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种草营销的一切:抖音、小红书、B站、微信、知乎、微博
在品牌营销战略中,“种草”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环节,品牌可以借助“种草”影响用户消费决策,推动用户的后续购买行为。那么,“种草”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在不同平台上,品牌又该如何搭建“种草”营销策略?不如来看看作者的总结。
随着信息媒介碎片化,以及内容平台商业化逐渐成熟,『种草』逐步成为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种草指给别人推荐来激发购买的行为。
背后的消费心理是:
广告信息太过冗杂,判断干扰因素太多,种草减少了自己做决定的成本。
很多人谈及种草,第一个问题就是,我应该去哪个阵地种呢?
实际上,阵地只是途径,没有上层策略和方法,不基于产品做故事提炼和价值包装,急吼吼扎进去抖音小红书一通乱种,效率是很低的。
因此,这篇文章先回到种草之前,从产品本身出发讲种草的底层逻辑,再说不同平台的种草关键点和具体方法,并总结种草体系的整体策略,最后,再拉高维度,从营销视角上,说一说种草和广告之间的关联。
话不多说,开始。
一、从产品出发,构建种草的底层策略
种草的平台和玩法太多了,到底应该怎么入场呢?哪种方式最高效呢?
一方面,消费人群彼此间差异大,有效影响的方式很不同;另一方面,各个内容平台具有不同的规则和玩法,变化速度又快,让人应接不暇。
对此,我们回归到种草的原点,也就是【消费者做决策的心理】。
从消费心理出发,有两个核心因素会对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 第一是产品可选范围;
- 第二是能力接受程度。
前者是产品(服务)所在赛道的竞争格局,后者主要是价格。
对此,我们根据产品的绝对价格和竞争环境,做一个坐标,坐标里四个象限,分别代表不同产品和服务,想获得消费者的关键之处。
从四个象限看,不同的价格区间和市场竞争环境下,引导购买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 红海+高价:需求客观存在,让消费者优中选优;
- 红海+低价:需求客观存在,让消费者认定契合;
- 蓝海+高价:需求需要培养,带给消费者解决痛点的新方法,或令人向往的美好生活;
- 蓝海+低价:需求需要培养,撬动消费者尝鲜。
因此,对应的种草策略也完全不同:
对【红海+高价】区间的产品,必须证明产品物有所值,让消费者觉得每一分钱都花得明智,以此获得信任。
这类产品种草入场容易,但成功不易:
因为处在成熟市场,在种草平台上,很容易用搜索或兴趣标签找到有需求的人群,但因为产品价格较高,购买者常会货比三家,不易轻下决定,因此,必须在各种对比中自证优势。
如何证明?一般有三条途径:
- 利用三方权威背书给自己打标签;
- 品牌自身优势背书;
- 做规则的制定者,主导对比的节奏。
前面两个好理解,第三种,指的是【获得制定对比规则】的主导权,比如设定对比的维度、做对比维度的重要性排序,引导消费者来依次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产品的差异化优势。
(突然发现有点三体宇宙观的感觉,用规则来当武器)
落在【红海+低价】的产品,这个象限的产品或服务,现在很难做,一方面因为低价,消费者购买参与度不高,不会花太多精力比较,大牌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粘性已经形成;另一方面,低客单价意味利润空间有限,没有足够费用支撑大规模种草(当然前期烧钱打规模也是一种策略,但越来越不被资本认可了)。
还有拼多多、抖店一堆白牌和你竞争,简直卷到没增长。
硬要说方法,从0到10,找细分差异化或价格空白带,再做高复购和精细运营,形成购买的【肌肉记忆】,再往上,就要拼广告了(见本文最后一节)。
对【蓝海+高价】,种草的要点在于自证需求。
即告诉潜在消费者,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新品类。
第一,从需求的原点出发。
如果产品是新的,挖掘的痛点应该是成熟、公认且具有广泛认知基础的。在内容种草平台,能通过痛点的挖掘,找到对应的高质量人群。
