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招聘潜规则你不知道,将永远迷茫下去

3 评论 20920 浏览 9 收藏 15 分钟

做了这么多年的hr,见过形形色色的求职者。有的求职者,就像人生的过客,从不在你生命里留下印记;可有一位求职者,却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一年的冬天,由于公司在不断发展,所以在不断扩大人员招聘的规模。有一天,前台通知我说,公司有人应聘。我就有点纳闷,因为下属都出去公干了,他们并没有告诉我今天会有求职者过来面试。刚好忙完手头上的事,我就去了前台看看。

是一个看起来比较年轻的小伙,穿着非常的朴素,但是很精神。

他看到我后,马上迎上来,跟我握手。初步印象还不错。我问他是否带简历,他从包里拿出了一份简历递给我。我问他应聘什么岗位,他说什么岗位都可以。我一听有点诧异,我说你先自己确定一个岗位。在支支吾吾了一会之后,他终于说要应聘一个普通的职员岗位。

我认真地看了他简历,大专毕业,却发现他已经35岁啦。我完全没有年龄的歧视,毕竟谁都会老。我吃惊的是一个35岁的人却还不知道自己要在哪个岗位发展,甚至应聘的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员岗位。

我邀请他坐下来,问他为什么不请自来了。他说网上投了很多简历,但是却没有企业打电话给他。所以今天主动过来企业,希望能给他一个面试的机会。我看他挺真诚的,所以决定跟他沟通一下。

沟通后发现,他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完全没有规划,做了很多工作,却没有一个工作是超过一年的。工作很多年,却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虽然他一再表示,他只需要一个普通职员的岗位,可是公司所有职员岗位,都倾向于招聘90后,因为各部门的负责人,其实也就是30岁左右,你想下,一个比你年级还大的人整天指挥你去做一些具体的事项,那是多尴尬的一个场景。

面对这样一个求职者,我试图了解更多。当他跟我说,家里有一个5岁大的小孩,妻子也在深圳上班,他最近一直在找工作,没有收入。没有面试的时间,他会去载客,以帮补家用,对于未来,更是迷茫不知所措!我心情其实很复杂,我想尽我最大的能力帮助他。可是我搜遍了公司所有的岗位,确实没有合适的岗位能提供给他。企业不是慈善机构,我的职责是帮助公司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如果只是为了帮助他而留下他,恐怕会害了他也害了公司。因为我想他应该找到一份更有发展前景的工作从基础做起,不要再这样下去。

我委婉地告诉了他面试的结果,并给了他一些求职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建议。他很感激,我希望他能够在快速找到未来自己的方向,不要再像35岁之前那样,毫无目标地过着生活。

以上是我在招聘过程中的一个真实的案例。每天这样的故事都在不断地上演。

这些故事的主角,或许都存在着这些特征:

  • 没有选择好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 没有一份干得长久的工作(3年以上);
  • 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没有一个未来的目标和规划;
  • 35岁了,还在不停面试,换工作;
  • 面临着巨大的家庭、生活压力,不得不继续走着以前的老路,改变已变得奢侈。
  • 。。。。。。

或许,你很坚定地告诉我,我没有这样的特征,那要恭喜你,至少你会过得非常充实、坚定而有目标感。如果你有3种以上的特征,那就要停下来,好好思考了。

我从大一就开始研究职业规划与自我探索,至今已有10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曾经迷茫过。自己看了很多关于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方面的书籍。并且运用职业规划工具对自己进行了职业定位,庆幸的是,自己用了1年的时间去摸索,很快就将自己的职业定位在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说,自己是职业规划的受益者。由于工作的关系,接触到了更多的人,也看到了他们身上有着自己曾经的影子。当看到那么多人在迷茫中生活而找不到人生方向的时候,我心中萌发了要帮助更多的人找到人生方向,取得职业成功的梦想。

谁的青春不迷茫!或许,每个人都会经历迷茫的阶段,只要你经历了青春!可是,有的人在经历短暂的迷茫之后,马上就能清晰起来,进而获得职业的成功!有的人,则会继续迷茫下去,就像一艘失去了导航的航船,永远找不到成功的彼岸。

为什么别人都可以走出迷茫,而你却不可以?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发现,很多人对企业的一些招聘潜规则并不清楚。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家,我把这些潜规则整理写出来,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不知道这些招聘潜规则,你将可能永远迷茫下去。

 一、35岁是个坎

35岁是个坎。一般人到了这个年龄,都会面临婚姻、家庭、工作三座大山的压力。而在工作上,“35岁危机”是职场中存在的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即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都会有这样一个隐性规定:只要35岁以下者。这种“35岁危机”不仅对求职者的影响较大,对那些企业在职员工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许多企业员工在过了35岁以后,都不免有些担心:公司裁员,一旦中年失业,生活就危险了。

