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看好美团打车?

35 评论 17012 浏览 91 收藏 11 分钟

美团开始打车了!滴滴有外卖了!刚听到这个消息的人基本上都会感到惊讶。不过大公司开展新业务,本就是一件平常的事情,而对于这两家公司的相互跨界,更加看好美团打车。

一、跨界从来不可避免

只能说大公司就是牛逼,发展个新业务各方媒体都争相报道。美团打车与滴滴外卖相互跨界这事,就像:

  • 古有曹操精通政治军事文学;
  • 今有头条对标知乎微博快手;
  • 中有微信对标移动电信联通;
  • 外有西南航空对标汽车行业。

同时,外卖来了,方便面的销量竟然下降了;微信来了,口香糖的销量不得不下降。

前者因为一部分人吃方便面,因为不愿下楼,后者因为在超市收银处排队时不东张西望了,都在低头看聊微信。

所以美团打车与滴滴外卖并不奇怪,只是有一定的违合感罢了。而且,玻特那老头也早就总结过了:

二、从行业本质讲

不过是新进入者出现了而已。

而至于为啥我认为美团打车能做起来,而滴滴外卖根本不行?

从势、道、法、术、器5层来看:「势、法、术」美团都没啥机会,因为打车这行业就没啥势。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用户的需求一直就有这项,只是因为4G网络、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地图等一系列的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以及滴滴给生靠着2个干爹用钱加速了「出行=滴滴」这个认知,而滴滴战略决策层、管理层与战术执行层绝不比美团弱,所以从「势、法、术」没啥机会。

而从「道与器」中看,会发现隐约有那么一道口子美团可以撕开,搏上一搏。

因为滴滴并没有绝对的壁垒。滴滴从根本上看,并不是一个生态化的网络协同(曾鸣教授提出)型企业,而是靠规模经济型的海量资本砸出来的独角兽。

如果对网络协同没啥了解的,我简单的阐释下:网络协同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化、多角色、实时互动。

比如:微信,将企业、媒体、学校、政府、个人等几乎所有的社会角色连接,而产生巨大的网络效应;也比如:淘宝网,通过卖家与买家这条线,将很多点同时联动,而形成巨大的网络协作巨头。

而回到滴滴本身,却只是单一的连接双边司机与乘客,通过智能推荐提升连接效率,但并没有能够像微信、淘宝这样形成生态。

何谓生态?

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你可以围绕它形成很多周边的产业,比如:淘宝客,也比如:微商。所以,我为了在中关村软件园能打上车,根本就不介意再下个易到、曹操专车、甚至首约汽车,也是什么这些打车软件还能存活的根本原因。

而网络效应越强,竞争的壁垒就越高,比如:微信一家独大,根本没办法再造一个同类的社交产品。但淘宝电商系,网络协同效应毕竟与微信还是有些差距,所以一个京东,有机会以完全不同的模式做出个自营平台,可以抗衡一下。

而滴滴可以讲,基本无网络效应,但美团是有做出网络效应的可能性的。

从而,虽然美团从「势、法、术」上都没有优势的情况之下,从「道」这点讲,因为滴滴没有绝对的护城河(大资本、大资源也无法撬动)。

三、从资源能力讲

而从「器」上讲,美团是谁?拥有「大品牌、大流量、大团队、大渠道、大资本」的独角兽。

而从产品大神俞军(创造了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等产品,为百度立下汗马功劳)的产品方法论来判断,会觉得这事就更可为了。

俞军的产品价值公式:

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其中体验=使用体验*价格体验。

替换成本包含:品牌认知、获取成本、学习成本、使用成本等。

我们来换算一下:

  • 美团的产品使用体验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 价格方面,美团还是有资本可以打打价格战吧?
  • 美团的品牌认知度方面,只要有手机的,也基本下载了吧?
  • 获取成本,不过是在美团APP上接一个入口的问题了吧?
  • 学习成本,滴滴已经帮美团完全教育过了吧?
  • 使用成本,美团的产品体验总体还是可以打上80分的吧?

综上,为了打这个市场,只要美团刚开始打打价格战,新体验减掉旧体验可以是正吧?

