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进入到互联网行业的从事的第一个岗位是编辑。随后转运营,直到现在专注产品,并且负责一个平台的产品规划和运营。
从09年开始,我亲历了内容行业的变化以及媒体的变革。纵观这几年,移动互联网的爆发让内容传播形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一代的互联网原著民的行为与早期网民的差异,让内容的表现形式也发生着转化。
在这种转变之下,这一两年流行一种粉丝经济的说法。
所以,我借用粉丝为王这个词,定义内容变革的未来。
第一部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内容为王。虽然说是第一个阶段,但是这永远是核心。就像我们说好产品自已会说话一样,只有好的内容才能产生价值。
我从事的行业是数字版权,所以这里用网络文学来做内容核心。从网络文学的根基,衍生出的产物,都是内容的核心所在。
只有好的内容,才能决定接下来的发展。好的内容,才能进入第二阶段。如果连内容都做不好,后面的都不用想。
这里同样是列举了网络文学行业的三大渠道。
在移动互联网爆发之前,群雄割据,再加上PC端的交互层级多,入口多。渠道的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内容从业者都很淡定从容,连博客都有一段红利期。那时候的内容生产者,只用写好内容,酒香不怕巷子深,自然会有人传播。
然而到了10年之后,移动互联网爆发,入口层级减少,入口被寡头垄断。渠道猛然发力。特别是当今日头条突然火爆、微信红利爆发,很多内容从业者高呼狼来了!甚至叫出渠道为王,内容过剩的口号来。
但是,渠道不是凭空出现的。即便是号称可以让编辑下岗的今日头条,最终也回归到了内容的本质,重金打造头条号,吸引优秀的内容生产者。
只有海量的内容,才能支撑起优质的渠道。没有了内容,什么也不是。这个阶段,是内容与渠道共生。强者恒强的时代。
然而,这还没有停止。还有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正是大家将眼光放在95后——互联网原著民的身上。这里,我用了一张马斯洛需求原理。
最下层的流量层,这是早期的互联网形态,也是支撑互联网底部流量的层级。
而中间层,是目前互联网上大部分平台获得收益的模式,广告、增值付费等等。
但事实上,根据28原则,80%的收入,来自于20%的人。最顶层才是收益的大头——网民的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
被80后抛弃的QQ空间,已经是95后的主战场。
百度贴吧终于完成了百度一直想做的社交梦想。二次元、爱、高V、主播这些关键词,构成了新一代网民的需求图谱。
很多内容从业者高呼看不懂。为什么各种奇葩性质的内容也得以快速传播?为什么鸡汤文又一次的统领了社交领域?为什么连内容搬运工都可以成为网红?
这个阶段,已经有了一些先行者。
但事实上,在内容行业,特别是网络文学行业,粉丝经济早在七八年前就诞生了。可是那时候,并没有被人关注。
那个时候,叫的更多的是:得屌丝者得天下。偶尔出现的几个狂热粉丝,也被人冠以脑残等等称谓。但是现在呢?
直到15年,IP这个词火了。回顾一下,原来,所谓的IP,其实就是内容价值通过粉丝聚合在渠道上的体现而已。
第二部分:参与感
传统内容的玩法,是人人为我。订阅、包月等等。一视同仁,众生平等,明码标价。
新媒体的玩法,我为人人,每个人都可以是内容的生产者,通过展示自己获得打赏、会员增值等等。拉开层级,传达个人价值,体现土豪风范。
借用小米的一个词:参与感。这个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建立自己的粉丝群组,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二次元玩家经常说的一个字“爱”,其实粉丝群组,就是因为热爱而聚合,因为共同的价值观而汇聚。参与感之后便是认同感,当粉丝都已经认同了你,还有什么不能做的?
参与感,第一要求是内容生产者的参与。自己都无法呈现出个人的魅力,如何吸引粉丝参与到你的内容建设中来?
参与感的第二要素是互动。我们要感谢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出现,让社交行为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进行。移动互联网让互动成为了一件非常便捷的事情。
微信、微博、空间、贴吧等等用户聚合地,都有潜在粉丝。而内容生产者需要做的只是发表自己的内容,然后与围观过来的人群进行互动,筛选出自己的粉丝。
人是越来越贵了。等着渠道发力推广内容,是靠天吃饭。
想让10000个用户体现出最大的价值,那就是把他们转化为你的粉丝。
内容的传播模式在变化了,编辑筛选+渠道验证传播的裂变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自运营+粉丝聚合,这种聚变的状态,才是内容运营的未来。
大IP时代,就是内容的聚变。
作者:天堂路3号(新浪微博:天堂路3号;微信公众号:天堂路3号),6年移动互联网产品及运营经验。曾任久邦数码高级产品经理,主导3G书城PC及手机站,书虫小说安卓版等多个产品项目。现任九库文学产品主管,擅长内容社区、文化阅读、垂直社交类产品。
本文由 @天堂路3号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