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内容策略:如何更好的运营自己的账号?

3 评论 11539 浏览 69 收藏 14 分钟

如何成为点赞百万的知乎大腕!你应该要了解一下这些知识。

24 号凌晨,《复仇者联盟4》上映,朋友圈瞬间被“剧透与否”占领,电影院秒变春运火车站。没抢到电影票的你无所事事地打开知乎页面,忽然发现:已经有这么多跟复仇者 4 相关的问题了啊!

干货:复仇者 4 上映,我能在 3 天内靠科普吃瓜群众冲上知乎热榜吗?

图 1.图片来源于知乎

然后你暗下决心,我要认真回答这些问题,成为点赞百万的知乎大腕!不过,点开回答你才发现,高赞的回答有时候就一句话,有时候长的像论文,到底应该怎么办?接着,你陷入沉思……

前段时间听了一场大象老师关于“知乎运营”的主题课程,在此,将所习得的主题内容和自我感受加工,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知乎到底是啥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由于个人认知以及所处环境的差别,每个群体对于知乎的定义和理解并不相同,在这里,普通人对于知乎的态度和定位,大概可以分为以下 4 种:

1. 权威的平台

许多人把知乎摆在了一个十分权威的高度,这里是小众权威的聚合地,在这样的平台上,人们愿意去相信这些参与者的分享。因为这些分享的内容足够真实,设身处地的场景让大众心服口服。同时,由于知乎对广告营销贴的把控,保证着整个平台的内容回答质量,大众愿意去“知乎一下”,检索自己的困惑以及各种人间百态的疑问。

2. 藏龙卧虎

了解知乎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在知乎上,有很多专业领域的大咖,他们在运动、美食、科技等领域颇有自己的见解,在自己了解的范围如数家珍,尤其是那些在知乎上带有蓝色 V 标识的大腕,他们长期专注于某一领域,沉淀下很多旁人无法触及和追逐的干货,这些在生活中很难遇到的人群,却会在知乎中为你答疑解惑。

3. 素材来源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把知乎当做第一手信息的素材来源,只要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字,就能获得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在纵向上有相关的延伸,在横向的维度体系中也会有相应的拓展。许多人在整理文档、写论文、查资料的时候,直接把知乎当做一个优质且免费的素材库,从中寻找希望得到的信息。

4. 只看不输出

如果说回答的快感能让作答者兴奋不已,那么一定还存在着让“潜水”群众乐此不疲的气息存在。很多情况下,“浏览”“吃瓜”是普罗大众愿意参与的事情,只需要拿起手机“刷”出来这些正在发生的事情,既可以从头到尾了解个中缘由,又懒得发表看法和评论,“吃瓜群众”愿意付出时间在平台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同时,对于一个普通路人来说,在他的认知思维中,每个档次的使用者对于知乎平台的使用体验也是千差万别。

当然,处在最底层的,可能就是“我”——一个普通的使用者本身。这里说的“底层”并不是说真的产生了阶级划分,而是从优质答案的贡献角度来讲,一个普通的“我”可能很难产生一些有价值和意义的回答。

第二层,就是一些抖机灵的段子手、精英级路人、乙方公司等。这批使用者在对问题灵敏度、话题热度等把控上要高于普通路人,他们善于把握时机、追逐热点,巧妙地抛出自己的观点,最大限度地与提问者的诉求契合。

第三层,专业的机构账号。该类账号已经可以算作专业机构中的“网红”,他们对自己的定位把控清晰,并且已经有稳定的粉丝群体,有些类似微博上的大牛官微,经常一呼百应。由于专业机构账号带有自己极强的产品属性,大众更愿意把他们视为此领域的专家。

第四层,行业精英 KOL。如果说普通路人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和小机灵鬼的劲儿放在回答中,那么行业精英 KOL 的重点就是——剑走偏锋,出其不意。处在链条上部的行业精英 KOL,善于发现常人忽略的“点”,他们往往从一个出其不意的角度横切进来,让受众在他的内容中收获到与众不同的满足感和快乐。

二、知乎的内容策略

在展开讲述知乎的内容策略之前,首先要明确知乎平台的规则,概括来说有以下 3 点:

  • 第一,价值观正确。基本的互联网使用准则,不再过多赘述。
  • 第二,不要假装科普。科普需要一定的内功,当我们内功不足的时候,还是站在经验分享的角度上,而不要假装、强行科普。
  • 第三,多次确认。对于专业的回答内容,我们应该多次确认其准确性,避免误导受众。

这三点基本可以称为知乎平台的使用准则,那些让人耳目一新的经典回答,几乎都建立在这三点之上。而在内容层面,知乎也和其他的内容平台有所差异,知乎的内容策略,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

