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踏上“新消费的滔天巨浪”?
新消费的滔天巨浪就要来了,那么该如何抓住机遇,成为最顶尖的“踏浪儿”。
雕爷一篇讨论“新消费巨浪来了”的文章,直接刷爆朋友圈。他还重点提到:这次机遇,三十年一遇。
相比于知道机遇,我们更需要知道:“如何抓住机遇”
一、消费品创业,三十年一遇的大机会
实体经济增长稳健,泡沫少、抗经济周期
消费品领域创业,并不像互联网创业那样大起大落,一下变成独角兽。实体经济领域的创业,增长曲线比较平缓,不是很陡峭,但好处是比较稳健。
就拿小米生态链企业为例,基本营收上亿是个基准线,十亿以上的企业也有很多,整体营收比较稳健。再看国内的一些上市公司,比如我们平时吃的榨菜,涪陵榨菜的净利润非常高。再看平时我们吃的鸭脖子,像周黑鸭、绝味鸭脖这些企业,这些品类冠军型的企业基本上营收都在几十亿。
再看美国,以丹纳赫和宝洁这两家巨头企业为例,丹纳赫的股票从1979年至今持续稳步上升,这家公司是做工业品的,比如像牙科设备,检测设备非常稳,它的投资回报率非常高,宝洁也是一样。
刚需型的产品,抗经济周期能力很强;毕竟经济再差,老百姓的吃穿住行这些基本需求依然存在。
不要害怕经济形势不好,只要你能做出好产品就会有市场。实体经济发展很稳健,抗经济周期性很好,而且它很容易形成一个规模经济的效应。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要用好产品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或者美好生活需求”,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老百姓需要好产品,所以只要你能做好产品,就有机会。
以我们日常用的毛巾为例,以前我们家里的毛巾可能会用两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批毛巾至少用1年是很正常的情况。但是现在再看,我们发现毛巾已经细分出很多类目了。比如像运动速干巾,运动完以后迅速就能变干;还有女生用的干发巾、棉柔巾以及随身带的压缩巾等等。
这种变迁的核心是:从粗鄙到雅致。
我们相信中国整体的消费和生活状态,未来会向长三角地区靠拢。有网友调侃上海人民看其他城市的人感觉都是乡下人,某种角度是有一定道理的,上海人民的确生活更讲究些,整体上我们全国各地其他区域会跟长三角看齐,长三角会向日本看齐。
中国的精髓实际上是雅致,如果你能做出雅致的产品,让人们的生活更加雅致,市场机会就一定存在。毛巾这个产品上有机会,其它领域也皆有机会,因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
渠道竞争白热化,渴望差异化好产品
渠道核心三件事:
- 卖给谁?
- 怎么卖?
- 卖什么?
卖给谁和怎么卖,现在互联网线上形式众多,社交电商、精品电商、微信小程序等等,线下渠道与线上融合的新零售也发展迅速,渠道在卖给谁和怎么卖方面,已经属于白热化竞争的状态。最后企业可能就只是卖什么这个问题,也就是产品端的差异化。
渠道渴望差异化的好产品。
举个例子,我们孵化的小光仙团队,这个公司的创始人邵晓宇曾是小米的员工,之后创业做了一款眼纹抚纹仪,红光技术配合水凝胶眼贴,针对都市女性。日常工作繁忙,回到家后把眼纹仪贴在皮肤上就可以轻松护肤了,目前已经在小米有品众筹完成,卖的很好,很多渠道上门来谈合作,尤其是女性渠道。
正因为它是差异化的好产品,所以渠道争相合作。在这一轮渠道方和产品端的博弈中,以前都是渠道为王,但如果产品方拿出差异化的好产品,就能够反转这种权利关系。
渠道白热化态势下拼的是供给侧,也就是产品端的能力。
品牌更替期,创业者有机会逆袭
目前市场处于品牌更迭期,也即是本土品牌取代洋品牌,本土品牌里边的年轻品牌取代老品牌。
如果你是个老品牌,跟不上年轻的90后、00后消费者的步伐,可能就会错失市场机会,甚至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因为90后00后不用以前老品牌,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你能抓住年轻人的心,符合他们的消费观念,你就有机会,这样的品牌更迭期也可以说是属于“造反有理”的时代。
我们很尊敬第一代的企业家,改革开放初期创业非常不容易。但是大家评估一下这一代企业家的年龄,基本上处于60上下。一个60上下年龄的长辈去理解90后,可能非常困难。
品牌更迭期,初创企业有逆袭的机会。
制造是中国的比较优势,代工企业有基础
中国跟美国相比较的优势很明确,就是我们的制造业,这些制造业有赖于我们的代工生意。比如富士康,富士康的很多高管出去之后自立门户,因为拥有富士康的理念,给苹果做过代工,自己办厂做得也很好。这些工厂不仅能用制造电子产品的精度来制造家电产品,还能将你的设计方案和制造工艺进行优化,这样的工厂其实不在少数。
消费品创业在中国是大有可为的,这些制造业基础对我们消费品创业也大有助益。
二、如何抓住消费品创业的大机遇?
