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朋友圈还能怎么玩?

9 评论 10705 浏览 49 收藏 52 分钟

运营朋友圈,其实也是对学习、生活、兴趣的一种管理。本文作者记述了自己的朋友圈运营经验,供大家参考。

什么样的朋友圈很有吸引力?

这同样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来自知乎。

好奇心强的同学可以去看下,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开篇先抛结论:

“如果你愿意,朋友圈不仅只是用来维护人设的“官宣”,它也可以是一个产品,运营好你的朋友圈,其实就是在管理你的学习、生活与兴趣。”

本文12,468字,阅读可能需要20分钟。

等不及的同学,可以直接浏览版本发布日志与照片。

前些日子,在产品群里和一群PM讨论了下坚持的意义。

遂萌生想法,将自己连续两年多,每日清晨在朋友圈发一条有关天气预报的初衷与演进过程里的思考,记录下来,以此表述个人观点。

>>>以下是版本发布日志:

  • V0.1_170207_ beta版,第1天:以每天早上在朋友圈发一张带有时间水印的照片作为打卡;
  • V0.2_170210_beta版,第3天:新增打卡时间,区分出拍摄时间与打卡时间;
  • V0.3_170218_beta版,第15天:1、新增天气预报,含当日清晨所在地的最新气温与天气变化;2、新增打卡天数的累积;
  • V0.3.1_170219_ rtm版,第16天:1、日签采用上下格式区分出不同维度;2、优化打卡时间的累积规范;
  • V1.0_170220_ release版,第17天: 1、打卡天数与打卡地点,并列一行;2、日期与天气和气温,并列一行;3、新增温馨提示,列于第三行;
  • V1.01_170221,第18天:优化提示,新增“据说”两个字,增加个人求生欲;
  • V1.0.2_170225,第21.1天:优化打卡天数,区分早起与跑步之间的区别;
  • V1.1_171224,第241天:优化温馨提示,将意图互动的文案修改为对朋友间的嘱咐;
  • V1.2_180629,第498天:1、新增空气质量与PM2.5,独立出来成为第三行;2、让提示更温馨,让嘱咐更具意境感;
  • V1.3_180228,第558天:优化打卡照片,调整照片水印样式;
  • V1.4_181005,第595天:打卡地点新增区/县级坐标;
  • V1.5_181129,第650天:优化空气内容,用“空气质量”代替“AQI”的专业词汇;
  • V1.6_181225,第676天:1、优化打卡地点,以车牌号代替省市;2、优化空气指数的提示,以突出当日质量为主;
  • V1.7_181228,第679天:优化天气预报中的气温,解决零下摄氏度时的数字表现方式;
  • V1.7.1_181230,第681天:进一步优化气温展示,以“~”替换“/”,代表两者之间的范围差;
  • V2.0_190131,第713天:摄影博客化,优化打卡照片,进行规范运营,区分出日常朋友圈照片与日签照片;
  • V2.1_190304,第745天:新增打卡照片的规范,为天空类型的照片,加以印章进行点缀识别;
  • V2.2_190305,第746天:新增打卡照片的规范,为连载系列的照片,加以圈外圈的形状表示;

新认识的朋友,第一句大多都会问我是不是气象局的工作人员?

也有人问过,每天早上在朋友圈发的图文信息都是用什么工具生成的?

或者直接问我,是不是机器人每天一早固定发送最新的天气预报?

(图1 朋友圈动态流)

一个idea的产生

起初,我只是想养成每天早起跑步的习惯,想着在拼搏的年纪里有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奋斗的燃料,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提供打卡服务的产品形态中,其实还有很多种选择。比如很多微信群里的读书小组,或者是APP中的签到功能,奖惩皆有,互相督促,共同成长。

包括最近支付宝新出了个小程序叫小目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体验下。

想起朋友圈中,不乏很多人在坚持每日分享打卡的动态,如学习英语、读书笔记、早起或者夜间跑步,时隔几日后便偃旗息鼓不免有些可惜。

当我明白这件事的核心在于是否可以坚持下去的时候,我就不再纠结于,应该加入哪个小组或者在哪个APP打卡签到了,就用微信朋友圈作为试验田吧。

那么这期版本目标与大致的功能需求已经出来了,剩下的就是逢山开山,遇水搭桥的执行与修正了。

MWP:

  • 产品目标: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状态;
  • 产品价值:让用户知道坚持一件小事的意义-主要是我;
  • 版本目标:验证在朋友圈打卡的可行性;
  • 用户需求:通过每天早起跑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生产者与消费者都是我;
  • 签到形式:一张照片=一张带有时间水印的照片=一张每天早起,拍的带有时间水印的风景照;
  • 如何监督:解决方案是水印上拍摄时间的证明,它能将真实性提升可能120%;
  • 主要工具:一款能正常拍照的智能手机;

