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阿敬,现任杭州某互联网大厂产品经理。
19年夏天,我从浙大软院读研毕业。那时和一群其他本科院校非常厉害的小伙伴们一起做毕设,本来打代码就很少的我在这次毕设过程中深深地焦虑未来的职业生涯——自己硕士毕业就27岁了,还有精力在高强度的互联网行业做软件开发吗?还有热情学习新技术吗?
很多问题塞满脑袋,但是都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点:我可能不适合再继续做开发了。
对于自己而言,不管是30岁+程序员找工作难的社会现象,还是未来对新技术学习热情,都预示毕业后做开发的路会很难走。
去创业?考公务员?转行?这些想法出现在脑海里,然而创业没有合适契机,公务员也没有符合专业的岗位,转行又需要抛弃自己的开发专业背景从头再来,这些想法随之都被抛弃。
经过一番深刻的自我解剖之后(哈佛大学幸福课+MBTI测试+本科经历),“产品经理”出现在我的视野中——自己本身熟悉软件的开发、测试、运营、产品等角色,唯一缺少是产品经理的一些思维及做事方法了。未来做产品经理锻炼的产品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对于以后自己做其他的似乎也都用的上。
于是开始搜索一切可以得到的讯息,在人人都是产品社区,一篇产品经理工具清单引起了我的关注,遂将其中提到的工具全部get,竞品分析也收藏了许多,每看到一篇对用户群体的分析就跑去点赞…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却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看了好多零散的知识,却不能串联应用。
出于内心的迫切需求,遍观全网,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良好的社区氛围和专业度促使我点开了其中的产品经理就业特训营。这一进去,便是10周。
10周给我带来的改变
(1)开始前
目标只有一个:入门。当时我觉得产品经理是一个门槛相对较高的职业,最基本你要知道用户需求、怎么把用户需求转换成功能需求、竞品分析、PRD文档、数据分析以及多部门协调沟通、开评审会、各种工具的使用…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2)1~3周
思维导图、流程图、功能结构图、原型图…这些很基础嘛,画个图答个题都在射程范围内,每天脸上笑嘻嘻。
(3)4~10周
笑容渐渐消失,用户研究需求分析、产品定位、原型交互设计、需求文档简直酸爽欲罢不能。每一个大板块都是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纵横交错的,独立的部分都是细节。光是用户研究我五一假期弄了整整三天三夜,最后还是写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一些产品学习经验分享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在课程中设计的产品,分享一下我的产品学习心得。
我做的是一款阅读类App,产品定位是为想获取知识的大学生提供一种系统性阅读的方法以增进理解力(也就是思考),通过一种阅读时做思维导图笔记的方式得以实现。
竞品分析
竞品分析是第一道大山,目录上的每一栏都让人生无可恋,但回顾下来也是受益良多:
1.要选择好竞品:明确你要调研的产品的方向或功能优化的方向,找应用市场上排名或者垂直领域做的比较好的产品,2-3个(推荐七麦数据,我的竞品选择就是反面教材…大家注意);
2.有了目标之后,我主要针对大而细两点进行分析。大的方面是找数据分析市场现状、市场阶段、产品阶段、用户人群、用户场景、产品定位等,这些都是为后面的产品需求设计而服务的;
3.有了前面的基础细的方面就是针对性地深入挖掘,首先了解竞品的核心流程和功能结构,然后看他在产品设计上是怎么体现的,主流程的操作需要多少步完成,导航栏的分类都是什么,首页都引导了哪些内容,版本变更情况,运营策略情况…这样才算基本了解一个竞品;
4.最后再得出结论如果我想实现某一个功能的话是否可行,怎样实现。
问卷调查
同样,问卷调查除了前面介绍、问卷目标的明确、问卷设计的考究。一定要注意:
1.目标不要过于多,这样的问卷会迷失方向;
2.要加上测试题方便剔除无效问卷;
3.目标用户投放渠道的选择不要偷懒,否则不真实:根据目标人群选择投放渠道,我的目标用户是大学生,所以我选择了学生群体做用户访谈。
4.结论很重要:因为它是你做问卷调查的目的,要为你的验证和猜想提供现实依据。
产品功能结构图
第一版功能切忌太多,因为第一版最主要的目的是想验证你的核心功能是否可行,把自己的核心功能考虑周全,用mvp做出来快速试错调整方向。比如我的搜索功能、社区功能等都是在下一个版本,因为搜索功能涉及的面非常广,要把所有的逻辑打通,阅读类App里面第一版本没有必要。
PRD需求文档
细节决定成败。App及其后台管理、每一个功能点、每一个流程图、每一个交互页面的前置条件、交互说明、后置条件、异常流说明都要考虑的全面而恰到好处,记住你的文档是要给UI、测试、开发人员看的,要把他们当成目标用户一样来设计你的文档。
总结&致未来的PM
真正把课程学以致用,还有很多经验需要学习,感谢这段时光。10周的入门学习,让我放弃了类似“我以为”“我觉得他这样的设计”零散的YY,学会了从用户角度、数据角度、竞品角度系统的分析,有一种拨开乌云见天日的感觉。
作为新人的PM要想入坑,请你问清楚自己三件事:
- Why——为什么要做PM ?为什么会有这些做PM的理由 ?继续向下问为什么,只要问不死。
- What—— 你想达到一个什么目标?1年内、3年内、5年10年内分别达到一个什么水平 ?
