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运营神器 | 漏斗模型
产品和运营是不分家的,产品经理必须懂得产品运营的相关知识,今天咱们来一起看一个产品运营的基本功——漏斗模型。
漏斗模型是什么鬼?
漏斗模型是一个看似简单的评判产品健康度的数据工具,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产品每一个设计步骤的数据反馈得出产品的运行情况,然后通过各阶段的具体分析改善产品的设计,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
漏斗模型符合自然规律
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发生相互之间的传递、转化时,一定会导致损耗,换句话说,你投入的资源不可能完全转化为你想要的东西。在产品设计中,也是一样,再牛X的产品也不可能达到100%的转化率(利润率可以达到或超过100%,但是转化率不行,这个需要强调)。
漏斗模型普遍适用于互联网产品:网站、APP、客户端,用户从刚进入到完成产品经理设计的产品目标时,中间的步骤肯定会发生损耗,在很多时候,这个损耗还很大。比如,用户进入一家电商网站,到浏览商品,到把商品放入购物车,最后到支付,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多的用户流失损耗,没有产品能够做到100%的转化。
AIDMA理论
AIDMA理论是漏斗模型的理论基础,它的基本要素如下图:
- Attention:关注
- Interest:兴趣
- Desire:渴望
- Memory:记忆
- Action:行动/购买
举个例子:
Glen公众号有5000粉丝,Glen写了一篇中等水平的文章,群发之后,不进行任何推广,一般一天之内会获得500左右的阅读量,有100个左右的朋友有更多的学习渴望,他们会收藏Glen的文章,便于以后学习、记忆,更有10个左右的朋友给Glen赞赏一些零花钱。
以上就是一个漏斗模型的简单例子,如果以盈利为目的,从5000到500到100到10,每一个环节都会有损耗,最后的用户付费转化率为0.2%。
漏斗模型应用
漏斗模型不只是AIDMA理论。
漏斗模型修正
AIDMA理论是漏斗模型的基础,但是时代发展到21世纪,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漏斗模型有了更多的内涵,在传统的Attention、Interest、Desire、Memory、Action之外,应该还有Share。
在产品运行的漏斗中,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产生让用户分享给其他人的交互点。这个社交网络的时代,用户愿意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生活。
漏斗模型应用
在产品设计的一些关键路径上设置数据反馈点,定时收集数据,进行漏斗传递的路径分析,得出产品运营健康度的评价。
举个例子,需要通过漏斗模型分析某流量型APP的游戏营收健康度。这款APP的日活是400万,每天APP内“游戏中心”的游戏下载数是2万,日付费金额是5000,每日平均付费人数是80人。借由以上关键数据反馈点,可以得出每一步的转化率:
付费人数/下载次数:0.4%
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55元
根据转化率水平进行产品设计的优化:付费人数/下载次数比率偏低,则考虑是否是产品设计方面的展示不够明显,或者是运营活动没有做好,总之能够通过数据去分析产品的健康度,做出针对性的产品改进方案。
反向漏斗
有时漏斗模型也可以逆向使用,推断产品正常运行所需要的一些基本要素。比如一个主打弹幕的视频网站,用户在一个视频窗口需要热闹的弹幕,至少需要20个人同时在发弹幕。我们假定普通用户中有10%的人会主动发送弹幕,那么这个视频窗口至少需要2000人同时在线才能够让弹幕热闹。从主页点击到该视频窗口的转化率最多也不会超过10%,那么要保证该网站一个视频窗口弹幕能够热闹的发送,网站首页的PV必须超过20000。
由以上的推断,得出了一个网站的弹幕正常运行的要求,依次可得出该网站产品每日需要的流量,根据流量要求即可策划索取所需的资源了。
感谢阅读!
#专栏作家#
Glen,微信公众号:JiGlen,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名来自中山大学的产品经理。爱看书、喜欢码字、愿意走出去看世界。产品路上刚起步的新人,不喜欢严肃、高冷的氛围,喜欢在幽默中完成任务,力图成为史上最幽默产品经理,欢迎交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请教下,怎么计算得出至少2000人观看的
想问一下,文中案例提到:
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55元
这个怎么算的?
好理解~这样看生活里有很多漏斗模型啊!购买行为应该都属于,那……相亲应该也是吧 😈
可否增加一些文章深度?
20个人同时在发弹幕。我们假定普通用户中有10%的人会主动发送弹幕,那么这个视频窗口至少需要2000人
语文老师 教的数学, ➡
也看到了
请教下,怎么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