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运营(九):互联网医院

8 评论 18665 浏览 54 收藏 20 分钟

编辑导读:由于年初的疫情,互联网+医疗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也在减少接触、减轻线下门诊机构压力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家接连出台重磅政策鼓励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互联网医疗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篇文章中,作者对互联网医疗运营中的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分析介绍,与大家分享。

一、互联网医院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必然产物

互联网医疗最早的发展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患者进行一些诸如挂号、预约这样的方便线下就诊的服务,之后开始产生线上的问诊行为,线下的医疗服务也慢慢延伸到线上。

医疗是个强监管的行业,发生在医院内的服务受到医疗规范的约束,保护医患双方的权利。当网上的诊疗行为进展的越来越深,涉及的学科范围越来越宽。对政府来说,既要鼓励创新,又要保证安全,如何监管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医患权利的保障的前提是诊疗行为必须发生在医院中,医生必须在注册的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行为。那么医生在医院里,借助互联网跨出地域的限制行医,如何来界定这种情况呢?医生开具的处方以信息化的方式流转到了药店,这样情况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创造一个虚拟的空间,或者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叫做“容器”,由它来承担原先实体医院承担的角色。这样,所有的规范才能有实施的条件,监管才能延续要互联网上。互联网医院的产生,对政策制定者,有了一个监管的参照系。

  • 2014年10月,首家以“网络医院”命名的广东省网络医院正式上线,由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互联网医疗平台公司、网络医疗接诊点等共同构建,当时定义为一个公众提供医疗服务的新型远程医疗平台;
  • 2015年12月,微医集团依托桐乡市第三人民医院,创立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创了在线电子处方、延伸医嘱、电子病历共享等先河;阿里健康也在同期与武汉中心医院联合成立武汉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于两年后湖北省卫计委正式授权;
  • 2016 年 2 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成立,开创了公立三甲医院建设“线上院区”的先河;
  • 2017年,银川市政府凭借政策优势吸引了以好大夫、平安好医生为首的一大批企业设立互联网医院。

2014年在广州体验过网络医院的在药店的使用,翻阅自己微博还能找到当时学习的药店端后台界面。

翻看互联网医院创建和发展的历史,互联网医疗企业是积极推进的一方,当微医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推出互联网医院的时候,大家猛然意识到,互联网医院这个概念能够解决当时互联网医疗继续发展的三个难题。

1)合法合规

在互联网医院的框架内,医患在线上发生的诊疗行为只要在法规认可的范围内进行,在线的问诊复诊就是合法合规,企业需要承担风险变得可控。

2)在线处方

处方药线上销售的管制迟早会打开,国家最近已经发文有条件的放开,以互联网医院为依托,医生在线开具的处方才得以被认可。

3)在线医保支付

医保开放在线的支付是互联网医疗企业渴求的终极买家,互联网医院的概念为这种可能性提供了操作层面上的保障。医保是为保障基本的治疗诉求,执行严格的规范。目前已有部分省份在某种病种上进行了尝试。

我们看到,早期这些探索摸着石头过河,让互联网医院的建设看到了曙光,七乐康、健客这样的医药电商公司在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中更为激进,他们敏锐的意识到互联网医院能帮助自己的业务从药上移到医,开电子处方,完成自己的医药小闭环。因此,健客在2017年下半年,不惜收购多地的医院来利用实体医院成立互联网医院。

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建设热潮,则是在2020年的疫情爆发后,在患者无法来医院的情况下,各地都看到了互联网医院发挥的作用。于是乎,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各地一哄而上,互联网医院已经基本成为公立医院的标准配置。

市场报告预测,全国的三级以上医院预计在2025年前都会开设自己的互联网医院,假设建设费用预计100-150万元/家,这个市场的规模就将达到90亿元。

二、互联网医院的分类

从主体上来看,互联网医院分为两类。一类是医院依托实体开办的互联网医院,名称一般为XXX医院互联网医院,另一类是企业开办的互联网医院,企业没有实体的医院,通过在线多点执业的形式吸引医生,很多企业在银川和海南的互联网医院就属于此类形式。

从运营上来看,我们又可以把互联网医院分为三类:

  1. 医院自己开办和运营的互联网医院
  2. 企业自己开办和运营的互联网医院
  3. 医院和企业共建共同运营的互联网医院

第1类是比较有实力的医院,委托信息化厂商建设自己的互联网医院基础设施,这些互联网医院借助互联网载体和技术手段,是实体医院服务的一样延伸和扩展,提供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和医疗服务。

