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Product Hunt 上分享产品是什么样的一种体验?
这是我在知乎上的一个回答,也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我在Product Hunt, MindStore(ifanr旗下),demo8(创业邦旗下),都提交过自己的作品,Next还没,等提交了以后再补上
先上图
从左到右,分别有3个峰,分别是5月提交到Product Hunt,6月提交到了MindStore,最近这一次的,是前几天提交到了Demo8。
Product Hunt
按照我当时的印象,新用户提交产品还挺麻烦的,似乎要审核等等。不过我的产品并不是我自己提交的…因为本身是用PH的API写的一个小demo,本意是想直接分享给官方,于是邮件发了过去,结果他们就”自作主张”的帮我提交了….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提交的产品并不是马上亮相的,而是有“排期”(schedule)。当时,我邮件提交过去,等了1天,回复告诉我帮我提交了,然后再等了1天,产品才正式亮相。
这样有一个很好的好处,就是让每天的产品不至于太多,10个左右,每个产品大家都能瞧上一眼。而我一直没去投Next的原因,就是因为每天投递都非常多,很有可能你投递上去压在底下了,别人看都看不到。当然,现在PH也动辄20+产品了,一样的问题。
最终的结果是当日第8,总共带来了1800UV(独立访问)。如果你觉得到这里,就结束了的话,那也难怪你不理解为什么PH这么值钱了。在我产品提交之后,首先,官方Twitter会发消息,帮你宣传,然后就会有一些第三方商业的Twitter帐号马上来关注你,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小服务,你给他们10美金,然后他们会给你一些科技记者的联系方式,这样你就可以联系他们让他们来报道你的产品了;另外还有一个邀请制Slack小组,都是在PH上投递过产品的(关注是Twitter上最常见的营销手段)
写到这里,我想说的应该已经比较明了了:Product Hunt把产品曝光,做成了一门生意。并不仅仅是“投票”这么简单。另外,PH本身很多员工的头衔是Community Manager, 这马上让人想到了Reddit, 显然,这也是他们考虑的发展模式之一。
总结一下:
- 产品并不是可以随便提交,有官方来控制节奏(现在似乎差很多了)
- 官方Twitter转发,主动帮你宣传(虽然他们一天也要这样发很多条…)
- 后续曝光之后,就有很多潜在的商业行为产生了
MindStore
当时提交完不久,就去MindStore做了提交,因为当时每天提交的数量比较少(10个以内),感觉更有机会一点(话说现在也已经很多了…)。不过MindStore当时并没有按照PH这套,只是简单的做了这个网站而已(现在已经开始转发微博了)。负责人 @陈一斌 蛮负责的,看到我过来还专门和我聊了下。
Demo8
Demo8就前几天提交的,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对接投资”,会问你想不想要联系投资机构,甚至你还可以提交BP!
数据汇总
用的Google Analytics统计,均按独立用户(UV)计算,把我做过的曝光都放在一块了
因为我本身产品的价值,是通过订阅来衡量的,所以把微信加人作为重要指标(剔除了官方人员)
- Product Hunt: 4个微信(90 中文UV),4个英文邮件(1800UV)
- IT橘子 40 UV,新品啦 6 UV, coding: 18 UV
- V2EX: 4个微信(300)
- Mindstore: 3个微信 (100)
- Demo8: 无微信(116), 但是有一个VC!(这个世界真是太奇妙了….)
- HakcerNews:什么都没有,总共几十个访问,就point 1
对于这些,我想说的就是:
- 我的Demo是一坨屎,不是something people want
- PH上的中文用户转化率极高…(4/90)
- V2EX是真正国内的HackerNews,我觉得这是值得去和大家分享自己作品的地方
个人感想
其实,我觉得,打榜是昙花一现,尤其是国内的这几家
为什么呢?
因为你产品的目标用户群,和这个网站的用户群体一致吗?
除非你的产品是Dropbox这种面向科技人群的产品,那么确实会有吸引力(Dropbox就是最初在Hackernews登榜的),否则,做的是Airbnb的话,恐怕没人会在乎。
仅仅想着投几个榜,就把产品做起来,对于真正做产品的朋友来说,实在有些“偷懒”了
目标用户,还是得靠我们自己去主动寻找的,另外,对于大众产品,就是像张小龙说的,要把产品做得“有趣”,通过产品本身的特性来传播。
本文由 @子珂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