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跳槽的坑,运营工作该怎么尽快上手?

0 评论 2998 浏览 26 收藏 19 分钟

这篇文章主要是来说说跳槽的那些坑,以及跨过坑之后运营该怎么尽快地上手工作。快来看看笔者具体讲了什么吧。

ok,废话不多说,直接进正题。声明一点,此篇旨在一些方法论的输出,不具太强的实操性、不具太强的实操性、不具太强的实操性,重要事情说三遍。

马云曾经说过一句关于职场跳槽的经典,“员工跳槽的理由无非两点,一是钱没有给到位,二是受委屈了”,此言一出就被职场人士奉为经典。的确,但在我看来,这仅仅是符合了马斯洛的前四个需求,最高层次的精英中的精英往往跳槽并不属于这两类,他们超凡脱俗,追求天人合一。

言归正传,因为种种原因离职,选择离开,跳槽加入新公司,有些问题就不得不去面对和解决,这样才能帮助运营自身在新的环境中迅速融入并开展工作、赚钱养家。在必须面对的一些事情中,“坑”很重要。

“我入职了一家公司,工资比答应给我的低了不少”

“进入新公司了,感觉干不长”

“这家公司哪里都好,但是就是不得劲,才来了一周,干不下去了”

“哎,失误,早知道去另外一家公司了”

……

上述这些都是不少人对于跳槽入职新公司的吐槽,也许是短暂的,但也是心里话真实的写照。换句话说,你入坑了,而且这些坑都是自己给自己埋的。

为什么说是自己埋下的呢?因为这些如果你自己提前准备好或者思考清楚了,这些事情在跳槽入职之后都不是问题。比如:薪资入职前没确定,入职发现有差别;氛围环境对不上节奏,完全出乎自己的想象;职能、工作范围对不上号,领导非此领导,工作非彼工作。等等。

一直以来,就跳槽工作标准来说,我个人比较喜欢参照下面这个比例,薪资40%+职位20%+氛围20%+公司20%=入职决定。又或者依照薪资、职位、公司,三者满足其二为选择,毕竟三者都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有点难。

当然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择业标准,不过,无论是谁,跳槽过程中难免都会遇到一些磕绊,要学会自己避开这些“坑”。

跳槽成功入职之后,运营工作该怎么尽快上手?

1. 了解,款谈,勾搭

刚进入一家新公司,接触到新项目,首先自己要做的事情就是了解,毕竟无论你之前的从业经验有多丰富,资格有多老,在新的环境里,你就是“0”。

了解的途径很多,方式、对象也有很多,我经常自己也建议身边的许多朋友这样去了解新环境和新事物。

A. 了解产品

运营的是什么?运营的是产品,运营的是在使用或者可能使用这些产品的用户,继而为公司产出效益。因此,首当其冲,你得对自己即将要运营的对象有所了解。这个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点来看看。

宏观:

第一步可以看看公司或者产品的官网、宣传手册、招商手册,一般来説,上面涵盖了产品的一些外在的介绍,诸如产品发展背景、产品发展历史、产品特征、产品类别、产品优势、产品既有用户群体数量,为什么是外在的?因为是摆在明面给大众看的。

第二步看下公司移动端的布局,包括微信,WAP以及APP,这个可以根据公司既有的倾向去着重看看,有APP的话下载注册体验一下,尽量花个一整天的时间去把玩一下这个产品,知道相关的产品功能及布局。

第三步要学会研究下竞品和行业,理由很简单,你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细分的话是属于某一个领域的,既是领域,自然有竞品,可以找头部平台2-3家看看,方法沿袭上述第一步和第二步,大致给目前自身产品的位置有个初步的判断。如果有相关的行业报告就更好了,这样的话不单单是产品竞品,顺带连用户画像都一并齐全。

第四步搜索产品或品牌词看看搜索量和口碑如何,当然了,这个入口就比较多了,百度,360,搜狗,搜狗微信,微信内部搜索,这些都可以看出一点产品在市场的反馈如何。

微观:

微观更多指的是产品的数据方面,这块因为篇幅的原因,在这里就不阐述了。数据的查看很简单,平台有后台的话,开个账户数据导出就ok,当然了,对于不同岗位,其初期接触的数据层次是不一样的。

