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还没有对象?要不试试用运营思维找找

13 评论 8549 浏览 19 收藏 10 分钟

垃圾桶都是成双成对的,你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对象???

今天分享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如何用运营思维找到对象?

你可能觉得:“做运营”和“找对象”完全两个范畴的概念,怎么能扯到一块?但其实细究起来,这两者有很多相通之处。甚至,一位优秀的运营按道理是不应该找不到对象的,如果找不到,原因很可能是:他还没有开窍。

为什么这么说?今天我把这套思路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

找对象是一个“产品营销”问题

“做运营”和“找对象”之所以在本质上相通,是因为两者干的其实是同一件事,都是在构建关系。运营要构建的是产品和用户之间的关系,而“找对象”这件事,构建的则是你和那个TA之间的关系。

对一位运营人来说,要想使产品与用户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首先要获取到足够多的精准用户,接下来还要为这款产品营造良好的品牌形象。而对于找对象这件事,要做的也大同小异,首先要接触到足够多的适龄单身异性(精准用户),然后还要做好自己的形象管理(品牌包装)。

所以,如果我们将自己看做一个“产品”,那么“找对象”其实就是一个“产品营销”的问题。

你可能觉得这个观点有点抖机灵。但是运营的很多方法论以及思维模型,其实都可以套在“找对象”这个话题之上, 并且一旦用运营的视角去重构“找对象”这件事,就会得到很多有意思的观点或者结论。

比如说:接下来我们就用“漏斗思维”,来帮助大家重新理解“找对象”这件事情。

找对象中的“漏斗思维”

漏斗思维是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模式。这是每一位运营人的底层思维模式之一。

什么是漏斗思维?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我们要为一款文艺小清新类APP做运营,目标是一个月内将APP的日活做到1000。要完成这一目标,一个大概的工作思路可以分三步:

  • 第一步:首先要让这款APP在目标人群面前获得足够多的曝光,为达到这一点,我们可能会去搜集一些文艺类的社区做推广,如:豆瓣、网易云音乐、简书。
  • 第二步:搜集完之后,我们就要去这些社区做推广了,推广目标是让用户下载APP,用户下载是一个关键的运营节点。这标志着我们对用户的运营可以从产品外,转向产品内了。
  • 第三步:用户下载了我们的APP后,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成为APP的活跃用户。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运营手段,尽可能的提高用户打开APP的频次,并延长其在APP内的停留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提升日活。

这么一整套的工作思路,其实可以转化成一个漏斗。按关键的运营节点来区分,这个漏斗相对应的可以分三层:

  • 漏斗第一层:APP在目标人群面前获得了足够多的曝光。
  • 漏斗第二层:用户下载了这款APP
  • 漏斗第三层:用户成为APP的活跃用户

在这样一个三层漏斗中,漏斗每向下运转一层,都要流失一些用户,这基本无法避免。我们只能尽力控制流失用户量的规模。所以,转化率是评价漏斗模型优劣的标准。一个漏斗模型流失的用户越少,这个漏斗的转化率就越高,这个漏斗也就越优质。

怎么计算出一个漏斗模型的转化率呢?

很简单,假设我们在APP正式推广之前,先做了一次小规模的测试:我们将这款APP曝光给100个精准用户,最终的数据是:有70个用户下载了APP,而这70个用户里每天都打开APP的大概有10个。

那么从这个数据看,最初始的100个用户,经过漏斗的层层筛选,最终转化出了10个活跃用户,这个漏斗的转化率就是10%。

一旦掌握了这个漏斗的转化率,我们就可以推算出来:如果要给这款APP做到1000的日活,我们要把这款APP曝光给10000个意向用户。

一般来说,转化率和两个因素相关:

  1. 产品本身的好坏;(产品定位、用户体验等)
  2. 运营人员的运营策略。(文案引导、转化路径等)

