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就没有什么增长黑客
“增长黑客”的概念到底是真实存在,还是互联网造词而已?
昨天看到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标题叫做《增长黑客,一种毁灭公司的架构》。整篇文章痛斥了这两年互联网行业非常热门的“增长黑客”概念。
作者甚至提出了“重要的事情不一定必须精确衡量”这种开历史倒车的观点。
人总是这样,要么极左,要么极右,要么把它吹上天,要么把它贬到死。
所以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增长黑客?
人们对增长以及增长黑客的误解
很多对互联网行业不是很了解的人,会对增长以及增长黑客有着以下这些误解:
(1)增长黑客的工作就是烧钱买用户,就是拉新。很多人对增长黑客的认知为,烧钱买用户,做大用户量之后,帮助企业走上“快速增长-融资-上市-圈钱”的道路。
增长黑客的定义为:依靠技术和数据的力量来达成营销目标,而非传统意义上靠砸钱来获取用户。
营销目标有很多:拉新、活跃、留存、转化、自转播、复购、首充,这些都是营销目标。把增长单单的定义为拉新,而且还是烧钱拉新,这种理解太片面了。
(2)增长黑客的工作就是通过ABtest来测试按钮颜色。有些人看了国内的那本《增长黑客》,非常主观的认为增长黑客的工作就是更换页面布局,更换按钮颜色,更换按钮形状……
虽然觉得这种想法实在是有些“弱智”,但因为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所以我还是简单的解释一下。
增长黑客确实要测试按钮颜色,测试按钮形状。可这么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发现页面的注册转化率比较低。希望通过更明显的注册按钮位置,以及更显眼的颜色来引导用户完成注册。
注意!!!这不是增长黑客工作的全部。增长黑客有着一套严格的工作流程。
增长黑客的工作方法论
增长黑客主要依靠技术和数据的力量,通过小成本快速迭代的方式,来达成营销目标。
具体步骤如下:
“设置目标-分析现状-提出方案-开始小规模测试-收集数据复盘-验证成功大规模推广”
在这个流程当中,设置的目标要做到可量化,要用数据分析现状,提出的假设性方案要有数据依据,执行方案时要全程监控数据,复盘也要通过数据来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一件事情,你不能量化它,你就不能管理它,你就不能增长它。数据是解释这个商业世界的根本。
所以我特别不认同那句“重要的事情不一定必须精确衡量”。越是重要的事情越是要精确的数据衡量。
不能衡量的事情压根就不应该去做。很多传统负责品牌营销的人员,会有这样的问题。做了投放,但是效果很难评估。
宝洁在2017年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在一个季度刻意的砍掉了1亿美金的广告费用,结果发现宝洁全年的销量没有任何的负面变化。
这就是传统品牌营销人员工作方式的弊端,“不能衡量广告费用对产品销量的影响”。品牌营销人员到底花了多少,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的“1亿美元”?
增长黑客被广大互联网从业者信奉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做的的事情,都可以用数据衡量。
我用数据告诉你,现状为什么是这样的。
我用数据告诉你,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测试。
我用数据告诉你,测试结果的好坏,以及原因。
为什么国内少有增长黑客的成功案例?
你可能会问,既然增长黑客这么厉害,那为什么在国内很少听到增长黑客的成功案例?
影响增长黑客在国内发展有如下几个原因:
(1)产品还没有达到PMF就要增长。有在重庆做共享单车生意的,我们都知道重庆多山路,在这样的城市骑车本身就是伪需求。这种产品从它诞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会快速死亡。这样的产品没有办法增长。
(2)绝大多数公司没有一个“增长”的架构。增长黑客这个概念要公司从上到下推进。增长黑客需要调动开发资源,设计资源,产品资源。
听听身边产品向技术提需求时,双方的口气吧。如果没有由上至下的统一推进,单单依靠某个人或者某个团队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增长。
(3)前几年的互联网红利,让公司有更快速增长的选择。想想2013~2017年,那时候大家没有精细化运营的概念,有钱就直接买用户。反正移动端的用户还在增长,可以用钱快速解决的事情,要什么增长黑客。
以上这3点原因都在制约着增长黑客在中国的发展。可随着流量红利的消失,以及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相信真正懂得增长的互联网人会变得越来越抢手。
增长黑客是互联网行业创造出来的?
本篇文章的前1600字,你可以理解为,我在向非互联网从业者解释增长黑客这个概念。那下面的几百字,我想和互联网从业者聊聊我认为的增长黑客。
增长黑客不是互联网创造出来的。“设置目标-分析现状-提出方案-开始小规模测试-收集数据复盘-验证成功大规模推广”的方法论很早之前就存在。
想想我们国家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想想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的首批试点城市,想想我们的房产税,想想我们的二胎计划,是不是和增长黑客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的邓公难道是增长黑客第一人?
你把历史再往前推,你会发现增长黑客早就存在了。
说到底,所谓的增长黑客只是一个已经存在很久的认知方法论。很多传统行业的管理方法论跟增长黑客一模一样,比如PDCA循环。
人类没有发现空气之前是怎么呼吸的?
增长黑客同理,聪明的人一直在用这种方法论来理解这个世界。很多人只是没说出来而已。
很多人质疑增长黑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一小部分互联网从业者把“增长黑客”这个概念吹的太狠了。而明眼人都知道,这个理念在互联网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所以不要总是用什么增长黑客标榜自己,你本来就应该采用这种认知方法论来工作。
这世界根本就没有什么增长黑客,或者说人人都可以是增长黑客。
本文由 @首席增效官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不知所云呐,万能的文章~
大概lucking coffe 首席增长关用的就是这套理论吧,大量砸钱,获客,然后融资,上市,圈钱。哈哈哈~~~
很多人也在看这家对标星巴克的咖啡,最后会是什么结局
深有同感,其实这个方法我们一贯有了,尤其是在运营和产品的工作中。但是增长黑客这个概念提出的比较明确,而且更加形象和系统化,导致很多人认为是个洋盘的舶来品。
想想自古以来人类就应该如此,比如适者生存:比如马太效应;比如兵家之争…………很多场景都用到了实验-正反馈-大规模推进-改进-持续正反馈等环节吧。
对的,这套认知方法论非常的成熟。古往今来有太多使用这套方法论的案例了。
嗯嗯,本来就应该这么做。
万事皆可增长黑客
没错,万事皆可增长黑客
不知所云呐,万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