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产品”的角度,看商业化思考

0 评论 4146 浏览 28 收藏 12 分钟

小产品代表着一类人,或者一类产品经理,同时也代表着他们的工作日常,站在“小产品”的角度来看商业化。

3年前,我在一家小创业公司,做ToB企业SaaS产品服务(现在还很坚强的活着,我觉得已经很难得了),在业务刚有起色,B轮业融了千万美金的前提下,CEO毅然决然选择了放弃所有免费服务,转向收费。

3年前,我对这一举动还是极度不理解的,用户量正在上升期、公司刚融资也不差钱,最致命的是:我们的SaaS无论在业务上还是技术壁垒上,客户的需求粘性都很不高,以前的口号都是免费服务,一旦过早开始收费,不可避免会过早地流失了这些流量。从一个产品经理的角度,我做了以上的判断。

收费之后,又发生了什么?

3年后,我在总结这篇商业化思维的笔记时,不自主地就联想到了之前的这段经历。收费之后,不少商户直接走了,口中还振振有词“******”,同时也留下来了少量愿意购买基础套餐的商户,这些年依靠还不错的销售策略和推广方式不断变现流量,最终一直走到了今天。

19年经济萧条,迟迟没有拿到融资的他们坚持活了下来,未来不知道会怎么样,但是至少早早的商业化帮助他们没有淹没在萧条的大环境下~

回到今天想说的话题,就是产品经理的商业化思维。我觉得具备一定的商业化思维还是蛮重要的,从做基础功能的产品经理(我觉得至少70%以上的产品经理都是在做需求/功能实现,还远远还有到产品分析设计这个阶段;有时候我会很焦虑,因为我明确的知道自己就是在做螺丝钉,不需要太多的大局观和思考)到产品总监,商业化的思维可以帮助我们看清问题的本质,最终达到产品的成功。

一、站在小产品的角度

首先解释一下我的标题,不想写得很空,所以我期望这篇文章按照“小产品”接入视角展开。

我认为的小产品是什么?我觉得是如下两方面:

  1. 我本身入行时间较短(还不到5年),希望从一个较为基础的产品同学的视角来描述我对商业化产品的思考;
  2. 大量产品同学都是从小需求、小功能做起的,而不是一上来就能指点江山。

所以小产品代表着一类人,或者一类产品经理,同时也代表着他们的工作日常,站在“小产品”的角度来看商业化。

二、从商业化的概念说起

B端产品,我认为是商业产品,如给客户提供运营工具、企业管理、流量引入、广告营销等等服务,故B端产品重业务。

C端为用户产品,俗话说“千人千面”,个人觉得本质是用户的人性。微信、抖音、微博这类现象级的产品之所以如此火爆,追究到底都是人性使然;借用虎扑CEO的一句话,为什么他们可以持续做到今天,就是因为他们挖掘到的男性用户的本性所在吧。

小产品的商业化思考

所以不管产品类型如何,总结起来,商业化是否可以理解为这样的:商业化 = 产品或服务变现 = 客户+用户的变现。

商业化有多重要:只有变现才能活下去

小产品的商业化思考

以马蜂窝为例,11至17年间,四次融资都是百万至亿万美金不等,尽管不差钱,但大笔资金流入换来的确是多年的不愠不火,一直到18年曝出点评抄袭事件,才反而把这家做高品质游记出身的独角兽推上了风口。 直到19年,终于在腾讯领投下,开启和微信、同程艺龙的合作,将自身坐拥OTA平台前三名的流量,逐渐以成熟的方式开启变现之路,不再仅仅是一个游记平台。

上图的很多企业也在经历这样的变革,做不好商业化 = 死亡,所以这也是用户们在自己喜欢的笔记、社交、游记、社区等等产品上不断看到那些恶心人的“我是渣渣辉”之类广告的最根本原因,其实应该庆幸的是,虽然多看了几个广告,但是你可以不用担心明天这个平台就倒闭了。

三、再说认识商业化本质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寿命普遍在3年左右,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雷军2010年创建小米的时候说:“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这些年确实飞起来了很多猪,但很多人没有看到的是也摔死了很多。

商业化之路的关键是在变现,那么凭什么我们可以变现?怎么变现?

