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的反思和降温

0 评论 3907 浏览 7 收藏 7 分钟

炎炎夏日,麻辣先森又带着对在线教育反思回来了,是时候给在线教育降降温了。

了解并从事互联网教育这个行业两年多了。其实关注这个行业最早的原因无非是两个:1.在线下服务行业中,教育培训市场体量足够大;2.用户的角度来说,对于教育培训的感受特别的不爽。

本来我们的判断,互联网教育在产品、工具、内容及用户习惯等各方面还是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的。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BAT分别有所动作,淘宝同学上线到今年的腾讯课堂上线,整个行业突然间热闹起来是始料未及的。

当然不少从业者以及投资者很希望看到这种现象,因为钱多人傻的多起来了。但暑热难耐的时候,更应该来反思反思。

细数教育圈的怪现象

先看看几个现象吧,当然所谓的怪现象,也有可能是我关注了这个行业才觉得怪,或许其他行业也有这些现象。

一、这个行业的人非常有理论和分析能力(做培训当然习惯教育别人,说服别人)

表现出来的主要是,不管谁家做个什么事,基本上分析的文章一套又一套,而且往往是从“教育是很不一样”的方面着手,从系统、体系、模式上分析一遍。

二、这个行业特别喜欢做“高峰论坛” (因为“会销”是培训行业都很熟悉的套路)

其实适当的会议是很有用的,行业内总要有交流嘛。但后来发现不对了,这种会开始越来越多了,名字也越来越高大上了,但说的东西开始永远都是那么一些了。

三、行业的微信群越来越多(你加也不是,不加也不是)

百人群、千人群。晃荡一下,大部分人就是那些人,总爱说话的人也就是那些人,或许和所有的微信群一样。其实你每天花在这些群里和人勾兑应该不会有实际的价值,刷刷屏重要信息就过去了。

四、钱越来越多了(说是要开始收割了?)

不少在线教育项目开始拿到A轮了,也开始有B轮了,估值开始上几亿了。其实对投资这个道道,我是真心不懂,只是有些人把这事做成了接力棒,觉得只要能传到下一棒,投的钱可以翻几倍出来就行。所以嘛,故事可以讲的更大一点。

五、圈里热闹,圈外照旧(在线可以学习,你妈造么?)

虚火和繁荣是在圈子里的,看看周围生活中的人,仍然只有极少数的人有在线学习,小学、初中升学还是那么难,为了课外辅导还是在奔波,你想学点实用感兴趣的还是很难找。

该反思反思怎么做了

一、独立思考

模式也好,系统也好,从来不是分析和说出来的,都是做着做着才出来的。不要迷信什么是“互联网思维”,那只是有几个成功案例后事后总结出来的。做一个有独立思考的人,听故事照搬那是会“死”的。

二、从用户出发

如果是To C的产品或平台。最需要坚持的是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的需求在哪,你就要做到哪。不要去纠结什么是“重教育”,什么是“轻学习”。教育的问题不是大家能在这么几年内能解决的。知识技能那更多的是在培训层面,教育更多的可是在文化素养的层面,三代才能出贵族,就不要总那么高大上了。

三、充分了解互联网用户的习惯

不要用传统教育“我教你学”的方式来对待用户。或许在线教育本身在这个阶段,就不应该是系统化、结构化的;用户心智都没有培养好,就让人在线上要进行长期沉浸式的学习未免有点操之过急。多考虑考虑如何让在线学习变得更加的简单、实用、轻松吧。先有用户规模才是第一位的。

四、协作、共享

因为在线教育这个事物比较新,所以谈不上什么竞争或者防御,当然更有人现在就谈“颠覆”的,更让人不解。现在需要的是包容所有人的努力,更加的协作共享,内容方也好,平台方也好,要做的都是怎样更多的传达给用户,一起建立一个更加繁荣的在线学习市场。

五、那些平台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服务于行业,服务于用户。

应该给行业提供更好用的互联网基础的产品、工具、用户大数据的使用;为老师、机构真正带来互联网增量的用户;给老师和学生建立更多的连接的路径。在想做”颠覆“之前,先做好服务吧。所以淘宝、腾讯,你们在做直播、录播式的网络课堂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如何能为机构和老师提供更多服务、招到更多学生么?目前一些主流机构并没有在你们的平台上发挥出来,是不是说明了一些问题呢?而机构的招生推广特别依赖百度,难道就不考虑下从这方面入手,也为机构们降低些营销费用么?

来源:互联网分析沙龙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