- How—— 对于What的目标,你要学习哪些技能,要做哪些事,要采取怎样的办法策略 ?
如果上面的问题你都已想好,那么带着你的目标和努力,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可以给你足够的条件和资源。
不骄不躁,未来可期,共勉。
未来还长,阿敬的产品经理之路才刚开始,祝他好运!就在上个月,产品经理就业特训营还帮助了其他来自不同行业的0经验、0基础小白成功入行/转岗产品经理,拿到心仪的offer。
想了解自己适不适合做产品经理?
想了解入行成功率&薪资水平?
想了解特训营学习安排?
▶现在咨询特训营,领取丰厚福利◀
▶马上报名申请◀
如果你已坚定转岗/入行产品的目标,下面不妨了解特训营怎么帮你实现目标:
1. 掌握产品经理必修的9大工作技能
企业雇主往往期待新人入职即可马上干活。因此,特训营将带你从产品经理日常工作出发,完成包含市场竞品分析、用户研究、需求分析、功能流程设计、交互原型设计、PRD撰写等9次实战大作业,从idea→调研→设计→落地,最终将产品创意整合为自己的求职作品,作为求职敲门砖。
2. 输出倒逼输入,掌握结构性知识框架
与产出作品相匹配的,是为你量身定制的“10周线上陪伴式教学模式”,所学内容源自BAT产品培养体系和市场上企业的招聘需求,每一周你都会通过“大量刻意练习+输出倒逼输入”掌握一个产品模块的方法论,10周后你就能达到或超过不同企业的招聘标准。
3. 20+导师带班,全程1V1指导你的学习
每一位选择特训营的学员,目的是通过10周时间的课程学习→掌握知识技能→输出一份求职作品(实战作业)→拿到产品offer。
最终是否能达成目标,靠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本身,还需要资历深厚的一线互联网产品导师来保障你的“教·练·做”,导师们会为你带来比其他课程更多、更优质的教学服务——通过200+录播课、N次社群聊一聊、20+直播课、9次作业答疑、4次方向指导、3次1V1咨询等服务,将成熟的思维&方法论深入浅出地传授给你。
课程内容这么完善,学习时间这么长,如果你是“拖延症”重度患者,很可能担心10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本职工作、学习、生活上的事情半途而废……
莫慌!班主任会全程监督你学习,如果你想半途放弃,微信、邮箱、电话都会接收到班主任的学习轰炸和心理建设。同时,班主任会帮你1V1定制学习时间&学习计划,实时跟进,随时为你答疑解惑,让你“咬着牙”也会把课程学完、学会、学好,最终入行/转行产品经理。
4. 11项求职服务,助你成功转岗/入行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成为企业需要的产品人才,成功就业。业内其他产品课程,听完课就“戛然而止”了,导致很多学员依旧不懂互联网公司对产品经理有何要求,如何针对性优化简历,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机会,如何在面试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产品能力,如何进行合理的薪资谈判……
事实上,产品技能和求职技能同样重要,求职技能高低往往决定你能否拿到产品offer。因此,特训营另一个特色在于“就业”,基于企业招聘需求提供11项求职就业服务,由就业服务老师、招聘管家全程为你给你支招,知己知彼打有准备的仗,直到你能拿到Offer,成功入职为止。
以上,是特训营能带你入门/转行产品的原因所在。
我们相信:跟着大厂产品高手,用10周时间刻意练习企业需要的产品技能并输出体系化作品,在业内最全面的求职服务保障下,你必定能掌握产品思维+知识技能,从而成功入门/转行产品经理。
本来年前预约的面试,现在要推迟了,赶紧多学学
可以哦,在特训营解决了体系化的产品知识和技能问题后,不仅求职面试会更加顺利,工作成长也会更加顺畅哦
啥时候开课
这期下周一
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工作,直接学习能跟上么?
特训营就是为0基础和弱基础人群设计的课程哦,只要你愿意付出你的思考力和执行力,就一定可以的
做产品经理是不是要会PS?求解答
PS的话,运营和设计用的多,产品基本用不上哦
入门难不难、坑多不多,不光要看自己机不机灵,主要是看有没有大神带啊~
对哦,特训营导师都是又完整项目的高级产品经理或总监,会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带大家哦
学习还是靠自己的主动性,如果自觉性差的话再考虑报课提高学习效果吧。
付费学习和自学的本质区别,就相当于花钱省时间和花时间省钱的区别,特训营是花10周节省半年的自学时间
评论:对于产品新人来说,建立一个系统的产品知识框架是很重要的,靠自学会容易踩坑
握手
一定要10周学完课程吗?还是之后也能学?
10周的训练期,所有内容有效期1年,之后也可以学习的
这个课程有讲Axure和原型思维吗?比较在意这个
都有的
老学员了,在起点报的第一门课就是这个,通过课程已经成功入行产品经理了,感谢!
继续加油
现在产品面试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也说明行业更加规范,竞争也日趋激烈
作为求职者,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求干掉更多的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