第二,从目标人群出发。
产品或服务代表着美好且令人向往的生活,通过场景化种草,把美好生活具象化来打造产品本身的吸引力。
【蓝海+低价】的产品,应该尽最大可能找到触点并激发尝试欲望。
这类产品天然适合广泛种草,在各平台尽可能广泛找到KOL、KOC、形成潮流风暴,以此来获得尝鲜人群。
以上是针对不同特定产品的初步分析。当然,每一种细分产品或服务,差异性还是很大,值得拿放大镜仔细观察和分析,做好前期的策略梳理。否则,粗暴对标竞品或者缺乏核心策略就扎进平台种草,无疑是给平台交学费。
二、各营销阵地:关键因素、策略、玩法
有一个说法很生动也准确:
- 抖音像广场,嗓门要大要吆喝起来,平台追求流动性;
- 小红书像客厅,女生聊八卦、分享,黏性高容易种草,购物决策依赖强;
- B站像卧室,真实感要求特别长,有点类似朋友一起促夜长谈;
- ……
针对几大主流平台——抖音、小红书、B站、微博、微信、知乎,我们详细展开。
1. 抖音——关键词:闭环
作为最大的短视频种草和内容电商平台,抖音基本是必选项了。
抖音玩法是非常多且复杂,包括品牌竞价广告、星图达人种草体系、达播自播以及各种官方IP活动,比如挑战赛、全民任务、团购探店等。抖音官方有FACT、A1-A5用户资产运作等不同营销框架和工具。
做一个简单概括,底层逻辑出发,在抖音种草包括三种玩法:
- 我种我割(品牌种草+自播收割);
- 他种我割(达人种草+品牌收割);
- 他种他割(达人种草+达播收割)。
(怎么写下来有点恐怖的感觉)
1)我种我割
指品牌投流种草,引导自播或者店铺购物车店铺优惠券完成闭环收割。
我种我割,通常是抖音种草的第一步。
通过自播收割最精准的人群流量,核心驱动是算法匹配。
通过后台出价买到系统认为最合适的用户,比如你是童装的厂商,系统匹配到这个时间点会买这个价位段的童装用户,推荐给这个用户成单。
自播吸引的是哪些人?
- 为产品而来(有明确购买意向);
- 为品类而来(对品类有需求,需要和竞品比价抢流量);
- 无固定需求者(在抖音闲逛,其过往购买力、兴趣等行为被算法打标签后卖给品牌方)。
自种自割是相对划算且高效的种草方式,因为收割精准流量,但流量池又相比电商站内或直投等竞价方式更大:
对于无显性需求者,抖音通过内容偏好,精准定义潜在的兴趣、需求和消费力,成为可能转化的高潜人群,兴趣定向比电商平台的纯购物定向维度更宽。
作为内容平台,抖音对好内容的奖励也非常直接,比如直播间前30分钟都能获得系统分配的免费流量,如果抓住机会,则还有滚雪球的流量奖励。此外,相比传统电商的图文,短视频贴片的内容穿透和感召能力更强,种草成功的几率也更大。
高频低价的产品或服务,天生适合通过自播来获得增量(算法不断重复推荐),尤其是线下和货架电商已经厮杀激烈的情况下。
部分蓝海赛道的产品,初期和中期也适合把抖音自播当作启动器——竞争相对不激烈,意味着流量成本低,且容易通过算法捕捉到匹配度高的用户,并通过视频方式生动展示来吸引潜客。
- 前者像在广场吆喝的摊贩,走过路过别错过,反正不贵,买了不吃亏;
- 后者像在广场举办的表演,图新鲜看个热闹,没准就冲动购买了。
现在大家普遍有个认知,自播赚钱,但事实上,并不容易赚到钱。除了用内容做增量之外,就依赖后面两种方式。
2)他种我割
在抖音达人分为广告和带货两大类。
如果达人的内容IP属性强但带货弱,一般通过【他种我割】来种草,即达人只负责种草,对和达人视频互动过的人,系统打上标签,品牌用千川等投放渠道二次触达转化。
星图里非带货类达人,无论粉丝多少,挂车数据都不会很好,但并不代表这些达人没有种草价值,但是和【他种他割】的直播带货达人属性不一样。
通过这类达人种草,【弱广告化】更加有效:
- 权威垂类达人,专业度强,影响权重高;
- 个人IP属性强的达人,粉丝粘性高,生活中自然使用产品或者服务;
- 低粉达人的带货能力和性价比被低估,这部分人有的甚至没带过货,但实际投放下来性价比极高。
关键点是:浅留产品线索+尽量不带太强的广告痕迹。
这么做得目的,提升可看性而不是全篇都是广告,此外,也容易减轻大家对广告的防备心,更容易被种草。
3)他种他割
这是抖音种草最多的一种形式,即找到各品类的带货达人,通过短视频或者直播带货形式直接转化为销量。
直播带货的讨论已经很多了。业内共识是双刃剑,短时间冲销量或者销库存有效,但坑位+佣金+补贴,算上退货,基本是打平或者略亏。
他种他割,适合新品类+高溢价的产品,高溢价意味着价格上限高,撑起砍价空间,新品类的供应链成本没那么透明,更容易在和主播达人的博弈中获得优势,且适合绑定头部直播达人长期推荐。