0.1版本

水印照片打卡

(图2- 摄于AM06:32)

第1天,2017年2月7日:

上述,所有的想法就化为了这么一张带有时间水印的照片,不懂摄影,毫无美感。

这张照片是最初的雏形,也是背后的故事。

0.2版本

新增打卡签到时间

(图3- 摄于AM06:32)

第3天,2017年2月20日:

坚持了几天,感觉自身状态还不错,且平时在朋友圈向来潜水路人的作风,默默发一张清晨照片,自然无人关注。

打卡签到的话,理应有个时间条件进行制约,就在这一个版本,加入了时间的要求。

不同于照片上拍摄时间的水印,而是朋友圈的打卡签到时间:AM6:40前。

需要分清楚的是,日签中有两个时间纬度,均有着不同的用途:

1、水印的拍摄时间,是监督机制下的产物。

  • 主要目的是提升日签打卡时的可信度,照片中拍摄的清晨风景+时间水印,足以证明我还在坚持着。

2、新加入的打卡签到时间,我将其定义为在朋友圈成功发布的时间。

  • 新增这个条件后,对我的影响就是要提前要在6点40成功打卡,意味着拍摄时间最迟也要是6点40,看似很小的举动,却越来越难。

0.3版本

新增天气预报与打卡天数

(图4-摄于AM06:31 )

第15天,2017年2月18日:

两周后,发现在朋友圈签到只是发一张干巴巴的图片,拍的丑,还有点单调有点傻。

怎么去增强产品的可读性,就成了我当期考虑的目标。

想到图文并茂的阅读方式,有助于强化用户感知,从阅读体验上来讲,也是最好的搭配,索性就加点文字吧。

考虑到签到时,冬季的清晨6点半,外面多是漆黑。春秋夏的天亮,则会相对早一些。对于大多数人来讲,6点半应该还在被窝里熟睡着。

比较应景的文字内容有2种选择:

1、鸡汤文+图片

  • 每天早上配合着打卡的一张图片,再整点鸡汤,满满的正能量,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说不准还能在朋友圈拉来几个狐朋狗友一起坚持,从此就不再是一个人。
  • 只是后来担心好友们每天早起看到这些鸡汤包情怀的打卡动态会被招致反感,给人感觉一种进了传销似的热情,好像等待着被救赎。

2、天气预报+照片

  • 这是苦思冥想后的结果,当我想到这个idea的时候,心里简直乐坏了。
  • 做这事之前,我就知道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其实是没有看天气预报习惯的,出门看天,生活粗糙。

两者之间,最终我选择了后者,天气预报+照片。

既然是打卡,应当有个签到天数的计算,算是鼓勉自己,不然这件小事做久了以后,都无法计量。

于是在日签中新增了坚持的天数,并前置在最前面提醒自己。

这样看起来,有了天气预报的补充和打卡天数的累积,本期版本里提升可读性的小目标算是初步实现了。

0.3.1版本

优化整体排版格式与打卡天数

(图5-摄于AM06:36)

第16天,2017年2月19日:

图4日签中的信息,分别显示了打卡天数、所在地、日期、天气与温度,整体格式上的内容维度过多,企图用一行表达,并不利于认知层方便感知。

考虑到不同主流手机的尺寸大小不一,微信朋友圈的多入口带来的适配展示问题自然也就五花八门了,既然都存在面临换行的可能性,就直接主动的进行优化吧。

首先确定第一展示的要素是天气预报后,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预览效果有以下4种场景:

  1. 日常刷朋友圈时的广场动态流;
  2. 好友主页的动态流,即动态未打开前的页面。点击好友的微信资料,进入好友主页,点击朋友圈按钮,快速往下翻,浏览动态流;
  3. 好友主页的动态展示页;
  4. 好友主页的动态中,打开后的效果,即点击查看或点赞评论的页面;

可以看到图5中,我将打卡天数独立成一行。

隔行表示,分别代表不同的用途:

  • 第一行,表示打卡天数,主要服务于自己;
  • 第二行,表示天气预报,主要服务于微信好友。

1.0版本

正式版_日签整体区分为上中下3行,分别表达不同信息

(图6-摄于AM06:36)

第17天,2017年2月20日:

经过多次编辑与朋友圈各入口的多个效果预览,最终选用了图6的打卡表现形式。

我将它为正式版本的1.0,此后的迭代都是围绕这个排版格式不变:

