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得情绪者得公众号天下”?

3 评论 8693 浏览 70 收藏 8 分钟

在微信红利逐渐褪去,公众号“眼球大战”渐成红海的今天,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实现品牌的有效升值?我们的答案是:情绪。

微信公号红利渐失的今天,很多人都想知道:到底怎样才能长久地做一个成功的公众号?

一个公众号的文章动辄就是10万+的阅读量,粉丝数也一直高速增长,为什么他们能做得这么成功?因为运营者明白:做长久的好品牌,要赢的,是用户的情绪

一、什么样的情绪吸引粉丝?

基于领英中国的社交媒体营销行为调研,我们发现,在公众号“LinkedIn”中阅读量10万以上的微信推送里,惊叹、有趣和开心这三种情绪是最多的,它们占到四分之三,而这些情绪无一例外都是正面情绪。而同情、愤怒、悲伤则占比最少,说明这种负面情绪主导的文章阅读量较低。

1

二、哪些话题适合传播?

我们发现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传播性较好的话题有以下这些:

2

而对“LinkedIn”来说,品牌目标在于提升职场人士的自我价值,我们愿意传播的情绪也几乎是以正能量语句主导,如:

  1. 提醒我们人生短暂;
  2. 告诉我们梦想能实现;
  3. 相信更美好的事情终将发生;
  4. 让我们感觉自己重要……

3

事实证明,从传播效果来说,那些正能量的故事和标题往往有更强的传播渗透力。

LinkedIn的公众号上有这样一篇文章,原文是来自另一个公众号,题目叫做《“渐渐地,我成了房间里唯一的女性”》,其实原文题目已经暗示故事主人公Facebook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在男权社会的传奇经历,适时桑德伯格独自一人面对丧夫之痛。于是,LinkedIn决定让文题更加充满人文关怀,同时表达对这位女性的尊敬,于是换题为《那个激励了全球女性的人,今天我们祝福她》。

4

内容几乎未做改动进行转载,原文阅读量仅为一万多,而LinkedIn转载后,只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动,最后就使得阅读量有了井喷式的增长。这背后的原因,或许就是标题变得更加正能量,能够读者的共鸣,并且与领英的品牌形象非常契合。所以说,好的内容营销是以用户的心理为出发点,以公司的品牌形象为最终归宿,讲深入人心的故事。

三、什么是情绪?

说到深入人心的故事,我们不妨先看一个:

故事是关于一对父子,关于家族产业的传承,儿子一直热爱的烘焙让他辞去光线亮丽的白领生活重新回到并接手父亲的烘焙店,它激起了我们对于亲情的共鸣,甚至会让某些观众想起以前的一些个人经历,从心底对这样一个故事产生共鸣。

这就是情绪的力量。

5

你一定有过不止一次这样的经历,观看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广告,它直击你的灵魂,引发你的共鸣,让你觉得天下好广告不过如此,这样的广告胜就胜在它激起了你心灵深处隐藏的情绪,而且你完全无法控制这种情绪。成功的广告制作者正是利用了人们情绪的这一特点,“俘虏”观众。

在营销活动里,情绪一般会由事件或者图像激起,当你看到一张图片,也许你会立刻想到前任;吃一块巧克力你会想到高中同桌,于是你心跳加速,呼吸变快,这些你观察不到的细微的生理变化继而引发你的情感变化:快乐,悲伤,恐惧,兴奋,热血……营销人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些情绪引发观众积极主动的行为,比如基于你熟悉的感觉,鼓励你进行产品消费。

四、情绪有哪些?

人的情绪微妙而多样,但是如果按照大类分,科学家认为大致有三种类型的情绪:愉悦、唤醒、掌控。

6

  • 愉悦:又细分为:快乐、信念、自豪、爱慕、感谢等;
  • 唤醒:又细分为:轻视、惊吓、兴趣、参与等;
  • 掌控:又细分为:内疚、悲伤、恐惧、气氛灯。

比如:家庭、爱、自豪、传承等等,这些情绪都是正面情绪,而正面的情绪会让人愉悦,也更容易让人记住品牌的核心价值,增强用户对品牌的黏度。所以在营销中,善用、多用消费者的“愉悦”这种情绪,往往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不同类型的营销活动来说,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品牌,不管公司经营的什么产品,最终的目标都是建立起与客户间经久不衰的纽带,而真正经得起考验的纽带就是情感纽带。如果一个公司的形象让人感到生活充满希望、值得信任,那么,这样的公司就一定是一个有良心、有血肉的公司,它的品牌价值也一定会随着时间历久弥新。

 

作者:Tony

来源:领英营销官

版权: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若标注有误,请联系主编QQ:419297645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 😕 😕 😕 😕 😕 😕 😕 😕

    来自广东 回复
  2. 走心

    来自北京 回复
  3. 之前也有写过一篇关于情绪对于广告认知的文章,其实后来想不仅仅是热门的公众号,好的打动人心的广告也经常会用到感动、热血、搞笑的元素,在浓烈的情绪中感染观众,引起共鸣。

    PS:PUA的有些原理也是。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