当然滴滴也会做出反应,但至少不会是负数,而替换成本,也基本上是0啊,所以新产品价值>0。

当然,你可能会讲:打车不符合用户对美团的认知呀?

这个问题问得好。

但同样根本不是问题,一来美团说我要做食住行、吃喝玩乐的综合服务商,你觉得在认知里有任何违合感吗?倒是滴滴外卖倒有一定的违合感。

二来互联网时代,定位理论竟然可以用互联网的高频打低频来扩大品类,但仍然可以不影响用户心智——因为传统工业时代的「品牌即品类」的玩法,是因为:媒介、渠道是割裂的,教育的成本实在太高,而不敢盲目扩张。

而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你天天装着美团,时不时点个外卖,在外卖下面安个按扭叫打车,每天教育你,砸入你心智还不轻轻松松。

所以,你会发现:其实美团打车这事,和滴滴比的,竟然只是赤裸裸的「资源投入、资本大小、团队运营水平」。

如此看来,美团这个新进入者竟然可以真玩得开,加上当年美团是靠着地推铁军意志,从千团大战中杀出来的,如此强硬的狼性文化,无论怎样,都将是滴滴的一大劲敌。

四、从人性底层来讲

司机介意多下一个打车软件吗?

不介意,因为他们真正介意的是:如何收益才最大。

同时,快车目前的抽成费用也不低,因为一家独大,司机也没处说理去,心中一直有火,只是离了滴滴,快车司机根本活不了,所以只能忍。而美团出来干,再来点补贴,司机没有理由不考虑,只是滴滴从政策上,可能会要求司机签排他协议,司机签不签,看的是美团的力度大小了。

而至少在用户侧,如果你在西二旗中关村软件园里工作过,特别是晚上10点才回家时,你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下5个APP同时帮你叫车。再加上美团来点补贴,为什么不呢?

一切看来,都是顺势、顺人性而为,我真没有理由不看好。

五、从竞争战略来讲

如果说美团打车,是美团的攻城掠地的进攻型战略行为,而滴滴外卖只能是被动式防御型战略。

还得从网络效应来看,美团在生活服务是具备一定的网络协同效应的,同样沿着商家与买家这条线,也是更有网络协同效应可能性的。比如:现在美团在做「发现」栏目的内容,虽然美团的属于还是电商交易环节,并没有先天的内容优势,但这些品类还是有做内容的基因的。比如:对于精品美食,是有天然的分享基因的。

同时,对于卖家来讲,没有人不想听如果提升坪效吧?

像有赞玩的商家社区,讲些运营干货,粘度还是相当可观。更可怕的是:要知道美团和点评早已合并,点评专注的就是该领域的内容。也连接了更多外卖小哥,横向拓展的行业、品类也相当的宽,对于网络协同效应拥有足够的可能性。

说的是:美团的的竞争壁垒要明显高于滴滴。所以,滴滴外卖更多是滴滴消耗美团资源的防御行为,而并不是能入侵美团的进攻行为。

这场战役,我更看好美团。

 

作者:盐九,微信公众号:盐九

本文由 @盐九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美团打车有先天优势,但后天努力也得跟上。目前美团打车还没有形成用户分层,或者说体验分层,说白了滴滴有单车,拼车,快车,优享,专车,是分了很多层的,为用户推荐哪一层体验的策略,以及每一层内的策略积累,目前美团还是不具备的,这块确实需要做起来之后依靠运营数据分析慢慢形成的。

    回复
  2. 主要看政策

    来自广东 回复
  3. 同意文主观点,从产品价值上看,美团是大过滴滴的。
    按照这个逻辑,美团完全可以和本地商家搞一个营销活动,3KM内到店享美食包车费的活动,滴滴那时候就会惨兮兮哦。

    来自广东 回复
  4. 有些朋友对文章有些误解,澄清一下——
    1、我的核心观点不是美团能把滴滴干掉,而是能抢市场份额,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可能性;
    2、提到美团的产品体验不会太差,是指他们做产品的能力,而打车领域,前期一定不会比滴滴好,因为滴滴积累的数据而形成的算法短时间不好追上;
    3、我是借美团做打车这事在说滴滴的商业模式问题:没有网络协同效应,所以无绝对璧垒这事。 相对,我认为美团在这方面强一些。

