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学习总结(二):关于B端产品的“解决方案”

10 评论 13845 浏览 141 收藏 10 分钟

本文是关于B端产品“解决方案”的四点思考总结。是笔者19年上半年做中小学教育信息化SAAS项目和近期学习SAAS产品的总结之一,在此与大家交流。

全文共分四部分:

  1. 解决方案需要覆盖完整业务线任何一个环节;
  2. 找出更好的业务解决方案;
  3. 从最小可用到方案的优化迭代如何去做;
  4. 解决方案要因企业而异。

解决方案需要覆盖完整业务线任何一个环节

B端产品的解决方案必须覆盖整条业务线,这是笔者认为做B端产品的第一原则。

为什么呢?给大家看一个反面教材。

笔者在18年底接手了现在负责的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产品,在接手前,这个做了近2年的产品几乎没有被学校所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经过调研分析,笔者发现,关键问题出在了两个方面:

  1. 产品将应该分离出来的独立业务线,在做产品设计时,揉在了一起;
  2. 每一条单独的业务线,都没有做完整。

这两个问题会导致教师试用产品过程中出现以下疑问:

“我到底可以用这个产品去做什么呢“ ”我在什么时候用呢”“有一些功能我根本不需要啊”“我还需要些别的功能,你这里没有啊”这些疑问直接导致了教师的离开……

反思一下团队在做产品时的犯的错误:没有建立业务观念,没有围绕学校现有的业务线来做产品。还要注意,企业的业务线往往有很多个任务环节组成,覆盖完整的业务线代表要覆盖每一个环节。

再举个笔者负责产品的案例:

笔者所做的产品,曾尝试将解决方案复制到学校“学生游学”业务中。在与学校负责“游学”业务的老师进行过一次访谈后。我基本确定了在游学前、中、后三个阶段中教师和学生的任务管理,产品已经基本覆盖,在跟老师演示过产品在游学各个阶段如何使用产品之后,学校接受了试用。

情况发生在“游学中”,因为学生游学作品统计管理一个小环节的缺失,导致部分小组负责教师的抓狂,甚至“扬言”要弃用,笔者团队的开发小哥们及时上线了相关功能,才平息了事态。

让笔者不解的是,一位老师只负责7位学生,没有统计管理功能为何让老师如此抓狂?后来笔者了解到,教师游学期间,由于肩负较多责任和事务,在每天都处于紧张状态,这就不难理解了。

真是一个环节都不能少啊!!!

笔者近期读了有赞CEO白鸦在有赞内部培训的演讲稿,白鸦提到:(直接上图吧)

白鸦把这一条作为设计的第一点来讲,看来也都是经历过血与泪的深刻教训啊!!!

找出更好的业务解决方案

B端的产品经理,需要懂业务,但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产品经理才能对业务有深刻的认识,尤其是业务比较复杂,还不是很成熟的行业。

但庆幸的是许多行业发展的时间已经足够长,已经有很多人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不同的业务解决方案,能够对企业带来不同级别的效率提升,我们应该去努力找出对于用户最有效的方案。

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1. 了解目前用户的线下解决方案

我们在做产品的初期,有一个或者多个种子用户,不妨就先从他们开始,了解他们的完整解决方案。

为什么需要这么做呢?有以下几点思考:

  1.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 也许在整体上该业务存在较大的问题,但是在某个环节,也许现有方案就是最好的;
  3. 更好的解决方案是需要比较来讲的,现有的方案就是比较的参考系。

2. 分析其他产品的解决方案

也就是我们产品人的竞品分析啦,我们要注意的是,分析竞品,不光要分析他们的解决方案。还要清楚其设计背后的用户有什么特点、用户目标是什么,才能知道如何正确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 查找、分析一些优秀的解决案例,研究成果,从中找到启发

笔者做的备课业务时,不断查阅过一些的资料后,总结出备课业务的解决方案,在这么多年间经历了以下的发展过程:

“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跨校集体备课——跨校集体备课+名师指导+二次备课”每个阶段的解决方案都是为了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否,了解这些解决方案都可以给我们做产品带来启发。

从最小可用到做的更好

白鸦讲要做“最小可用的全场景闭环”。

我的理解是,B端产品初期的MVP方案,必须满足最小可用的全闭环,用户才可能会使用,否则用户就会很快离开了。

在MVP方案通过了用户的验证后,我们应该如何做业务线的迭代,把方案做的更好呢?

我的总结是,大致有两个方面的思路:

1. 优化现有的业务方案各个环节中的问题

也就是现有的解决方案,去找出用户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去做优化。

2. 找出业务线中的更多切面,去解决业务中的更多问题,其中有两个维度

  1. 把业务线向前、向后延伸,去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
  2. 业务线的切面更密,更精细。

OKR工作法中讲:

  • 企业的目标(O),分解关键结果(KR)给各部门
  • 部门的O,分解为KR给每个员工
  • 员工的O,可以分解为一个一个任务
  • 任务的执行,可以分解为关键动作

借助这种下沉分解的思维,找出对效率影响比较大的,更低维度的环节,来把解决方案做的更好。

解决方案要因企业而异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做B端产品要有一个清楚的认知:每个企业业务流程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一套标准的解决方案,很难适合所有的企业。这是B端产品与C端产品的一个重要区别。

首先企业存在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之分,而即使是体量相似的企业,也会由于地域、客户、对业务的理解、员工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相同的业务,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差异。

以笔者所做的项目为例:

一线城市的学校、二三线城市的学校、四五六线城市的学校,由于教师整体水平、专家教师数量、教师工作负担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学校在备课业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比如:一线城市的学校大都要求教师,以学校为单位,每周一次集体备课,而在四五线城市的学校,教师集体备课可能是每个学期开展四次,且是以学区为单位来开展。

我们在提供解决方案时就必须要做到,可自定义,可灵活配置。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销售团队或者客户关系维护团队,在了解用户企业具体的情况后,需要去对产品做相应的配置和自定义,来让每一个企业得到适合自己的服务。

而且,从心理的角度来看,独一无二与标准的产品相比,前者用户会更喜欢。

总结

关于B端产品的解决方案的四点思考

  1. 解决方案需要覆盖完整业务线任何一个环节
  2. 找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3. 从最小可行方案到方案的优化迭代如何去做
  4. 解决方案要可以做到因企业而异

 

本文由 @布鲁斯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不错啊,老哥有深度,我以前也是做教育信息化的商务BD,读了你的文章感觉受益匪浅

    回复
  2. 产品功能要做到可自定义,可灵活配置,会增加成本,这个就要产品经理去权衡,根据成本增减配置性的功能。

    回复
    1. 难解的问题

      来自北京 回复
    2. 如果产品真的可以实现灵活配置且自定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但是,将自定义的权限交给学校,或增加用户学习成本;不交给学校,交付服务成本会增加。这个如何平衡?

      来自安徽 回复
  3. 最近转行业,一个B端产品经理下沉到一个新的行业真的太南了~🤓

    回复
    1. 有深度才会有不可替代性,加油

      来自北京 回复
  4. 不错,留个微信交流啊~

    来自广东 回复
    1. 763393752,欢迎交流哈

      来自北京 回复
  5. 学习了,谢谢作者

    回复
    1. 😉 😉 😉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