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咖秀到分答,爆品带给我们什么思考?

3 评论 10762 浏览 34 收藏 25 分钟

从小咖秀、脸萌、足记、无秘到今年的FaceU、17、分答,这些红极一时又迅速衰落的产品似乎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关于产品和运营的启示,早期爆红的产品必死,里面的逻辑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互联网产品近几年处于大爆发的阶段,数不清的APP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在一众厮杀中拼到最后的少之又少,但是 似乎每年都会有那么几款产品,在短时间内迅速刷爆朋友圈、微博,登顶App Atore,却又迅速消失在众人眼中。去年全面狂欢的小咖秀,现在还有多少人在用?5月份红极一时的分答现在宕机已经快一个多月,到底是在憋大招还是将要放弃,我们还要且看分晓?

一、小咖秀:短视频的风靡,何尝不是直播热的预兆?

1

小咖秀

2015年8月,小咖秀突然就在微博上火了起来,从明星大V到普罗大众,全民都在玩儿小咖秀,《金星秀》片段、《煎饼侠》等段子风靡整个社交网络,尤其是王珞丹、贾乃亮等的小咖秀表演占据微博热搜榜。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人们的社交网络全部被这款简单的对口型应用刷屏,我去年这个时候也中了小咖秀的毒,自己玩儿,和表妹一块玩儿,火了大概一个多月的时间,基本就没有热度了,现在虽然小咖秀也加入了直播大潮,但是目前还有谁记得它呢?

Slogan:

人生如戏 ,全靠演技。

产品简介:

对嘴表演飙戏APP,小咖秀是一款自带逗比功能的视频拍摄应用,用户配合小咖秀提供的音频字幕进行表演。

业务逻辑:

用户从声音库中选择进行相应音频进行对嘴型表演>一键化分享到朋友圈、微博、小咖秀自身社区。

产品功能:

搞怪嘴对嘴表演视频制作。

百度指数:

2

小咖秀百度指数

从图中可以看到,小咖秀的热度持续了将近两个月,虽然之后15年12月因为3D神同步功能和16年2月新增鬼畜视频及合演消息,又出现了搜索小高峰,但总体上用户量已极具减少。

3

蝉大师排名

4

app annie小咖秀历史排名

产品运营过程:

1、重视ASO(应用市场优化),努力提升关键词的覆盖;

2、借势明星,明星效应大爆发:王珞丹、贾乃亮等明星的倾情加入,为小咖秀的火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3、借势大V:微博自身就有很多红人可以导流给小咖秀;

4、借势影视剧作品和节目:借助当时大火的《煎饼侠》以及《金星秀》创造力很多热门话题,并且借助《快乐大本营》,成功的吸引到潜在用户;

5、借势热点:当时三里屯优衣库事件满城风雨,成功的借助了热点事件进行营销及消费;

6、跨界营销:通过《甄嬛传手游》及和电商“优信二手车”进行合作。

小结:

通过一系列营销,成功的使小咖秀成为刷屏级爆品,其余网络爆品的运营模式基本相似,因为产品的某个功能可以满足用户“晒”、“炫”的心理,使用户自发传播和分享,并借助明星大V的效应以及热点事件的营销,从而实现社会化病毒传播,成为刷屏级应用。

小咖秀背靠秒拍和微博,在推广位和推广力度上有独一无二的资源,借助明星大V效应的传播,本就是微博最擅长的领域,并且微博本身就有大量的明星和红人资源可以导给小咖秀。小咖秀不缺分发渠道和传播渠道,能够使其坚持走下去的则是能否产生持续性的内容,做到了拉新,就要想办法留存。小咖秀在版本的迭代中陆续增加了弹幕功能、合作演绎模式、原创视频、滤镜,3D神同步等功能,包括直播的火烧起来之后又转向直播,加入热火的短视频,基于位置做同城陌生人社交,但是感觉什么火就做什么,总体的定位并不清晰。

二、脸萌:对于拼出卡通头像,用户似乎对于用自拍做图像的兴趣更大

5
脸萌

Slogan:

拼出你的卡通头像!