通过数据,你可以从事实上看出现在这个产品运营的状态及其表现,也能从数据中大致判断出哪些方面和细节可能是未来我们要加强的。

B. 款谈领导

入职之后无论是职能岗位还是管理岗位,都需要和自己的领导好好聊一聊,要摸清楚领导的脾气和喜好。

这点你可以会认为是在拍领导马屁,姑且这么认为吧,但是我想说的是,之所以是领导或者公司产品的创始人,其对产品的理解和未来的想法规划绝对比你这样的新兵更深入更透彻。此外,俗话说得好,“捧人家碗,受人家管”,多和领导聊聊没坏处。

在这个时候,上述了解产品的2-3天过程使得你对产品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由此也就使得你和领导之间多少有了一些共同话题和产品的话语权。

你可以就对产品本身的一些看法和理解以及整个竞品市场的状态做一些简单的想法输出,不要在乎对还是不对,说出来才显得你对产品的确是作了一番了解和认知的。由此,不断去引申领导对这个产品未来的一些规划,以及基于这些规划的因素是什么。

说到这,我有一个好朋友在这块做的真是没什么可挑剔的。每每入职一家新公司,他都会在前期花个3天的时间去了解这个产品,了解这个行业,期间可能会有员工介绍会议,领导会说话也会阐明一些心里的想法,他基本都会关键信息的记录,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在心里大致组织一番后在一周之内找领导聊个半天时间,开始他谋划已久的思想上的碰撞。效果很显然,事做的漂亮,领导喜欢,升职加薪不是梦,不用下海干活。

C.“勾搭”同事

现在做事情都讲究一个团队概念,所以,对同事的了解也很重要,这点对于入职的管理岗位来说更为如此。

这点其实不用太刻意,太刻意的去问别人的一些信息反而会显得尴尬,自然一些为好,从点到面对这个运营团队去逐步剖析。

比如说你可能入职的是内容运营,从内容生产衍生出来的上下游,上游美工设计、编辑,下游内容推广或自媒体,你可以和美工设计、编辑推广、自媒体运营同事先谈谈心,或工作,或产品,或生活皆可;又比如你可能入职的是产品运营,同样上游产品经理、UI,下游活动、文案、渠道等。

对于同事的了解,其实除了让自己对产品进一步了解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自己尽快的融入到团队当中去,这点,在职场很重要。

总之,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了解再了解。与此同时,我建议你保持一颗谦卑的心,这样会让你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帮助你处理好新环境中的新关系,这样会对你日后的工作开展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2. 定位、复盘并制定计划

为什么是定位?

其实这个定位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就是你的职能,也就是应聘的那个岗位,要清楚自己是干什么活的,有哪些权限?第二层意思是结合你对产品了解、款谈领导以及勾搭同事之后你所要开展的一些工作,你的工作就整个产品中的功能作用,并以此制定出自己的岗位工作计划。

那为什么又要复盘?

其实,这个复盘也是为自己的工作计划做辅助作用的。因为跳槽的事实很多是这样的,你接触的可能并不是完全新的项目或者产品,可能已经运营过一段时间,只是不是很成熟,也有可能已经运营较长一段时间,但急需有新的突破口。

这两点,其实依据是否是管理岗,往往也存在较大的区别,我们分别来看看。

非管理岗

运营的类别其实有很多,社群运营,电商运营,品类运营,搜索引擎运营,活动运营,产品运营,数据运营,内容运营,自媒体运营,新媒体运营,BD商务,推广专员,seo,sem,aso,APP运营等等。也正是因为如此,运营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互联网入行门槛最低的一类,良莠不齐。

举两个例子来看下吧。

活动运营:其定位、复盘并制定计划的基本思路应该是这样的:(定位)活动在该项目或者该产品运营中的功能作用是什么——(复盘)既有或者历史活动是怎样的——这些活动的效果怎么样——有哪些可取之处或者做的差的地方——有哪些新颖或别出心裁之处——竞品活动做的如何——(计划)公司有哪些资源——产品未来有哪些动作——有没有必要上活动——活动计划