“上有老,下有小,找工作嫌你老,想退休嫌你小。”如今,“35岁”对很多求职者来说成为一个非常尴尬的年龄。为什么不是30岁或40岁?用人单位偏偏将招聘的年龄卡在35岁这个坎儿上?其实这些都是因为是中国长期形成的“招聘文化”的一个缩影。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兴用人年轻化之风,当时就将基层年轻干部的划分界定在35岁以下。从那以后,人们普遍接受了用35岁来衡量人才年轻与否的思维定势。

其实企业也不是不招35岁以上的,但大部分都是中高层岗位。99%的企业不会在基层岗位用35岁以上的人。一旦你在35岁之前不能建立自己的职场竞争力,爬上中高层的位置,而一直徘徊在基层岗位,或者在企业里面不能获得难以取代的位置而不得不去找工作的时候,那么你将面临失业的可能。

所以一定要在35岁之前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职场核心竞争力,让自己变得不可取代,不要给自己35岁再去找工作的机会。

二、企业都喜欢忠诚的人

当一个hr翻开一份简历,首先会看的是你在上一家公司的工作时间长短及你参加工作以来跳槽了几次。如果你一年内换几份工作或者没有一份工作超过1年的,基本上你的简历最终的结局就是放进不合格的阵队。

当一个人能够在一家企业呆3年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他获得晋升的机会比3年以下的人获得的晋升机会要多。很多时候,企业内部的晋升,能力是其次的。如果一个在企业里面呆了5年的人,而你只进公司1年,只要他的业绩还不错,即使你能力比他强,领导也有可能会提拔他。中国的一些企业领导哲学是:他都跟了我那么多年了,是时候给他一个名分。

企业的招聘,都喜欢用忠诚的人。因为要吃透一个行业,至少要5年以上。你的忠诚意味着你丰富的行业经验。另外,忠诚还意味着稳定和对未来职业规划的确立,招聘有个规律就是“从过去看未来”,一般认为过去稳定的人,未来也会稳定。

 三、学历是敲门砖,学习力才是未来的保障

“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未来。”这原话其实是一个来自国外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结果。每个企业在招聘岗位的要求中都会写上学历的要求,学历已成为进入企业的敲门砖。然而进入到企业之后,企业便不会再看你的学历是什么,而只看你在工作中的业绩表现,这些都是靠能力说话的。所以现在的企业越来越看重一个人的学习力,持续为保持自身竞争力而不断学习的能力。

世界500强微软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曾对前来应聘的大学毕业生说过这样一段话:“你的文凭代表你过去文化程度,现在公司给你的薪水是对你过去文凭的认可,但有效期只有3个月。要想在这里长久工作下去,并且取得成功,就必须知道该学点新知识。如果不知道该学习些什么新知识,你的文凭在这里就会失效。”这位人力资源负责人是要告诉我们:企业招聘人才,文凭只是敲门砖,学习力才是决定你未来的要素,学习力决定你的竞争力。

现代社会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不了几年就已经过时淘汰了。我们现在所掌握的一切技能,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就被新技术取代而毫无用处。在企业看来,文凭只是一个知识积累的标志,企业用人更看重的是发展潜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不及时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空有一纸文凭不仅对企业毫无价值,对我们自己的伤害会更大。

学习能力是唯一可以无限再生的资源,而且一个人、一个组织的学习能力是其他任何人任何组织无法购买、复制和模仿的。美国壳牌石油公司有一句话:“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四、口才是你职业发展的利器

很多人读了四年大学之后,学到了很多知识,走出社会之后,却发现无法将这些知识表达出来,也不能好地与别人沟通,可想而知,职业发展肯定是天方夜谭。

在职场中,沟通与表达无处不在。面试需要你良好的表达,如果你在群面中一句话也不说,恐怕你再有能耐,也不会有企业录用你;会议中需要表达,你需要不断发表你的看法,别人才会了解和支持你;平时的工作中需要沟通表达,你说了,同事才知道你需要什么。

口才与我们的职业发展息息相关。“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耐基说过:一个人能够站起来当众讲话是他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口才对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果你不善表达,就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相信拥有良好的口才,会让你在职场中更加从容自信!

 五、清晰的职业规划,是你求职的基础

所有的求职,都需要你先确定求职的岗位,而不是跑到企业招聘负责人面前说,先招我进去,我能做所有的岗位。如果是这样,那你求职基本没戏。就算你是是应届生,企业也会给你一个特定的岗位。清晰的职业定位,是现在企业招聘的趋势。

所以,如果你还没有找到人生的定位,那就赶紧找到你人生的定位。

 

作者:魔法生涯刘仕祥(简书作者)
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33c36ffb30a5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你是需要找工过吗

    来自北京 回复
  2. 是的,职业定位是最难的,也是最容易的。最容易是因为你只要坚持一个方向往前走,不断学习,不断前进;难的是很多人不确定哪个方向的时候,就不动了,希望在静的状态中找到该前进的方向。
    这句话说给自己听。

    来自广东 回复
  3. 简直标题党 :mrgreen: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