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IP逻辑:为什么大IP的宿命都是翻车?
在互联网经济的浪潮中,网红带货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但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一些大IP的翻车事件也频频发生,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深入探讨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潜在风险,分析了资本逐利的本质、均值回归的经济规律,以及网络效应对品牌口碑的快速影响。
前段时间,网红带货公司三只羊被查了,据说是因为虚假宣传香港月饼。前有薇娅,后有三只羊,为什么大IP的宿命都是翻车?
看过我之前写的关于东方甄选、俞敏洪和董宇辉的朋友,可能还会记得,我的观点是作为成熟的企业家,俞敏洪在有意地剥离风险,这种靠IP卖货的模式,有极大的不稳定性,不稳定对于商业来说就是巨大的风险,不管你的营收能够做得多高,都有可能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
这次再补充分享下我的看法,和大家一起再试图理解下IP带货这件事儿。
首先,第一个看法,资本都是逐利的。资本不是一个具体的人或者谁的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就和做产品里面的用户是一样的,它代表了一个群体的某一类需求。投资就是为了赚钱,不赚钱那不叫投资。如果是一个具体的个人,那么很有可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就无法做到这样。
结果只能是,哪里有钱赚去到哪里。以及,这个地方有钱赚,那么一定会加大投入,招更多员工,加大供应链投入,加大广告投放,各种话术提升转化变现效率。因为没有人可以去踩刹车,也并不知道界线在哪里。很多事情,事后看起来,好像挺愚蠢的,但是在事情策划阶段以及进行阶段,让子弹飞一会儿的时候,是无法完全看清楚未来的走势的。或者说,即使清楚会有风险,但是也不一定就是这次,是不?所以这样就会越来越把事情推到极限去。
第二个看法,世界是均值回归的。有个说法,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很多人调侃着说,穷三代以后可能都没有后代了,我也不知道对还是不对,姑且就这么一说。但是富不过三代,是有很多的案例的,可能因为富的人容易比较知名,有很多的记载可查,所以看起来比较容易支撑。为什么很难长久地富贵呢?
我理解人参加经济活动,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交易,有进有出,当他赚钱很少的时候,即使他很想花大钱去消费,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去支撑。但是一旦有更多的钱进来了,那么等于他能够开支的额度也会变大很多,而人是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的。没钱的时候,一个1万块钱的包包会觉得很贵,不舍得买,有千万净资产的时候,10万块钱的一个活动报名费或者就是一顿午餐也变得很便宜了。
这个逻辑落到商人身上就是,个人消费会大幅增加,买豪宅、买豪车等等,对于企业经营也是如此,会雇佣更多员工,会想方设法去扩大生意的规模,在这个过程中,很难或者根本不可能提前知道哪些是有效支出,哪些是无效支出,当支出增加,目标变得更大之后,压力又会回到收入开源的阶段,这也是千千万万做业务的职场打工人遇到的问题,就是老板的目标总是很有挑战的,问是怎么来的,基本都是拍脑袋来的,基于个人的期望定的目标,而非基于客观规律、事实定的目标,如此这般,这样的目标到最后无法完成就非常正常了。
对于商人或者企业来说,到最后都是会把钱投到无法产出正向价值的地方去,只不过有的人善于反思、调整策略,有的企业资金雄厚,有试错的空间,但是前提是不能All In,把把All In一定最后会输得很惨。
正常来说,这个均值回归的速度是要比较缓慢的,但是IP带货这个事情就不太一样?为什么呢。因为网络效应的势能太大了,以前的商业行为,一个品牌的口碑崩塌,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慢慢地消费者都看出来这个商品或者服务不行,下次不来了。但是现在,通过砸广告,低价促销等等,品牌起来得也快。但是一旦出现负面的信息,塌方也很快。
本质上,这种模式就是在走钢丝。只不过今天是三只羊被盯上了,被用放大镜在看,一有破绽马上露馅。三只羊肯定之前有很多比这次月饼事件更离谱的操作,但是没有爆出来,或者爆出来也无法形成舆论势能,所以就不了了之了。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这句话非常经典。我认为当你发现屋子的角落有一只蟑螂的时候,这时候大概率已经有很多只了。直播带货这个行业,鱼龙混杂,也没有多少监管,你捞我捞大家捞,很多都是在割韭菜。以前的商场里经常可以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听一个人在介绍某个商品多好多好,然后要下订单的时候人群一涌而上。
这都是套路,直播带货领域也是这样,很多的单都不是正常的成交单,只是背后有操盘的人在刻意刷数据,然后让不知情的大众跟风在下单。这些人真正创造多少价值了吗?好像并没有。这种模式不需要去研发产品,不需要去建工厂、雇佣工人生产,甚至不需要负责物流和售后,更多的就是一个销售环节,但是要吃掉绝大多数的利润。
我个人认为,对整个经济循环体系其实并不是很健康的价值。这些网红IP之所以能起来,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平台需要扶持出头部,来带动生态。你看那个XX,直播带货做到多少收入,你也快来做吧!是不是很有吸引力?这个在生态的早期对生态的成型有促进作用,但是当这个生态已经蔚然成风的时候,这些头部的存在可能未必是正向作用了,因为会挤压掉中腰部的生存空间。
我想拿成熟的体育联盟NBA来举例子,NBA有超级巨星,比如詹姆斯、杜兰特、库里这些,有这些超级巨星,所以会吸引更多球迷看,联盟有巨大的商业收入,同时他们作为榜样会激励年轻有天赋的球员刻苦训练,通过运动改变命运,等到这些成名的球星年纪大了,竞技状态会下滑,会逐渐退出联盟,把舞台让出来给到年轻的球星,一代一代都是这样过来的。这是一个很健康的生态体系,新陈代谢,所以能够持续繁荣稳定。
但是直播带货,如果一个IP长成了大的品牌,那么只会势能越来越大,如果我这次销售某产品达到XX万,那么下次我可以要求更高的佣金比例,不给我就带货你的竞争对手,甚至是看着啥品好,最后全部自己找代工厂生产,贴上自己的品牌来卖了,这样钱会都集中起来。古代有句话“老而不死是为贼”,其实也是这个道理。长期霸占着生态位,其他人会活得很累,生存很难。
所以对于一个希望健康长期发展的平台来说,杀头部是必须的,对于我们整个商业社会也是,需要有机制能够让头部的资本玩家能够把财富散出来。这个我认为能更好地理解这类事情,这就是微观层面,有主观能动性,有个人主义,但是宏观层面,有客观底层规律。
无论是谁,都没办法逃过客观规律。只是说,有些人有大智慧,居安思危,能多赚不多赚,少赚一点,换得生命周期更长久一些。有些人激流勇退,赚到花不完的钱之后,就去搞别的事情去了,有的研究科学问题,有的做公益,有的投资农业等等,这真的是大智慧。
如果不及时退下,等待的大概率是突然地翻车。那些生存得久的企业或者商业模式,大概率是做了一些艰难的事情,对企业来讲有的时候干苦活累活反而经营得更稳定、更健康。这个社会更和谐,一定是大家都赚点辛苦钱,让大家都有得赚。
以上就是我对网红带货模式翻车的理解,分享给到大家。
本文由 @李明Bright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直播带货场景所营造出的一些氛围感促进消费和真实的产品体验是存在很明显偏差的,而当这种偏差无限放大的时候,是不是违背了消费者的本质需求?以上只是我从产品经理视角的一点观察。
直播带货主打的是冲动消费,针对的人群普遍不是理性决策者,所以营造一种抢货的氛围非常有效,和拼多多本质上是一套逻辑。需求也是有的,只是在特定的场域被放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