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谣言为什么比真相跑得更快

4 评论 7680 浏览 1 收藏 4 分钟

有趣的、与众不同的论断在社交网络上往往最吸引人气。毕竟嘛,谁愿意去分享无聊乏味的东西呢?

不过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即谣言、误报或未经核实的论断的传播会压倒对问题澄清的任何努力。造谣容易辟谣难。马克吐温曾说过,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就已经跑遍半个地球了。网上的这方面例子数不胜数,我们在这里不一一赘述。

至于谣言比真相跑得更快的原理,知乎上有过一个话题讨论,除了谣言比真相更具吸引力、煽动性以外,谣言偏差导致其生命力强、谣言的信息熵高等都是原因之一,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个仔细。

但是估计谣言与真相传播的量级却一直是非常困难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最近有人开始着手研究了。

为了研究未经核实的误报或谣言的传播机制,哥伦比亚大学数字新闻学塔尔中心(Tow Center for Digital Journalism)的会员记者 Craig Silverman 开发了一款名为Emergent的谣言传播跟踪工具。这款工具可以记录每一个传言及质疑或辟谣的分享次数。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谣言获得的分享次数都要比辟谣的高得多。

他利用这款工具跟踪了一些网上传闻的传播,比如微软对《我的世界》母公司Mojang的收购,杜蕾斯推出南瓜口味避孕套。这两则消息,前者最后证实是真的,而后者则证明是假新闻。此外,有些谣言至今仍未获证实,比方说,利比亚战士今年 8 月底在的黎波里机场劫持了11家商用飞机的消息至今仍未得到确认。

利比亚战士劫持商用飞机就是大部分谣言传播得比辟谣广泛的一个典型例子。传商用飞机遭劫持的消息被分享了超过 14 万次。相比之下,做出辟谣努力(不过 Silverman 认为仍有待证实)的 Snopes 的证伪消息只获得了可怜的 735 次分享。

更有趣的对比来自于佛罗里达州一女子植入第三个胸的传闻。这个例子的好处是它的证伪是非常方便的。但是一开始的假消息迅速获得了 18.8 万次的分享。尽管有媒体随后很快找到了该消息是假新闻的证据,但是辟谣的消息获得的分享数仍不足谣言的 1/3。

275b146112fcf2c770eafaea51338dd4

Twitter、Facebook及G+上的消息分享数,橙色是谣言,绿色是辟谣

道理很简单。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大众对于乏味的事实总是缺乏兴趣。因此,摆在辟谣者面前的难题是,如何让辟谣变得跟谣言一样的有趣—这还是在双方都在公平的传播环境的前提下。

 

来源:36Kr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因为现在的中国人互相沟通不是面对面的了,取而代之的是在网络上。而并不是因为上网的人多。这就造成了人与人(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之间的关系变得难以捉摸,这是一种倒退的表现。曾经网络还未主导人们生活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么地融洽,多么地真诚,可是你看现在的社会,满嘴的谢谢,满嘴的对不起……..,这固然是文明的表现,但人们在说谢谢和对不起的时候又有多少人是由心而发的呢。我觉得谢谢对不起现在已经成了人们打招呼或者沟通的工具了,就类似于我们过去的:锦棉都会问吃了吗,相比而言我还是喜欢后者的这个方式。再回到刚才的话题,网络是用来服务社会的,但是是娱乐不了社会的。还是以现实为准,网络毕竟是虚拟的东西,人们在使用网络时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人人都是自私的,没人能否认,而任何人的思想又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接触了网络之后,就会有很多人使网络充满了欺诈,诱惑,陷阱,私欲,发泄,报复等等。网络也勾起了人人都拥有的压抑在深处的自私心里,因为网络这里可以得到满足,所以我们乐此不彼,以至脱离了现实中应有的诚恳,谦和和热情,也在不断影响我们的下一代将这些怪圈循序渐进下去。虽然这是时代进化的必然过程,同时个人的看法不一定被大家认可,但是,我相信时代进化的某一个里程碑后终会有一天,让人们明白,一切,都是以人为本,以诚为本,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但是真的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来自北京 回复
    1. 只举了个很不恰当的例子,单项说的是不能让网络主导我们的生活啊

      来自北京 回复
    2. 只举了个很不恰当的例子,我想说的是不能让网络一男的一面主导我们的生活啊

      来自北京 回复
    3. 只举了个很不恰当的例子,我想说的是不能让网络阴暗的一面主导我们的生活啊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