这是在蓝狮子数字出版论坛上的演讲。10分钟短讲,主题是“书的未来与未来的书”,应主办方要求,科幻式畅想了一下未来,所以听起来天马行空,不着边际。读者海涵。

————-演讲文字————-

这是一个焦灼不安的时代。每个人都在猜未来会怎么样,担心自己落后于时代或过于超前。我想说的是,不要惊慌。作为一个神经生物学博士,我今天想介绍来自大脑的观点:对它而言,从过去五千年到现在,书并没有什么变化。我们读书人该焦虑的未来,还远没有来到。

过去5000年来,书籍形式发生了波澜壮阔的演进。值得一说的是,大约到了公元800多年的时候,终于出现了一种书,让我们在上厕所的时候如果需要应急,可以撕下来用。

然而,从人脑的观点来看,书丝毫没有进化。

这是一张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的图片,展示的是人脑在阅读时被激活的区域。无论是纸质书,电子书,还是竹简书,人脑几乎是以同样的通路在处理这些信息。非常容易理解这件事,不管形式如何,只要书是以文字传达信息,对人脑而言都差别不大。这是我今天想分享的第一个观点。

关于什么是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但是书应该有统一的内在本质。我的一家之言:传统的书意味着深度阅读。而我们之所以需要深度阅读,是因为它能带我们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

人脑就像一个舞台,绝大多数事情只能游荡在舞台的黑暗处,当我们集中注意力在某件事上,就好象被聚光灯打到一样。若聚光灯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地方,就进入一种彻底专注和沉浸的状态,进入“心流”状态。就像在健身房锻炼身体进入大汗淋漓状态,对身体很有好处。让大脑进入心流状态,可以提升人的感觉和认知能力,甚至感觉幸福。

而专注的读书,正是一种最便捷的进入心流状态的方法。这也是为什么热爱读书可以幸福的秘诀。

 但是,一切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你能做到看书的时候不刷微博吗?

你还能一口气读完一本非小说吗?

估计这两个问题让很多人躺着中枪。

反正对我来说,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这样的时代:所有互联网上的元素都被拼命设计成“点我,点我”,所有马路上的元素都被设计成“看我,看我”。

单纯的文字怎么能与之匹敌?

单纯的文字阅读还有机会吗?

为什么面对这些东西,我们会感到烦躁不安?

这是因为我们拥有一个石器时代的大脑,却面对着信息时代。

人类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功能,叫工作记忆。短时间内记住一个电话号码,并拨打,就是靠着这个功能。然而,人类这个功能有很大瓶颈,几万年来没有发展,依然停留在那个原始小村落状态,帮助他们记住村子里的250个居民。

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专注,为什么有些人同时处理多件事也不手忙脚乱?这就是因为他们的工作记忆能力比较强。至于怎么提高这个能力,我们挑个另外的时间再说。

现代社会伴随着干扰水平空前提高,对工作记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工作中有太多的信息,就会带来应激,引起焦虑,心烦意乱,感觉到不可控感。

在这种充满扰动的大环境下,深度的纯文字、沉浸式的阅读,成为一种需要训练、有很高门槛的能力。不同于以往,而今只有那些工作记忆能力特别强的人,才能在充满诱惑的环境中专注看书。

从这个角度而言,深度文字阅读将死。而且是不可逆的。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在数字社会,人们获取知识的模式在发生变化:

a.多感官。我们大量通过画面、听觉甚至嗅觉和触觉来获取信息。

b.多线程。我们不得不试着多线程获取信息,并进行跳跃式的思考。

c.记忆外包。我们将大量的记忆外包在Evernote这样的工具里,将知识存储在搜索引擎里。我们再也无需为记不住姑娘的电话号码感到焦虑。

d.连通。懂得获得所需知识的途径比当前掌握的知识更重要。

这些变化,使得我们越来越擅长整合碎片的、不同来源的信息。

深度文字阅读将死,但我们依然需要一种产品帮助我们综合信息,以进行深度思考。

我想,我们依然可以将此称之为书。

归纳下我的一家之言:

如果把书等同于深度文字阅读

那么书将消失

如果把书等同于帮助人整合不同碎片,进行深度思考的辅助产品

那么在数字时代,书将继续演化,变成我们不曾想象的另一种物事。

未来我们可能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书。最终极的想象,是用大脑直接读书。作为积极和乐观的读者,我乐于见到这一天。

最后的总结。以上种种,皆是胡扯。谢谢大家浪费10分钟听我胡说八道。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