总结一下:
- 我种我割——先跑精准闭环,内容吸引力挖掘浅层需求;
- 他种我割——细水长流,软性安利,做大用户池;
- 他种他割——看似美好,但谨慎别血亏,适合高溢价+创新品类,或者清库存。
抖音的好处在于,闭环让每一滴流量都不浪费——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种草打下标签,多轮收割,且收割品类、竞品的流量。最终形成流量的大小循环。
但这也是其最大的缺点:
推动这个循环获得流量,就必须付费。一旦停止付费,则循环流量可能立即暂停。很难沉淀品牌的资产持续催动闭环运转:
- 所谓来所见即所得,在抖音平台的习惯是看了就买,所有链路、埋点清晰流畅,容易形成无脑下单的感觉,不需启动任何记忆、搜索,反而对品牌的认知是非常模糊的,很难形成品牌资产。
- 竞争激烈,一旦停下投流,你的用户将立即被系统卖给竞品,不留一丝空隙。比如参与一个抖音平台的大IP活动,当时声量涨势猛烈,活动完之后,所有账号触达的人群,竞品马上可无缝获得。
- 品牌内容在短时间内就被算法抛弃,无法拥有长尾效应,这么看内容的成本还是不低的。
因此,抖音之外,更早开始寻找增量平台,则如淘品牌一样,不及时向外走,很容易禁锢在流量监狱里。
2. 小红书——关键词:价值
作为内容社区平台,近几年,小红书平台的营销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品牌重视。
抖音主要是算法驱动,小红书是内容价值驱动。
从用户浏览习惯来看,抖音有强娱乐休闲属性,无意识浏览和消遣,而用户打开小红书,更多是带有一定目标感、有意识去发现和探索。
简单来说,用户在小红书,是想寻找到有价值的内容。而平台也对高价值内容非常优化,长尾效应很明显。
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新开了一个红书号,做了一篇相对小众干货的文章。发现在长达2个多月时间,通过搜索,每天都会有稳定的阅读量和互动。
小红书的逻辑其实很简单,两种:【被动发现】和【主动检索】,任何产品要在小红书成功种草,必须抓住两类行为,而行为背后的一切原点,就是【提供高价值的内容】。
也就是说,产品在小红书高效种草的关键,在于产品是否超越其本身的内容价值延展性属性,或者说是否被充分挖掘。
听起来比较复杂,我们分两个维度说。
第一是【主动检索】,也就是通过用SEO、爆文、广告等方式来占据搜索关键词下的内容位。除了品牌词之外,能占据多少词,决定了能获得多少小红书平台最精准、最优质的流量——比如品类词、竞品词等。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能挖掘到一些宝藏的词汇(搜索量大但是笔记少,商业竞争不激烈),这些词通常并非产品属性,而是大家感兴趣的问题、领域、趋势等。如果产品能和这些关键词有强关联,即产品本身的延展性强。往往效果很好。
第二是【被动发现】,这是更考验产品的高价值内容延展性了。
一般来说,有价值的内容可分为三类:
1)信息提供类
无论是购物、探店、旅行、育儿、知识分享以及对解决某一生活工作问题的具体方法等,都属于这一类。
如果能让产品和信息提供进行关联,就会成为【有价值内容】的组成部分。
比如推荐奶茶是产品介绍,但是【告诉你奶茶的卡路里有多少,如何降低卡路里】就属于信息分享,是更有价值也更容易种草的内容。
2)生活方式类
打造令人向往的生活场景方式,美食、家居、穿搭等都属于这一类,也是小红书最适合观看和浏览的品类。
在生活方式的搭建中,需要最大限度渲染和聚焦产品本身的影响,防止兴趣被笔记里其他内容签走,因此,通过评论预埋主动影响非常重要。
3)情绪价值类
这是最近在红书很火的一类内容,包括生活感受的分享、工作的分享、读后感等。目前商业化内容的结合度还在挖掘中,但影视营销、图书推广、展会演出等领域,很适合吃这一波红利。
如果产品和服务能更巧妙关联上述价值提供的方向,就更有可能获得平台的奖励。
小红书营销如果展开讲太多了,这里我们再说两个点,也是业内普遍关心的点:
1)小红书,应该考核什么目标
我对团队考核小红书的营销,主要看产品词搜索量。
搜索量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主动搜索,二是观看笔记内容后再搜索(回搜),三是搜索品类词之后再搜索品牌词,基因此本能反映出心智份额、内容质量和关键词占位的效果。
2)核心内容策略
有人问,是铺一堆内容把量先堆上么?