  • 1、将打卡天数与打卡所在地并列一行,实际是把打卡地点降权了,并且用拼音代替了汉字。
  • 2、将第二行中的日期与天气预报,提了个权重,这样从微信各入口浏览时,视觉上先看到的就是日期,而非所在地了。
  • 3、新建第三行,加了段括弧里的话作为结尾。

关于括弧里的该新增内容着重讲一下。

主要原因是已经坚持了半个月多的打卡了,有的朋友开始留意到我在朋友圈的举动,即使被天气预报坑过,也只是微信上的吐槽。但是每天接触到的同事,见到我就直接向我吐槽,说看到了我在朋友圈发的天气预报以后,导致出门没带伞被淋成落汤鸡还差点迟到,并扬言再也不信我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对我的心里打击还是很沉重的,好心办错了事,自以为如何如何,迟到可是要扣钱的!

随后我登录了中央气象台和中国气象局的官网,特意咨询了官网上关于商务合作的负责人,问来问去主要就是一个问题:天气预报为什么不准!

奈何工作人员看我无心合作,便不再搭理我。我为此各种百科、知乎了解了一番,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不是因为天气预报不准,而是天气预报太准了,因为它实时更新,并非一天24时固定不变。

如何提高好友对我在朋友圈发布的天气预报的可信度?至少不再抨击我与吐槽我,这是一个新问题,该去如何兼容呢。

每天见到的同事,我可以解释说,”没办法啊。主要是因为天气预报太准了,它实时更新啊”,但其他好友收不到我这么空洞的解释,那么关于我朋友圈的打卡行为就不止变成了刷屏骚扰,简直成了错误的误导,距离友尽也就不远了。

这其实就是产品经理日常工作中经常面临的需求挖掘的问题,如何将个别用户的需求提炼出来变成功能,解决当下用户面临的问题,甚至服务于更多潜在用户。

仔细考虑下场景,我6点40前完成朋友圈打卡,而微信内的好友上班或者学习,出门的时间通常是在7点-9点左右,那时候的天气预报又是最新的了,自然大家会吐槽不准了。

细化下来,可信度的提升在于我清晨打卡时发布的天气预报与和我同一区域的好友出门时的天气是否一致?

为了防止范围蔓延,需要重申下我朋友圈的打卡诉求是为了养成早起跑步的习惯,解决方案是在6点40前用手机拍摄一张照片,并在朋友圈成功发布以此完成打卡。

在这些制约条件下,很多奇怪的镀金想法自然就被pass了,比如:

  • 增加朋友圈打卡的频率,7、8、9点各发一条日签动态;
  • 自己在6点半打卡的信息下方,7、8、9点各回复一条最新的天气预报以示“实时”;

彼时,我在广州本地宝的公众号里发现,文末小编都会加一句俏皮的话用来讨巧:领导说了,您点一个赞,小编的工资就会加5毛!

我对此进行了借鉴,先是将原本文末签名中的关键因素提取出来,分别是:

  • 动作事件(点赞)
  • 结果事件(加薪)
  • 效果事件(+5毛)

然后结合自身打卡日签的行为,进行场景要素的置换与修正。

把原本签名中的「点赞为小编加薪,感谢小编的辛苦码字」的概念,调整为「点赞提升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好让自己出门时更有把握。

具体心理场景的建设按住不表。

其中为什么是0.1%,考虑到这个数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原本这段话的目的自然也是讨巧式的俏皮签名,缓解天气预报的坑爹准确度。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可以获得更多好友的参与关注,形成互动,拉近下朋友间的关系。

所以,最后括弧里的话变成了:赞一个,准确度增加0.1%

1.0.1版本

优化提示,新增“据说”

(图7- 摄于AM06:33)

第18天,2017年2月21日:

这个版本里的主线结构并未做调整,仅在最后括弧的提示中新增了“据说”两个字。

至少为什么将它列成一个新版本单独记录,纯碎是由于自身求生欲导致的。

因为同事好友间的吐槽越来越“放肆”,已经不止一个人提出,如果天气预报再不准,就要拉黑删除我了。这意味着忠实用户正在一点点的流失,面临到了互联网产品中常见的用户留存问题。

“赞一个,据说准确度会增加0.1%”。

“据说”,这两个字的存在,让原本打卡日签时的天气预报,阅读起来变得不再那么准确稳定,旨在为用户心理层面搭建个缓冲的空间。

准否,好像真的成了“据说”,不然或许只是因为你没点赞。

虽然,好像,有点,牵强……

1.0.2版本

优化打卡天数,区分出早起与跑步

(图8-摄于AM06:39)

第21.1天,2017年2月25日:

是的,你没看错,是21.1天。

还记得打卡天数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帮助我记录早起跑步时的坚持天数。

比较尴尬的是这一天我早起了,但是外面下起了雨,无法正常跑步。所以早起和跑步分属两个不同的维度。

新场景下产生了新的业务需求,这是本期版本需要着手解决的点,那就是如何界定日签的打卡天数和早起、跑步的权重选择问题。甚至,是否有必要在日签中新增一个天数,进行打卡分离。

  • 其一,考虑到用户的阅读体验,同一纬度下的信息不宜突出过多,否则焦点下的焦点就变成了平庸,秉持少就是多的原则,所以最终我选择了只展示一种。然后把问题锁定在了权重的选择问题上,日签的天数是选择展示早起或者跑
  • 其二,从自身因素考虑出发,早起不是目的,早起是服务于跑步的,所以在定义日签的打卡天数问题上我选择了后者。

于是,我开始尝试在前一天的日签天数上,加上小数点作为标记,即意味着从此开始我的签到天数, 完全服务于早上的晨跑了。

(图9)

Ps:

第77.2天后,放弃了以晨跑为标准的打卡天数,还是基于以下2个方面考虑:

  1. 用户的阅读体验上,理解困难,并不明白小数点的累计代表什么意思,教育成本颇高且该认知于用户而言无意义;
  2. 边际条件下,若恰逢连日多雨,超过10天无法正常晨跑,小数点后的展示方式就变成了第x.10天,用户理解成本不降反升,说明这种日签天数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傻;

之后,重新定义了关于日签天数的标准,将该数据的采集展示由晨跑天数调整为早起天数,通过清晨在外拍摄的一张照片,向用户传递出早起即晨跑的概念,弱化两者之间的区别。

1.1版本

将互动的暗示调整为对朋友的嘱咐

(图10- 摄于AM06:30)

第241天,2017年12月24日:

将括弧里的文案:“赞一个,据说准确率会增加0.1%”修改为:“气象台观测不定时更新,请注意”。

当初我在括弧里加入的提示,其中有个原因,希望朋友间时常保持联系,以免被“遗忘”,即使是点赞之交的交流,所以最终的文案手段是想通过获得好友的点赞来进行互动,增强来往的亲密度关系。

括弧里的文案提示,带着技巧变成了一种引导的用语,在各类APP中,更是一种常见的手段。

先回到一些常识性的词组释义上,理解什么叫温馨提示?

百科上这样解释,温馨提示的意思是:很善意的提醒您。

它首先是一个提示,其次才是一个引导。

产品经理的同情心,我想在某个层面上理解,就是用常识做产品。在这里,其实指的是对朋友要真诚,少点套路。

所以后来,我把向朋友带有索要性质的互动性引导文案,修改为最基本的一个提醒,一个向好朋友的善意提醒:气象台观测不定时更新,(出门)请注意。

1.2版本

新增空气质量与优化温馨提示

(图11-摄于AM06:32)

第498天,2018年6月29日:

  • 看温度,决定衣着厚度;
  • 看天气,决定是否带伞;
  • 再看空气,决定是否带口罩;

场景基本吻合,接下来,调研拓展的可实现性。

先将影响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列出来:

(图12-AQI的构成因素)

带着好奇心害死猫的热情,经过一番深度了解后,按照优先级的方式进行权重排序,最终选择了仅展示AQI与PM2.5的具体指数,考虑如下:

  1. AQI,该权重最高,它代表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通俗点理解,AQI是一个经过综合计算后的平均分数(纯属非气象专业人士的傻瓜式理解),即意味着出门是否有必要带口罩,只关注它,其实就足够了。它傻瓜到直接告诉你今天的空气是好是坏还是更糟糕;
  2. PM2.5,又叫细颗粒物,是霾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体的伤害最大,是导致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并且之前柴静的一篇纪录片《穹顶之下》成功将PM2.5拽到了眼前,知名度暴涨,可谓空前绝后;

Ps: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依次查一下AQI的关键组成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有关构成空气质量中,各因素之间的权重标准又该怎么排序?或者说为什么没有把其他指数列出。

考虑的出发点主要是:该指数对于出门戴口罩的决策影响力,是否足够?若是影响力不够,自然知名度也不高,即使展示出来,用户浏览时未必看得懂。

故,最终仅展示了AQI(空气质量指数)与PM2.5(细颗粒物)的空气与污染指数。

另外一个变化,再次调整了括弧里的文案提示:

  • “气象台观测不定时更新”→“观测实时更新”
  • “请注意”→“各区县均有不同”

