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共享书店开在了公司里

8 评论 4095 浏览 6 收藏 7 分钟

编辑导读:曾经有段时间,共享书店很火,大街小巷都能看见图书借阅器,仿佛有了它人们就会读书。现在它的身影越来越少,能坚持看书的人也逐渐减少。在此背景下,作者萌发了将共享书店开在公司里的念头。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具体怎么实施呢?来文章里一探究竟吧!

共享书店到底是不是一个伪命题?这似乎已经是一个被反复验证了的题目,我们看惯了无人问津的书香朝阳图书借阅机,也习惯了咖啡厅书架上老掉牙的陈旧期刊,这一幕幕仿佛都讲述着一个道理,共享书店走不通。

但这次我打算把它开在公司里。

这个想法是昨天我夜里读书的时候构想的,对,这很是草率。恰逢公司搬家,企业内部又极是推崇终身学习的理念,看着家里一摞摞还算崭新的书籍,我打算在公司里开一个书店。

持续学习的意义(这就是痛点):

大部分的企业管理者都是认为持续学习是有价值且有意义的,其中一部分认为是真的有意义。这部分客群往往出现在大企业和外资企业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者秉承着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自己也是持续学习的受益者。另一方面则是企业规模大稳定性较高,扁平化的管理和对人才的培养更有耐性也更加精雕细琢。

另一部分只是装作有意义,企业本身应该有文化、有愿景、有价值观。那么符合社会价值观的真诚、可靠、善于学习、持续进步、则是企业必须倡导的,就算是面子工程也应该被提倡。但其核心只是在公司创造了一个学习场景,员工不敢看书、不敢借书、生怕被别人指责工作量不饱和,这显然是不对的,是面子工程的产物。

打造产品:

共享书店的产品核心永远是前沿的书籍以及与之配套的场景,挑书的品位和即时的图书更新直接决定了图书借阅频次,这里面我们要注意几点,

  1. 图书要维护要跟得上时代要新,老旧的书籍除了名著是没人借阅的。
  2. 其类别要符合企业应用价值,例如互联网公司要放产品、运营、研发、相关的书籍,毕竟所有企业管理者都希望能学以致用。
  3. 合理的价格和借阅规则设定,企业不是社会基础建设,有效的盈利模式是能持续运营下去的前提。
  4. 书架要有艺术感,要符合美的感观,在我看来这就是产品的包装盒,包装越好其附加值越高,书的价值是产品的1,但书架的美观,易看性,易用性,乃至创造出的读书场景则是后面的0,0当然越多越好。
  5. 文化与理念,你想塑造的当然不仅仅是图书借阅的这一行为,而是终身学习的倡导,文化和理念的持续输出将必不可少,对细节的雕琢和文化的内容宣导会持续地产出价值。

设定规则:

  • 用户,书店在公司里用户当然是公司的人,不同于咖啡厅的来来往往,公司内部的人相对稳定,诚信力也相对有所保障,借书不还,猛占公司便宜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我依然认为它是少数的,就算有也是我愿意付出的成本。
  • 运营,新书10块钱一本,可借阅一个星期,一个星期不管看没看完必须归还。一本借阅的书籍一个星期还没有看完,我不太相信你会在看它,它仿佛成了你办的健身卡,只有办卡的时候去了一趟。
  • 奖励,如果你看完了借阅的书籍,并上传了超过400字的读书感悟,那么本书免费,这是对爱书之人的馈赠。
  • 管理员,管理员将享有免费看书的权限,同时监督大家对书籍的态度,不要把这个身份单纯地归于人力或者行政,它是自发的担当,是爱书人的自然反应。
  • 线上化,后期的打算是利用小程序完成图书借阅信息的记录,归还书籍的提醒,新书排行榜可购买,读书有评论可互动,公司内部阅读排行榜等等。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是这次试验被验证成功的事情。

知识需要咀嚼:

好的学习方式一定是,找到适用的知识-学习知识-打碎融入自身-在知识基础上总结产出-分享给大家创造反馈,这也是我设计运营规则的理念和小心思。

价值与意义:

我是个终身学习者,也是它的受益人,大部分的人在结束了大学时代就慢慢放弃了持续学习的习惯,少数人的坚持让他们变得卓越。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生活在互联网中的我们有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方式。但碎片化的知识积累无法塑造有效的知识体系,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帮不上什么忙,书籍的阅读现在来看还不可替代。正如我秉承的理念,习惯比顿悟更重要,日进一寸才是学习的真谛。

对我来说这就是个小试验,一次对于知识学习的尝试,哪怕在那一年我离开了公司我也希望我的小书店能一直运营下去,去尝试点化那些愿意学习的人。

 

本文由 @张半城-运营之光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可以加个联系方式吗

    来自广东 回复
  2. 大哥!下午您写的那篇咋不见啦!!

    来自福建 回复
    1. 我也不知道。。。。

      来自北京 回复
  3. 看了这么多,终于有个能和我思想一样的。我在弄一个“叁原色第三空间”商务会所,是在写字楼里的。原本的初衷就是想把书店开进企业里,开进公司堆里。有机会可以相互交流交流

    来自福建 回复
    1. 好哇,可以加微信

      来自北京 回复
  4. 并没有解决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的问题

    来自江苏 回复
    1. 主观动力学习,我个人认为还是自身塑造的问题,提供最好的条件让愿意学的人有的学。

      来自北京 回复
  5. 一本书一个星期有点快了,特别是和技能及职业发展有关的书籍往往比较枯燥。

    来自福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