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破淘宝无线端的繁荣假象

4 评论 16053 浏览 1 收藏 8 分钟

过去这半年,每个卖家都深切感受到了 淘宝无线端的爆发力,这是真的么?为什么要造势虚假繁荣?作为淘宝卖家,面对微淘丶来往丶淘点点等无线端的军阀混乱,该怎么办?

过去这半年,我们每个人都深切感受到了 淘宝无线端的爆发力。

但书慧一直有个疑问:这是真的么?

几个亿买家的网购习惯,真的就这么瞬间被改变了?

移动端最大的便利,在于随身携带。

我们能够想象:走在大街上,拿出手机,团购个电影票丶KTV,或者大餐。

但书慧很难想象,走在大街上,用手机挑选几件羽绒服或连衣裙。

在服饰鞋包店铺量子统计的经营概况里,手机淘宝访客和成交的占比,大多都在40%到70%。

看着数据,我是怎么都不能相信,有一半左右的淘宝买家,网购习惯瞬间就发生了变化。

然后又打开量子:

无线>流量分析>渠道效果分析,淘宝客户端当日一共成交3072元,购物车和收藏成交是1714元,占了大多半。这说明什么?

说明你看到的无线端成交的50%以上的,其实原本就是你PC端的,只是被故意引导到无线端而已。

能被有效统计的无线端直通车和搜索来源,现阶段的成交金额其实很少很少,但是无线端直通车推广费用却花了不少。

如果无线端的直通车能独立投放,报表能以更简单明了的方式展示,可能大多数卖家就会发现,转化率极低。

看到这里,我们发现,淘宝无线端成交的50%以上,原本就属于PC端。只是把本属于我们PC端的成交,转移到了我的无线端罢了。

在过去一年,面对移动电商的大趋势,最迷茫的不是卖家,而是淘宝!

未来唯一能够打败和颠覆淘宝电商平台垄断地位的,就是移动互联大趋势对电商行业的重新洗牌。

在过去这一年,淘宝在无线端的投入和动作,超乎你想象!

去年微淘和来往发力的时候,无数中小卖家生怕错过一次翻身的绝好机会,天天问书慧:有没有微淘课程,有没有来往的课程。

我当时在讲课的时候一再强调,微淘/来往是不是一次咸鱼翻身的绝好机会,要看透过现象,洞察内在的本质。

淘宝为什么要火速推出来往,很明显就是冲着微信来的!

为什么呢?

当时很多卖家,都在用微信把自己的买家圈起来,以便于二次跟踪等。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变化,马云着急了。

假如卖家用微信把客户圈了起来,卖家以后就直接在微信开店,用不着来淘宝开店!

所以“来往”被火速推出,其实目的只是为了给卖家提供一个圈客户的工具而已。

但这个工具,与绝大部分淘宝买家的日常生活无关, 就算你把买家圈起来,又能怎么样? 这和僵尸粉,又有什么区别?

微信就不同了,他已经变成人们生活和沟通的必需品!

再看看淘宝的现实情况:

绝大部分淘宝中小卖家,缺乏营销策划能力。面对店铺没流量没转化,除了低价,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刷!刷单都还忙不过来,谁还有精力有能力去维护好一个微淘?

所以微淘最终的走向,最适合不过的就是有营销策划能力的导购类自媒体。

看懂了这些,大家就知道为什么书慧不专门开设微淘和来往的培训课程。因为实在没有必要,书慧也不希望学员成为淘宝进军无线端的试验牺牲品,更不想把精力花在研究一些没太大价值的东西上。做电商变化太多太快,本来就很累,所以我一贯的主张,把80%的精力,做好最核心的20%的事情,就可以了。

重翻开历史,从09年到现在,淘宝一直想做好SNS,以提高买家粘度,但从来都没有成功过,从淘江湖到掌柜说。这就是定位,做定位之外的事情,很难做起来,就像百度的电商平台“有啊”。

绝大部分买家,日常生活中根本就不用微淘和来往,熟人之间留联系方式依旧是QQ和微信。就凭这一点,就能推断,靠微淘和来往,成功进军移动电商,那只是一种幻想!

从春节前后,淘宝无线端业务的调整,其实已经说明微淘和来往计划,已经宣告失败了。但淘宝进军移动电商,这一点毋容置疑。

通过支付宝作为移动电商入口,不现实,毕竟支付宝只是支付工具,就比如大家钱都存在银行,但买东西谁会去银行买?

面对移动电商,单靠淘宝单方面的推动,显然是不可行的。

因此只能造势,让数百万卖家,亲身感受到淘宝无线端的潜力,然后发动数百万卖家,大家一块培养淘宝买家使用淘宝客户端的网购习惯。

作为一个电商平台,深知同等质量价格低,是对买家最大的诱惑。所以淘宝客户端的搜索排名中,高转化的低价人气商品,充斥着搜索首页。手机专享和淘金币,是给力武器。尽管只是把成交从左手放到右手,但只要买家去移动端下单了,移动端销量上去了,数百万卖家不关注是不可能的。

在电商军阀混乱的年代,我们需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踩地雷,不做无用功。但我们也必须学会借势,站对了风口,猪才会飞!

那么无线端淘宝运营,有没有什么可深挖的呢?

随着淘宝造势运动的推进,就算大部分买家都安装并习惯了手机客户端,但真不是所有类目都适合用手机客户端来挑选,也不是所有年龄段和职业的买家都喜欢用手机客户端买东西。

作者书慧 网商在线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5年后。。。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