  • 首先,有人看的内容才是好内容。像文章开头说的一样,《复仇者联盟 4》 火得一塌糊涂,朋友圈、公众号几乎全是“剧透党”与“非剧透党”之间的战争,这从侧面说明,“复仇者联盟”这几个字就是大家关注度比较高的内容,在这样的话题中,成为优秀答案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
  • 第二,内容有所期待。一板一眼地回答问题,只能说明你的知识掌握得足够丰富,经验足够老道,但可惜的是,这样的答案很可能会石沉大海。知乎不是维基百科,受众想要的并不是标准答案,大家需要的是一种体验,一种有所期待的体验。
  • 第三,寻找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重要。与其全身心地扑在回答问题这件事上,不如倒回到源头,思考一下到底应该在哪些问题上全力以赴。

问题的关注者多少?浏览量多少?镜像问题有多少?点赞靠前的问题都是怎样的话风?这些都是我们在回答问题前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且,看待话题的时候,最好能按照宏观角度、微观角度等不同的维度对话题进行解答。

同时,由于权重判断的问题,每天回答问题的数量以 2-4 个为合适,过多的回复可能会被机器判定为营销行为。

三、优质的角度

很多同学会问,我一个小透明,收获了 1 个陌生人点赞,算成功吗?

当然算,能把自己内容推出去并获得路人的称赞,当然视为一种成功。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可以将内容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排位,从而确定答案的优质程度。

因为知乎的内容构成不同于微信微博,它的发酵期相对较长,需要一定的传播时间,所以,我们按照 3 天、14 天、30 天这三个时间维度,来介绍时间与答案之间的关系。

  • 3 天:我的内容足够优质吗?我的内容是否是受众喜欢的内容?我所产内容的传播度如何……3 天的时间,基本可以回答这些问题。
  • 14天:大概在内容传播后的第 14 天,足够优质的内容可能已经登上了知乎热榜。热榜上的内容拥有相当可观的阅读量、点赞量和浏览量,同时,热榜的内容会被推送到 App 的客户端,这一切,基本都基于这 14 天的流量积累。
  • 30 天:在内容传播后的一个月左右,足够优秀的内容可能已经多次登上热榜推荐,甚至已经收获百万次的点赞。同时,此类优质内容还可能被平台收录,再次被广泛传播。

于是,运营者应该不断地用合适的内容去寻找话题,争取用合适的角度匹配上恰当的时间,没准就能获得一次爆发。

而一个合适的话题,还应该满足普适性、信息差、持续运营、时间差、内容角度等多个因素,这些因素不断丰富你在知乎平台上的重量。在此,默默贡献出自己还在成长中的知乎小号,套用一些运营逻辑,为大家举例说明。

(1)选定业务领域

在当初建立此知乎账号的时候,基本是从目前我能兼顾到的业务领域出发,我希望能在用户研究相关的范围中,利用我在产品、运营、数据分析等领域中习得的经验和知识,在知乎上贡献我自己的力量,于是,我所回答的问题基本都集中在这些领域中。

干货:复仇者 4 上映,我能在 3 天内靠科普吃瓜群众冲上知乎热榜吗?

图 2.图片来源于知乎

(2)建立人设标签

我希望无论我的答案优质与否,我都是以一名鲜活的人物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而不是一个死气沉沉的答案回答者。我选择了一个我喜欢的头像,填写了我喜欢的相关内容标签,我希望大家在平台上看到的我,是一个真实的我。

干货:复仇者 4 上映,我能在 3 天内靠科普吃瓜群众冲上知乎热榜吗?

图 3.图片来源于知乎

(3)牢记产品核心定位

在知乎平台上活跃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牢记自己的核心产品定位,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回答风格、内容、范围应当归属在哪一个领域。有些问题霸占在热榜上,但超出了我的核心产品定位,此时,该类问题可能就不太适合我们过多的发挥。

(4)坚定内容的权威性

大家心里都明白,在万千知乎回答者中,我们的知乎号根本不值一提,但从个人的角度上来讲,对于我们有把握的问题,我们要坚定地相信自己可以表达自己认知范围内的权威性。

干货:复仇者 4 上映,我能在 3 天内靠科普吃瓜群众冲上知乎热榜吗?

图 4.图片来源于知乎

我们可以开通知乎专栏,把自己放在“专栏作家”的位置,定期产出所观所想,逐渐摸索到一些相关的经验和诀窍,慢慢开启我们的知乎之路。

以上是我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个人体验,希望能对正在读文章的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交流互动。

 

作者:研如玉,公众号(ID:SDResearch)

本文由 @研如玉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回复
  2. 一开始可以只回答问题,同时也能学习到大师的做法。慢慢练就内功,引起共鸣。

    来自北京 回复
    1. 耶✌️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