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觉得一堆内容能造成品牌被热议的错觉。
实际上,这些内容虽然便宜,但往往质量并不佳,在平台的留存期和曝光增长量是完全不同的:
不仅获得平台推荐的几率很低,而且通常只在刚发布的1-3天被搜索到,此后变沉没了。而优质的笔记,如开头测试,能够带来极其长期的曝光和流量。
因此,正确的打开方式还是是【创造有价值的内容】,和博主共创爆文,并用效果好的模式进行主题复制和加热,持续让精准流量喂投好内容。
3. 微信——关键词:信任
微信上的生意,基本都是基于【信任】的生意模式。
说起微信,很自然会和【私域】联系在一起,如果展开说私域,那确实远超篇幅所限。因此,这个章节还是重点聚焦在微信里【种草】(重点就是私域种草),基于私域的CRM管理、底层运营体系构建等,先不做涉及。
用信任来做种草,归根究底是两种方式:
- 通过自己的私域;
- 利用别人的私域。
先给私域下个定义,就是可重复、低成本甚至免费触达用户。
很多人都说,微信的私域才是真私域。
确实如此。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在微信私域种草的逻辑,就是:划地盘种自己的草,让别人无草可种。
有人说,这么好,那应该全部微信私域种啊。
别急,私域种草的价格,在初期投入时,是比公域更贵的。
在自己的私域种草,需要投入长期的运营、内容等人工成本。而利用别人的私域,众所周知,微信大V的流量是很贵,基本一个UV的价值在1元左右。
但这些流量的价值不容置疑,因为微信熟人社交的底层模型,更容易基于信任关系,让种草的推荐效果更有保障。
因此,从投产比的角度,判断是否要在微信私域种草,核心要看是否产品非常需要【信任】背书。
哪些产品或服务种草,最需要用户的信任呢:
第一,是价格高,因为品质要保障;第二,是经常买,要买了不吃亏。
因此,高价或者高频的产品或服务,更应该考虑把微信作为种草的核心阵地。
在微信种草,有几个方式:
- 在别人的私域:社群公众号视频号社区团购等;
- 在自己的私域:企微聊天、朋友圈客户群品牌自媒体(微信号、朋友圈)等;
- 在别人的私域:争取长期的合作关系。
和抖音或小红书的达人不同,在微信阵地的达人和粉丝之前有更牢固密切的信任关系,尤其头部Kol,粉丝池和流量池都很稳定。
要借助达人的名义背书推广产品,最好是和其产生长期的绑定关系——达人是真实使用、真心喜欢、真诚推荐的。这样一部分能让粉丝相信且买单。
另一方面,这份信任背书可以投射到更多团长、社区、中小达人中,让她们主动选择产品种草和带货。
在自己的私域:打造信任名片。
在自己的私域种草,核心是打造信任名片,根据方式不同,也分为两种:
1)品牌信任名片
品牌基于公众号、视频号打造自身内容,相比较其他平台,更完整、容量更丰富。且主动关注品牌的用户,有更大几率进行深度观看和互动,这是天然获得用户信任的宝贵阵地。
因此,品牌输出的内容,不仅承载价值理念的表达、审美的定调,也承担信任关系的构建,需要从【争取信任】的角度,来讲品牌的故事和产品的故事。
2)个体信任名片
企业微信和社群,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官方过于正式的沟通。在个性化和信任关系的建构上,具备更强的感召力和粘性。
有一些品牌,把企业微信的朋友圈当作直接的朋友圈平台广告(产品图、优惠福利)、把社群当作无差别优惠话术的分发地。
归根究底,还是在于【种草角色】的认知。个体的信任关系,首先在于【个体】——基于真实个体的分享,对比官方更流露出真实的人性一面,而不是一板一眼的广告。
