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时代:教父式营销教你如何打造精神领袖
这篇文章起源于一本书,早前也专门针对这本书写过一篇文章,如果看过艾瑞克以前文章的朋友可能已经猜到了,今天艾瑞克又要提起的就是《从0到1》 。对于这本书的内容已经评价过,今天就不再重复评论了,今天要说的是另外一个话题。
43年前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用一部电影让我们记住了“教父”,并且影响了中外好几代人,而今天艾瑞克要讨论的是另一种形式的教父。《从0到1》的作者彼德-蒂尔被称为硅谷创投教父,而我们国内也有一位“创业教父”,那个外星人马云。
当年《赢在中国》播出的时候,马云以导师的身份指点各路创业者,那一句句点评最后被创业者们奉为金科玉律,马云风头一时无二。当然他现在更火,只是“创业教父”这个名头人们提得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首富的头衔。看到这里如果你以为我要讨论马云,那么很不幸你猜错了。
稍微有点心的朋友会发现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事实,那就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领导人开始出书了。他们频频参加各种节目,进出各种商业论坛,有空就把自己过去的演讲稿整理整理出本书。
2012年彼德蒂尔在斯坦福大学教授了一门有关于创业的课程,一位叫布莱克-马斯特的学生记下了详细的笔记并被广为流传,《从0到1》就是以这份笔记为基础修订出来的。创业者企业家以及领导人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过往的演讲和经理整理出来,足够他们出好几本书。
什么是教父式营销?
于是我们的话题就进入了教父式营销这个范围了。那么可能有人就要问了,什么叫做教父式营销?要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得先弄清楚什么是教父,教父有什么特点?
教父这个词语出自于基督教,多数是德高望重的尊者,当然也不乏鱼目混珠之徒。但是多数情况下人们对于教父这个词还是充满敬意的。但是这一切在导演弗朗西斯手上却变了,它跟黑帮牵连在了一起,成为了黑道权力的像征。这种情况在我们国内尤其严重,因为国人对于教父和基督的关系不是太清楚,简单暴力的将“教父”等同于了“扛把子”。
但是我们仔细再去看的时候会发现,教父虽然披着黑道江湖的外衣,但是更多的讲的还是精神道德层面的东西,讲得是不得民心即失天下。刨去基督和黑帮的形式外衣,教父这个词语的内涵其实是精神力量下的影响力。彼德蒂尔与马云即是这种形式的“教父”。
而所谓教父式营销其实也就是有意识的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培植自己的忠实粉丝,建立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绝对权威,让人们提到这个东西的时候就会想起你。无论你是出书、做节目还是参加商业论坛,都是在进行一种“教父”式的营销,只是过去这种“教父”式的营销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而现在,却摆在了明面上了。
教父式营销兴起的原因和目的
全民创业的大潮之下,创业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意,这已经是一种共识了。随便翻开手机打开电视,我们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创业节目,各种知名或不知名的创业导师眉飞色舞的出席各种节目,走进书店满眼都是各种导师写的各种书。
教父式营销的中心主旨,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建立以“我”为中心的影响力,从而聚集优质社会资源,最后是牟利这种血淋淋的事实。当然首先这里一定要声明的是,还是有大量的社会人士,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去为社会,为国家,为全人类谋福旨的。为了防止部分职业“网喷”的讨伐,艾瑞克先得把这个立场摆明了,这篇文章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打翻一船人。
还有一个需要明确的东西是,教父式营销也不是谁都能玩的起来的,这是营销中最高级的一种玩法,你得有足够深厚的阅历和知识储备,你至少得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一地方有足够的话语权。如果这些你都没有,那么除非你是天纵奇才,否则别轻易玩教父式营销。
而且以赚钱为目的并不可耻,有人挖矿的,就肯定会有卖水的。而且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些人动嘴皮子比实操要强。所以教父式营销并不一定就不好,即让自己名利双收,又可以帮助别人进步,也没有什么不好。只要不变成洗脑成功学就好了。
教父式营销的途径有哪些?
