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利用案例,做好活动策划只要3步

3 评论 14260 浏览 100 收藏 13 分钟

看了上千个案例,为什么你还是不会做活动策划?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案例,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希望本文内容对你有所启发。

对于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而言,在工作之中,总会经历过这样的烦恼?

  • U盘、网盘、硬盘中放满了各类ppt策划案,不知道如何运用?
  • 明明之前记得某个案例内容,但是无法落地使用?
  • 做出来方案领导不满意,修改数十遍?

这种状况的发生,相信不少人产生了郁闷!为什么我们已经浏览了上千个案例之后,仍然不会使用?

第一种:我很难记住案例中的内容

在我们获取的这些案例中,通常具备了以下的特征:

  • 案例本身具有局限性,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 案例本身缺乏了大量的推演过程
  • 案例往往只是展现了活动的部分场景,并不完整

事实上,这些案例所带给你的信息,并没有与你本身的知识体系建立相关联系。他们就像是海面上一座座孤岛与浮标,彼此谁也不挨着谁。如果没有及时为孤岛与浮标建立纽带联系,久而久之,这些案例就会被淡忘。

例如:一名刚刚入行的活动策划,第一次接到策划任务。但是在自身策划体系还未健全的情况下,去大量查看案例,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因为连本身的策划基础知识都不知晓,只能看个流程。由于某些外在限制因素的影响,我们并不清楚这个活动案例背后的故事,为什么要举办这次活动,往往案例中的关键要素无法参透。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之前了解过很多案例,但是一旦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却始终想不起来。仍需要重新找回案例,继续从头观看,或者寻找新的参考案例。

第二种:我记住了案例中的知识,但是无法运用

观看案例只能称为“知识”的获取,而策划是一项技能,知识和技能并不能相谈并论。

陈铭在《奇葩说》中举过一个例子,很好地诠释了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关系,他说:水在零度的时候会结冰,这是一个知识,是外部客观规律的归纳和总结。在未来当中,我在什么时候,把什么什么味道的水变成什么味道的冰棒,卖给谁,叫做智慧和能力,它是指对知识的处理和运用。

从知道转化成技能,需要进行内化,即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实际性的问题。

我们在浏览策划方案的时候,通常是以一种什么方式去观看?相信不少人总是采用观看故事的形式,从头看到尾,然后结束,再去看一篇案例。这种方式所带来的误区是,我们自以为掌握了很多的知识。

例如:看了这么多案例,我知道某某科技行业峰会的流程,我知道了内邀会的特点。但是这些只是我们对上述案例中记忆的知识,无法解决实际性问题。

让知识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无非需要两种方式。

①问题寻找知识

带着问题去看案例,如果本次策划缺少互动环节,需要参考其他会议的互动环节。那我们在观看案例的时候,要有选择性将重点放到互动环节上。去寻找关于互动环节的案例,并进行筛选。

②知识相遇问题

在开始策划方案之前,无意之间看到某个案例中的互动环节很有意思,那我们有没有及时记录下来,为什么有趣?有趣在哪里?能使用在哪些会议之中。那么,当问题出现之后,其实在我们的脑海中已经就有了解决方案,直接调取即可。这就是知识的运用。

无论是问题寻找知识,还是知识相遇问题,关键要素还在于思考的环节。我们的大脑是用来思考中,并不是记忆的。

第三种:为什么我运用了案例中的环节,领导还是不满意?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冰山模型来进行回答,一篇案例如同一座冰山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往往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冰山上的30%内容,而剩余的70%并没有看到。

当我们在看优质案例的时候,我们关注到了哪些要点?比如一场大型技术培训会议,吸引了上万名用户参与。你可能只关注到了他们的嘉宾是谁?他们采用了哪些推广方式?他们的签到流程是什么样的?他们采取了哪些现场互动方式?

但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流程,还看到了什么呢?有没有分析出他们的活动目的、嘉宾在行业之间的造诣?推广渠道与会议之间的联系?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推广渠道?他们的模式是否能够运用到本次会议之中?