4. 微博——关键词:议题
微博像一个舞台。
我们都知道,如果让你的产品获得集中时间段的大曝光,需要付出的费用是非常高的。比如春晚、机场大屏、央视广告、APP开屏等。
微博的妙处在于,能把曝光成本极大压低,在半天或一天的时间内,让产品站到舞台的聚光灯下。
关键在于【设置议题】
在微博的舆论场,设置议题是获得大曝光很重要的办法,即让产品或者服务成为社会大众感兴趣的议题。
这里操作的关键点在于:
- 是否足够牵动更多媒体自发传播;
- 是否留足讨论和热议空间;
- 必须紧扣产品或服务,让他们自发地成为热议关注点,而不是边缘性植入。
一旦在微博舆论场成为热搜话题,其他平台往往也会有连锁反应,让产品成为横扫各大平台的热潮。
当然,曝光缺点是时间较短,因此适合产品关键上市或其他节点,或者新品牌首次亮相。
5. B站——关键词:互惠
弄清B站的种草讨论,我们先要弄清楚B站的文化和风格。
总体来说,B站的粉丝和up主之间,是一种微妙的互惠方式。
对于涉世未深的人群来说,在接触社会,及应对社会运行规则时,实际上是有一种强烈的警戒感的——不要欺骗我、不要占我便宜、不要让我吃亏。
这个心理非常脆弱,也非常顽固。
B站平台对用户的宠爱和投喂(没有贴片、没有广告、高质量中长视频内容)也强化了【别让我吃亏】的心态。
这个心理反应到和up主的关系上,就能理解up主为什么要追求一种微妙的【互惠平衡】。比如在很多视频里,UP主在要求一键三连之前,必须要说明一个理由,比如我这次评测花了很多钱、我顶着大太阳跑了很久等等,是一种微妙的心理平衡,付出-收获的平衡。
有的up主做广告的时候,因为之前贡献过比较多的知识价值或者优质内容,但广告少,让粉丝们认为维系了【平衡】,获得【互惠】,在天枰上是对等的,因此不反感恰饭甚至为此骄傲,也是这个道理。
很多品牌方在B站种草的时候,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为什么有的被群嘲、被嫌弃、被说省流,有的却能获得支持、获得投币。实际原因在于,这杆内心的秤,是否平衡。
在B站种草的关键点,在于是否让用户感受到【互惠】,即品牌要让B站用户感受到【我不会亏】,在种草内容里,必须反复强调这一点。
除了给补贴、给优惠、薅品牌方羊毛;如果能达到精神层面的互惠,在B站内容也是行得通:
- 例如让粉丝们开开眼界:新奇玩具、昂贵产品、特别体验等;
- 或者把广告内容做成非常有意思的卡断,甚至留足吐槽的空间,用【提供吐槽素材】和B站用户达到互惠的心理平衡(当然品牌也要平衡自身的调性)。
6. 知乎——关键词:氛围
在整个种草体系里,知乎的角色,类似【氛围组】,就是【全网营销,知乎加码】的感觉。
因为整个知乎的流量被打得很松散,内容基本KOL驱动,流量聚集程度较低,单点爆发性也不强。
知乎自己对外的营销方案里,有个定位还挺有趣,就是【上班摸鱼,下班剁手】——碎片时间里看热闹、杀时间,购物前再搜一下问题做一个参考。
看起来和小红书有点类似,但知乎的购物属性较弱。
适合知乎种草的,往往是标品为主,尤其是需要专业人士的评测、避坑、评选、科普、解答,比如3C数码、护肤类、母婴、健康类等。
深陷红海的产品,如果在参数或者工艺、材料、成分上具备优势,且容易数据可视化或者效果导向呈现,适合在知乎做消费决策链路的种草。
高客单价的新品上市(汽车、手机),或者蓝海创新品类,也可以做一些全面深度内容,给精准搜索一个不错的结果呈现。
三、建构种草体系
说完了各个平台的营销种草逻辑和对应策略,喝口水,让我们拉升视角,从种草体系的全盘来看,应该如何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构建体系。