所以要想提升漏斗的转化率,我们一般也只能从上述两个角度出发。与转化率的高低息息相关的是漏斗所需要的流量,当要达到的日活目标恒定,那么转化率越低,这个漏斗所需要的流量就越多。

ok,理解了上述内容,我们再回到“找对象”这个话题上来。

站在产品营销的角度来看,“找对象”的过程,其实就是把自己这款“产品”,在异性面前营销推广,并尝试转化一位异性“买单”。

如果用漏斗思维重构这一过程,这个漏斗大概可以是这样:

  • 漏斗第一层:触达足够多的异性,并获取到联系方式
  • 漏斗第二层:第一次约会—见面、吃饭…..
  • 漏斗第三层:第二次约会—喝咖啡、看电影…
  • …..
  • 漏斗第N层:牵手,确定恋爱关系

这样一个漏斗其实也是层层筛选的。假如现在有一位叫小A的男生,他约了100位女生出来见面吃饭,其中答应他的有70个;这70个女生吃完饭感觉小A这人还不错,继续第二次约会看电影的有50个;50个里面继续答应第三次约会喝咖啡的有30个……

就这样依次类推,随着漏斗不断向下迁移,所剩下的女生也越来越少。如果这100位女生,经过层层筛选,最后确定关系的有3个,那么这个小A的转化率就是3%。

我们都知道小A的这种做法,肯定是个渣男没错了。他的转化率很低,只有3%,他能找到女朋友,完全是因为他在流量上占据优势。那么作为一名渣男,小A想提高自己的转化率,他应该怎么做呢?其实这里的转化率和上文提到的类似,和两个因素相关:

  1. 小A这款“产品”的好坏,包括:颜值、财富值、智力、谈吐等;
  2. 小A的运营策略,即他的撩妹套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转化率,这个转化率大概可以视作这个人在婚恋市场上的魅力值。当转化率不够的时候,要想找到对象,我们只能和小A一样:在流量层面想办法。

事实上,作为普通大众,我们的转化率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曲线,也就是说,转化率极高的人很罕见,转化率极低的人同样也很罕见。

所以,能不能找到对象,其实是一个流量问题:你是不是给你的漏斗提供了充足的流量了?

好了,讲了这么多,其实就是给大家把“找对象”这件事,放到了运营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一番。

那么回到题目中的问题:如何用运营思维脱单?

无非两方面,提高自身的转化率和扩大自己的流量。如果感觉有点意思,可以分享给你身边单身的朋友。如果能帮助一位朋友脱单,也算实现了这篇文章的价值。

 

作者:苏谈彬,公众号:苏谈彬

本文由 @苏谈彬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渣男是不是都是这个思路

    回复
  2. 流程是对的,可能要反过来一下。先要在茫茫人群中寻找对象(用户群体),然后找到对象了,就开始打扮自己(产品开发),打扮好了之后就要开始尝试和对方接触,差不多几次接触下来彼此有所了解了,就可以开始展开追求攻势了(运营推广),最后终于经过自己的各种手段讲对方骗(确)到(定)床(关)上(系)。

    回复
    1. 哈哈。你这是C2B模式,作者是TO C

      来自广东 回复
  3. 呵呵 这种方式找对象,有点扯

    来自湖南 回复
  4. 不错

    来自江苏 回复
  5. 这跟相亲就是一个性质

    回复
  6. 简单来说就是广撒网再挑选

    回复
  7. 写的不错

    回复
  8. 角度是错误的,人不能像app功能一样自动的,无情绪的,无差别运行

    来自北京 回复
  9. 总的来说,自己本身要够优秀,然后会和女孩子相处,然后让七大姑八大姨帮自己宣传就好啦 🙂

    来自北京 回复
  10. 获客成本极高。每个流量都经过吃饭看电影送礼等等情况之后。自己就光了。

    来自北京 回复
    1. 雀食

      来自江苏 回复
    2. ROI极低

      来自江苏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