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消费信贷”回忆录

8 评论 4101 浏览 12 收藏 11 分钟

编辑导语:什么是消费信贷?哪些场景适合消费信贷呢?风控又该怎么做?相信大家可能都有这些疑问。在本文中将对这三个问题进行解答,推荐对此感兴趣的朋友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一、什么是消费信贷

用大白话来解释,就是有钱人借了一笔钱给需要钱的人,去进行消费(这是重点,划线),然后借了钱的人需要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数额把钱还给有钱人;要是不还,嘿嘿…… “干你”(我们都是守法的合格公民)。

通常对消费信贷,按照有无场景来分,分为有场景消费贷、无场景消费贷(车贷和房贷,今天先不讨论,以后再说)。

1. 有场景消费贷

顾名思义,基于场景内的消费需求提供的信贷业务,往往是以支付方式或者信用卡分期方式提供产品服务,常见的信贷产品包括花呗、白条等。这类产品往往会跟用户在平台内的消费习惯进行强绑定,即通过收集用户的消费品类、消费频次、消费金额等数据,来刻画用户每个月需要多少钱来支持他的“快乐”。

当然这里也有很重要的点,即不是所有的用户,平台都会服务的。一般重点服务频次高、消费金额高、使用花呗/信用卡的用户,因为他们透支的意愿度更高。但如果用户在平台内一个月就消费一次,一次消费10块钱,这类用户一般不会服务,因为他们的可选择性支付方式太多,花呗就可以很好的支持。

2. 无场景消费贷

俗称为现金贷(这个词好像这几年有点“臭”),对于这类产品的理解,更多的还是流量生意,即把用户吸引进来,按照一定的转化率,后端匹配合适利率的资金方,然后就把钱放出去了。

但现金贷的发展历程,其实有如下阶段:

(1)流量生意

吸引用户进来、合理的定价和还款方式、资方的匹配,提高用户的借款转化率;这里的主要产品是贷超。

(2)用户粘性

游戏、社交、信用报告服务等,提高用户使用的活跃度,增加粘性;这里重点可以提一下line中的熟人借钱功能,666。

(3)品牌建设

运营的下半场,其实是品牌的竞争,能够做到深入人心、瞬时联想的产品,借呗、微粒贷的品牌建设太成功了。

二、哪些场景适合消费信贷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换个维度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金融;在精确一点说,有交易的地方,就有金融。

实质上,金融的产生,是因为自身的权益发生了转移,而权益的转移,往往是因为伴随着交易行为的发生,而交易行为的发生,又是源自于用户对某种产品的需求而引出的交易。

因此,对消费场景的分类,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 即时消费场景

简单来说,就是当下需要立即消费的场景。通常这类方式,通常会以支付方式的形式存在。

例子:用户A去苹果店里面买个iphone13,现金需要支付13000,这13000就是用户的资产权益,他需要通过将13000转让给苹果专卖店,从而获得iphone13。但是A没钱,可通过提供消费信贷的方式,将A未来的收入权益转让给金融平台,从而获得13000元进行支付。

除了这个服务之外,常见的还有融资租赁(有名的弹个车等)。

2. 远期消费场景

这个模式,就是将用户对于未来某项服务的需求,需要转让权益的服务,转化为了信贷产品。

例子:苹果公司玩大促销,现在买iphone13,在此基础上,增加1000,就可以在第二年享受apple care 服务,但是可以在第一年的11月之前取消。这个场景是将用户当下的1000现金权益发生转移,从而获得未来第二年的增值服务。

上产品。现在用户不用现在付这个钱,而是将这个权益转化为信贷产品,如果真的需要,只需要在11月的时候付这1000 + 利息,就可以继续享受。如果不需要,只需要支付利息就可以取消。

但增值服务的锁定,实际上在你转化为信贷产品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3. 权益转让场景

平常接触比较多的是质押、抵押、保证金等场景,但实际上还有很多魔幻的场景。

例子:公司A是某市最大的人力外包公司,掌控者某市80%的厂工厂妹,通过将这些人力外包给到生产厂商B进行人力外派,从而获得公司收入。B与A之间约定每个月的10号进行上个月的工资结算,而A与厂工厂妹约定每个月的20号进行上个月的工资结算。