    来自北京 回复
  5. 很重要的一点是,打车是美团现有业务的延展,是他的体验闭环,是有用户场景的。

    来自四川 回复
  6. 网约车新政摆在那,谁来1线城市的都不好做吧。那种要求B级车以上,本籍人士。到23线做看当地推广吧。营销是第一。

    来自福建 回复
  7. 哪家便宜用哪个

    来自江苏 回复
  8. 美团差的是司机体验,滴滴这么多年海量的出行数据是美团短时间赶不上的,虽然优惠力度可以弥补一部分,但并非长久之计,而且滴滴肯定会为了保住司机拼命的,但是美团有场景优势,可以先从「去餐厅」这个细分场景打入,至少也能撕块肉下来。

    来自广东 回复
  9. 确实,现在很多app都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谁都不喜欢下多一个不必要app,我打车虽然用滴滴,但是我都是从微信或者支付宝的接口打车的,根本没有下载滴滴app的想法。而美团,基本人人手机上都有,就差看谁的优惠力度大了。

    来自广东 回复
  10. 人人有高手,论据欠充分,可能是数据问题。不过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赞一个。虽然没有具体体验美团打车,但是个人对于滴滴的抱怨也是不少,有些好的细节都被忽略了

    回复
  11. 关于美团和滴滴之争,我的看法也是美团会赢。

    首先,美团的定位是生活服务,基于本地生活服务场景开辟打车业务是水到渠成,属于降维攻击;滴滴的定位是智慧出行,滴滴一直聚焦出行领域横向扩展,这次从出行向外卖延伸则不伦不类,为了竞争而竞争,业务之间缺少协同。

    其次,从竞争壁垒来看,当前打车业务的核心是整合供应端司机资源而不是技术,而司机没有平台忠诚度可言,谁家赚钱多去哪家,很容易转换平台,况且现在滴滴司机普遍怨声载道,这也同样适用于乘客;而反观外卖业务,除了技术还需要有配送和商家SKU信息等多个方面的积累,还是O2O的重模式,这对于习惯轻资产运营模式的滴滴构成挑战。

    再次,从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角度来看,一个完全垄断的市场是不健康的,滴滴在出行领域一家独大长远来看不利于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比如身边很多司机因为平台抽成厉害不赚钱不再兼职跑滴滴了,供应端的司机资源有不断减少趋势,因此需要新的玩家进入;而外卖市场则是充分竞争的,商家和消费者都不大需要新的玩家。

    回复
    1. 说的很棒

      来自广东 回复
    2. 很棒的分析

      来自广东 回复
  12. 谁钱多谁就能赢,这个就是烧钱抢司机抢用户,我倒是想他们都能坚持住长时间打下去,这样用户就会很开心~

    来自上海 回复
  13. 恩 是的 我感觉可以进入的

    说下流程
    我们平时出去吃饭的话 会在美团或者别的平台找下附近有什么好吃的 或者要去的地方有什么好吃的
    我看完之后按照之前的操作是 选好店家 然后店家下面会有个地图的标志 我们会点开看下在什么位置
    然后我们关掉美团 打开滴滴 然后在上面输入店家的地址 然后叫车

    如果美团直接在店家下面放个打车的标识 那我省了至少两步操作步骤 直接可以打车去了

    来自北京 回复
  14. 滴滴的问题就是抽成太高,司机和乘客都不爽。有人搅局所有人都高兴。

    来自云南 回复
  15. 自嗨+1
    更多是站在作者个人体验合直觉上做论述,而论据不足。

    来自山东 回复
    1. 这不是在事后诸葛亮的写商业案例,是做个人的主观看法,这个世界最价钱的就是有效的信息,你要的论据,想法都在美团、滴滴的高层脑子里,做为旁观者肯定是以理论与经验判断,只是不愿事后诸葛,提前写出来,大家来见证。倒是希望大家都来判断下呀~

      回复
    2. 很简单的逻辑,把你文章中的“美团”替换成“滴滴”看看,你所谓的资源,人性,战略云云,滴滴缺么?但有一点是我们都必须同意的,就是美团的全生态场景——你说的网络协同效应是滴滴目前明显欠缺的。