完整的文案,即:观测实时更新,各区县均有不同。

两个版本的区别在于后半句的表达,具体细节按住不表。简单来讲就是天气预报太准了,具体精确到区县。

考虑到:

  • 文案过长会导致换行,用不同的主流手机预览,用“ps”代替了“温馨提示”,为我节省了两个字符的空间,保证视觉浏览的第一横向焦点。
  • 日签时朋友圈广场的动态中,隔行显示带来的观赏性问题,PASS掉“观测实时更新,各区县均有不同,出门请注意”的方案;
  • 阅读时押韵的缘故,PASS掉“气象台观测实时更新,各区县均有不同”的方案;
  • 与朋友间常见的聊天对话中,提醒中往往带有动词,所以PASS掉“请注意:观测实时更新,各区县均有不同”的方案。(比如“注意”两个字的前后应该加上行为动词,注意了之后防止什么呢?比如出门请注意、请注意多喝热水);
  • ……

1.3版本

优化打卡照片,调整照片水印样式

(图13-摄于AM06:40)

第558天,2018年8月8日:

这一个版本的变化,在于照片中水印样式的不同,主要原因来自于更换旧手机,被动条件下产生的迭代(小米换华为)。

重述下,打卡日签时照片中水印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证实”清晨签到的真实性。那么显示水印中的具体时间,则是必备条件了。

最开始使用该水印效果的时候,我是很不满意这种表现形式的,我认为该水印的效果在照片中占据的空间过大,有意突出水印后反而破坏了照片拍摄时的镜头,在视觉浏览的过程中,造成了很强的干扰性。

为了解决水印样式的美观度问题,我下载体验了几十款的相机APP,却并未找到满意的方案,只好硬着头皮,暂时先用着当前的这种水印效果了。

虽然占据的空间大,好在水印可以移动,今天放在这,改天又放在那,尽量减少拍摄时对主要镜头的干扰。

经过一个多月的适应,发现了新的玩法,拍摄的照片里,水印的展示位置没有很偏的话,是有着不错的加分优势:

对于消费者(用户)而言,水印的不规则性,有助于强化打卡时间的感知。

  • 日常刷朋友圈时,因为上中下不规则的文字展示方式,间接使得水印文字的增大,在无须点击照片放大的情况下,即可看到打卡时拍摄的时间,无意中再次降低了“如何提升打卡可信度”的门槛。

水印文字的增大效果,又带来了2点好处:

对于新朋友的结识与老朋友的关注上,降低了快速了解一个人的门槛。

  • 通过头像进入我的朋友圈,快速往下翻浏览的过程中,无须打开某条具体的动态,即可看到我的每日坚持与打卡天数的进度;

对于生产者(作者)而言,降低了统计与校对的门槛。

  • 进入我的朋友圈主页,无须打开某条具体的动态,快速浏览的过程中,有助于打卡日期的校对和查验。

(图14)

1.4版本

打卡地点上新增区县坐标

(图15-摄于AM06:33)

第595天,2018年10月5日:

十一期间,在外游玩。

问路时,发现当地人民对于该市的名称无感,认为那里属于市区。

指路时,当地人民习惯性的称呼到具体的区县。

这天早上,我便在朋友圈的打卡上新增了区县的坐标。

在这之后,打卡地点这一维度,也成为了日签里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

1.5版本

将AQI专业性的词汇替换成大众能看懂的空气质量

(图16-摄于AM06:38)

第650天,2018年11月29日:

考虑到,很多人对空气并未有过额外关注,好友刷朋友圈,浏览到我在朋友圈的打卡日签,可能不明白AQI的含义,甚至还会造成困惑。

于是,我用简单的“空气质量”代替了相对专业的“AQI”。

该问题的延伸,就是如何将产品经理的想法,转化成用户能读懂的语言,就是如何接地气、说人话。

1.6版本

优化打卡地点,以车牌号代替省市;优化空气的显示,以突出当日质量为主

(图17-摄于AM06:34)

第676天,2018年12月25日:

考虑到打卡地点的拼写上,该地点一直是常驻区域,且拼音字符过多占据的面积过大,每天日签上这么高频的显示略过冗余。

其中关于日签中的地区,我一直用拼音代替着汉字,考虑有2:

1. 希望用户在一早醒来刷朋友圈时看到我的日签,可以稍微动点脑。

  • 拼写时读一下,毕竟有关今天的空气与天气,影响你的出门体验,而不至于满满的起床气瞬间划过;

2. 出于个人隐私的考虑,有意去弱化所属的地点与坐标;

