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ARRR模型,谈谈房地产的营销模式

8 评论 9543 浏览 78 收藏 9 分钟

笔者作为从业于房地产+互联网行业的产品经理,从专业角度出发,基于AARRR模型,对房地产营销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总结了自己对AARRR模型在房地产营销领域的应用的理解,与大家分享。

房地产企业作为传统企业,一般有自己一套传统的营销方法。从拿地开始,各项围绕客户的营销活动便开始按照各个节点紧锣密鼓地展开。

与互联网企业类似,房地产企业追求获取大量客户,实现商品的销售。

而与互联网企业不同的是,由于受到资金杆杠的影响和要求,房地产企业对追求快速转化的要求更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金快速回笼,从而进入下一个资金周转周期。在一个接着一个的资金-土地-建设-销售的周转周期中,实现快速盈利及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黄金时代的离去,过去粗犷的获客方式已不再适用于当下的社会环境,房地产营销趋于精细化、定制化,各大开发商也在不断探索新型的营销手段和渠道。而这些新营销形式的探索,或多或少都来自于互联网企业的启发与借鉴。

当然,本文并非是用于介绍各大开发商目前探索营销手段的进度或成果。笔者作为从业于房地产+互联网行业的产品经理,一直认为,房地产企业的营销模式,与AARRR的互联网运营模型,其实有相同、共通之处。因此,在此介绍下本人对AARRR模型在房地产营销领域的应用的理解,与诸君分享。

AARRR模型,相信各位都比较熟悉了。引流(Acquisition)、激活(Activation)、留存(Retention)、转化(Revenue)、自传播(Refer)。这代表了用户生命周期中的五个阶段,也是用户运营的应用理论指导。

那么房地产现在通用的营销模式,是怎么匹配AARRR模型的呢?

一、获取客户(Acquisition)

房地产项目在拿地并且完成定位分析之后,便会开始释放项目信息及卖点,让客户对项目有初步了解,展开第一轮获取客户的行动。

与互联网产品不同之处在于,由于房地产项目的客户往往集中于某个特定的区域范围,项目的推广也往往集中于特定区域铺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且线下推广渠道的效果,往往优于线上渠道。

房地产项目的获客渠道,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品牌推广及客户拓展。

品牌推广主要是通过线上线下的媒体渠道,输出项目信息及卖点,形成客户对项目的第一印象。

客户拓展,则是项目主动出击,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主要是线下渠道),与客户形成第一次接触,以获取客户联系方式为拓展目的。

二、客户到访(Activation)

笔者对房地产场景下“客户到访”的定义是:客户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主动了解楼盘信息。

对于房地产项目来说,客户主动致电销售中心,或者通过线上咨询的方式了解楼盘信息,都属于客户到访的范围。而由于房地产场景的特殊性,客户主动到访楼盘现场进行了解,对客户来说是行为成本最高的方式,而对楼盘来说则是最好的获客方式。

因此,楼盘经常会通过举办活动、包装销售中心等方式,吸引客户主动到场。

尽管这些活动看起来与楼盘销售并无直接联系,但只要能够将客户吸引到销售中心,楼盘自然能够向客户进行楼盘介绍和推销。

而这样一个流程的实现,也有赖于到场客户与楼盘定位的匹配性。因此,活动的类型、定位及所吸引的客群,都十分考验策划能力。

三、客户维护(Retention)

正如在互联网产品中,成功激活了用户并不意味着100%的留存率,成功到访的客户,也并不会全部留存。

互联网产品的留存,主要通过完善产品的功能和体验,使其满足用户的需求,进而实现用户的留存。

这与房地产企业的客户留存有所区别,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是重资产的,在项目落地初期便已完成市场调研及产品定位,因此无法灵活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调整。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房地产企业的营销流程,直接跳过了客户留存阶段。房地产客户的留存,不仅和楼盘与客户的匹配程度息息相关,也考验楼盘的客户维护能力。

而楼盘的维护能力,主要体现在楼盘销售的工作中,如电话接待、现场接待、项目讲解等。借助销售的能力,提升楼盘的客户留存率,这是房地产企业营销模式与互联网常见运营模式的不同之处。

四、客户成交(Revenue)

不比互联网产品多种多样的盈利方式,房地产企业主要盈利方式便是产品的售卖。因此,客户最终转化的标志便是房屋的成交。

客户成交的流程在房地产企业中较为固化:认筹→认购→签约。同时,为尽量降低客户在此流程的不必要流失,楼盘会通过引进律所、银行等形式,降低最终成交过程中客户的操作成本。

五、口碑传播(Refer)

客户成交之后,楼盘依然需要维护好客情。这不仅是因为成交到收楼之间存在时间差,也因为成交的客户,同样是楼盘重要的客户来源渠道。

楼盘可以通过举办业主宴、物业费减免、现金激励等方式,形成口碑传播,吸引老业主带动新业主成交。这不仅是促进业绩提升的好方法,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品牌声誉。

互联网企业经典的AARRR模型,应用于房地产企业的营销模式当中,虽然由于行业特性的不同而有所调整,但总体上依然按照引流→激活→留存→转化→自传播的流程进行。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个人思考,各位有何意见,欢迎留言,一同探讨。

 

本文由 @姚宇翔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本人鉴于武汉房地产对互联网的理解成面就是缺乏思考,第一万达和百度还有腾讯一系列的合作都没有很好的打通C端客和B端客户场景化模块,前20年武汉的房地产公司都是躺着赚钱,市场变了,又要响应互联网+国家号召,贝壳是加入用户算法底层逻辑,让用户快速了解自己想看哪里盘,vr实景虚拟化看房,线下转化用户。开发商思路还是怎么拿地,怎么加大营销占比大活动,高炮等等,没有思考用户底层的思维。我们到底服务用户什么逻辑是金融方案变快了还是签约速度快了,问题来了怎么服务好你客户,对于非标产品所有互联网的大佬都想动,跑出来的也只有中介性的贝壳链家。贝壳上市了,房地产大佬怒了,抵制贝壳,但是别人已经拿到了互联网的船票流量入口。传统房地公司抵制完了,接着又开始新一轮贝壳合作。

    来自湖北 回复
  2. 这属于通用套路啊,放在哪个行业皆准。其实我觉得主要的革新机会点,就在于通过互联网的赋能之后,进行业务模式以及房地产中很难替代的交互阶段,这两个方面的突破和革新。要只是用互联网单纯的去赋能房地产营销的各个节点阶段,可能改变不了本质的行业和物业特性,也失去了互联网搞笑和创新的属性了。因为不改变行业原有结构的基础赋能,早在好几年前就已经互联网机构在做了,至今也在不停的尝试。面上的形式不错,挺热闹,实际以成交为口径的结果,并不是那么好。不够我相信房地产营销的进化和变革,就是在互联网上和开发企业前段业务上。个人的理解,瞎说的。

    来自黑龙江 回复
  3. 作者也是在互联网媒体行业吗,同行啊,现在互联网媒体平台就那么几家大公司,题主是在里面吗?有机会一起交流

    回复
  4. 同行交流交流?我也是房地产营销领域

    来自广东 回复
    1. 看了下主页,原来是大神。请大神多多指教。

      来自浙江 回复
  5. 可以

    来自广东 回复
  6. 写得好赞

    回复
  7. 万能的AARRR 😎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