APP运营:其定位、复盘并制定计划的基本思路应该是这样的:(定位)APP运营在该项目或者该产品运营中的功能作用是什么——(复盘)目前APP运营及应用市场情况——下载、激活、注册数据表现怎么样——用户属性怎么样——哪些做得比较好,哪些暂时还没有覆盖——暂时没覆盖的原因分析——有哪些可以新上的应用市场及新的推广资源和推广形式——(计划)公司有哪些资源——产品未来有哪些动作——有哪些细节可有优化和引入——APP运营计划

对于任何跳槽刚入职的运营岗位而言,都可以在经过前期了解工作之后,按照定位、复盘、计划的步骤来制定自己的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始指引自己新工作的展开。

可能你会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小编,只是一个活动策划,只是一个推广……没必要搞得那么高大上,但就像我第一篇运营文章所述,向上管理是每个运营都需要具备的能力和诉求。

管理岗

管理岗位在运营范畴层级很多,诸如运营主管、经理、总监、负责人等等。

就管理而言,我一般都建议先进行必要的复盘,涵盖细节很多,包括产品的复盘,活动的复盘,内容的复盘,推广的复盘,渠道的复盘,数据的复盘。当然了,一个人很难完成这么大的体量,简单有效的做法是在入职了解大概信息之后,作为管理召集部门人员开一个复盘会。

在这个复盘会上,每个人就自己所做的板块都需要进行一个汇总,内容格式范围提前2-3天在群里安排下去,主要包含:

  • 岗位
  • 职责
  • 入职时间
  • 接触该岗位时间(有内部调岗的可能性)
  • 工作内容和强度
  • 目前数据及接手后到现在的数据增长情况或运营情况
  • 做的不错的地方及原因
  • 做的较差的地方及原因
  • 自己曾提出或做出的新颖点
  • 既有或既定的未来阶段计划

按照这样的方式每个人依次进行,这样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的了解员工的性格、岗位的属性、工作的进展以及对各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作出一个大致的判断。

这样的复盘会,我建议开个2次以上,因为第2次往往会补充上许多第1次没有涉及或者想到的观点,这也是我开这样的会经验的总结。此外,作为管理者,不妨自己掏钱买点水果、蛋糕、饮料,初来乍到,不要把氛围搞得那么严肃,也许你和我都不喜欢“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上司。

通过这样的复盘会,再加上自己对产品、市场、运营的了解,由此来制定相关的运营方案,方案建议按照年度来划定,格式参考如下:

很多人觉得写这样的方案没有必要,但是我认为,能否出具一份靠谱的方案也是管理者的能力表现之一,不要永远停留在执行层,形而上学也是一种必要。此外,方案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对于后期运营工作的开展和安排十分重要。

的确,这样的计划其实往往是比较大而全的,不够近期或者阶段的执行,所以,往往还需要管理者就近期2-3月做一份工作阶段计划,可以参考下面这份表单:

接下来的工作可想而知了,就是指标拆解,分工,执行,总结,再拆解,再分工,再执行,再总结,循环以往。

至此,你跳槽后的新工作才真正开始展开,并且你也为之持续努力让之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运营下去。

从上面可以看出,无论是非管理岗还是管理岗,为什么都要在定位后做复盘工作?因为这些是之前打下的基础,是基石,就像工程师接手半路的工程一样,地基不清楚,架构不了解怎么计划往上垒?

这在运营当中,道理是一样的。

3. 总结

说到这,我来总结一下:

A. 对于跳槽,刚入职的你可能需要花费1-2周的时间来了解产品、款谈领导和勾搭同事,因为你要在同事的帮助下,领导的支持下去运营产品;

B. 你得就自己所在的岗位定位和复盘,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以前怎么做的,做的怎么样,有哪些需要吸收,哪些需要改进,竞品在做些什么,自己能不能做,市场的趋势是什么;

C. 最后,你得清楚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或是方案,或是阶段计划,并为之去实践;

D. 跳槽的坑要学会自我辨别和避免。

最后,祝各位职场中的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为了生活,加油。

 

作者:笔小生,互联网运营从业者,着力于互联网运营领域的观察、思考、研究和总结。

本文由 @笔小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