  • 不同于之前只显示城市的拼音,如今要加上具体的区或者县,字符上限可能要占据20~30个字符的空间,朋友圈动态中一行的位置明显放不开,要起到换行的效果。(内地省市的名称主要以2~3字为主,边际条件下需要15个拼音字符的空间,比如浙江杭州:Zhe Jiang Hang Zhou;若是再加上区或者县的拼写,使用的空间就会轻松就突破15个字符;若再是一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名称可能会更长,占据的空间明显就更不够用了,再想要用一行字符的空间表达打卡地点也就更困难了;并且如果以后在境外的话,实现难度就更高了)。

那么本期优化的目标就变成了:在新增区县条件的情况下,以不影响整体观赏性与可读性的前提中,如何不过于暴露个人隐私且更好的展示打卡的具体地点。

新增区县坐标的打卡地点:

  • 不影响观赏性(不能破坏整体格式);
  • 不影响可读性(不能损害文案内容);
  • 不要过于暴露个人位置的隐私(尽可能弱化、朦胧);

由于当时来杭不足1年,逛街中总是会无聊到留意各个车牌号,并且在看到熟悉的地区车牌时,总会想起有关与那座城市的羁绊,突然欣喜若狂,发现车牌号代码完全符合我的诉求:

  1. 车牌号代码具有统一性规则,且知名度较高,对用户的教育成本低;
  2. 可以将城市名称的拼写,统一缩至2个字符的空间,如杭州:hang zhou→浙A;
  3. 有助于我了解各城市的车牌号规则与省市的简写,其中还学到了些有意思的冷门知识;

这个问题解决后,又顺手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空气质量与指数的显示问题。

其实优化的范围很小,如果不仔细观察,是很难发现变化之处的。

我只是将图11中第三行,「空气质量良:93」的“冒号“向前移动了一下,效果就变成了图12里的第三行「空气质量:良57」。

不同于PM2.5的表达文案(PM2.5:33),“冒号”在前,指数在后,重点在于向用户表达当前的具体污染程度。

文案中空气质量的“冒号”前置,带来的不同影响在于,图12的效果是我有意弱化具体的空气质量指数,希望可以直接告诉用户当前的空气到底是优、良或是更差。其实很多人对具体的数值不感冒,即使最后的数值是999,却还不如我直接告诉你一句,今天的空气质量严重污染,阅读时在认知层面也更方便大脑的记忆。

1.7版本

优化气温展示,解决零下摄氏度时的表现方式

(图18-摄于 AM06:32)

第679天,2018年12月28日:

入冬后,随着江南第一场雪的到来,气温极速下降,直逼零下。

终于在元旦前的第3天,到了零下负1摄氏度。

略显尴尬的是,之前在广州工作,常年太阳高挂,气温都是20度上下,出门短袖短裤,闲时冰淇淋填饱,已经太多年没再体验过像样的冬天了。

所以,日签面临的第一问题就是,气温中出现了零下度数的时候该怎么表达?

比如图17中的气温是12°-8°,中文阅读起来,即是12度到8度。

图18中,优化为5°/-1°,首先保留了阿拉伯数字的规范,“-1°”意味着零下负一度;其次,用“/”代表了当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范围空间,中文阅读起来为5度到零下负1度。

1.7.1版本

进一步优化气温读书的展示,以“~”替换“/”,代表两者之间的范围空间

(图19-摄于AM06:35)

第680天,2018年12月29日 :

这是一个小版本的快速优化:

考虑到杭州毕竟属于南方,即使在冬天,气温处于零下摄氏度的情况也并未常见,若是为了形成统一的规范,以后气温零上摄氏度的时候也用“/”表示当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范围空间差的话,用户理解成本有些过高,搞不好,还会被骂做脑残的设计,仔细想想自己的吐槽,还真的挺多的呢,2333还是要做个善良的人啊。

于是改用以“~”替换“/”,代表两者之间的范围空间差,这天的气温就变成了:4°~-1°(4度到负1度)。

这样看起来,是不是更加方便理解了一些呢?

2.0版本

摄影博客化,将打卡照片规范运营

(图20-摄于AM06:39)

第713天,2019年1月31日:

我将其定义2.0,摄影博客化的起点。

仔细看下日签中的照片,可以发现图片形状变成圆形的了,并且照片好像也没那么丑了,原因在于我拍摄完微微处理了一下。

将拍摄后的照片形状,由正常的方形改为圆形,带来了以下变化:

  • 降低了拍摄难度,提升了照片的观赏性。
  • 聚焦了镜头景色,视觉体验更具代入感。
  • 创造照片新规范,区别出了日签与动态。

如下方图21所示,分别有圆形和方形两种。

从形状里的区分,我定义为:

  • 圆形,代表打卡日签照片;
  • 方形,代表发布正常的朋友圈动态;

