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手机QQ画个饼?
钛媒体注:钛媒体本周策划深度话题,聚焦最近大家极为关注的手机QQ的争议与前景。并且也开始将[一周策划]这一栏目开放向业内征集话题和深度稿件。录用者均可获得额外奖励。
【范俊杰/钛媒体编辑】拔剑四顾心茫然。
手机QQ挥舞着手中宝剑,砍向一块叫做“用户习惯”的顽石,震得虎口生疼。对于有着5.5亿月活跃用户数的手机QQ来说,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一个小小的特性改动,触动了用户敏感的神经。
5月22日,腾讯专门举办了名为“移动浪潮下QQ自我变革”的开放日交流,相关高官对最近的手机QQ风波进行了集中澄清,并试图勾画QQ的未来发展图景。
风波开始于5月9日。当日,手机QQ2013新版登录了苹果商店,迅速收获了3万多个一星“差评”。这是由于新版本取消了延用多年的在线与不在线状态,使得手机QQ用户的头像全部点亮显示。
腾讯方面对这项改动作出的解释是:如今手机大部分随身带,是否在线已经意义不大;QQ头像已经不仅仅表达用户是否在线这一含义;“灰头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沟通。
但用户并不买账。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17日,手机QQ紧急升级,在好友列表中标注了离线与在线状态、用户登录终端。
铺天盖地的吐槽让这次事件成为了业内一大谈资。腾讯赶紧表示歉意,表达无奈:“步子迈得太大”;这是一次“阵痛”、“试错”;“走快了,用户不适应;走慢了,又怕落后于时代。”。用业内知名IT评论人洪波在开放日上的说法,腾讯最终向用户妥协了,标注“在线”状态是典型的PC时代用户使用习惯特征,而非移动时代。
话虽如此,稍加安抚用户后,手机QQ团队不想放弃改革路线。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社交网络事业群总裁汤道生说,手机QQ的这次改动是一次“自我变革”,是“向真正意义上的移动端产品发力”。
其实开放日上,手机QQ团队的表述已开始趋向一些微妙的差别:一是手机QQ,还是QQ手机版;二是QQ拥抱移动化还是QQ移动化。腾讯即时通讯副总裁殷宇说,这是不同的。
与自我变革相伴而生的,一定不是愉悦的感受。与微信不同,手机QQ与PC时代有着不能割断的粘连。这些与生俱来的PC端特性,或许是手Q的优势,但也很可能成为其在移动浪潮中的包袱,3万个差评也许只是第一次阵痛。
带着重大PC时代典型用户特征的包袱,手机QQ团队远没有轻装上阵的微信来得应对自如。
这场“自我变革”的前路茫茫,手机QQ能否在移动互联网中走出一条不同于自身和微信的道路,谁都无法预料。但从这次改动可以看出,未来手机QQ要做的,不再会是PC端模式的简单平移,而是整个多终端的无缝对接。这一次从底层架构的改变已然开始。
而QQ面临的直接难题就在于,已有8.5亿活跃用户,其中5.5亿是移动用户,这些用户是很大的基础,但相比人人为之兴奋的微信,越来越难让人看到一个更宏大想象力的饼图。微信其实是在腾讯内部看来都是有些虚高了,很多事,团队自己都有些没想清楚,但人人都在给它画饼。而QQ呢,谁还在继续为手机QQ画饼?
多终端互通,QQ手机版而不是手机QQ
腾讯即时通讯线副总裁殷宇说,微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做到了QQ原来没有做到的事情,覆盖一批QQ没有覆盖的用户,覆盖一批QQ原来没有服务好的用户。对于公司来说QQ和微信是非常好的互补。
既然是互补,那么手机QQ的道路就不太可能会是公共账号、开放平台。汤道生给出了QQ未来的规划:“终端是个趋势,QQ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机遇,未来的用户会在很多终端、很多屏幕上,在PC互联网、在手机上,甚至在电视上,甚至在其他可穿戴的设备上我们都要让QQ在不同的场景下提供合适的服务,让用户得到服务无缝的连接。”
这是基于对现状的考量和对未来的预判。殷宇透露,C2C消息当中,60%是从手机端发出来的。而在2013年的春节,有接近70%的消息从手机端发出。他还认为,PC、电视机、手机,真正能够打通这三个场景的产品其实还没有真正出现。也就是说,QQ是一个大的平台,它有手机版、PC版,腾讯希望QQ覆盖所有的终端,手机QQ只是这个平台的其中之一。
新版手机QQ(为符合以往习惯,本文暂采用手机QQ这一说法)中已经做出了相应改动。首先,iPhone和Android版本的QQ做了体验同一化;其次,自动侦查PC和手机的切换;第三,增加群助手功能,在手机QQ上实现小群体社交,使原有的QQ群符合移动端的用户需求;第四,手机和电脑间的数据传输。
同时,即将更新的版本中还将添加原创表情、QQ主题、个性化气泡和私密照片等社交功能。
可以看出,新版手机QQ试图解决部分多终端之间的互通问题,并且已经开始针对移动设备的特性和需求场景进行了一些改动。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5月18日,腾讯进行了组织变革。QQ、Qzone、手机QQ和手机Qzone合并在一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以往各个部门的沟通成本。
即时通讯和社交是这些终端上用户的最基本和共同的需求,但不同终端中用户建立在即时通讯和社交上的、更加具有平台特色的、感受最为强烈的衍生需求可能截然不同(比如用户大概不会通过智能电视版的QQ使用发现附近的人的功能),而这些有别于其它终端的特性,正是QQ商业上的想象空间所在。
