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城市里的App文化

0 评论 5266 浏览 2 收藏 12 分钟

中国有着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个省就相当于欧洲一个国家的幅员面积和人口,分布着大大小小600多个城市,并且被划分为多个等级。一线城市可以领略都市魅力,二线城市可以开拓视野,三线城市有些小城文化,四线城市有些别样风情。一般人是不会走遍这四类城市的,如果你有幸走过,你就会发现中国城市并非千城一面,市井处隐藏的是中国城市的多元化。

城市的多元化可以通过手机App的使用习惯来辨识。北上广深人的手机里必备一款导航软件,而小城人则只将智能手机当成一款游戏机;一二线城市的人喜欢没事发发微信微博,三四线城市的人则不喜欢将时间浪费在移动设备上,认为这远不如一个电话约出来聚餐来得酣畅;手机的商业用途在大城市被更广泛地使用,而在小城市却被主要用于听歌视频等娱乐方面。

关于不同城市的人使用手机还有很多不同。西班牙社会学家安帕罗·拉森曾说:“在不同的城市里,手机赋予了静止时间和过渡空间新的含义。”本期,我们以城市为本,通过收集不同城市青年在手机App方面的使用和消费,检视当代中国人的生活面貌,并尝试梳理出一些各个层面的未来趋势。

社交、消费类App成为一线城市新宠

每个城市都有着它独特的气息,它渗透进我们的毛孔,贯穿进我们的身体,在我们的身上也不知不觉有了城市的App文化。

调查显示,一线城市人群对于App的热情远高于二三四线城市。并且,在商品生活消费、社交通信、体育旅行、效率方面的App使用高于其他城市。其中,社交通信类App在一线城市使用率为53.8%,高出三四线城市十个百分点。任何事物的流行都有它的社会基础,微信微博得以在一线城市流行也不例外。

在这里,“忙碌”已经成为了代名词。我们有高工资,但是依然不够花;我们有车,但却没有地方开;我们也有朋友,但却没有时间聚。因此,微博、微信、QQ这些社交通信类App纷纷充斥进我们的手机里,我们通过这些社交通信工具获得同学的生活现状,我们通过它们与熟人保持时不时地联系,我们通过它们与客户、领导维系进而促进关系。这类App也无疑例外地朝着让内容发布与更新更加简单、让交流更加方便、让界面操作更加简明发展。

app_users_at_china_02

而这些也足以见证,城市已经沦陷进“快时尚”的漩涡。一线城市当然是时尚的。北上广深是中国人心头的朱砂,时时攻破着中国人的心灵、大脑和胃。即便一线城市正在衰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北上广深依然是当今时尚的主流。

作为国际大都市,国内外各大品牌店已经开遍中国一线城市。在这里,我们穿着牌子、吃着牌子、坐着牌子、用着牌子,牌子代表着对生活的期望。调查显示,在一线城市生活着的人们,9.1%使用美食佳饮类App、10.2%使用旅行类App、17.3%使用生活方式类App,当然更有15.6%使用财务管理类App。我们不能将小白领每天把GUCCI、哈根达斯、普吉岛挂在嘴边当成一种物质虚荣,因为这确实是一种生活,而且是一种很励志的生活,尽管离现实还有段距离。“北京,我来啦!”北漂的男男女女们这样喊道,这句话深层次里更表达着对这种励志生活的向往。

“当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我的心似乎从来不能平静。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儿死去……”在一线城市,蜂拥而入的人群中不乏全国各地的面孔,而且其中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调查显示,导航类App在一线城市的使用率为27.8%,而在二线城市的使用率是22.6%,在三线城市是20.4%,在四线城市是19.6%。

中国的一线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堵”城。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说,北京是首堵,上海是上路就堵,广州是广泛的堵,深圳是深深的堵。中国首堵的上班族说:不要问我们在哪儿,我们不在上班,就在去上班的路上。正是如此,大家被上下班割裂开的碎片时间渐渐被手机填满。两个小时的交通工具上,是我们主要的娱乐时间。有的人听音乐、有的人看电子书、有的人看新闻、有的人刷微博微信联系好友。不是我们不愿意聚,一是没有时间,二是真的离得太远了。