第2类是企业创建,实际上在互联网医院没有创建之前,企业已经在开展各种在线的诊疗,互联网医院的设立是给这些业务一个正式的“名分”。线上分诊、线上问诊、线上处方、线上支付、处方送药、健康管理等都是这类互联网医院的必备业务,在前面文章中提到的互联网医疗的业务运营都会在其中涉及到。例如京东健康、阿里健康或肿瘤、肾病等单病种互联网医院,其主要解决的是在线开处方销售处方药,在建设互联网医院上本身就有强烈的需求。

第3类情况在疫情前多是企业发起,借助一个实体医院设立和自己相关联的互联网医院,来完善线上诊疗、在线处方等业务,也有出现一些企业收购一些体量不大的医院来补足这个线上业务闭环的情况。但在疫情发生后,公立医院都意识到互联网医院的重要,一些自身实力不强的医院,就会选择和一些企业合作。由企业帮助建设互联网医院,并根据医院的情况定制一套运营方案。这个类型的医院数量在不断扩大 。

三、互联网医院的运营情况

1. 整体情况

疫情期间,中国经营报组织过一场关于互联网医院的在线论坛,阿里健康的副总裁汪强展示了抽样的互联网医院的运行情况。在83个统计样本中,有营收的互联网医院占到90%,但有超过70%的互联网医院一年的营业收入还不过500万。超过50%的互联网医院是亏损的状态。

5.jpg

图5: 互联网医院运营情况统计

2. 公立医院

也许因为运行状况不尽如人意,我们确实很少看到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的运行数据。互联网医疗中,“皮妇儿”一直占据的在线问诊的多数流量,儿童医院在推动互联网医疗的实施中一直表现的很积极,因为儿童医院面对的看病群体——孩子家长,这个群体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远超其他科室,他们对看病效率的追求也更高,所以我们不妨来看看儿童医院的运行情况。

2020年6月1日,首都儿研所开通了“线上复诊、处方开具、送药到家”的一站式互联网诊疗服务,并且在当天举行了一场在线义诊。4个月后,儿研所公布数据,完成互联网诊疗的患者人数为4022人,9月份就诊量环比增长59.1%,外地患者占比73.1%,本地患者占比26.9%,其中,皮肤科、消化内科、保健科、内分泌科接诊量最高。

儿科医院的运行状况应该是比较好的,平均下来每天的问诊量是35人,平摊到每个科室也就是个位数的问诊。这个问诊量可能还抵不上科室里某位医生在好大夫上每天接受问诊的次数,更不能与平安好医生每天几百的单人接诊量相比。

如果没有一定的问诊量,派医生值班显然是不值当的,没人值班则很难保障恢复的相应度,除非加入类似全科医生这样的接诊分诊的角色。显然,这个对公立医院的要求有点高。

3. 企业互联网医院

好大夫在线的副总裁王宏达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公布,每天到访的患者达到400万人,日均医患问诊达到了30万次。中国年门诊量最大的医院郑大附一,每年的门诊量是800万人次,差不多是好大夫互联网医院一个月的问诊量。

7.jpg

图7: 好大夫在线问诊量

再看看顶尖医生的情况,好大夫收录北京的协和医院的医生达到1459位,在线服务的医生数达到826位,累计服务在线患者数超过75万。上海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好大夫在线收录了993位医生,在线提供服务的医生数达到843位,在线服务的医生占比达到了84.8%。

四、互联网医院的运营诉求

1. 医院的诉求

顶尖的医院本身不缺乏患者,提供线上服务能够带来额外收入是有限的,在各方的推动下凑个热闹。也有部分公立大医院一直积极拥抱互联网,从患者体验、社会效应或政府关系上,已经被医院带来了收益,接下来还会继续引领互联网医院的探索。对于这些顶尖的医院,也许等到互联网真正渗透到某些学科的临床路径中,才会被重视。

普通的二级医院或基层医院,由于互联网医院建设费用及后续的维护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一般会选择由企业参与共建,除了想赶上这股潮流,医院也希望通过互联网医院导流更多患者,企业在共同的运营中也能带一些资源,提升医院部分的科室的实力,做出特色来。

2. 企业的诉求

前面已经提到互联网医院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对部分从事多年互联网医疗的企业来说,申请互联网医院的牌照,不影响原先的业务开展,运营按照原先的规划该怎么干就怎么干,也可以借着互联网医院探一探更多业务方向。

我们也会看到,很多医药企业纷纷也在申请好了互联网医院,生怕自己走晚一步,搭不上这条船,错过一个时代。但是对互联网医院的运营还没有明确的规划,需要参与更多上下游的合作。

企业共建的互联网医院,除去常规的线上复诊开药等功能,通常都希望通过线上导一些新的流量(患者)。如果仅仅是自己存量的患者,这个逻辑基本是行不通的,因为患者不来医院,就不需要做检查,那对这些医院来说,只是在线上开药,药占比势必会很高。