当我们直接“拿来即用”,所做到的只是“形似”而并非是“神似”。

所以,我们要在学习的案例之中,梳理出这样一条主线:活动目的—目标人群—活动主题—利益引诱点—推广渠道—传播—物料细节—现场活动。

我们应当怎样高效的利用案例,进行现已有活动的策划?

1. 树立正确的活动策划体系

对于新人而言,活动策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不知道正确的链路之前盲目进行。而这些盲目的调研、查看并不会带给我们本质上的改变,往往只是无效的努力。

就像解决问题一样,我们第一步要知道问题是什么?知道问题是什么才能解决问题。不知道活动策划是什么?应当包含什么?具体操作是什么?就像漂泊在大海里的帆船一样,没有指南针的引导,永远找不到方向。

正确的策划体系会系统的告知我们,活动策划应当包含哪些环节,环节与环节有哪些相关性。当我们建立了正确的活动策划体系,通过案例学习到新的信息和知识点时候,就能够与已有的知识体系产生联系。

2. 对会议目的进行明确划分

不同的会议目标,所采用的流程与方式截然不同。

确定目标是做任何事的前提,对于举办会议活动而言更是如此,举办一场会议活动需要明确在具体的时间内、需要执行的任务以及最终可以得到什么样的一个结果。

举个例子,当我们的这场会议的目的是获客,那我们在推广渠道以及大会环节的设置上与一场以品牌宣传的会议大有不同。我们会注重对目标群体的推广,例如利用公司内部的资源,对目标群体进行1v1邀约。现场使用采集器,收取意向群体的信息等等。

当明确了会议目的,我们就带着批判性眼光去进行借鉴与参考。案例之中出现的优质方式是否与会议目的相违背,是的话,则要弃用。

3. 借鉴什么?怎么借鉴?

案例这么多,是否需要每个都进行观看?如何能够快速找到对自己有用的案例?

①搜索同领域的活动策划案例

搜索同领域的策划方案,能够让我们第一时间知晓整个行业的状态,以及行业中的人群热衷于关注哪些内容。

举个例子而言,我们公司是技术领域的,想要做一场技术培训会议。那么我们首先要去查看技术领域相关的会议。他们近几年内都举办了哪些会议?邀请了哪些技术大咖?有哪些鲜明的议题?

将调研的流程按照以下表格进行罗列出来。

②参考优质案例的运作模式和运营手法

既然我们要做一场技术领域的培训会议,除了寻找本行业的培训会议之外,也要去寻找其他行业的培训会议是如何做的?去整合分析有哪些方式可以吸引用户的关注度?哪些方式提升用户的参与度?

③细分有哪些宝贵经验

基于以上两种方式,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将调研内容进行横向梳理与纵向梳理。

横向梳理:梳理出会议的核心要素

(1)哪些主题受到用户喜欢

(2)梳理出行业具有吸引力的专家

纵向梳理:梳理出会议取得成功的外在要素

(1)推广方式

  • 票种的设置:如何通过票务吸引用户参与
  • 推广的方式:裂变推广,投放广告
  • 借助KOL推广

(2)互动方式

  • 现场娱乐体验
  • 现场推出“集章有礼活动”
  • 现场互动机器人
  • 现场签到体验

④是否可以进行微创新?

将以上内容进行梳理之后,其实我们大致可以发现对于技术会议,什么样的内容能够普遍吸引用户的注意度,以及什么样的互动能够调动用户现场积极性。这个时候我们要根据自身会议的目的以及可行性,将以上你认为可以利用的因素进行划分,综合判断是否可以利用。

吴伯凡老师曾说:“知”这个字并不是说你知道了就理解了道理。他左边是箭,右边是箭靶,“知”就是到达目标。到达目标,亲身体会才是“知”。用哲人王阳明的话就是:知行合一。

 

本文由@程不饱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想问一下,这些案例去哪些地方找呢

    来自北京 回复
    1. 同问

      来自中国 回复
    2. 有了求踢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