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式的冰桶挑战,互联网思维下的公益该怎么玩?

0 评论 7087 浏览 6 收藏 10 分钟

小编按:公益+病毒式营销,也可以成为一款产品的推广方式,而且效果似乎也不错。

从8月15号起,冰桶挑战(Ice Bucket Challenge)就如井喷般的在互联网上被热炒,各路人士纷纷参与进来,从体育圈到娱乐圈到科技圈甚至到政界的部分人士,无一不备点名参与,而这股风潮不仅在欧美国家,在中国更是越刮越烈,不管是被别人点了名的还是自己直接参与的,都踊跃上阵,娱乐圈人士热衷于此事完全可以理解,这次几位大佬级的企业老总们也都放下身段享受一下被冰水浇的快感,实是让人直呼意外。

但究其本质,这是一次实打实的公益活动,最少也是一次带有公益目的的全民秀,在互联网迅速发展,以至于各行各业都必须去和网络融合之际,我们也看到,原本一直低调,专门行善的公益活动,公益组织,也有必要通过互联网的帮助来扩大声势了。

 

冰桶挑战的病毒式传播模式是不是公益活动的首选项

答案显然是“不是”,很多人质疑冰桶挑战活动如此广泛的传播范围和极快的速度之下,人们往往会忘记其最原始的意义,转而会把它当作是一场秀,一场全民狂欢。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尽然,在诸多的参与者中,的的确确有不少人是感觉到好玩,然后可以和好友互动,有不少人可能确实对于活动的初始意义了解的不是那么透彻,就算了解也只是知道大概,关注的点也不在此,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过这个活动,如此广泛的传播范围,确实是使得ALS组织收获了大笔善款,渐冻人这种罕见病群体也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从目的上来说是达到了。

但其实仔细分析这次事件的传播过程,我们能发现,这一切确实是有很多种因素组合在一起才造成的,而要想再一次复制这种模式获取成功,也许只能靠运气。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其实早在8月份之前就已经有3000人完成了挑战,而在8月的15号左右,整个活动的参与人数才有了指数级的增长,首先这个活动的形式是1:3传播,就是一个人参与完活动后可以点名三位好友,并且带有少许的强制参与性,这也就导致传播的速度和人参与的意愿要比其他形式的活动强。另外由于大量的体育界和娱乐圈的明星的加入是的人们对此事的关注度大增,许多围观人士也自发的加入了自娱自乐的大军之中,无形之中就参与了事件的传播,最终形成病毒营销。

由于泼冰水这种形式成本低廉并且不会对人造成任何影响,既能秀还能与好友互动,竟然还带点公益性质,又得益于现今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冰桶挑战就这么火了。

但是其实我们回想一下,前几年的情况,几乎每一年都会出现一个病毒传播事件出现,而传播路径都是由英美国家向其他国家扩散,比如2011年的集体翻唱Call Me Maybe,2012年的鸟叔Gangnam Style,2013年的Harlem Shake哈林摇,熟悉美国互联网和乐坛的朋友一定明白,上述几个事件的传播形式和这次的冰桶挑战几乎如出一辙,只不过是今年可能还没有神曲出现,于是大家的激情就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释放。从传播过程的角度来分析,冰桶挑战和前些年的例子没有任何区别。显然如果指望这种一年一次的狂欢来做公益的话这并不是一个很合适的选择。

 

狂欢式的活动来去匆匆,而公益追求持续关注

国外媒体曾经有过关于传播人数的分析,由于冰桶挑战是1对3传播,因此假设第一天的传播人数是1,如此累计下去,在第21天和第22天之间,这个参与的总人数就会超过全球的人口数,这也就说明,这个活动最多只有21天的存活时间,当然图片是一种极限的统计方法,在考虑到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和消退的极快速度,这种传播模式的寿命注定不会太长,等过一段时间后,人么也许已经淡忘,也许还记得曾经被人或自己泼过自己冰水,但是至于那个想要让人们关注的渐冻人罕见病,又有谁能记得呢。

这就说明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对于公益活动来说,追求的是长远的持续的关注,这种短时间大数量的关注固然好,但是时间一长就又像回到过去一样,不论这次事件营销的发起者是不是相关的公益组织,我们可以说是好事,但是太需要运气,也太短暂。

 

国内外皆在尝试,公益发力移动端

其实在这次全民狂欢事件之前,很多公益组织一直在尝试通过互联网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多数渠道还是社交网站,Facebook,Twitter,国内的话比如新浪微博上的微公益和各大公益组织的认证微博。效果不能说差,一直是不温不火,人们的参与度一直不是特别强。

而现在在这个移动互联网即将称霸天下的时代,在移动端的尝试也一直在进行,形式也比较多种多样。比如有一款叫作Power Sleep的闹钟APP,虽然看起来只是个闹钟应用,但是Power Sleep正在帮助很多科学家进行着对抗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简单来讲,而当手机在充电状态并连接WiFi时,开启Power Sleep就可以通过后台运行的方式计算蛋白质序列,然后通过网络将得出的数据发送给维也纳大学的科学家们,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他们开展关于癌症以及其他疾病的研究。虽说一台手机的计算能力对于人类庞大的蛋白质序列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但是当全球几十亿台手机连接在一起,它们的运算能力足可媲美超级计算机,帮助科研人员大大提升研究效率。而对于普通的使用者来说,更赞的地方是,在美梦之中,就为改变世界尽了一份力。

再比如国外一款叫作Charity Miles的APP,它的设计原则是当你跑步或者骑自行车时,你运动的里程数就会按一定比例转换成金钱,而这些钱你得不到,全部会捐献给几个慈善组织,相当于锻炼自己身体的同时不仅收获了健康还献了份爱心,帮助了别人。吃饭、睡觉和运动对于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当你能够通过这些事顺便做一些公益时,如此美妙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还有一些类似与冰桶挑战类的APP,它们的原理也是你为亲朋好友设定一个挑战目标,发起挑战,如果对方没有打成就要向公益组织捐钱,如果达成那么再将目标传递给别人,如此循环。国内方面,鉴于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本身就没有国外发达,所以诸如此类的尝试并不多,但也有了类似米公益等等的团队在做移动端的尝试,相信随着这方面的发展,人们公民意识的 提高等等,相关的尝试肯定会越来越多。

全民狂欢可能再过一段时间就要落下帷幕了,对于公益事业来说,得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也许谁也说不清楚,不过狂欢可以结束,人们会乐此不疲的寻找下一个狂欢的点,如此周而复始,而对于公益事业来说, 还仅仅是刚上路,但是为了全人类更好的生活下去,继续的狂欢下去,注定要在道路上越走越远,而和网络相结合,和人类的生活相结合,我想,一定是个趋势!

 

来源:钛媒体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