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微信、淘宝……那些成功APP的第一批用户都是怎么来的?

4 评论 8541 浏览 79 收藏 10 分钟

在做产品时,首先要彻底弄清楚产品定位,这样在获取第一批用户的过程中才能不出现大的偏差。

任何一个现在成功的公司都有一段曾经“苦逼”的过去,任何一个成功的APP都有一个从0到1的过程,正是因为它能成功的实现零的突破,才有后面那千千万万的用户裂变。而那些成功的APP是如何实现用户从0到1的突破,又是如何获取到他们的第一批用户呢?

QQ

QQ作为国内最老的软件、企鹅帝国两大社交支柱之一,有人曾评价其说:“腾讯的上半场靠QQ,下半场靠微信。”可见QQ对腾讯帝国的作用性毋庸置疑。正是QQ的巨大成功,才有后面一系列的腾讯产品靠着QQ庞大的用户数“轻而易举”的就获得了自己的第一批用户,并“发光发热”。而作为腾讯曾经的“用户输出基地”,QQ的第一批用户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回到中国互联网的上古时代-1999年,那个年代电脑价格昂贵普及率不高,加上拨号上网也贵,所以绝大部分人上网都是去网吧。当时上网最流行的不是说玩什么游戏,而是在同城聊天室里和不同的人聊天,比较有名的像“碧海银沙”聊天室。这种同城公共聊天室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无法建立点对点的个人联系,并且网友都是生活在当地的人,极大的限制的网友们的“热情”。

所以当突然有一天有人在聊天室里问“你有网络寻呼机”吗,加我*****?”没错,“网络寻呼机”就是QQ,当时还叫OICQ,就是这样QQ成功地从聊天室“截取”了一些同城聊天室里的用户。

此外当时的电脑软件杂志和报纸上面都有OICQ的介绍和下载说明,这也为OICQ导入了一部分用户;另外网吧预装也是一个重要的用户来源渠道,当时基本上每个网吧的桌面上都放着一个OICQ的图标,如果你不会使用,老板还会过来手把手教你怎么用,并会亲密的来一句暗示:“你看,这个也可以聊天,而且是私聊,除了搜到同城的还可以搜到其他地方的人,你懂的,嘿嘿。”

百度

百度最开始是给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做搜索服务的,2000年互联网泡沫爆发时,各大科技公司“哀鸿遍野”,纷纷减少各项不必要的支出,其中就包括网站内搜索服务。后来百度出来自己独立做搜索时,早已体验过的搜狐、新浪用户自然有一部分就跟过来了。

淘宝

阿里巴巴最早的业务是推广网络黄页,最早的一批用户便是通过电话黄页和上门拜访一个一个谈出来的,这应该算是互联网最早的“电话营销”了,当然这也为阿里锻炼出了一支能打硬战、胜战的“中供铁军”。

淘宝最初的一批用户是靠当时和各大中小站长合作,各大中小网站给淘宝导流导出来的。

微信

微信的第一批用户是从QQ邮箱导过来的,当时的微信在腾讯内部并不被看好,并且有来自手机QQ的压力,几乎没有获得任何的流量支持。无奈之下张小龙将微信的下载地址放在了当时他负责的QQ邮箱首页上,通过QQ邮箱的导流为微信引来了第一批用户。

小米手机

小米手机对“米粉”的运营一直被各大互联网公司模仿和学习。

第一批小米手机的“米粉”其实是从MIUI论坛里面发展过来的。当时做手机系统(MIUI)的时候,黎万强几乎每天都泡在论坛上灌水讨论,并且要求手下的工程师每天要回复150个帖子,每个帖子后面会有一个相应的状态来显示这个解决问题工程师的ID和建议被采纳的程度。

此外除了老板和员工的“亲力亲为”,小米还会时不时做一些“米粉同城会”的线下活动,邀请一些用户到现场来与工程师当面交流,参与了MIUI的设计、研发、反馈等。

这些极大的增加了用户的参与感和粘性,所以当第一代小米手机M1发布时,从MIUI“闻风而来的”米粉将M1一抢而空,并形成用户裂变。

Keep

Keep在项目启动阶段,通过“埋雷”成功地把keep推向了高峰。

一方面Keep的创始人王宁带领几个运营人员在知乎、豆瓣、贴吧、微信群和QQ群等几乎一切能利用上的渠道上发帖、回帖、讨论,由于内容质量高吸引了很多运动和减肥爱好者的关注,渐渐地成为了这些渠道里面的“意见领袖”,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当keep上线时,这些所有的意见领袖号和帖子同时推荐“keep”,Keep在目标用户群体中的一下子火了。

除了“埋雷”之外,王宁他们招募了一批4000多人的内测用户,王宁曾这样说:“这四千多个注册用户,像核武器一样,迅速爆发推广。这四千内测核心用户加上我们在新媒体里面埋的雷,两股力量一起往前推进就走到了今天”。

陌陌

社交软件的核心和稀缺资源是女性用户,尤其是优质的女性用户。陌陌在发展的时候就选择了新浪微博和QQ空间两个投放渠道,通过一些列专题文案推广,吸引了不少女性用户。

此外陌陌还专门砸钱去“拉拢”了一批空姐、模特、淘女郎、校花等优质女性用户为其产品站台,就这样“修得梧桐树,自有凤凰栖。”

小红书

小红书的第一批用户来自于微信公众号的导流。当时他们在公众号上发了一些爆款文章,然后在公众号设置回复机制,关注公众号回复xxx即可获取某某某攻略等,此外小红书还在当时的出入境管理局和排队的女人们一对一的“闲聊推荐”,用购物攻略来吸引这些目标用户们关注公众号。

到了2013年9月和10月,小红书的PC版和APP上线后,直接将公众号上的小红书粉丝导入APP,这就是小红书第一批用户的来源。

其他

爱彼迎:地推住不上酒店的外地参会者;

滴滴打车:B端地推出租车师傅,C端线上烧钱做活动;

课程格子:获取课程信息,深入校园进行地推;

今日头条:手机预装、手机应用商店推荐;

脸萌:应用商店推荐位,鼓励分享得到口碑传播;

知乎:创始人的科技圈朋友;

新浪微博:高价请明星大V入驻;

虎嗅:传媒圈内积累种子用户;

……

总结

在做产品之前,首先就应该要对自己的产品用户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比如我这个产品定位是什么?准备解决哪些痛点和需求?目标用户是哪些?这群用户的特点是什么?一般在哪里经常出现?有了这个最基本的认知,我们获取第一批用户的时候才不会出现偏差,而获取第一批用户的方法大致如下:

线上媒体及新媒体推广(公众号、微博、抖音、论坛),综合性或互补类app合作,电话营销等、手机预装、应用商店推荐、竞争产品截流等。代表产品如小红书、淘宝、微信、陌陌等。

线下:上门拜访、一对一下载指引、地推、宣传单海报、置换资源等。代表产品如爱彼迎、滴滴打车、课程格子等。

获取第一批用户后并不是万事大吉,后期我们的产品和运营还要跟的上,并要想办法让这批种子用户裂变开来,而这一切一切的前提是我们自身的产品过硬,切切实实地解决了某个痛点和刚需!

 

作者:马小帅帅,互联网铲屎官,微信公众号:非著名故事

本文由 @马小帅帅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不错很赞

    回复
  2. 现在看来都是大咖 当初看就是瞎胡闹
    产品没有好坏之分 是有技术的天才给世人的馈赠
    主要是用对地方 找到了客户群就有流量了
    反而是如何营销和推广才是从0迈向1的一大迈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