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战局:淘宝对用户需求的冷漠,给了对手机会

25 评论 10839 浏览 59 收藏 7 分钟

拼多多的崛起,其实反映的是,阿里疏于对(B&C)用户需求升级的关注。从另一个角度讲,阿里的困境在于:有类似的业务,但处于“冷宫”的位置——阿里的业务航母太大,无法“单点突破”,从而给了单点突破的APP机会。

一切从需求讲起。首先看C的“电商”需求(由这些电商需求可以推出相应的单点突破可能)。

  • 买东西(流程顺畅,安全有保障。)
  • 买好东西(性价比高、质量好、比一般价低
  • 快速高效买好东西(找到所需的效率;下单的效率;付款的便利;快速收货;顺畅反馈等)

可以说,这种对电商的需求,是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不只是消费品单价和质量上的升级,更是一种全方面的升级:

电商初期基本要解决的是把电商的信息、钱、物等关节打通。这个阶段,合格的淘宝以免费胜出,再通过解决其中的“不可能”,全面占领市场。

接下来,淘宝就遇到了第二个问题:买好东西。

其实,差的东西线下也有,只是电商一打通后,就蔓延到线上了。但线上的反馈渠道更加便捷直观,从而让问题被更大关注和放大。所以一段时间内,淘宝在应对差货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不过,这次的拼多多的单点突破,却是后一点:“比一般价低”。(不得不说,电商的机会还是很大。有人说阿里的软肋是社交,我看电商首要的东西,还不是社交,而是商品本身的购买体验,否则微商早替代淘宝了。)

再进一步升级,就要求在购物效率上有所提升。可以说,京东后发从淘宝圈地里抢得一份蛋糕,就是利用其自建物流的优势。

由此可见,淘宝忽视消费者的需求升级,从而给其他竞争对手机会,已经不是第一次。例如“质量好”这一点,唯品会网易严选等就是通过这个单点突破还瓜分淘宝蛋糕的。

在这里,我并不是要批评马云。事实上,马云在商业上的眼光和战略布局是极其高明的。只是他老人家的眼光放在大的地方,对小的细节并不参与把控

在这一点上,周鸿祎甚至李彦宏都更像是产品经理,而马云更像一个战略规划师:他规划和构建的是淘宝的整个商业版图,而不是单个的产品如何做到更好,如何升级换代。

而最近很火的文章《百度没有文化》恰好戳中了一名产品经理的痛处:过于关注某些产品本身,却缺乏对公司整体战略的把控。

好了,接下来看B端商家的需求。

商家的需求无非两个:卖货,和通过卖货赚得品牌

淘宝上商家云集,卖货需要花费在“引流”上的成本巨大——对于较大的商户而言,由于有老客户回头客,所以这部分成本会降低些。最惨的是那些刚起步,不是太有名气、产品也不是太有特色的商家。

可以给这类商家起个时髦的名字:“中产商家”,就是两边不靠的商家,有做大的潜力与需求,在淘宝平台上,却需要大量的引流成本,并且面临同质化引起的用户流失。(所以对中产商家而言,打造差异化是极其重要的)

对应的,如果卖货都有问题,那就别谈品牌了——当然,这是针对一般商家而言的,不包括那些有强大资本加持的公司和产品。

所以,商家需要一个“突围”的机会。可以说,淘宝的“淘抢购”就是一个应对的策略。可惜参与者的“等级”要求,限制了很多商家。由此也倒逼出商家对刷单刷等级的需求。

注意!在活动参与者的筛选上,淘宝设置了首要的门槛并不是商品本身的好坏、性价比,而是“历史等级”。这是典型的罔顾用户需求的表现。

甚至有的商品并没有真实的优惠空间,也上了淘抢购,这又让淘抢购这个品牌沦为很中庸的境地。而那些真正要给消费者让利的商家,却可能因为等级不够,而被阻拦在活动外。

淘宝这样的规则,无疑给了那些不需要历史等级,只要商品过硬,真正让利给消费者的平台以机会——对很多中产商家而言,拿出购买流量的钱,来降低商品单价,从而拉高销量的做法,显然更有吸引力!