(图21-微信APP-我的-相册)

坏处同样明显:

拍摄时水印的干扰性过强,导致返工率增加。

  • 将方形的图片调整为圆形,镜头聚焦后,空间更加有限,水印占据的空间过大就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
  • 拍摄前水印放的位置过偏,调整为圆形后可能会超出边界,无法完整的显示水印;

拍摄时需要先模拟大概圆形的空间,将水印位置居中的时候注意不损害照片的景色,然后再还原拍摄,就这样频繁测试,因此花费在拍摄的时间更久的了。

讲到照片的拍摄了,那就再多讲下,关于照片,我对它的期望更大,花费的心血也更多。

景点的寻找、镜头里的捕捉、拍摄的风格、处理的效果

近两年的打卡日签,太多人吐槽我的拍照水平,没办法啊,直男的镜头所向无敌。

现在我完全将朋友圈当成摄影博客在运营了,经过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想能不能在早上6点半前赶过去然后拍下来,完成日签的打卡。只是奈何拍照技术太菜,无法很好的将看到的景色呈现给用户。

对于拍摄取景的初衷,我的思考出发点:

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生活痕迹,热爱生活并不是热爱远方。

  • 假若今朝离开所在地,离开这片奋斗过的土地,再次去往他乡,当回顾这些照片时,即使是曾经每天见到不以为然的道路与街灯,回忆也会扑面而来。想到以前总是眺望外面的世界,总以为诗和田野在远方,其实就在脚下呀,未曾达到过的远方,哪有途中归来的家乡好看呢,那些羁绊都是少年美好时光。

对于拍摄的题材内容:

  1. 以宣扬文化为主题,建立“连载”的期待;
  2. 以花草为主,赏心悦目的同时,为人带来一种植物生命力的希望与盼望;
  3. 天空与太阳,其实夏秋与春冬的的清晨都是不一样的;
  4. 道路与街牌,清晨6点的城市,你见过多少;
  5. 街边的路灯,冬夜清晨的路灯,夜色里的昏暗,被衬托的格外光明;

2.1版本

区分照片内容,为天空类型加以印章点缀

(图22-摄于AM06:16)

第745天,2019年3月4日:

日签中,有时会有拍的纯天空照片,其实这些照片拍摄的场景无非就2个原因:

  1. 自己没能提前在被窝里爬起来,比较仓促不够出去拍摄的时间了;
  2. 雨天导致清晨没法顺利出去,索性干脆就偷懒了;

考虑到纯天空类型的照片,缺少美观度,就在旁边处新添了个印章的点缀,辅助提升照片的观赏性效果,浏览的时候不至于过于单调。

2.2版本

圈外圈的形状,作为照片连载系列的新规范

(图23-摄于AM06:33)

第746天,2019年3月5日:

拍摄后将照片调整为圆形,又额外加了个圈,用来表达该照片为连载题材的内容,外观上加以处理,进行适当的系列区分;

只是需要注意,照片处理时需要兼容美观度与镜头感。有的滤镜风格与拍摄风景或者水印冲突,可能会产生抵消或者模糊的效果。

2.3版本

持续运营中

……

需求池管理

已登记在册的需求:

1. 出境场景下的打卡地点。

  • 彼时,打卡所在地的规则就变成了:国家简写+该省市(州)的车牌号+该区县的拼音;

2. 温馨提醒中,展示短时预报与空气质量的出门提示。

面临的问题含:

  • 文案过长导致的隔行展示效果;
  • 短时预报的各场景文案规范;
  • 空气质量的文案提示规范;
  • 天气与空气交叉场景下的文案组合规范和形式;

3. 新增拍摄的不同类型组照片的规范定义。

  • 连载系列的照片,以圈外圈的形状表达,意在突出文字,宣扬与传播社会精神;
  • 街牌系列的照片,用国风的滤镜呈现,着重刻画复古感,以后回顾时,情绪自会浇心头;
  • 其他类型的照片,尚在探索与尝试中;

风险登记册

风险即需求,需求即机会,这也算是潜在的需求池:

  1. 一定要睡午觉。第一条竟然是这个,惊不惊喜…….由于每早6点,定点醒来外出打卡。故,前一晚上的睡眠时间有限,中午一定要睡个午觉补充下,下午才有干劲。
  2. 提高摄影水平。既然将日签当做摄影博客进行运营了的话,那就要在摄影专业上下更多功夫了,提高照片的观赏性,而不是仅靠一份坚持和情怀去卖弄;
  3. 照片水印问题,仍在持续寻找更好的表现形式。要求有三点:(1)水印占据的空间位置小;(2)水印位置支持手动移动;(3)水印内容上显示年月日,尤其是时间可以精确到时分秒,最好内容上可以支持自定义配置,而不是自定义输入;
  4. 寻找个可以将照片调整为圆形的相机作为备用。本人是先使用华为P20自带的相机拍摄,然后再进入Dcamera 这个软件对照片进行简易处理,万一某天该APP出现bug或者gg了,无法正常登录的时候可以快速的切换其他解决方案,不至于影响每天日签的运营;
  5. 打卡时提高天气与空气的准确度,至少是保持气象台最新观测效果;
  6. 打卡前,复核一遍。好多人问过我用的什么软件,是不是机器人每天编辑,其实全都是我自己人工输入,逐字打上去的,每日形成习惯后,容易产生懈怠,不免有时会出现比较低级的错误,出现个别错别字。

结语

体验心得

为了这个事情,两年多动摇过无数次。

最大的阻力有二:

  1. 来自他人。尤其是每日朝夕相处的同事,上班的时候他们会吐槽我的天气预报不准,害得他们穿少了or穿多了,没带伞被淋之类;
  2. 来自本人。每天早上都在与被窝做斗争,这两年多每次转季节尤其是入冬,早上6点爬起来,出去找景点拍照,极其煎熬困难,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适应,过了适应期变成习惯就更想哭了。

上述众版本的迭代,大多都是自发优化,由于平时不爱社交,发完朋友圈也没什么人点赞鼓励,索性早就关闭了朋友圈。

对于“脱圈”的我来讲,剩下的唯一途径,就是现实中的反馈了,奈何朋友间的吐槽,有时候会过于”激烈”,距离友尽被祭天,有时就差那么临门一脚了。

死磕自己,带来的改变或者说是好处,也是明显的:

  1. 令我知道早睡的重要性,帮助我养成不熬夜的习惯;
  2. 可以从早到晚,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完整的一天;
  3. 立下了或者说找到了更多的Flag;

傻人干傻事,坚持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两年多的运营积累,大小数10个版本的迭代优化,它从最初一张照片的日签,变成了天气+空气的预警提示,到如今的摄影博客。

所有的坚持,只是源于一个早起的idea和一份好奇心的驱动。

这份好奇心带来的坚持,驱动着我后续一切的学习行为与路径。

让我明白了一些算不得冷门但也有趣的知识:

  • 天气的观测手段与构成因素;
  • 气温的短时效应与传播;
  • 空气质量与污染的影响物与来源;
  • 各地区的车牌号规则;
  • 影响摄影美观的主要因素;
  • 植物花草的生命性;
  • 花卉间的种植玩法;

让我明白了:

  • 坚持下去是否有价值不重要,因为坚持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 坚持或许很简单,就是傻人干傻事,傻傻的坚持,傻傻的干;

好产品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一款好的产品就是生活方式、生活理念与生活价值观的表现与传承。

  • 它能做到的,不只是让你知道做个优秀的人,而是直接引导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 好产品,是充满真诚与正气的,用户感知到后,自会将这股传承之美传递出去;
  • 好产品,不只是用来改变世界的,而是创造世界的;

对于产品经理的看法:

好奇心、理想感、乐观、满血复活、不断进化

  • 怀揣理想感的好奇宝宝;
  • 自娱自乐,死磕自己,会找乐子;
  • 再生能力强,治愈自己,不断进化;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产品经理还是个SB,自以为脑洞大,净提些脑残需求。

这点毋庸置疑,不信你听听程序员们的吐槽心声……

产品经理不只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能量

产品经理最核心的就是价值观,大道至简,就是最基本的人性常识。

价值观(常识)孵化出来的产品,才更容易感染到用户,而不是一味的采用技巧与套路。

这些常识还有很多,倘若你愿意相信,它就是满大街刷在墙壁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摄于余杭·仓前·朱庙社区)

 

作者:什么熊,成长中的产品经理,目前在杭州,努力趴活中……求职电商/金融/新零售/AI等相关领域的增长/数据/风控/搜索产品经理等职位。

本文由 @什么熊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一件牛逼的小事

    回复
  2. 666666迭代速度好像有点慢😂😂

    回复
  3. 一针见血,所见略同23333

    回复
  4. 哈哈,笑出声

    来自广东 回复
    1. 笑啥啊?

      回复
  5. 如果我要不是暗恋你,你人这种应该已经被屏蔽了。
    加油,棒棒的

    来自江苏 回复
  6. 如果我要不是暗恋你,你人这种应该已经被屏蔽了。

    来自北京 回复
    1. 哈哈,真相出来了

      回复
    2. 怪不得好友越来越少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