产品简介:

拼脸软件,通过五官元素的拼接创造独属于自己的卡通头像,并分享到社交网络;

业务逻辑:

通过头像为切入点,在未来会通过产品延伸增加用户粘度和活跃度

产品功能:

1、选择发型、发色、五官等脸部元素进行拼接;

2、可通过文字气泡或输入文字等,表达用户的情感;

3、分享到微博、朋友圈,微信好友等社交网络。

百度指数:

6

脸萌 百度指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脸萌的搜索指数在2014年6月初出现峰值,刷爆了朋友圈,很多人都在用脸萌做出来的卡通形象作为自己的微信头像,但是持续时间仅仅为不到两周,便销声匿迹,之后几乎再无人搜索,现在几乎看不到有人使用此作为自己的微信头像了。

7
app annie脸萌历史排名

虽然脸萌凭借个性化萌画风和朋友圈刷屏之势,登上了App Store娱乐类免费排行榜第一名的位置,但从app Annie的历史排名中可以看到,之后的排名一直处于落后阶段。
但是不久之后,脸萌海外版 Face Q上线半个月来,在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登上了娱乐下载榜或者总榜第一位。

产品运营过程:

从创始人郭列在知乎等地的回答, 表示脸萌的走红80%走的是狗屎运,没有任何的运营,完全只靠朋友之前的口碑宣传。但是各大新闻网站的转载报道,脸萌还是做了一定的运营推广的,不过大部分的推广或许真的是靠朋友直接的推荐,毕竟那几天几乎身边所有的朋友都换上了脸萌的头像,并且在朋友圈转载。

小结:

在拼脸类应用中,加拿大的自制漫画应用Bitstrips在两个月内登上全球40个国家的app store榜首;国内的魔漫相机也在四天内登上app store榜首。对于年轻化的用户来说,相同的东西越来越难使他们感到兴趣,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的变现形式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头像就是表现个性化的形式之一,此外,从朋友圈、微博这些社交网络中泓,我们不难发现文字、头像、配图成为了社交三元素,我们通过这些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脸萌中也通过表情和文字、气泡等使用户可以情感化的表达。但是这种单一的功能,对于用户来说,尝尝鲜,玩几次就可以了,不会有人天天去自己做头像,况且做来做去差别也不大,所以,爆红之后脸萌也归于平静。

从郭列在知乎对“【脸萌】是怎么做到爆红的?”的回答可以看出,他做产品的思路是在强需求上投入足够的资源,不断打磨就会出现从量变到质变。首先是需求,个性化是年轻人的刚需,小米手机有一个数据显示21岁以下人群最喜欢的是头像类和考试类应用,验证了这点。其次是不断打磨,认真的对待用户反馈,一条一条看,不断打磨细节;最后是对用户真诚,不加水印,不加评分弹窗,尽可能完善用户体验。郭列似乎也发现脸萌的爆红不正常,目标用户是年轻人,也有很多其他年龄层的人进来,但他们使用过自然是要走的,当脸萌团队关于脸萌的其他尝试似乎并没有见效。

三、足记:满足用户”炫逼格”的心理,但方式 太过单一

8

足记

Slogan:

像电影一样记录生活

产品简介:

作为一款结合电影与地点的创新图片社交应用,足记为大家提供了四种独特的图片模式:普通、宽屏、画中画、对比模式。你能通过足记轻松拍出具有电影大片感的图片,用电影与字幕的方式记录生活;也可以在足记中发现在当地拍摄的电影、发生的故事,在实际场景中拍摄出有趣的穿越照或对比图,发布在足记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业务逻辑:

选择不同的电影取景/选取本地照片>选择长方形、正方形或大片模式>增加滤镜、贴纸、文字等操作>发布于社区。

产品功能:

1、独特拍照模式:大片模式分分钟排除具有电影感的照片;

2、照片美化;

3、特效相机:N多款专业滤镜;

4、地图故事:在电影拍摄地拍下你的故事。

足记的功能还是蛮多的,和黄油相机、in、nice一样,有自身的图片社区、滤镜、拍照美化等功能都有,但是其核心功能在于“电影取景”,但真正大火则是靠“大片模式”。

百度指数:

9

可以看到,足记和脸萌一样,搜索指数在某一极短时间内出现暴涨。

10

在3月份登上app store榜首,后期渐渐落后,虽然足记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提到,但是依然活着。

运营过程:

