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用户思维的咖啡师,不是一个好的运营
咖啡师和运营人,虽然具体工作不同,但在逻辑上有类似之处。如果将咖啡比作是具体的产品,咖啡师相当于运营人,会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对比呢?
笔者曾经有过2年的咖啡师的职业经历,现在转型做运营工作。
近期在知乎上看到一篇关于咖啡装逼指南的帖子,有些感触,也顺便回顾了下自己咖啡师的经历。大家若是有兴趣可以看下这篇帖子《咖啡装逼指南》,我也在下面进行了自己的评论。
通过回顾,发现无论是作为咖啡师还是做运营,在面向顾客(用户)的时候,都经历了一系列相似的思维转变,那么如果将咖啡比作是具体的产品,咖啡师相当于运营人,会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对比呢?
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
咖啡是深受大家喜欢的一款饮品,当然绝大多数人喜欢咖啡源自于对咖啡馆的设计风格的热爱、对咖啡代表的浪漫情怀的共鸣,及可以随时晒朋友圈,表明自己是一个有个性和有灵魂的人的最佳载体。
而咖啡,如同茶和红酒一样,从物质层面讲仅仅是一种饮品,而精神层面却被人们赋予丰富的涵义,可能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呈现,可能是一个人格调的体现等等。
喜欢咖啡的人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类:
- 能够接受咖啡复杂的口感的人,如同能够接受红酒口感的人;
- 不能接受咖啡口感但喜欢咖啡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的人。
显然,在目前国内的咖啡市场,后者居多。
所以作为一款产品,咖啡带给用户的感受已然超越了其作为一款饮品本身的存在,这可能是作为任何一款产品都在孜孜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除了产品功能解决了用户的实质性需求之外,能够成为用户的灵魂寄托,给予用户一些精神层面的慰藉。
如:逻辑思维的用户会主动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为自己贴上一个知识爱好者的标签;支付宝的年度账单刷屏事件,用户主动分享出去的动机在于表现自己的消费能力;我会在每次通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上发布的文章分享到朋友圈,证明自己是个喜欢思考和码字的运营人,等等。
当一款产品能够触达用户的精神层面,那么产品本身的功能性价值将被削弱。这是从产品层面,或者我们可以像咖啡学习的地方。
实际上我在做咖啡师的一段时间里,会对顾客充满强烈的鄙视情绪。尤其在看到一些现象的时候简直哭笑不得,比如点一杯美式要看拉花,比如double espresso加一杯冰水然后混在一起喝,比如叫嚣着要一杯蓝山的,比如指着咖啡生豆说这是白咖啡的等等。
遇到这种情况想必大多咖啡师的心理都是带着强烈的鄙视情绪的。
而随着我接触咖啡的时间日渐增长,对于咖啡在国内市场的情况了解的不断加深,这一心理也发生了变化。
作为咖啡师,对咖啡有着全面的了解是必然的,无论从事任何行业,从业者的专业度一定会高于普通用户。
体现在产品和运营上,我们可能对于自己的产品极为了解,而用户则是小白。在我们面向小白推广自己的产品的时候,主观情绪很容易误导我们做出错误的行为,我们自认为产品哪里哪里好,却忽略了用户的感受,用户不买单我们很挣扎,这可能就是不断自嗨的现象及带来的恶性循环。
整理下我做咖啡师和做运营这两段经历中的思维转变,可以归纳如下:
- 做咖啡师:热爱咖啡→从事咖啡行业→成为合格咖啡师→鄙视用户→思维转变→分析用户选择咖啡的理由,找到用户的真实需求→成为一个普及咖啡知识的分享者→将咖啡融入到生活。
- 做运营:热爱运营→从事运营岗位→成为运营人→对产品极度自信,觉得运营是无所不能的存在→用户不买单,一段时间不能带来稳定增长及转化→思考产品及运营的边界及局限→客观看待产品及运营,与用户增加沟通获取真实需求→优化迭代产品细节及运营方法。
是的,虽然我现在不从事咖啡师的工作了,但咖啡的确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在每天的中午午休的时候,叫着几个同事,在办公室做一杯手冲咖啡,与大家分享咖啡的乐趣,逐渐的身边的人越来越多的重新认识咖啡,继而喜欢上了咖啡。
而从事运营至今,已经没了当初觉得运营无所不能的存在的认识,转而开始客观的去分析产品的不足,及运营在产品的不同阶段和形态下的侧重点和所能提供的价值。
这些都是做咖啡师和做运营在面向顾客(用户)的共通之处,其实是关于用户思维的转变。
而在这一点上,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段关于“微信之父”张小龙的谈话:
在被问及“瞬间变成‘白痴级用户’的速度的时候”,张小龙的答案是:乔布斯能在1秒之内让自己变成“白痴”,马化腾的速度大概是3秒,而他本人大概是5秒。
我谨以自己作为咖啡师和运营人的双重身份做出了上述的思考,或者在更广泛的职业岗位中,都存在着类似的逻辑。如果你也是在基于一款产品做着面向用户的工作,或者以上能够带给你一些启发。
作者:连长,九零后运营人,公众号:九零后的观。喜欢思考和码字,咖啡和民谣。
本文由 @连长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哇 相似的经历 我也喜欢在工作之余冲上一壶阿瓜杜尔赛或西达摩 现在刚刚做运营 看了您的文章确实能感受到共同之处 谢谢
客气
作为一名烘焙师。看了各个文章之后确实发现对自己出品的白痴化很重要,但是怎么从白痴化把受众抬起来是目前迷茫的地方
想请教连长一个问题,luckin咖啡为啥现在这么火?几乎是一瞬间它就全国铺开了,这种补贴、优惠券前期可以吸引到用户,一旦没有补贴了,大家还会买他家的咖啡吗?而且开店据说都是国外的设备、国外的咖啡豆,这些硬件开一家就是一家的成本,是没法砍掉的呀。
大概听过这家咖啡店,但不是很熟悉。按照你说的做了一些资料查阅,感觉像最近挺火的连咖啡。说实话,营销做得很棒,咖啡店的营销可类比奶茶店,前期做的好,比拼硬件都没问题,但是否在这个过程中积淀了一些文化,给到顾客一些咖啡之外的东西,就难说了。你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人拿着星巴克的那种自豪感和优越感是很多其他店无法给予的,所以即便是国外的设备和豆子也都只是形式上很厉害,哎,说再多,国内咖啡普及度还是稍差,而且做咖啡的都知道如果走连锁咖啡路线,很难保证咖啡豆的品质。独立咖啡馆可以自己烘焙新鲜豆子,星巴克只能尽量保证豆子品质不差。所以如果咖啡品质、咖啡店文化没有树立,很难做起来。不妨参照国外的一些咖啡馆成长历程,如:blue bottle,树墩城,知识分子,反文化咖啡等,先做文化积淀再考虑扩张。
嗯嗯,谢谢您的回复,这种一上来就用互联网式的思维做咖啡,扩张方式太可怕了。不知道后劲如何,诚如你所说,要是他开的连锁店没法保证咖啡的质量,前期积淀的文化也好、给客户带来的认同感、优越感也好,肯定会打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