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自媒体?自媒体怎么看?

0 评论 5383 浏览 1 收藏 12 分钟

两个多月前注册了虎嗅,却仅写过两篇文章,实在惭愧!小弟刚辞职,终于甩掉涉及利益相关方太多的公关人身份。从今天起,在干正事之余,做一个自由表达思想,分享快乐和正能量的人。

回到正题,今天,我又起了一个很装13的标题,这可能是做公关市场很多年的恶果。但我想说的,都是发自心中的肺腑之言。站在一个公关营销者切身经历的角度,与长期浸淫在自媒体圈的各位前辈切磋讨教。
个人自媒体的模式靠谱吗?
前几天,微博上热传自媒体先锋程苓峰半年挣了50万,过着早上睡到自然醒、打坐、每天工作3小时、看肥皂剧的神仙一样的生活。
直觉告诉我,这事儿靠谱吗?从个人来讲,我佩服程的才华,佩服程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勇气,但我并不提倡过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去追寻这样的生活方式。这里面有太多需要人仔细思考的地方。
1、程的模式是否可以持续?广告不是说来就顺手拈来,媒体环境也存在着变化,人也不能永远保证自己输出的内容是精品;2、程的模式是否可以复制?也许A可以,也许B不可以,个体的能力、资源差异化很大,完全不可比。3、程的模式是否值得提倡?程30多岁,应该讲正值男人事业的飞速发展期。他却选择了一种不打工、不创业的生活方式。他作为一个媒体人,曾经站在腾讯的平台上,站在新闻一线接触到的信息、感受,和现在遥遥观望完全是两种状态。也许,有人说他的人脉可以支撑他可以做到有源源不断信息来源。但换一个位置,真不一样了。
人要是不真正身在战场,永远靠运筹帷幄以观天下,那毕竟只有诸葛亮一人。如果个人才华达到如此地步,能感知所有,为何不选择给社会和他人做更多的贡献呢?
这也许正是程自媒体得彻底、有个性的魅力所在。我想客观的告诉更多的朋友,面对一个有才华的人,我们可以选择学习、钦佩、尊重就可以了。我们可以恭喜他,但不要羡慕他。自媒体不是你想玩就能玩。踏踏实实的打工,勤勤恳恳的创业,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随心随意的表达自己有价值的思想,有人喜欢就喜欢,没人喜欢就随他去吧。
这真不是一个人人都可以玩自媒体的时代!
总有人说,这是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美国著名硅谷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将自媒体定义为: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它是一种个人化、大众化、自主化的信息生产、分享、传播的过程。
我们别忘了一点,信息为什么得以广泛传播真正源于它存在的价值。正面的信息,给人启迪、给人快乐、给人知识;负面的信息,满足人的好奇心、窥私欲和邪念。因此,信息的传播本质境界是信息价值与人性的对接和碰撞。它是以人格和信用作为背书,以人的价值观和智慧作为背书。人格、信用和价值观、智慧,它们相辅相成。我们扮演自媒体角色的过程,就是对人格、信用、价值观念、才智进行消费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并不是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没有正确的、积极的价值心态,我们很难获得他人的信任以及传播;没有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和智慧的火花,我们只能淹没在信息的洪流中。
恰如二八法则一样,信息世界里,只要少部分是有价值信息的生产源头,多数人是搬运工或者信息消费者。没有二,就不会有价值流动;没有八,价值就变得孤单。
打开虎嗅网的所有作者列表,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目前虎嗅大约有接近500个作者。但真正写作超过10篇的也就前40人,意味着虎嗅网其实是只有其不到10%的作者养着的。其他的都是像我这样,偶尔来打酱油的,或者少数潜藏的公关意图的账号。
因此,并不是人人都是自媒体,或是持续的自媒体,只是某一瞬间我们都扮演这样的角色罢了。
哪些自媒体人的文章可以看?
以虎嗅网写作超过10篇文章的40人为例,到底谁的文章值得看呢?这可能比较严肃,我也没有资格去评定谁的文章一定值得看一定不值得看。我只想分享我打心眼里喜欢的一些类型和不喜欢的类型,并不具备广泛意义,也请不要自己对号入座,得罪不起。
一、传统新闻记者的文章少看。我真不是鄙视记者朋友,过去很多年我都靠他们吃饭,我很感谢他们,也有不少是朋友。但是,我想说的是一个普遍现状:记者朋友,尤其是跑商业相关的记者,接触到了太多被包装过的信息;即便有不少资深记者采访到企业的高层,接触的也只是被团队或是该高层反复过滤过的信息。