因为购买流量的方式不可持续,而只有性价比提升了,销量才能真正上去,品牌建设才有机会

最后说一个概念:玩法疲劳

淘宝创新了很多玩法,一开始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但是最近似乎渐显疲软,也没有新东西出来。而旧有的东西就面临着“玩法疲劳”的困境。

因为很多玩法,其实已经成为老玩法,如上面讲的淘抢购。甚至连双十一,也可能面临峰顶下降的趋势。

我想,喜欢道家思想的马云应该理解这个趋势是必然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要不断玩新东西,而是说,老的东西要做,但也需要主推一些新东西来刺激一下疲劳的用户,给予他们新鲜感,从而让产品保持一定用户期待与活力

 

本文由 @何为贵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文中写的淘宝等级壁垒点的挺好的,但总要有一种规则。我觉得淘宝这种规则是有双向引导的引导的意图,一则告诉商家你必须有实力才能入围;一则告诉买家你买的商品有实力指的信赖。至于对于新入淘宝的卖家确实会比较艰辛,但是成长之路是套用在规则之内的,再者买家也不会对首次入眼的卖家轻易抛出橄榄枝,为其商品买单。
    总而言之,淘宝的意图不是建立商家历史等级,根子上是通过规则建立买卖双方的逐步的信任等级。

    来自河南 回复
    1. 现在对产品评价的关注和信任度,要大于商家等级的信任,甚至很多人根本不在乎商家等级。

      来自福建 回复
    2. 求同存异 :mrgreen:

      来自河南 回复
  2. 看得到,未来马云要在数据上做事了

    回复
    1. 开辟新路子,是不错的做法。拭目以待。

      来自福建 回复
  3. 个人愚见,通篇的分析意义不大。
    1、拼多多是个山寨品、低端商品聚集地,说白了就是靠无底线低价掠夺市场,无底线低价带来的就是劣质假冒产品,既要应付政府监管,又要应付客户投诉,个人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光荣的事,你只要更没底线,你也有机会成功;
    2、淘宝目前的模式就是有意避开拼多多这种模式,所以可以看到淘宝每年花巨资打假,淘宝不是市场掠夺者,他是守江山的,把优质的网购客户留住比掠夺这批相对低端的客户有价值得多;
    3、拼多多的运营模式有其成功之处,这个要赞,但不看好长久的发展。

    淘宝的潜力是有限的,个人觉得理论上把淘宝做到极致,压榨到极致,不如把这部分经历用来开发淘宝相关的生态,收益更高。

    来自广东 回复
    1. 你说的有几分道理。可是,,,我谈的是电商战局的攻伐决断。 😎

      来自福建 回复
    2. 有几点和楼主想法有悖
      1. 拼多多并不是无底线的低价,而是同时降低成本和质量,降低到低端(3,4线城市)消费者可以接受的程度。劣质、假冒、投诉等问题是站在高端消费者的角度而言。拼多多更像是把3 4线城市的市集放到了线上。你难道会因为这些市集上的商品质量差而投诉吗?不会,因为你已经对这里的商品质量有了预期,或者说目前3 4线城市居民用的就是这种质量的商品,只不过1 2线城市的消费者不知道而已。
      2. 我觉得拼多多的运营、技术能力可以支撑3亿用户的量级很了不起,全中国没几个公司能做到。并不是光没底线就能成功,其中付出的努力应当予以肯定

      来自北京 回复
    3. 这个。。。

      来自福建 回复
    4. 啊。。我回的是楼主 不是作者您。。。sorry

      来自北京 回复
  4. 如约而至,角度很新颖啊,没有分析拼多多的成功,而是分析淘宝的忽略。挺不错的,很新颖。

    来自浙江 回复
    1. 😎

      来自福建 回复
  5. 淘宝还是淘宝,至于作者说的玩法疲劳,我认为更加取决于消费者的心态,对于新鲜事物总是保持着憧憬,但是回过头来,淘宝还是电商界的老大哥。

    来自上海 回复
    1. 以前我可能也会这么预测未来,但现在我不会这么决断了。

      来自福建 回复
  6. 好文

    回复
    1. 😳

      来自福建 回复
  7. 挺好的文章。

    来自江苏 回复
    1. 😳

      来自福建 回复
  8. 太片面了,完全没有深入调研,你可知淘宝的千人千面?你可知商品上下架规则?照你这么说小商家不用玩了

    来自广东 回复
    1. 😳 请具体说

      来自福建 回复
    2. 不否定文章写的不错,但是实际情况跟你想的不一样,我觉得站在上帝视角批判大平台的做法风险很大,真的不要小瞧平台里的大神!保持敬畏!

      来自广东 回复
    3. 嗯呐嗯呐,我提出观点,说的只是现状——对各方势力的改变能力,我是保持敬畏的。

      来自福建 回复
  9. 作者一定是深度研究过,分析太透彻了,写出了目前淘宝的灵魂核心问题。

    回复
    1. 谢认同

      来自福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