该运营过程整理自足记创始人宇文卿在微信公众号《姑婆那些事儿》的文章:《足记:日增一百万用户的爆红产品经验与反思》。

1、最早的传播节点:《万万没想到》

通过身边朋友推荐,带来了《万万没想到》剧组的一些幕后人员,甚至叫兽易小星、女神孔连顺都用过足记甚至发过微博,足记官博也做过转发。但是可以说,虽然他们的帖子评论转发数都很高,用户参与性不错,但是给我们带来的增长比较有限。

原因有两个,就算“大片模式”是一个引爆点,一张图是不够的,只有在微博或朋友圈连续看到十张,才有可能引起普通用户的关注。同时,如果内容本身吸引度不够,即使勾搭上微博大V也是没用的。

2、最重要的传播节点:《最美应用》

最美应用非常完整地体验了足记每一个模块的功能,写出了很惊艳的体验报告。他们的报导不仅带来日增数千用户,更引来两位最早期的电影合作伙伴。

3、最不讲理的传播节点:所有真实的用户

再接下来事情就开始失控了。随着用户的积累,微博微信上那些粉丝数量不算多但是质量很高的“我是咚咚锵”“张小白Amy”等科技互联网相关账号纷纷开始推荐足记。

小结:

足记大火时已经上线蛮久了,爆红的原因在于足记新推出了大片模式,宽荧幕,字幕,无论什么照片通过大片模都能呈现出电影大片的质感,逼格一下子甩出朋友圈其他照片几条街,完全满足了用户“炫逼格”的心理,满足了年轻人对于自我创作和个性化表达的需求。所以,那段时间大家在朋友圈、微博的配图几乎全是足记大片模式,电影的配色加上电影式的台词。再好的东西也会被吃腻,当朋友圈几乎全是这种配图时,用户便会产生审美疲劳,尝鲜过后发现还是和别人不一样才是逼格所在。

上述文章里面有句话很好:用产品说话,永远是至理名言。毕竟运营只能带来短期增长,能否坚持下去,还要靠产品本身的功能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足记非常幸运地找到了一种非常有切入点的、全新的、又非常容易操作的图片处理方式,并且引导用户分享到社交平台。

但是,足记暴露在用户眼前时还不是完美的成品,据创始人的说明,这次的版本可以说只不过是个“公测版”,无论流程设计、UI界面、使用流畅度都可以说还一塌糊涂。此外服务器也不给力,闪退、刷不出界面,甚至串号,这些问题也使得一部分用户抛弃了足记。忘记在哪里看到一篇关于“足记”的文章,大致意思是,在没有做好准备面向大众时 ,请一定要保护好它。

四、无秘:在无秘到底是更真实,还是放大了我们人性中的缺陷?

11

无秘

Slogan:

在无秘,更真实。

产品简介:

无秘是国内最大也是最多人玩的匿名社交应用,相当于匿名的朋友圈。你可以和朋友们毫无顾忌地匿名分享秘密、八卦、爆料、真心话等等劲爆内容。你可以通过私信和朋友以及附近的人进行一对一交流,阅后即焚功能更加保密和安全。你还可以创建和加入群聊,聊天更加随心所遇,尽情释放另一面的社交人格。

业务逻辑:

用户自己创建话题或者无秘官方创建话题,在此基础上用户选择圈子匿名发表秘密OR浏览感兴趣的内容并进行点赞、踩、评论等OR和朋友一对一聊天。

产品功能:

1、匿名朋友圈:向朋友圈一样发秘密,发表者和评论者都是匿名的朋友;

2、同事同学的秘密:除了通讯录里面的朋友,还可以选定圈子发现同学同事的秘密;

3、匿名聊天:实时和朋友们进行匿名互动,阅后即焚,群主召集等。

百度指数:

12

可以看到无秘出现了两次搜索高峰,一次是在14年6月,一次是在16年5月。第一次是在无秘刚上线时,迅速蹿红;第二次是推出圈子等漫游功能,带来了二次增长。

运营过程:

1、上线了一个同名微信公众账号,有三个功能:好友印象、匿名短信以及下载秘密app。通过“好友印象”,可以在发布一条朋友圈,微信好友匿名回答。问题基本都是“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对我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很容易触及用户心理,毕竟大家都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且大家一般不会当面说缺点,所以,匿名反而可以听到很多真心话。这是第一波刷爆 了朋友圈;