做爆品没有捷径,打磨好产品最重要
小米创始人雷军雷总经常讲一句话是: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
但也因此经常被攻击,因为他们认为产品性价比过高搅乱了行业。我们对此是这样理解的:
如上图所示:将感动人心当作分子,价格厚道当作分母;转换一下,感动人心对应用户收益,价格厚道对应用户代价。
当你的用户收益非常大,但是用户代价也很大,你的产品力是不行的;而当你的用户收益很小,哪怕产品售价特别便宜,也是没有产品力的,老百姓会认为是所谓的“地摊货”;当你将用户的收益无限增大、代价无限缩小,你的产品就拥有了产品力,我们认为这就是做好产品的诀窍。
进一步拆解来看,首先用户收益,是指要解决用户的问题。今天大家会看到很多小米生态链企业的产品,它们都很好地满足了用户需求,解决了用户的某种问题。而且产品体验好、颜值高、品质佳,这些统称为用户收益。
关于用户代价,当然首先是用户花费要少,不光是金钱,同样包括时间。让用户不用看说明书,直接就能用这个产品,是学习成本低。当然还有认知成本,所以对于有些产品我们很谨慎,比如中医相关的产品,不是认为中医不好,而是我们认为中医类产品用户认知成本很高,用户不容易理解。
做产品其实是没有捷径的,努力使用户收益无限增大,而将用户代价无限缩小,在这两端同时发力做到双重极致,这也是我们认为小米的很多产品能引爆市场的一个关键所在。
一步一个脚印,从单品爆款到品类冠军
做硬件创业不能只一心求快,要踏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去做。需要在单一渠道做单品,争取先在单一渠道中把单品做到爆品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在多渠道用同一款产品做出成绩,或者选择在单一渠道中增加产品,做到单渠道品类冠军,最终争取成为品类冠军,这是我们认为的一条理想的成长路线图。
不要试图一步跳到品类冠军,同时做很多型号,大家初期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如果一款单品不能做成爆品,就要一次推出五款产品同时上线,战斗力分散更难达成最终目标。
对于品类冠军是什么?品类又是什么呢?书面语有很多解释,我们的解释很简单,所谓的品类就是消费者心目中这个产品的类别。
举个例子来说,厨房电器是不是品类?它不是品类,它是个书面语,油烟机才是品类。建议大家先做品类冠军,先达成这个目标再去考虑下一步的事情。像前文提到的丹纳赫是多平台的,但每个平台都是单品冠军,甚至品类冠军,它是若干个品类冠军的组合,最终达到如今几百亿美金市值的规模。
坦白讲硬件创业的资本价值总是不受认可,对于硬件创业大家总认为赚钱不值钱,公司能赚钱,业绩不错,也有利润,但在资本市场却总是遇冷。比如在资本市场苹果的PE倍数是很低的,比亚马逊低很多,因为大家认为它是硬件公司。所以只有一种情况,硬件公司能有资本价值,就是做品类冠军,变成垂直赛道第一名,否则的话就依然得不到资本市场的认可。
麻将牌凑齐,才能和大的
这里要提到“麻将创业法”,即:我们要把麻将牌凑齐,才能和。
麻将牌大一点,或者凑大一点麻将牌,才能和大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参照自身团队去检验,要素不齐备是很难打仗的。
要有好赛道,还要有高效率的团队,团队中各岗位成员要齐备,要有产品经理、设计研发、供应链、销售、渠道、运营等等。因为现在产业分公司全球化的,所以我们的供应链资源最好也是全球精选的。
例如小米网上的贝医生牙刷,他们的刷丝是选自日本东丽,便携式剃须刀刀头和刀网是日立万胜提供的,全球供应链加上各种新零售渠道,尤其是精品电商渠道。最后是要有粮草,也就是资本加持。
这些要素大家去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麻将牌齐不齐?就创业而言,如果这里的六个要素,你有四个才可以开始,六个要素只有一两个的话可能就不适合现阶段去创业。
为什么?因为要素缺太多,这牌和不了,所以通常这种情况我们会劝退大家,谨慎选择。等到补齐四个要素以后,再补两个是相对容易的。大家要有打麻将的意识,要把要素凑齐。
不要单打独斗,要借力借势
不要单打独斗,讲直白一点,要抱大腿、傍大款。
以小米生态链企业为例,一方面是生态链企业自身能力强,另一方面小米的赋能也是不可或缺。这里面方式路径也很多,被大企业投资成为生态链企业当然是最佳的,或者进入大企业的渠道通路,增加产品的曝光度从而带动销售也是很好的选择。
不要单打独斗,要学会借力借势,抱团取暖。
抓销售抓现金流,融资要落袋为安
做消费品创业要备足粮草,经济困难的年份,一定要抓销售和现金流。
有了现金流以后,才能做到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然后融资要跟投资人明确投资,只有意向是不够的,最好还是落袋为安。
对于估值不要太过在意,低一点也可以,先保证粮草充沛。就像雷总曾表示最好有2到3年的粮草,没有的话,至少有一年或者半年粮草,保底是半年粮草。这样万一出现问题的时候,团队还能暂且撑下去寻找出路。
公众号:谷仓创业观察(ID:gucangchanpinjia),内部视角看小米生态链企业做爆品的逻辑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vj8gqwabMMWUoMWyGOZveA
本文由 @谷仓创业观察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