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模式,带你了解会员体系的底层逻辑
会员体系一直被视为维系消费者与企业之间密切关系的纽带,之前《零售威观察》曾经分析过最为常见、成功的会员体系设计,现在,我们不妨从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的角度来分析会员体系。
《零售威观察》认为,目前的会员体系主要基于以下5种基本框架:
- 传统模式
- 订阅模式
- SoLoMo模式
- 产业共享模式
- 未来模式
一、传统模式
最为传统的积分体系、顾客分级体系,本质上是消费者和企业在金钱和商品/服务上的互换。
因为商品、服务本质上很难产生差异化,因此传统会员模式下,很容易出现的就是消费者手(或微信)里有一大堆会员卡,但是根本不会去(或用)的情况。
二、订阅模式
在传统模式之上,订阅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会员不是免费加入的,而是必须支付年费、月费,进而换取企业提供的各类服务。
银行的一些高端信用卡的刚性年费就属于这一类,在零售领域,经典的案例就是Costco(好市多)和亚马逊:
线下端,Costco通过为消费者打造独特的“人货场”服务,让每一个进店用户都必须是会员(这里包括两类会员:一种是付费会员,包括年费60美元和120美元两类;第二类是由付费会员带来的免费“家庭卡”会员)。而从数字上讲,Costco最终收归企业的利润几乎也是和会员费相同的,属于是订阅会员制的极致了。
线上端,最好的付费会员体系就是亚马逊Prime。
按照JP Morgan的分析,119美元的年费相当于价值784美元的服务。而且,亚马逊Prime的可怕之处在于,亚马逊一直向其中免费添加新的服务,从最一开始打出名声的“2日免费送达”(当时年费79美元,只包括这一项承诺),到Prime Video(视频服务,相当于Netflix、HBO这类服务,目前已经成为Prime会员续费的重要因素),再到2019年4月将2日免费送达升级为1日免费送达,这些只是其中最大的升级的而已,几乎每年都会有新服务免费添加。
由此可见,订阅模式看起来是收钱,本质上是承诺的兑现,这样,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就不仅仅是钱和商品之间关系,还有承诺以及承诺的兑现。
在国内,很多企业也开始打造自己的订阅体系,基本还处于初期的阶段。但是值得说明的是,不盈利不可怕,怕的是各类承诺的反复缩水、调整,考虑到绝大多数产品、服务本身的差异化并不高,承诺、承诺兑现才是真正的差异化。
也许,国内企业可以静下心来学一下当年亚马逊的Prime——79美元年费只提供2日免费送达——花了数年时间都没有进行更多扩张,就解决行业内最大痛点,甚至有一段时间天天被投行分析师追着怼,但是当它成功地在消费者心里建立起“2天绝对到货”的信念后,才真正地爆发了。
三、SoLoMo模式
颜艳春老师曾经在《第三次零售革命》中提出“SoLoMo ME”的模型,即社交Social、本地化Local、移动化Mobile再加上消费者本身“ME”。
在国内,SoLoMo模式已经彻底兴起了,这里Social就是社交、Local就是社区、Mobile就是社群,而ME就是一群正在被激活的消费者和超级用户。在这种模式中,企业不仅仅提供商品、服务,还通过工具赋能消费者,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释放出自己的力量和影响力。
如果说,订阅会员模式的本质是提升消费者的ARPU的话,那么SoLoMo模式的本质是消费者通过自己和自己的影响而产生的GMV。
准确地说,SoLoMo模式包括三大类:
第一类是Social型,即社交型、裂变型,通过消费者的转发、推荐,进而影响到他的朋友圈,最经典的案例就是瑞幸咖啡、云集、拼多多,他们的上市也证明了这种模式是可以跑通的。
第二类是Local型,即社区型,围绕一个物理的社区,通过个体KOL、小区业主的个人信用背书来影响小区内的用户,让小区内的用户可以一同下单,然后企业只需配送商品到那个“特定个人节点”即可,无论是在获客成本还是物流成本上,都是史诗级的降低,这里最为经典的案例就是社区团购。
第三类是Mobile型,即社群型,在国内最经典的就是小米的社群。用户在论坛上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交流,而小米的产品经理、程序员也会和消费者进行沟通,收集大家广泛的需求,直接解决问题,而不是创造一个个“亟待解决的伪需求”。
在国外,做的最好的就是丝芙兰(Sephora)。在她的社群当中,消费者相互交流,消费者还可以和企业的人员互动,在这些互动当中,丝芙兰就可以发现需求、满足需求,进而创造属于自己的潮流。
上述案例本质上是社群、社区、社交三者的杂合体,不同侧重点就会出现不同的模式,也是非常容易就可以找到新蓝海的领域。
四、产业共享模式
消费者的需求多样,一个企业通常只能满足特定的需求,因此如果能推出一种会员体系打通消费者某一个领域的全需求,这时候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仅从领域看,最为常见的就是航空公司的会员联盟。例如Sky Priority,消费者只要飞联盟成员中任何一家的飞机,就可以享受在整个联盟中可通用的积分;一些企业的异业合作本质上也是整个消费者资源的共享。
这其中做的最好的是日本的茑屋书店,它通过茑屋T卡的积分将全日本179家企业的941898家店铺连起来,这样消费者几乎可以在体系内完成绝大多数的需求,而T卡也不需要通过积分本身盈利,只需要通过消费者的数据,帮助旗下企业进行消费者大数据画像、消费者需求洞察,就可以赚翻天。
产业共享模式,就是打造产业共同体,为消费者服务。
五、未来模式
从逻辑上看,未来的会员体系可能是左手产业共同体,右手消费者社群+社区+社交。这其中,区块链的思想(包括激励体系、去中心化等)以及全新的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待未来会有这样的一个体系出现。
作者:王子威,平台创始人王子威,独立零售分析师《零售威观察》以全球视角,关注于零售、流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变化,为国内“新零售”发展提供一手的全球创新案例分享、企业战略分析和前瞻性观点。
本文由 @王子威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什么SoLoMo模式也好 什么产业共享模式也好 能不要生生的和会员进行混淆概念 你这个专栏出的文章基本没有质量可言
在我的认知里,会员体系就2种,一种是传统的餐饮、美容美发、零售等行业的会员体系,通过充值返现、积分兑换等方式促进用户复购,本质还是交易;二就是后来发展起来等付费会员模式,通过付费筛选目标用户,提供区别于普通用户的衍生服务,用户买的是一种身份,当然买的当下还是利益驱动较多。
产业共享将会是下一个风口,淘宝的88会员,京东的plus会员,线下便利店的整合,会员费本身赚不到什么钱,到需要就是这些消费信息和用户画像,这些更值钱,也是价值所在
会员费本身赚不到钱这个理论,麻烦看一下costco的盈利模式
传统模式已经衰落,订阅模式正在火热,SoLoMo模式正在兴起,产业共享正在发芽,未来模式。。。
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