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关于产品推广的分享

1 评论 30998 浏览 18 收藏 10 分钟

昨晚这个时间,朋友邀我去一个创业群做分享,总结了一下关于产品推广方面的一些东西,上面的图是昨晚的整个主干。不过由于准备时间短,只有不到两个小时,用自己曾经写过的东西偷了不少懒。

但关于冷启动,一直没有专门说过,这里再复盘一遍,好好梳理下。

这个之前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人人圆桌上有讨论过。没钱,没流量,没内容,几乎是每个创业团队都要面临的问题。那么最重要的第一批种子用户怎么来?

其实没有固定的模板和流程让大家去学。有时候我们只能用最笨的方法,往往也都是逼到份上才能冒出的想法。毕竟不像那些早就已经完成从0到1的大公司,在1之后,一次内推往往就能触达百万千万的用户,这个量级,可能有的创业团队到死掉都没能积累这么多用户。

所以不能迷信之前的方法论,以为按部就班的去做就可以有用户来,我们不造势,不搞什么乱七八糟的营销,我们就踏踏实实做产品。

这么想无可厚非,但未免太过天真,因为现在早不是当年AppStore刚火起来的时候了,技术出身的朋友们别幻想着做个iOS版放到App Store上就等着上榜单大量用户免费涌入的好事儿了。

还是那句,没有标准化的模式,只有树立原则之后不断试错,然后快速反馈找到出路。

第一件要做的,就是公司战略层面上的规划。

因为种子用户不是靠某个部门或者某几个人的努力就能找到的,要每个人都参与进来一起努力,要不等产品上线没用户,大家都可以回去睡觉了。

感触最深的是3月帮朋友做地推的时候,没有所谓大佬的名气背书,也没有流量干爹,产品出来没人用,怎么办?只能一步步逼着去执行,一个个用户去推,一个个学校去试。这种状态那个团队持续了半年之久,好像现在也依然用这种笨方法,用户积累速度相当慢,但在这个过程中会有相当大的收获,没有什么用户画像,用户访谈,需求调研那么多标准化的东西,也没时间去搞那些,整个初创团队全员参加,每个人面对的都是一个个真实的用户,在他们身边切身体验。这个是最稳妥也是最实用的办法,当然前提是别死掉。

案例的话我是趁前几天写小米,也算是偷懒吧,直接就分享了。

《参与感》的确是本很好的书,但大多数人看过之后可能很爽,但最后结合到自己产品上的时候就捉襟见肘了。这时候我们其实应该思考,问题出在哪里。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冷启动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活儿,也是最脏最累的活,该吃苦的时候千万别取巧,否则就是害自己。

关于小米,“做粉丝”“做爆品”“做自媒体”的路子成功之后,被各种企业竞相模仿,但你看最后能做好的又有几个呢?

所谓道和术,如果光看到术的表面,什么十大关键,粉丝经济的窍门之类的,而没看到道的本质,能做好就怪了。

很多朋友吐槽各种成功学,甚至很反感。其实这些看起来高屋建瓴的,抽象高深的,而且没什么具体实施方案的东西,才是真正的精华。因为案例在被拿出来分享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而且你也没办法复制别人的成功。看似抽象的东西,一旦你和真实的生活联系起来,收获的会非常多。埋怨成功学没干货的人,不过是缺乏这种联系的能力罢了。

回来再说小米,在冷启动之前,先把“爆品”做好,这个阶段产品是1,其它都是0。产品做成Bull Shit,这个时候再弄什么造势,弄一份酷炫的PPT,把产品讲的天花乱坠,用户就会买单了吗?把用户当成傻子说的是在做交互的时候要把用户当成没有任何经验的小白来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而不是用话术来欺骗用户!俗话说得好,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你说有几亿红包,结果老子摇了三分钟手腕都脱臼了就他妈的几分钱?说好的免费礼包为什么要花钱,老子相信你这个运营狗点进来的,你欺骗我感情?说好的约妹子呢,我打了几个招呼你就让我明天再来?

就连Apple也是如此,就算Jobs三寸不烂之舌,像AppleTV,MobileMe那样没那么刚需的产品依然没有好业绩。Cook没有那么好的“忽悠”技能,依然可以把Apple做到市值世界第一。所以Apple自己的故事就足以让大家明白,该好好做产品的时候就好好做产品,所谓的好,是用户使用之后,会真心觉得很棒的那种好,而不是听你吹完之后觉得很好,拿回家却发现不怎么样的那种。

产品OK之后,你才有资格去铺渠道,要不做BD都做不下去。

关于渠道,脑图里大家应该也能看到优先级的分配,最好的是众筹渠道,线上自媒其次,传统的地推和硬广放到了最后。为什么这么说?

众筹我之前写过专题,这里长话短说,也是在罗辑思维学到最深刻的一点:判断一个人是否真心支持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愿不愿意为你花钱。

关于线上渠道,如果你想把自己的产品在全国或者某个城市推开,为了快速圈地,市场肯定不允许你一个个的去找,去谈合作找代理的。这样做的话跟上面说的有点重合,这里单说活下来的问题,等你开通了一个城市,你的对手绝逼会赶上来,很可能比你有钱,比你补贴多,比你有资源,你可能干不过人家。

所以线上着手,利用手里能联系到的,目标用户为主的自媒体平台去做BD。至于这些渠道怎么弄到手,就看自己找资源的能力了,这个我没资格教别人,因为我自己的渠道加起来也没到多大的量级。当然,圈子很重要,什么样的圈子用什么样的产品,这基本是一个恒定的事实。产品初期精准定位圈子所的获取种子用户,甚至比你在36Kr上发个软文更给力。

再就是论坛、贴吧等等你的产品针对什么用户,你的用户一般集中在什么地方,这些地方就是你的战场,聚焦你的用户,聚焦你的用户在什么地方,做些什么,用最低成本和最老土的方式去让他们知道并且使用你的产品,该吃苦的地方取巧不得,一定会有所收获。很简单,但也很难落到实处,拼的就是常说的执行力,尤其在很多团队,大公司出来的,不管是技术出身还是Market出身,做惯了甲方,突然变成乙方,对于拉种子用户和地推这种脏活累活,他们可能并不擅长甚至不认可。

以上,一堆正确的废话给大家。

当然,也请相信,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

#专栏作家#

杨柳,微信公众号:杨柳,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初入互联网的产品汪,到处乱窜的风一样的男子~。喜欢做用户研究、产品运营、产品推广、数据分析。自由职业者,帮各路好汉忙各种创业项目,欢迎勾搭~

转载请保留上述作者信息并附带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图呢?

    来自四川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