娱乐至上的三四线城市

在传统的观点里,三四线城市是相对保守的、不太开放的;但是,互联与移动互联改变了这一现状。研究表明,移动互联网正在逐渐向三四线城市蔓延,移动互联网为不同的人提供了了解世界的平台,减少了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人信息获取的鸿沟。

其实,在三四线城市同样拥有一个城市的标配,比如广场、电影院、超市,比如耐克、青啤、肯德基,比如手机App。无论我们身处哪里,我们也许在不同的城市,但是我们拥有同一个互联网。

调查显示,图书、影音、游戏、音乐这些在一线城市流行的App在三四线城市也仍然倍受青年们青睐。而且,三四线城市更加热衷于娱乐休闲类App,对商品消费、社交类App则略显不足。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和保守的生活习惯,使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更加务实。如果非要穿上香奈儿、阿曼尼出去,那就显得太另类了。我们在三四线城市,也不太追求餐厅的档次,能够有好的口碑就行。至于微信微博,我们也用,但能够联系地范围真的很有限。毕竟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见面再聊,毕竟大家都知道拥有“背景”和“关系”在三四线城市才是关键,而这些绝不可能仅仅靠微信、微博来维系。

app_users_at_china_03

调查显示,三四线城市相比于一线城市拥有更高的幸福指数,但是三四线城市的青年人同样拥有一个标签就是“迷茫”。一个小时就能环城一圈、上班时间相对稳定、休闲的时间也多起来。可是你甘愿过这样的日子吗?甘愿从今天就看到了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后的你吗?我想,真正愿意这样生活的人少之又少,毕竟中国是一个有梦想的国家,每个人心中一个“中国梦”。

相比于一二线城市,游戏类App在三四线城市里拥有更高的使用率,45.3%的三线城市青年使用游戏类App,44.1%的四线城市青年使用游戏类App。而在安卓市场里,App游戏也脱离其他类型的App成为单独的一个类别。从愤怒的小鸟到水果忍者,再到神庙逃亡,再到保卫萝卜,没有那么高的操作要求,不需要占用那么多的时间,简单而又能跟社会同步。因此,这类游戏成为打发时间、轻休闲最好的选择。

另外,三四线城市青年也更偏爱大众的、广泛的、传统的品牌形式。如果说一线城市的青年喜欢尝尝鲜,那么三四线城市更愿意将大众榜单作为时尚流行的风向标。调查显示,一线城市的青年更爱新浪微博、人人和豆瓣,而三四线城市则更爱腾讯微博、QQ空间和百度贴吧。

健康医疗教育:被忽视的App领地

除了以上提到的App,我们发现还有很多App正在被中国青年广泛地忽视。健康、医疗和教育这三类App仅分别拥有3.7%、2.3%和6.3%的使用率。而据美国皮尤调查显示,19%的美国智能手机用户在他们的手机中安装了至少一个与健康有关的App。其中,运动、饮食、体重类应用占据了健康类App列表的顶部。

据统计,在我国健康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而目前中国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达到270万人,其中旅游、养生保健、子女教育是他们最关注的三项服务内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国内用户也逐渐开始使用一些运动、医疗类的App,例如nike+、好大夫在线等,随时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多地被城市人所重视。

另外,80后已经为人父母,他们既热爱网络又舍得给孩子投入,似乎儿童教育类App是最有市场潜力的了,然而事实并不那么乐观。多家从事教育类App开发的人士表示,教育类App与游戏等热门App相比,盈利还有很大的距离。一方面人们对这类App的认知还很有限,另一方面教育类App的市场同质化情况特别严重。因此,在教育类App的市场完善方面,仍需要开发者、教育工作者、市场推广人员多方的努力,来塑造差异化、成熟的产品。

本次《城市青年手机App使用研究》由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下属零点e动营销发起,共征集到来自全国1-4线城市,1,973名18-32岁的80、90后青年网友的意见。

来源:199IT-互联网数据中心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