为了达到商业上的目的,数字可以被包装、概念可以被包装,作为一个曾经就干这个的人。我太清楚这里面的东西了。于是,记者朋友们都被造成了一种假象。跑久了一个口,就真以为自己就很懂。比如,家电产品,没一手接触过产品,没一手参与过经营的东西,是没有人愿意告诉人私底下是怎么挣钱的。更重要的是,很少有记者会去学会去泡,多数人还只是在接受各种被包装的内容或是被公开的内容。
这也就决定了,每个行业,真正牛逼的记者其实很少很少。而且,记者也面临经常轮换跑口的问题,很多行业刚刚了解一点又进了新的领域。我说记者出手的自媒体文章少看,在于他们如果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切身体验,流露出来的内容看起来很玄妙,但也许真的不具备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公关营销机构人的文章要选择性看。营销人热衷自媒体上发声,意图太简单了,服务于自己所在的企业或者自己公司。观点、概念,都是朝有利于自己业务相关的方向去引,以笼络更多支持者,并获取新的业务。
因此,作为读者的我们,要清楚的知道,我们只要知道同行在谈什么,目前营销界都流行什么就足够了。
三、那些信息搬运工的文章别看。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搬运工,而且搬走了还未必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署个版权。略略一浏览,《三星还能更疯狂吗?28天,Galaxy S4出货1000万》这文章是虎嗅自己发的,也许是出于公司赚钱的角度考虑的。但是,这样的信息搬运文章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希望蒸蒸日上的虎嗅不要选择自甘堕落。
四、实战在企业里担任运营、产品、市场的文章建议多看。虽然他们未必会说出自己实质性的秘密,但我相信更多是一些与其实际工作有关的思考或者探讨。做产品人对产品体验的追求精神,对用户需求的把握,运营者对于销售或是引流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市场人士对消费者的研究、沟通和创意思维,这些与我们的实际工作都有很大相关性。甚至,此刻,我们正遇到此类作者提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当然,也不排除有的人就是善于角色转换或者具备研究精神。在不同的领域,即便是旁观者也能写出牛逼的文章来。总体来讲,这是我对自媒体文章如何看的一些建议,这也是一种美好的期望:多看些,谈解决问题,谈有助于生产效率提升的文章。多看一点坦诚的,真实的内容;少一些指三道四、指手画脚、哗众取宠的内容。
自媒体之外还有广阔的天地
微博、微信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公关营销的生态,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企业与用户沟通的方式。
但我真是千呼万唤很多朋友,别总是干什么都得自媒体,别谁都要用自媒体了。以前,我服务过一个客户,最开始靠广泛的传统平面媒体轰炸,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品牌曝光和舆论走向。后来大规模砍掉传统媒体,把微博互动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再后来又喜欢上了自媒体文章。
在很长一段时间,客户一上来就想在微博怎么干,一上来就提在自媒体找人发文章。我心里客观的讲,这事儿有点扯。真是,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目光就被囚困在自媒体上了。我们的工作并不只是做个自己看和圈内人看。其实,在微博和虎嗅等之外,还有广阔的天地,还有近十亿的人等着我们去沟通。
其实,这个客户的产品,在二三线城市真是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为什么不把更下沉地域的传统媒体大力捡起来呢?农夫山泉前不久的例子就很好,在新媒体平台上大干一场之后,把在人民日报发的文章做成小板子在每个小区里挂出来。因为,他们清楚,最多的客户就在那里。
最后再补充一句,我的文章,您可以选择性看。这篇不知不觉写的太TM长了。广告一句:我会做一个坦诚的价值分享者,争取以后每周写1-2篇自己认真思考过的文章。在虎嗅用的是笔名,为显示我的坦诚,留下我真实的身份:@秦海running 。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