一,闭环+开源。
对大多数产品或服务来说,应该构建起闭环+开源的种草模式。
闭环:抖音和微信电商闭环生态成熟,作为货架电商外线下的新增量,对新品牌从0到1做起也更友好。且营销效率实时反馈,对卖点测试、人群锁定、产品优化等有帮助。
因为二者都属于国民级应用,日活量巨大,能支持起产品不断上升的增长曲线:在抖音平台积累人群模型后,让算法不断拓量;在微信能实现口碑效应和刺激复购,持续滚雪球。
开源:仅在抖音和微信闭环是不够的。
对抖音来说,算法和竞价逻辑,无法积累品牌资产,因此需要开源去找品牌的积累和增量;对微信而言,流量价格高且增速相对较缓,需要外溢的知名度和成本更低的种草方式互补。
因此,小红书B站可以作为第二选择,再后是节点打大曝光的微博和氛围组的知乎。
二,结合上述对价格和竞争状态的区分,以及各自平台的特定,如下表格可以作为种草平台选择和策略的参考。
注意标灰不代表不能做,而是营销效率的取舍。当然不同产品和服务有特殊性存在,仅供一般决策参考。
四、种草和广告
这一部分,让我们再喝口水,再拉高维度,从整体营销的角度看种草所扮演的角色。
回到种草的定义,即通过别人推荐来安利产品或服务,在碎片化的信息环境里,无疑是一种重要的传递方式。多平台覆盖、形式多元化且精准度高。
芋艿的观点是,种草从某种意义上,替代了精准收割的效果营销,或者说,是效果营销的进化。
但在营销体系里,种草不能取代广告的价值。
如果说种草扮演的角色,是尽可能精准触达和激发口碑效应,是针对窄众,那营销的另一边就是广告,广告的意义是尽可能广泛覆盖。
尤其在高溢价产品和高频消费的产品中,广告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如果说种草要足够精准,广告就要足够【浪费】,即【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这个道理有点像奢侈品,为什么见客户需要一些奢侈品镇场子,意义在于潜意识的【高看一眼】。消费品要让用户高看一眼,必须拿出实力和底气,而产品还未售出,底气就是让广告『耀武扬威』,让人信服。
二,对于高频消费品,尤其深陷红海,要保证曝光度和可见度,广告的固定频次、产品名称最大化依旧能保障这一点,让大家不用启动大脑和思索(种草仍需要理性思考)就形成被动记忆,随手下单。这也是种草无法达到的效果——想想农夫山泉。
因此,要成为国民级别的品牌,在种草之外,并不能去省广告的钱。
在一堆种草内容里,可以长出玫瑰,但很难长出参天大树。
具体广告的打法,可以参见文章《忘记目标用户,找到目标情景》。
作者:岚岚;公众号:芋艿和猫说(ID:taro_cat)
本文由 @芋艿和猫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对用户心理的洞察可能是平台运营的关键步骤,无论是创作者根据用户心理和平台定位去投稿,还是品牌方根据平台调性和媒体矩阵去种草推广,背后可能都是深刻的心理学。
种草可能是精准获客那,而广告影响却不是,广告更可能是宣传让更多人知道,所以说,广告对于拓展用户群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因此两者之间的层次不同。
芋艿的观点是,种草从某种意义上,替代了精准收割的效果营销,或者说,是效果营销的进化。
但在营销体系里,种草不能取代广告的价值。
我也赞同。
非常赞同你的观点
谢谢,这篇文章干货很多,学到了很多知识。明确了小红书的逻辑和抖音种草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