2、匿名短信功能:在愚人节上线,通过秘密公众账号,可以给朋友发布匿名信息;这个功能和QQ后来推出的匿名悄悄话很相似。这之后,无秘基本就站稳了脚跟,和朋友分享八卦、爆料、秘密、真心话等平时不敢说的信息。无秘是匿名社交,关于匿名,最容易突破的点就是爆料,所以无秘的运营也集中在爆料上。

小结:

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在匿名社交网络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不管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没有人知道你是谁,所以在匿名的世界里,你无需对话语负责,你可以把平时不敢说的话都说出来。刚开始也许用户只会分享八卦、真心话之类的消息,但是渐渐用户在这种不需要负责的氛围中就会滋长心中的恶。和领导有隔阂,捏造一条劲爆的假消息发布出来;随意爆料,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久而久之,整个社区就充斥着谎言和乌烟瘴气,没有忍受的了这样的环境。况且,即使没有恶意的爆料,对于同事同学的八卦消息,只能一开始引起我们的兴趣,也不会长时间关注,毕竟,他们又能有多劲爆的消息呢?和微博不一样,微博消费的是明星是大V,有数不尽的八卦可供消费。

由于匿名,我们看到很多网友在网上肆意辱骂,网络暴力随之而来;QQ的匿名也使我们说出很多不敢说的话,好话用自己的身份,换了匿名才敢说起冲突的话。在无秘到底是更真实了,还是更激发了我们心底的恶?我个人觉得是后者。

这里我并没有写分答,因为 对于分答,我还是报着很大的希望,且看分答归来之后究竟会怎么样再下结论吧!

五、总结

和菜头说:在互联网世界,性是第一生产力,无聊第二生产力,免费是第三生产力。我觉得蛮有道理的,16年的现象级产品:直播类产品不就很好地验证了性的号召力么,17为什么那么火,不就是因为相比于其他直播软件,17更大胆,更黄暴么?小咖秀、、FaceU等验证了无聊这一观点,我们玩儿这个东西,不就是希望在无聊时有个可供消遣的好玩的东西么?

从小咖秀、足记、脸萌、无秘、魔漫相机、百度魔图、How-Old,FaceU再到17等一夜爆红又消失匿迹的现象级应用,他们红极一时的原因也非常相似:满足了用户喜新厌旧的心理,通过个性化的表达使用户可以在社交中显得更有趣、更酷、更有逼格。

他们火爆的运营思路也相似:通过明星大V等群体领袖的带头作用,在微博上形成刷屏之势;同时在“炫逼格”和“晒自己”等点上触及到用户的心理,进而引导用户分享到朋友圈、微博,迅速刷爆社交网络,获得极大曝光率。

但他们也有同样的宿命:生于拉新,死于留存

黄有璨老师曾总结到:

对任何一款产品而言,其长期生命力的基础,是面向核心用户稳定、可持续的产品价值。

但是上述的应用,无法提供给用户稳定的价值期望。他们的功能太过单一,也许可以在满足人们 “炫逼格” 和 “晒自己” 这样的类似单点上做出一些创新,并把这些单点体验做到极致,且借助人们的“晒、炫”心理,从而在社会化媒体传播中一炮而红。但这样的事情往往非常不具备可持续性,用户是喜新厌旧的,很容易审美疲劳。如果没有持续的价值,自然也留不到用户。

刚刚上线的产品,其功能还不完善,体验还不流畅,存在各种问题需要优化,在这个时候大量拉新很有可能加速产品的死亡,用户对你的第一印象以及奠定,即使以后你进行了大量的优化,抛弃过你的用户也不会重新爱上你。

Luke老师也曾讲过产品应该有的正常曲线是S型曲线,前期发展较为缓慢;而小咖秀等产品则是倒V曲线,快速增长,快速衰落,是不健康的曲线。因为在功能还不完善,体验还不完美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大量拉新,而是一步一步优化产品细节,积累产品口碑,通过早期用户的反馈将产品的功能架构加以完善后,拉新才显得更有意义。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作者:派派呀派派呀

来源:http://www.jianshu.com/p/ae98a3f86553

本文由 @派派呀派派呀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在没有做好准备面向大众时 ,请一定要保护好它。👍

    回复
  2. 个人拙见,这些爆品社交软件满足的需求是用户的“无聊”,并不是高频更不是刚需,所以只能是昙花一现。

    来自河北 回复
    1. 所以做即时通讯 才是王道,真正的刚需,企鹅也是抓住了用户痛点才累计了这么庞大的用户基数。

      来自江苏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