说途径之前得先说说基础,就是你一定得在某一方面有一个扎实的基本功,和一定的社会资源与影响力,这是需要反复强调到,如果你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那还是去好好磨练下自己吧。
一、开讲座
教父式营销的目的和教书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用自己的知识去影响别人,在初心上其实是共通的。当然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没这个初心,而且是在编造自己的一整套歪理邪说,这些人是需要严厉谴责的。
话题回到开讲座上来,艾瑞克为什么把这个排在第一位呢?首先这种形式的目标人群是确实的,会过来听讲座的,多数已经是对你的话题产生兴趣了。只要你讲座办得足够多,授课基数足够大,再来一点社会化营销,互联网营销,那么很容易就能建立起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管或大或小,在庞大的基数下,总会有一部分人是能够被你影响的。
只要你有足够多的干货,有能发人思考的想法,能够启迪到别人的思想,那么你就可以通过这种形式获取影响力,进而让优质资源向你靠拢,进而涌现出真金白银的回报。过去玩成功学的就是这么干的,只是现在有点玩脱线了,教出一群跟打了鸡血似的学员。
二、玩自媒体
自媒体与开讲座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只是方法不同,自媒体由于天生的互联网属性,决定了他所能造成的影响力更大,传播范围更广,而且传播速度更快。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罗辑思维》了,过去读书给别人听只能当个书童,现在读书给别人听可以变成导师。
但是不可否认首先能把这档节目办起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而且还能让各自媒体平台去扶植,那就更了不起了。再则说人家老罗本身就是个资深媒体人,这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具备的先决条件。虽然老罗更多的时候也只是在把别人的想法吸收过来,打散之后再重新揉和在一起,而且整个节目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带我们看历史书。
这里就得说到另一个延伸的话题了,那就是知识的解体重构能力。
无论是《百家讲坛》 ,还是《罗辑思维》 ,又或者是《企鹅红酒日常》 等等,其实都在干同一件事,那就是将过去已有的知识吸收,打散,加入自己的观点,然后再重构,用一个自己的思维体系去重新讲内容。
这一破一立之间,就是借鉴和抄袭的区别。没有知识储备的人只能去抄袭,而有知识储备的人,却可以通过这“一破一立”,把相同的内容讲出不一样的观点,而且还能让人爱听,还能让人觉得你很渊博,这就是本事。
三、出书
彼德-蒂尔写了《从0到1》 ,里德-霍夫曼写了《联盟》 ,本-霍洛维茨写了《创业维艰》 等等。艾瑞克把这些通通称之为“创业指南”,这种“创业指南”也是国内除小说以外少有能够畅销的专业书了,这背后反应的是一国民族对于金钱和权力的渴望,这个话题太大今天就不谈了。
讲座靠得是口口相传,但是不能长久的保留,而自媒体却可以让思维以无形的数据在有形的世界传播和被保留。出书也是一样,它可以更长远的将你的影响力传播下去。前面提到过,创业者、企业家和领导人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年的演讲稿整理整理也能出本书。
而这些书里的内容,都是经验下的总结,是用真金白银的损失换来的,所以弥足珍贵,这也是被人们追捧的原因。迷茫的创业者需要知道他们该避免什么,虽然多数人看了之后看到坑也还是照样往下跳。这背后是贪婪所驱动,这说明非自己的陨失换来的经验是不值钱的。
四、参加电视节目和商业论坛
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商业论坛,靠得都是口口相传,他的影响力是会在流传中被一被步步减弱的,但是纵使这样,也挡不住导师们频频亮相各种节目和论坛。那么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呢?
因为离钱近啊!
前面三种方式,无论是办讲座还是玩自媒体又或者是出书,其实都是曲线围城,需要靠很长的时间的积累才能将这种影响力变现。然而参加创业节目和商业论坛则不同,这里是绝对的一线。因为这里遍地都是商业项目,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充足的资源和知识储备,可被人利用的价值,那么你一定会有所收获。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倒霉蛋输光了身家也没玩起来。
而且能够出席这种节目,从立身上来说,就已经给人一种创业领袖的身价感了,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以后玩项目的资本之一。在教父式营销中,参加创业节目或者商业论坛基本上可以算是前三种方法的进阶,没有前三种方式的积累,你也没机会进入第四个层面。
所以有机会参加创业节目和商业论坛的人,基本上已经都是知名的导师了,当然也有打酱油的年轻人,那些只能算是去蹭经验值的。
最后说一说马佳佳
前面说过了,教父式营销需要你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在某一方面深厚的知识积累,某一方面的权威,或者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否则你是玩不起来的。如果这些都没有,那么除非你是天纵奇才,马佳佳虽说不上天纵,但也算是个奇才了。
她从一个一闻不名的大学生开始,通过各种社交网络去结交大V,然后制造话题,把自己一步步推到主流社交圈里,积累自己的人脉和影响力,参加各种节目,最终玩到了现在,还玩的挺嗨的。可以说马佳佳是草根中玩教父式营销玩的最好的,从功利层面来讲,有值得很多人学习的地方。
#专栏作家#
艾瑞克(微信公众号:阿嘿家:ahey1314),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互联网观察员,自06年起持续关注互联网行业发展,对互联网各种商业模式和案例有些粗浅认知,愿于网友一起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希望自己的浅知可以为互联网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转载请保留上述作者信息并附带本文链接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