      来自山东 回复
    3. 正是因为这样,美团的璧磊才更高,所以切入滴滴比滴滴切入美团容易。整个文章的核心也在这,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

      回复
    4. 1、坦白讲,我也认同美团在出行这场战争中的占优势,然而你的论据也只有协同效应,你考虑过美团在连接用户-配送-商户三方效率上积累的技术优势了么?滴滴目前积累的技术主要是连接乘客-司机,诸如此,所谓论据不足。
      2、后话:还需要明确的是,决定最终输赢的还有外卖业务。uber外卖业务模式已经被证实,滴滴进入外卖有什么门槛?‘忠诚’的商户,还是‘忠诚’的用户抑或配送?

      来自山东 回复
    5. 1、你反复强调技术是一种优势,我并不认为技术能算做一种优势。这并不是啥颠覆性的技术,并不能改变商业的格局,连接商房、配送、商户,提升效率这里边并不是技术起核心作用,而是真实的运营数据训练出来的算法,而形成的【美团】这款产品;
      2、凡事都有一个核心要素,我文章里讲得很明白了,我认为这场战役的核心就是滴滴无网络协同的绝对壁垒。而你认为技术也是,我并不这么认为;
      3、我的核心意思一直是就算滴滴做了外卖业务,也并不能形成更强大的协同优势,我之所以写这个标题,是因为我看好美团更可能做出网络协同效应,而不看好滴滴。而这并不能否认滴滴的强大,也不能认为美团打车就一定能做得如何,还得看运营水平。

      如果你觉得你有其他的论点,论据,可以单写一篇一起探讨。

      来自北京 回复
    6. 3个月后看吧

      来自山东 回复
  16. 如果这样来说的话,其他公司也不是没有撬动美团的机会的,不知道笔者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

    回复
  17. 滴滴不要以为你自以为是的合并了,你就牛B,不给予赋能的企业,会被用户抛弃的,我不站在滴滴这一边,也不站在美团这一边,我用脚投的票。———大数据时代是给用户造福,不是营收多少,估值多少。

    回复
  18. 自嗨……云云

    回复
    1. 多多指教。来说说吧~

      回复
    2. 言之有理,下班路上跟出租、快车司机上聊到的情况相差无几。对于大众平民来说多一家竞服务才有进步。

      回复
  19. 滴滴在技术上还有有些壁垒的吧

    回复
    1. 对于用户来说,谁能先打到车,价格还低,谁就牛,但是这两项并不是由技术带来的.或者说技术并不是最大的助力.

      作为我的亲身体验,坐标:广州黄埔,我已经可以使用曹操专车替代滴滴了,体验同滴滴相比好很多,司机是专职的,车型是统一的新能源车,而且现在滴滴司机注册开放的下限太低了,什么车都能打到,感觉像中彩票(顺风车).

      来自广东 回复
    2. 与其说技术上有壁垒,不如说滴滴的先发优势让其拥有了uber一样的数据智能的准确匹配需求的能力,所以,我个人认为不是技术的壁磊,而是数据的璧磊,这是其一,滴滴目前是打车领域的第一品牌认知,这个也依然无法撼动,我只是认为美才能抢一些市场份额,不至于不可撬动,这是其二。其他的,在于美团的运营水平了。

      来自北京 回复
    3. 您分析的很好,滴滴的优势主要在先发情况下积累的大量数据

      来自北京 回复
  20. 有点疑惑:【美团的产品使用体验不会差到哪里去吧?】这个是怎么得来的呢?车辆的路线中派单的策略算法尤为重要,怎么派送一个和司机顺风的路线,滴滴已经在这方面已经具有很强势的研究技术,美团是具有这个优势吗?

    来自浙江 回复
    1. 我提到过这点了,这是运营效率的问题,前期虽然美团肯定不如滴滴,因为数据的原因,基础的算法没啥问题,只是要用数据要养得更准确。不过更重要的是解决可获得性的问题,我核心阐释的是这方面滴滴没绝对璧磊,只是美团能抢多少份额的问题。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