各位看官,应该明白了,中间有10天的账期了,这个账期实际上就是厂工厂妹们的权益,他们可以通过将这个权益质押给金融平台来获得实际的现金,即11号进行质押,11号拿到现金,公司A在20号把钱给金融平台。

这种就是典型的时间换利差。

其实这类case,还有很多,比如供应链场景里面的商家账款融资、远期承兑汇票贴现等等。

三、风控应该怎么做

有了产品和场景,那么就要开始考虑怎么给额度了。

传统银行的授信模式,会基于三表进行判定,分别是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口碑调查表。

资产负债表:看的是用户现在的钱。当下用户有多少可支配现金、多少可变现财产(房子、车子)、多少负债(欠了多少钱),以此来推算用户现在属于自己的还有多少钱。

现金流量表:看的是用户未来的钱。基于他的创业收入、工资收入、副业收入等等,以及稳定性,来推算未来一段较长时间还能赚多少钱。

用户口碑表:看的是用户的品质。说白了,就是用户还不还钱。毕竟这世界上,还是有很多有钱的老赖。这里普遍会看用户的征信记录(里面有24期的还款记录),以及用户在其他非金融机构的借款记录(能给这类服务的,有同盾、百融、数美等等数据公司)。

而当前互金机构下的消费信贷,追求的是小额、分散、秒批等目标,会更多从三金来看:

公积金:收入的稳定性,以此来推送用户未来的收入状况。

信用卡金:消费的稳定性,一般来讲,有的花必然是有的赚。因此可以推算用户每个月的消费支出情况和支出稳定性,来反推用户每个月的收入稳定性和收入状况。

资产金:就是车子、房子,这些东西往往是以抵押物的形式在信贷业务中出行,并且是在额度的测算公式中占据大头,因为借款人不还钱,可以变卖、拍卖固定资产来还钱。

上述更多还是通用消费信贷的授信评估方式,但在场景消费贷中,还需要考虑用户的消费行为习惯,因为会出现,给了太高的额度,用不完,就会变成无效额度。

举个例子:A每个月就花200,平台给了1w 的额度。这种情况,会出现两种情况:

(1)A过度消费,把1W花光,然后还不起,变成失信人员。典型的场景,就是校园贷,对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坏。

(2)A不过度消费,每个月还是200,无效额度9800。金融机构不干了,额度浪费、库存资金不能放贷产生收益,不跟你玩了。

所以具体给多少额度,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评估和平衡。

四、总结

注意:以上例子中的定价和品牌商,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其实无论是哪种场景的消费信贷,其最初的出发点,都是在于更好的服务于客户,在实际的交易场景中,获得更佳的用户体验和更爽的交易流程。

抛开交易场景,从整个社会体系来看,消费信贷的构建,更多的是在于更多角色的加入和参与,让商品和资金能够快速转起来,从而提高社会生产总值的提高。同时在信贷的基础上,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加强社会信用教育。

而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加强自身的客户分层服务能力,加强客户对于信贷产品的粘性,将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当下消费降级、市场下沉的背景下,更加要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进行覆盖。

可以说,无论哪种类型的机构,未来消费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即在于金融服务场景的相互竞争。

 

本文由 @话多的熊仔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任何事情都有两方面,我们不能否认消费信贷带来的无节制消费等负面影响,也不能否认它确实能提升我们的征信。

    来自四川 回复
  2. 花呗计入征信后,适当的借贷确实有助于积累征信,担心的就是无节制消费和忘记还款。

    来自四川 回复
  3. 个人觉得,对于花呗这类的产品,每个月控制自己的使用金额,然后把钱存在银行卡里,开通自动还款。

    来自四川 回复
    1. 就怕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来自上海 回复
  4. 开发文中苹果1000元apple care信贷的真是人才,蚊子腿也可以变出金融产品带来利息收入,借贷金额小违约风险可控,分析三方权利,基本是一个三方共赢的借贷场景,厉害厉害

    来自湖北 回复
    1. 花呗月月付,是个神级产品

      来自上海 回复
  5. 这还真的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让我措不及防,内在我不是很喜欢这些方式,从某种角度来说,有利有弊,但自身原本脑子相对比较憨憨的,所以对这些东西不必要是不碰。

    来自河南 回复
    1. 前期积累自己的信用,后期把信贷当做应对风险的一个手段,好过借钱看脸色

      来自上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