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社交网络中被忽视的社会关系

0 评论 3843 浏览 5 收藏 8 分钟

现在有很多人,一起住在一栋楼里,时不时打个照面,但不知道怎么称呼,虽然很想去认识,但是又担心唐突。这个时候的沉默并不是因为高冷,或许是现在邻里关系都被防盗门阻断了。我认识邻居很多都是因为意外认识的,有一次,我看到邻居在修车,我就问了一句需不需要帮忙,就让我认识了邻居。

有句话我们都听过,远亲不如近邻,但是现代文明,已经淡化了邻里关系。现在在一二线城市上班的白领绝大部分都是租房,就算是买房,那旁边的邻居住的谁估计也不知道。

记得当初有一个哥们问怎么理解强关系,我说了同学、朋友、同事、亲戚、经常联系的人、还有需要联系的人等。但是他说我忽略了一种很重要的强关系—邻居。

我说的这个邻里社交是指年龄在二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邻居概念可以定位于一个小区,也可以小到一个房子里不同的租户,我们暂且不论邻里是否是强关系,我们先提出几个问题?

  1. 如何认识邻居
  2. 我找邻居做什么
  3. 即使有找邻居的需求,为什么不直接去

怎么认识邻居呢?

首先要确定是邻居身份,想这个必须经过严格的认证,我们给自己贴上标签如职业、技能等,给大家更多想认识的理由。

这个阶段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提供一个接触的机会,

爆料行为:用社区类产品基本都有的附近留言板功能,吐槽小区的各种事,说不定会出现更多“朝阳区群众”。

互助行为:比如电脑坏了,电器坏了,正好了解到邻居懂这个。

生活信息:比如小区附近哪家餐厅好吃,一起去打球

等等。。。

这只是简单接触,然后根据各自情况,会对邻居有所了解,这是破除沉默阶段。

找邻居做什么呢?

简单接触过后对朋友有一定的了解,就进入了下一阶段,找邻居,“找”这个词说明是主动行为。

这阶段行为是维持并加深了解的阶段,这个阶段邻里间可能会因为小孩家教,上班拼车、拼饭,装修要同个时间段,而且这些场景可以加入很多商业元素。

当然场景还有更多,比如夜里生病了,或者有急事要出去,孩子一人在家,只能求助邻居。

类似这些行为是为了稳固建立起来的关系,把邻居引入我们更深的社交圈层。

即使有找邻居的需求,为什么不直接去?

我们认识邻居,但经常不走动,关系没有更深入的发展,可能见面次数多了反而尴尬,所以更适合线上聊。

另外,直接去有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如果网上可以做到随时随地交流。

概括起来也就是,设计的产品建立在陌生的邻里关系上,培养邻里关系从陌生到成熟,然后达成互助互惠。

社区类产品一直都有人做,但是很多却找不到用户,我觉得原因有两个

1.用户范围太大贪心

不能把自己的需求代入用户的需求,而且考虑到人性,很多时候,需求上线了,用户用的却很少,这个时候就要反思一下,产品的定位是什么,为什么用户没有过来呢?

有人觉得找不到用户是因为,邻居都是过客,大家兴趣不同,只是居住地理位置相近,多难建立起社交关系。在某些情况下,邻居就是过客,那时候可能因为没有经济基础。而一旦年龄到30左右人们想的就是稳定,只要有经济条件,就很难成为“过客”了。

社交产品,最重要的还是用户心理把握,而非常见的用户需求,有的时候看着是刚需,但在社交这块,做不到用户心里。

2.没找准切入点

年轻人的邻里社交的切入点有哪些呢,比如:母婴,亲子教育、小区安全问题、运动、游戏、旅游等等…

需求很多,可以深挖的点也很多,当然符合中国国情最重要,有些照搬国外的经验却没有做好只能说明水土不服,没把握好用户心理。

邻里社交需要用强关系来维持。

找到切入点后,我们需要做的是,防止进入我们社交圈的关系点被排挤出去,通过什么呢?在这里可以引出前文提到的邻居也是强关系这一定位,也就是说把邻居推送到我们更深层次的社交圈,如何实现呢?

笔者觉得邻里社交要覆盖两个场景概括成两个点,一为静,二为动。动是指互动活跃的场景比如聊天,找人;静是指沉默场景,无聊打发时间,看内容闲逛,具体就是朋友圈,相册,生活记录,日记本,小区轨迹。通过这两个点也就把邻居变成强关系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文中表达的邻里关系,落地的核心在于动与静的结合。

对于强关系社交不得不提微信,尽管玩个人微信是个性化,但要知道你所发的内容是在“朋友圈”里能让人看到的,除非你根本没粉丝或根本不把“朋友”当回事。但无论如何都不能违背微信的“强关系”的潜规则,同时也远离了经营(人脉)或营销(生意)的本质,强关系有时候有强迫关系的感觉。

最后,笔者想说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只是想把小区里的人联系起来,把现在淡化了的邻里关系给重建起来!当然了,如果产品不是为了解决需求,而是仅仅是为了重建邻里关系,有点空想。

想法落到实处后还是需要结合需求点来做这个产品,把认识前和认识后的需求结合起来,选用恰当的商业模式,做一个的生态圈,这才是我所想要的结果。

 

本文为作者 @曾文闻(微信公众号:share-pm) 投稿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附带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