我觉得这些问题应该在你有一个idea来做这款产品前就需要考虑清晰了,或许它的本质在于“产业价值链创新”!这个基础之上,再谈变现,就不再是难事了。

1. 产业价值链创新

放眼近几年比较成功的一些爆款的用户产品:

  • 抖音最初的ideal是做一个面向高端用户版的“快手”;
  • 拼多多最初的ideal是做一个面向下沉市场的“淘宝”;
  • 趣头条最初的ideal是做一个面向低端用户的“今日头条”;
  • ……

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在各行业都面临巨头耸立的今天,选择了不和巨头直面竞争,而是提供差异化服务,发现了市场中还没被巨头吃掉的蛋糕,狠狠地咬上一口~

企业服务的产品同样如此,业务能力、价格高低、服务好差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最根本上,是否能给企业带来其他服务机构所不具备的能力,这时最关键的。

2. 变现方式远远不是难题

差异化服务、精准的定位带来巨大的市场份额,你有故事别人就有酒,变现的形式也就五花八门了:

一条短视频,聚焦“小众领域”的短视频平台,商业化之路快得超乎想象。

线上引流,线下变现,『日食记』体验式实体店,重新定义了线上与线下的联合。

小产品的商业化思考

四、小产品也要运用商业化思维

其实我们一直在聊企业产品的商业化,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前文中写过了我的观点,70%的产品经理我认为是在做功能设计,而不是商业化的思考决策。那我们就不需要这些能力了吗,我觉得不是!底层的产品人更需要锻炼商业思维能力:

  1. 认识大方向:知道企业是靠什么盈利,来给我们发薪水的~
  2. 抓大放小,重新审视日常工作:商业化的思维或者说你的大局观,会帮助你在纠结的功能设计细节问题上,给你指引,抓住需求重点,暂放不重要的需求,权衡的标准在哪里,就是你的大局观吧~
  3. 提升综合能力:商业思维方法了说不一定非用到你的工作中,其实学习、生活都是可以受益的~

五、阶层跳跃,偶尔我也会焦虑

写到这里,我想再加一些我的思考,可能和本文的主题关联性不大。

阶层跳跃:即一个人或一群人通过某种方式,历经一段时间阶段或者一个实践过程,从一个社会阶层进入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行为。(来自百度百科)

所以作为资历尚浅,还在底层的做需求和功能的一枚PM,有时候我也会焦虑,阶层跳跃的可怕在于你意识到了,但是资源有限,你好像怎么都怕不上去。

焦虑是没有用的,王阳明先生说“知行合一”,认知到了,还得行动起来。

  1. 培养认知:工作的前5年,认识产品、认识公司、认识行业、认识宏观,我觉得培养认知这件事情是不存在跳跃的,务必是积跬步至千里,我觉得好的产品总监应该是贯穿全链路认知的,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认识宏观,坐在办公室翘着二郎腿谈商业变现,落地的时候傻了眼。
  2. 自驱力:“我推荐大家两周读一本书”我进入现在这家上市公司时,首席数据官给我们培训说了这样一句箴言。我还是比较震撼的,一个如此位高之人,事务繁忙,还能抽出来时间,自驱力多强可想而知。我倒是觉得可以逼着自己读一段时间,慢慢养成习惯就会自然而然有了持续的自驱力。(推荐大家去看《明朝那些事儿》,最近在读,感觉颇有收获)
  3. 执行力:事无巨细,把会的事情做精,把不会的事情想办法做好,用数据和结果和领导交差,这就是我认为的执行力。
  4. 等待&争取:泡菜的美味往往来自于时间的发酵(舌尖上中国配音),做好积累和思考,剩下来的就要交给时间了,当机遇来临的时候,努力争取一下,说不定就完成阶级跳跃了。

 

本文由 @松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