想要共建科室,就需要医生多点执业的支持,线上的做法是让医生签订一个线上互联网医院的多点执业,例如丁香园的银川互联网医院,但如果要有线下的诊疗,这个类型的多点执业就不适用了,现有的规定是要向医院申请,去卫健委网上报备的,很多医生会有顾虑,院长也不会批。

所以,这些互联网医院承担着均衡医疗资源的使命,但实际运行脱离商业支撑却举步维艰。

五、互联网医院的运营需要更多参与方

今年8月的论坛上,国家卫健委远程医疗管理培训中心主任卢清君就目前互联网医院的运营情况,曾提出自己的看法,“需要把互联网医疗运营委托给第三方企业,去建立与第三方企业的合作机制”。

阿里健康的副总裁汪强在分析互联网医院的运营现状后也表示,互联网医院应该有更多的社会化力量一起参与,一起更好的把这样一个互联网医疗服务做到既有公益性又能盈利,这样才能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举个简单的例子,上海的龙华医院是有名的中医特色三甲医院,很多患者来龙华医院看病,选择长期的中药调理,现在龙华开通了互联网医院复诊,能够延续中药方子,方便快捷是患者的切身体会。但这个事情需要有专人做推广才能真正规模化,只有规模化带动业务产生增量,医院才会有积极性。通过一些补贴,激励用户完成“关键行为”,养成长期习惯,这样的互联网方法在这个场景中其实很适用,如果专人来帮医院做策划和运营,一定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再比如,绵阳市中心医院与微脉合作共建运营互联网医院,微脉的团队根据医院的情况打造的不同的互联网医院的特色服务,例如孕期的管理包,打通线上线下,患者满意,医生提高收入。这就是第三方合作运营的好例子,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合作共赢。

再比如,平安好医生根据互联网医院的特点,制定了六大合作运营的模块,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共同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来,挑选适合的运营模块,制定每家医院个性化的运营方案。

8.jpeg

图8:平安好医生的医院运营六大模块

六、未来还会发生什么

互联网医院的产生,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打通了“任督二脉”,关于未来的发展,有几个大胆的想法。

  1. 因为法规完善,医生可以敢于做更多的尝试,整合线上线下的临床路径,例如慢病管理,线上和院外管理成为标准化的临床路径的一部分。丁香园已经联合医学会提出过基于信息化的糖尿病院外管理标准。
  2. 患者就医习惯的改变,医院也不能只靠名医名科室,如果专业技术不相上下,或者说在患者的认知中不相上下,互联网上影响就会发生作用,改变患者对医院就医的决策。
  3. 出现类似美国Mercy这样的虚拟医院,这就不仅仅是生产效率的提升。复制生产力,那才是终极的武器。提升稀缺的专业医疗的供给能力,或者把顶尖的医生的专业能力复制出更多。

七、结语

互联网医院的运营将来一定会大有可为,互联网医院已经成为公立医院的基础建设,但医院没有足够的专业人力参与运营这块。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某些医院利用互联网为自己在竞争中建立起优势,其他的医院必然就要设法跟进,互联网医院的运营就有很大的用武之地,这是医疗行业未来的一个变量。

互联网医院这样一个新兴事物,未来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就运营层面来看,打通在线医保支付可能是目前互联网医院运营的胜负手。希望本文能给各位小伙伴带来一些启发,与君共勉。

 

作者:xunjie,公众号:医聊连连看(medlinklink);曾在两家慢病管理公司担任运营总监,现就职于头部互联网医疗公司。

本文由@移动医聊xunji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感谢分享,互联网医院最关键而且最难的在于远程问诊。对于疑难杂症,远程问诊是个伪命题,因为问了基本上没用,专家不敢给意见,多是建议到院进一步检查治疗。只有立足常见病多发病,才可能实现互联网医院的价值

    来自福建 回复
  2. 看了半天 也没看到运营内容在哪 都是一些现状

    来自浙江 回复
    1. 是不是希望附件是一个互联网医院的整体运营方案,里面提到框架。

      来自上海 回复
  3. 举步维艰

    回复
  4. 咨询一下咯,实体医院的医生去线上的互联网医院执业,是真的不需要备案么?

    回复
    1. 是按照互联网医院所在地的要求去备案,和线下多点执业不是一回事。

      回复
  5. 从知乎过来的粉丝

    回复
  6. 共建模式下,已有部分地区、城市的互联网医院已经基于数据监管下打通在线医保支付了,平台跟医保局之间也可有序结算。只是基础设施的搭建、用户习惯、运营模式等还要再看

    来自上海 回复