然而,仅仅是多终端互通策略一环的手机QQ,其未来要如何想像,暂时还不得而知。腾讯的已经为手机QQ定下了基调,在“QQ手机版”这个定调下,比起微信那样的发展可能,确实已经小了很多。但当它仅仅只是QQ 移动战略的一环,它又成了一个未来腾讯移动化战略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
自我颠覆的内外交困
实际上手机QQ只是“借鉴”了同门兄弟微信对用户的显示方式:从诞生之日起,微信就不区分用户的在线状态。
但微信遇到的是另一幅光景。它被认为是专门为移动互联网而生的产品,即时通讯、私密朋友圈、开放平台和公共账号、插件功能、短时间内就突破了3亿用户……每一个特性的背后都似乎拥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大家都说,微信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船票”。
提供了同一特性,却造成不同的结果,这种情形出现在同一个公司的两个产品中,大概连马化腾都捏一把汗:假如当初直接拿手Q试水,或许如今腾讯在移动互联网中会艰难得多。
比起其它挣扎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的创业公司的产品,手机QQ含着金汤匙长大:它拥有腾讯的所有资源、现成的用户数和关系链条。但正如互联网资深评论员洪波所说:“你拥有资源,而且这个资源肯定是优势。但用不好这个资源,变成了包袱,一样没有机会。”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在手机QQ的这场“自我变革”中,这些资源是双刃剑;善加利用它们就是优势,用不好就成了阻挡其前进的包袱。“在线”和“离线”状态,就是PC端给予手机QQ的一个包袱。PC端有着“在线”、“离线”的需求,但移动端这个需求并不存在。
殷宇说,手机QQ拥抱新的需求场景,难在三点:一为需求:QQ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巨大、覆盖度极高,难以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二为惯性:QQ有着14年的历史,用户有着深刻的使用惯性;三为节奏:如何把握用户的需求,并且掌握好发展节奏?
这些是微信不会遇到的问题。手机QQ已经平移了一部分PC端的资源和能力,如何控制(或者说扬弃)这些资源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手机QQ在移动互联网中的成败。
手机QQ未来的方向无外乎三种:在PC端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增量更新(像之前所做的那样);抛弃PC端的特性束缚白手起家(像微信那样);尝试改变用户多年来对QQ形成的刻板印象,以一个初学者的身份加入到移动互联网的探索中去。手机QQ当然不会抛弃PC端的资源和能力,摆在它面前的只有第三条路。
这是手机QQ革命的内部难点所在:腾讯能否以一个移动初学者的姿态、对待现有资源更理性的心态去探索移动互联网,这决定了它对待现有资源的态度、取舍的程度,以及推动变革的路线。
此前所做的“平移”并不能给手Q团队增加多少移动互联网的经验。
负重前行
5.5亿月活跃用户、相关业务的整合,底层技术的积累……扎实和成熟是手机QQ的特征。它是PC端QQ在移动端的触角和延伸,但又意外地被卷入了移动互联网的竞争洪流。整个移动互联网的泡沫般的疯狂以及同门兄弟的异军突起让一直安于仅作为一个通讯和社交工具的手机QQ蠢蠢欲动。
多终端互通的一环是一个未来,但它或许会限制手机QQ的视野和发展方向。实际上这从侧面反映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除了微信这一个与原有业务十分割裂的特例,腾讯与其它企业并无太大不同。腾讯的产品能力毋庸置疑,但在将移动端的开疆拓土方面,它并不天赋异禀。
周鸿祎谈到移动互联网时曾说:“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我想到的就是先自我颠覆,才有机会做新的市场。互联网企业更愿意把PC上的东西搬到移动互联网上,这就是路径依赖,不能够颠覆自己。照搬PC的模式肯定不行,两个市场的用户特质完全不同。”他把手机QQ和微信作比佐证自己的观点,但忽略了,这种“更愿意”其实还有一层“迫不得已”:殷宇承认,因为QQ承载了公司收入的大盘,压力非常大,因此手Q做创新是非常难的事情。
一个平地而起,一个负重前行,两个同样具有即时通讯和社交基因的产品必须差异化运行。这个早在马化腾的公开讲话里就已明确。
殷宇认为:“应该把各种尝试机会在两个产品之间都尝试,自然而然用户会做出选择。如果在QQ产品里,游戏是用户更差异化的体验,也许QQ在游戏上做更多的迭代。如果有某种产品体验在微信上做更合适,微信团队会更快的抓住发展……当我们聚焦在自己所关注的事情上,自然而然就会发展,形成自然的差异化。”对于如何实现差异化,手机QQ团队并没有想明白。
微信的崛起依靠独立的团队和完全的移动思维,但团队内部对这些所谓的想象空间有些犯怵:他们对每一个产品特性的改动也谨小慎微,生怕把一手好牌打臭。而手机QQ身上背负着太多的包袱,无法走得轻盈,同样谨小慎微。
这个包袱中既有多年以来积累的用户习惯,也有难以摆脱的路径依赖……手机QQ带着泥泞从历史中走出来,却连描绘一个未来都如此不易。也许这一次,3万个差评,舆论一边倒的口水,能够让他们放下些包袱,甩开膀子重新开干了。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